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总体了解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以 1919 年五四运动为开端。 ) 第 1 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主要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的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皇上帝”是唯一真神, “在上帝面前
2、人人平等” ,提出清朝统治者实乃“阎罗妖” ,号召群众“共 击灭之” 。 ) 2、兴起:金田起义(1851 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起义军称“太平军” ,建国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 ) 3、发展 永安建制(1851)初步建立政权 ( 东洋 传来 消息 , 南风 在 北纬十一 度) 定都天京(1853)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4、高潮:经过北伐、西征、东征,于 1856 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5、转折:天京事变(185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6、后期防御战:陈玉成(英王) ,李秀成(忠王) ,洪仁玕(干王) 7、失败:天京落陷(864 年)太
3、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 1、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 (1)性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2)内容: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原则) ,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方 法) 。 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原则) ,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方法) 。 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 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
4、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实际 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过。 2、 资政新篇 (1859 年,洪仁玕) (1)性质:是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2)特点: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4)评价: 先进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 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局限性: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和要求,而且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所以根本没有实 行。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
5、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五、太平天国的意义及教训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意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反封建、反侵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是 小生产者的代表,无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重任。 六、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领导者: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斗争方式:都采取武装斗争 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影响: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6、2、不同点: 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阶级矛盾激化, 义和团运动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 纲领: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 义和团运动只有“扶清灭洋”的口号。 政权: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 义和团运动主要抗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第 2 节、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7、严重。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 3经济基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兴中会的成立:1894 年,美国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同盟会的成立:1905 年,日本东京。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 光复会等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 共
8、同的章程和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这就使它有 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发 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和民主权利的共
9、同愿望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3、黄花岗起义:1911 年 4 月,同盟会领导,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 发展的进程。 4、保路运动:1911 年 5 月,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四川的规模最大) 意义: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三、武昌起义(1911.10.10) 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2组织机构:共进会、文学社 3主力军:湖北新军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
10、: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 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 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练习: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C )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 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 练习: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俩,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 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
11、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 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D ) 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 B. C. D. 四、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首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2、)内容: 主权在民: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三权分立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 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 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4)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你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3、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主取 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谁也不敢明日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实 行专制。这个进步是巨大的。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 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剧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 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练习:之所以说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主要是因为它( B ) A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
14、政治体制 五、辛亥革命的结果 1、清帝退位:1912、2、12(宣统帝,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练习: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 A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思考: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有哪些?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普遍认为,如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就实 现了。因此,资产阶级
15、革命派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因此实力显然不如袁世凯。为确保革 命的成果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反对而丧失,不得不在寄希望于袁世凯的同时将政权拱手相让。 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掌握北洋军)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考: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性质。 辛丑条约签订使得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故反封建就意味着反帝。 2功绩: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 义和帝国主
16、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直接的结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人民 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最伟大的功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最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上的意义)。 3、局限性: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失败原因: (1)客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异常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 于狭隘的排满情
17、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组织涣散,它既没有 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 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末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5、
18、失败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探讨学习:“在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 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赞同哪种观点?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 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 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
19、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 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从直接结果来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 是失败了。) 第 3 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民
20、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919 年: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 导) 2、19191949 年: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的十年对 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五四运动(1919、5、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革命的转型时期: 19191923 1、背景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1、经济基础: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人民新觉醒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第一阶段:5 月,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 第二阶段:6 月,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 权,内惩国贼” ) 4、结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7、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
22、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经济条件: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 运动相结合 组织条件: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成立:中共 “一大” (1921 年 7 月 23 日,上海) 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 (1922 年 7 月) 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
23、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 领) 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背景 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到严重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孙中山总结教训,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同意合 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三大:1923 年,决定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合作 (2)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24、策) 2、大革命的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 4、功绩: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失败: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6、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7、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1、南昌起
25、义(1927、8、1,江西南昌) 人物:周、贺、叶、朱、刘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武汉汉口)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3、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失败 文家市决策:在撤退的路途中,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撤到三湾时,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 导 4、井冈
26、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10,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5、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作 战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931 年,江西瑞金 7、红军长征 (1)原因:根本: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 直接: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开始:1934 年 10 月 (3)转折:遵义会议(1935、1,贵州遵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结束: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在陕北的红军会师; 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
27、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结束。 第 4 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根据“大陆政策”的既定国策,在 1927 年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 蒙”的方针 2、直接原因: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3、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 二、日本侵华的进程 1、 “九一八”事变:1931、9、18,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张学良的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不到半年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并 成立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1935 年,日本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为主要矛盾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8、:1937、7、7,日本开始开始全面侵华 4、八一三事变:1937、8、13,日军进攻上海,11 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5、1937、12,南京沦陷 6、1938、5,日军占领徐州 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中国抗日战争进 入相持阶段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 1、制造大屠杀惨案:如 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 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长达 6 周的大屠杀,30 万人被害。 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 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 3、实行殖民统治,进
29、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四、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 1、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关外):杨靖宇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出 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并将各地抗日义勇军组织为东北抗日联军。 2、国民党十九路军的抗战:1932 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蔡廷锴,蒋光鼐领导 3、长城抗战 4、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5、一二九运动:1935、12、9,北平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2 月 9 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0、1、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主导和促成 2、过程 八一宣言:1935、8、1,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1935、12,刚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西安事变: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 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转折点)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8、14) 红军改编:八一三事变后
31、,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八路军,把在东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正式建立: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六、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1、正面战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81937、12,上海及周围 地区) 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 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 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10,广州、武汉失
32、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1940,张自忠。 (战略相持阶段的会战) 2、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1)洛川会议:1937、8,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2)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方向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展游击战争 (4)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延安) (5)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6)反扫荡斗争(地道战、地雷战) 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3、(1945)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 2、中共七大(1945、延安)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 础。 3、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原因 中国方面: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了全民组抗战 (主要原因) 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与配合。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 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5、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
34、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 5 节、解放战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过渡阶段: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国民党的原因:内战准备尚未就绪 2、斗争焦点:内战独裁与民主和平的斗争 3、斗争实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4、斗争方式:政治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大革命时期(19241927):中国人民北洋军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以国共为代表的国内阶级矛盾 抗
35、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中日民族矛盾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 之间的矛盾 二、解放战争 1、战略防御阶段:1946 夏1947 夏 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 开始 经济:土地改革时间、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意义 军事: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9 1949.1,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 军队的主力) 4、最后胜利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6、(时间、地点、内容:工作重点和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 义)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占领南京,结束南京国民 政府的统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国内:二结束、一必要前提 3、国际:改变,一鼓舞,二壮大 4、思想 :走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原因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
37、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纵向线索梳理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以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重心,以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过程为基础, 共同构成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 太平天国革命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运动 政治斗争:在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革命方案: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 度和资政新
38、篇;革命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2、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905 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发展:政党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 义;方式: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成立革命政党;领导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方案:三民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彻底改 变。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1913 年) 和护国运动
39、(1915 年)等斗争,结果失败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思 想领域还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基础,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北洋 军阀政府反动卖国本质。它扩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 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工人群众中宣 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4、中共成立新的领导力量的出现 1921 年中国共
40、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 划时代的事件。中国革命有了代表新的阶级力量、代表全民族利益、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的领导核心。1922 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民主革 命纲领。其意义在于: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 80 多年来中国革命末能解决的问题。第二, 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第三,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 建中国国情的初步结合。 5、国民大革命运动中国民主革命力量的蓄积 1924-1927 年,国共两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帝国
41、 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第一合作。国民大革 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宣 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 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这些为中国革命 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6、土地革命战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从 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中共开始了创立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索 革命道路的斗争。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工农武装 割据的时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是从
42、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 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中国共产党人 由“走俄国人的路”到开始“走自己的路”。其次,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 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开始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最后,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正确、系统 的有关统一战线的理论。 抗战的八年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力量发展壮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共极 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政策。 7、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实现政治民
43、主化的斗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玩弄假和平手腕。 中共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同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使得国民党被 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这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为民主革命 胜利作理论和思想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时候,中共在河北 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国由一个农业 国变为工业国,党风建设要防止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易混概念辩析: 1、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开始以马
44、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辛亥革命则是以三民主 义为指导思想。革命性质和发展方向:辛亥革命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发 展方向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五四运动则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 产阶级,而辛亥革命的主力则是民族资产阶级。领袖人物:五四运动的领袖人 物是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辛亥革命领袖人物是资产阶级革 命派。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而辛亥革命则脱离了人民群众。革命彻底性: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 建;而辛亥革命则缺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影响不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
45、思 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中团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 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而辛亥革命则使民主工会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有: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是: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 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旧民主主 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 争取创
46、建人民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 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即土地问题。结果与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 革命任务没完成,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所属的世界 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所处的国际背景:前 者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最终确立时
47、期,后者却发生在十月革命之 后。 3、1927 年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1927 年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是: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分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 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四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领导的。革命 成果:辛亥革分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群众 基础: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依靠的是工农力量。这两 次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 其失败的相同点:客观上:都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支 持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国民大革命中,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中
48、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寻致其失败。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的软弱、妥协使 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国民大革命中,中共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对蒋、汪的反 革命活动姑息迁就,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 4、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相同: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决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民族矛盾;都是由中 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共产 国际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都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同:背景:前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全 国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发动了对 中国的侵略战争。范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广泛,它具 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还包括其他的爱国反日人士。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 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 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内合作方式。政权和军队的 掌握:抗日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