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 (2)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 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 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4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5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
2、: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 356 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
3、.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 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 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故事,现在就由同学演讲“立木为信”的故事。 由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 这就是“立木取信”的典故。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 国开始推行变法。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你知道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为什么会有 “商鞅变法”吗?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七课 大变革时代”去感受和了解吧! (设计思路:故事导入容易吸引学生
4、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 “从南门扛根木杆到北门”如此容易的事情居然奖励 50 金,学生会产生好奇,最终知道是 为了树立威信。教师,在引导,树立威信是为了商鞅变法,而兵荒马乱的时代为何要变法 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过的 内容,说出在此之前我国使用过那 些农具,比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半 坡原始居民等。 接着提问:假如现在给你们一块土 地开垦、耕种,你们可以从以下工 具(石农具、骨农具、木制农具, 青铜农具、铁农具)中挑选一种进 行劳作,你们会挑选哪一种呢,为 什么? 教师
5、结合课本第 36 页“动脑筋”进 行总结:选“铁农具” ,原因有二: 铁农具的优越性:石农具、骨制 农具、木制农具等虽然廉价,但硬 度不够,不耐用;青铜农具虽硬但 比较脆容易断;而铁矿与他们相比, 不仅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而且质 地坚硬,并且很锋利,特别适合制 造农具。冶铁业的发达:直到春 秋后期,战国初期,我国掌握了生 铁冶炼技术,这使冶炼和成型效率 以及产品产量都大为提高。 补充:欧洲直到 14 世纪才炼出生铁, 比我国晚了 1900 多年呢! 因为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工业的 发达,所以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了 较快推广。 板书: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有了铁农具了,干活快了许多,可 还是干得很
6、累,人手不够用,而家 里的鸡、鸭、鹅、猪、狗、牛又整 天白吃白喝,要是能出来干活就好 了。 全班同学讨论回答后,由一位 同学进行归纳:石农具、骨农 具、木制农具,青铜农具。 让学生看课本第 36 页“战国 时期的铁制农具”图。 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铁农具, 原因是(各抒己见) 通过老师的总结,学生会露出 惊讶而又自豪的的表情。 学生会笑,因为鸡鸭鹅不可能 用来耕地,不过他们会马上联 系到现实生活中,牛可以耕田。 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一组演 示用耒耜(扫把充当)翻地, 让学生回顾学习 过的知识,使学 生“温故而知新” 培养学生养成看 图的习惯,使学 生较形象地认识 铁农具。 通过假设拉进学 生的
7、历史距离。 学生通过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 比较出铁农具的 优越性。从铁农 具的优越性和冶 铁业的发达两方 面回答 跟欧洲的比较, 提升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适当的“无厘头” , 学生会笑一下, 提起学生学习兴 趣和精神。 表演能使学生较 大家都看到了,由于牛耕的出现使 得耕地的速度快了很多,于是到了 战国时期大都使用了牛耕。 板书: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过渡: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 高,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 利。其中最著名的是(拖长音) 二、著名的都江堰 板书:都江堰 引导学生边阅读课本第 37 页的都 江堰示意图边结合课本第 37-38 绿色字部分,并讲解
8、都江堰工程所 在的位置及其工作的原理。 选择题:有名的都江堰是谁主持修 建的? A.大禹 B.管仲 C.李冰 D.皇帝 问:李冰的这次工程使成都平原有 了哪些改变?(让学生举手回答) 对,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天 府之国”的美称。现在经整修的都 江堰灌田 800 万亩,人们千秋万代 颂扬着李冰的功业,看课本第 18 页 李冰石像及石像下的诗句:“始知 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说明了李冰 的光辉事迹中国人将永难忘怀! 过渡:这样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 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 建,提高了生产力,节省了劳动力, 生产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 化,那到底发
9、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板书: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还是先请出通过“时光隧道” 来到我们班的一位奴隶主,来诉说 出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水利工程 修复给他带来了哪些烦恼和苦衷。 一下一步地倒退,另一组表演 人拉犁翻地(一个学生饰演牛) ,较快速地前进。 刚才的表演者继续表演:拉犁 者脚步变得吃力,不断用手擦 汗并不是地仰望天空说道: “这地太干了,要是老天下下 雨就好了。 ” 学生回答:都江堰 记下知识点 地点:都江堰市 的岷江。功能:防洪灌溉 看课本后作答(C.李冰)并记 下知识点。主持修建者: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 学生回答: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 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0、学生们陷入沉思中 学生扮演奴隶主: “亲爱的 同学们,其实像我这样的奴隶 主也有很多的苦恼,我现在有 500 名奴隶,以前 500 个人耕 田还缺人手,可现在用上了铁 为直观、形象地 体会出牛耕大大 提高了劳动效率。 牛耕也表现出我 国劳动人民的智 慧 表演者的话引导 学生联想到水利 工程的修筑。 因为在课本的大 标题可以直接看 到,学生会踊跃 回答:都江堰 都江堰工作原理 是疑点,由老师 讲解,结合图示, 培养、提高学生 看图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多看 课本 答案在课本上可 直接找到,使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 让学生学会结合 文字资料对李冰 进行评价,培养 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表演能
11、使学生较 为直观、形象地 体会到铁农具和 牛耕出现给当时 教师引导 板书:私田的出现 同学们,你们教他的办法,他回去 实行了之后,现在又来了,是好还 是坏呢,我们再听听他的诉说吧! 教师接着奴隶主的话说:你们说说, 奴隶主现在很难管理奴隶,很多奴 隶无心耕田,联系我们实际想想怎 么让奴隶主有收入,而奴隶又愿意 干活? 这田地的主人是奴隶主,所以奴隶 主就变成“地主” ,而租种土地的奴 隶有了一些自由,也转变成为 。这 就是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不过,还没得到国家的承认,于是 奴隶主又来诉苦了。 板书:出现地主和农民阶级 同学们再次讨论一下,该怎么办? 同学们这次帮不了他,但同学们说 说,
12、谁能帮帮他呢? 好,我们接着看奴隶主回去后,又 会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 三、商鞅变法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 了确立封建统治,分钟封建经济, 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 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板书:商鞅变法 请同学表演历史短剧舌战旧群臣 器有了牛耕,水又充沛,耕种 只需要 200 多人就够了,那这 剩下的 200 多人不能白吃白喝 不干活啊,求求同学们告诉我 吧,行行好,替我想想办法? ” 学生回答:开垦新的土地即荒 地。 奴隶主:哈哈,真感谢同学们 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 公田,是要交赋税的,另一部 分是自己的私田,上头不知道 的,不用交税,所以我无心打 理公田,我
13、把奴隶通通叫去开 垦耕作私田,而且田地广阔, 管理起来特费劲,我该怎么办 呢?怎么样才能既让让我的腰 包鼓鼓,又能使奴隶拼命地干 活呢? 学生讨论:可以给奴隶些好处, 比如,多干多得,少干少得, 具体的讲可以把土地出租,收 取一定租金。 奴隶主:聪明的同学们,租地 给奴隶之后,他们都很开心很 卖力,每亩的收入比以前高出 了很多,可是不知怎么了,我 站不安坐不稳的,晚上尽失眠, 因为这个土地是非法的,说不 定哪天土地就没啦,同学们再 帮我一次吧! 全班同学讨论后:我们帮不了 你了。 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商鞅! 奴隶主:我找商鞅去啦! 学生表演舌战旧群臣: 带来了哪些问题, 也可以提高学生 的兴趣。
14、 教师做适当的引 导,节省学生讨 论的时间,避免 漫无边际的猜测。 租地这些现实生 活有,所以有些 同学可以想到这 一点。 奴隶主的烦恼 使学生了解剥削 方式取代旧剥削 方式的过程。 这就是刚刚奴隶 主的烦恼的概括, 也就是商鞅变法 的背景。 表演实际上是改 革派与守旧派的 一场大辩论,通 过这场现场争论, 以及秦孝公的最 终决策,可以帮 通过讨论,归纳回答以下问题。 商鞅想出了什么措施进行变法,也 就是说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对法令内容逐一解析。 板书:土地私有建立土地私有 制;奖励耕战国富兵强;建 立县制。 提问: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板书:确立是封建制度,封建社会 形成 为何如此有效
15、呢? 教师引导并总结:一方面是前面学 生讲的“立木为信” 的故事,取信 于民,这也启示学生要成功就要 “言必信,行必果” ;另一方面是秦 国老大秦孝公面对国家外受强敌欺 压,内有贵族封建的落后局面,所 以支持商鞅变法。 我们从短剧和变法的内容看,可以 知道旧群臣反对这次变法,因为变 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秦孝公 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 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五马分尸。 请大家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为什么?给我们什么启 发? 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分析。 学生回答:法令规定国家承 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工大 小授予
16、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 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 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学生回答: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在秦确立了封建制度。 学生踊跃回答: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立木为信”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认为商鞅被处死了,那变 法就是失败了;有的认为变法 成功了,因为变法使秦国强大 起来,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启示是“不怕困难、挫折” “要改革” “要创新” 学生进一步理解 商鞅变法的目的 及商鞅为变法而 进行的斗争,从 而体会到商鞅勇 于改革、大胆创 新、与时俱进的 精神。 得出结论:商鞅 变法使百姓生产 积极性提高,是 秦国国富兵强, 在秦确立封建制 度,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国家, 为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立木为信”可 教育学生 “诚实 守信”的重要。 使学生意识到 “创意” “勇于战 胜困难”的重要 性,甚至需要有 牺牲精神。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有着兵荒马乱血肉横飞的惊心动魄,也有生产大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在 秦国等诸侯国确立了封建制度,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 布置作业: 各地指定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