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 八年级 学科 政治 课题 第 3 课 第三框 社交礼仪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材 苏人版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模仿各种社交礼仪规范,体会社交礼仪魅力, 提高按礼仪要求交往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模拟讨论,使大部分学生能提高自己讲礼貌、 用礼仪的践行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教师引导,了解见面礼仪、交谈礼 仪、馈赠礼仪等 基本社交礼仪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规 范要求;懂得科学对待社交礼仪,做到与时俱进, “入乡 随俗” 。 教学重点 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践行社交礼仪,学会随机应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探
2、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 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 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交往顺利 进行呢?学习各种社交礼仪是我们的必修课。 活动一:关于“礼”的故事 PPT 展示故事:岳飞问路 I 思考: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请联系故事 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个故事还给我们什么启 示? 教师总结:得体的称呼是交际的“敲门砖” ;社交礼仪是 人们顺利交往的: 前提,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 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欣赏,激发学
3、生的学习兴趣,明确 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 活动二:准备好见面“礼” 得体、恰当的自我介绍是初次交往顺利进行的前提,让 我们首先来学习各种见面“礼” 。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 PPT 或表演的方式展示见 面礼仪。 活动内容: 第一小组:表演展示握手礼。 第二小组:表演展示拥抱礼、合十礼、举手礼、鞠躬礼。 第三小组:表演展示拱手礼、吻手礼、点头礼。 第四小组:视频展示介绍的礼仪。 第五小组:PPT 展示交换名片的礼节。 教师总结:(1)掌握见面礼仪是人们顺利交往的前提。 (2)自我介绍是 建立关系、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得体、 恰当的自我介绍,关系到别人对我 们的第一印象,要把 握好介绍的内
4、容和时机等。 活动三:语言有“礼” 交谈是一个现代词,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礼仪,即在 交谈中所应该注意的礼节,仪态。一般来说,它集中体 现在礼貌语言的使用、适宜内容的选择和 谈话时的表情 及声音上。请看下面的小故事: 故事一:“您是一只迷人的猴子变的!” 一天,达尔文先生应邀参加一个晚宴,刚落座,邻 座的一位美貌女子想 挖苦一下他,故意问道:“您说人 是从猴子变来的,那么您也是? ”这时,同桌的人都感 兴趣地看着他们,达尔文笑着说:“对呀,人是猿猴变 的。只不过, 我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变的,而您呢,是一 只迷人的猴子变的!” 故事二:小王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经理秘书,奉命接待一 名重要的公司客 户。客户
5、来到公司,小王看见了,就说: “陈先生,我们经理让你上去。 ”这位 陈先生一听,心 想:我又不是你的下属,凭什么让我上去就上去,哪有 这样做 生意的?他一气之下就对小王说:“你们要想做 生意,自己来找我,我回宾馆了。 ” 讨论: (1)会说话的人让人爱,不会说话的人让人恨。我们应该 如何用好语言 这个利器? (2)故事二中秘书小王如果当时说了“请”字,也许就不 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了。我们在与人见面交谈时应该注意 哪些礼仪行为? 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语言礼仪。 要求:请简单概括语言礼仪要领。 教师总结:交谈时态度谦逊、语气友好、内容适宜、语 言文明,既能提升 个人魅力,又能营造信任、友善的交 谈气氛
6、。交谈时应注意平等谦敬、不卑 不尤、相互尊重 等原则。 活动四:学会送“礼” 很多时候,礼物是人际交往的纽带。送“礼”是一 门艺术,你会送“礼”吗?情境分析与思考:你觉得情 境中主人公选择的礼物合适吗?为什么? 播放视频进一 步了解“送礼”礼仪。要求:用简洁语言概括“送礼” 的礼 仪规范。 教师总结:礼物是友谊的纽带,能给人际交往锦上添花。 精心地选择礼物、得体地馈赠、慎重地接受,都有相应 的礼仪规范和要求。 活动五:时过境迁不忘“礼” 社交礼仪是简单公式吗?可以处处套用吗?它是一成不 变的吗? (老师展示春节、端午、清明各地习俗;展示少数民族的 礼仪习俗。 ) 情境讨论:社会交往中常常要遵守一些风俗,对于这些 礼仪习俗和风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教师总结: (1)社交礼仪的掌握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积累。 (2)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 剔除其相 做到与时俱进。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做有礼仪修养 的文明人。相信通过今天社交礼仪的学习,你一定会在 今后的社会交往中做到彬彬有礼,成为文明的绅士、优 雅的淑女! 典型例题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