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4 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发达、文字 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 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 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懂得综合分析问 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
2、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 习,阅读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 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通过 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 多途径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 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 “废分封,立郡县” 。 难点 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3、 “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 提前一节课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 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将相关的图表、地图、图片制成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师生谈话,学生活动法(讨论、展示材料、撰写小论文等) 。 板书设计 第 14 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措施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思想方面:焚 书坑儒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投影打出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提问:图上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功绩 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4、。 教师小结: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 的局面,建立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回答。讲述: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治 机构,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 下秦始皇是怎样治 理国家的。 讲授新课 废分封,立郡县 提问:百家争鸣中,韩非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 这一制度下,皇 帝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提问:你知道皇帝名称
5、的由来吗? 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略。 教师讲述: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 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 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 皇帝。他还规定了:接替他皇位的子孙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 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提问:“秦国”与“秦朝” , “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提问:皇帝以下,设立哪些机构? 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 中央:丞
6、相,太尉,御史大夫 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 ,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 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 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提问:为什么实行郡县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量补充小结:秦朝君臣之间,曾经在地方采取何 种统治方 式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李斯力排众议,指出周初所封王侯众多,各国日渐疏远,互相 攻伐, 不仅没有起到 维护周王室 的作用 ,反而造成诸侯混战,周朝也灭亡了,应该引以 为鉴。 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是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 否定,秦朝
7、把全国分为个郡,郡的长官叫郡守,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 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多斤(那时的 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权力是多么集中了。郡以下设县,县的长官 叫县令,郡和县的官吏都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 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提问:秦朝中央集权制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 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
8、赋税, 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引导:秦始皇建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他 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车同轨,书同文 拆除路障,统一车 辆形制 教师讲述: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 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有宽有窄,而且各国还修建许多路障堡垒来加强防卫。 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于是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 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这叫做“车同轨” 。 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
9、讲述:为了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秦始皇还下令修筑由咸阳 通往各地的交通大 道,称为驰道。 投影:“驰道遗迹” 。 驰道宽步,两旁每隔丈种一棵树。今天的一些道路还是沿当年驰道的遗迹修建 的。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教师设问:秦朝是由战国时期七个国家合而为一的,幅员辽阔,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 货币、度量衡,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小品表演后(内容:一个人到国外旅游,语言不通,带的外汇用光了,会发生什么样的 情况)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文字、货币、度量衡的 不统一,使人们交流困难甚至无法交流,不利于文 化的传播和发展,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会给政令的推行 造成很大的困难。(投
10、影“秦统一文字表 ”) 教师:仅仅一个“马”字就有这么多种写法。为了使自己的政令顺利地推行下去,秦 始皇采用了什么办法呢 学生展示材料。 教师小结: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颁行天下。后来一个监狱中的犯人,经 过十年的钻研,创造出一种更为简便的字体,秦始皇很欣赏这种字体,不仅赦免了他的罪, 还给他升了官,秦朝时,把罪徒称为“隶” ,所以这种字体被称为“隶书” 。 提问: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多了,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 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燕齐:刀币 春秋战国各种货币 韩赵魏:布币 圆
11、形方孔钱(秦朝 楚国:蚁鼻钱 教师:战国时货币非常复杂,形状大小 、轻重、计算单位都不相同。基本币制是四大 类。流通燕、赵、齐等国的是各种“刀币” ;流通魏、赵、韩等国的是形状像铲的各种“布 币” ;流通楚的是铜贝,也叫“蚁鼻钱” “鬼脸钱” ;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圆钱” ,也叫 “环钱” 。秦统一后,规定以秦国上币黄金(以镒为单位) 和下币钱 (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 统一的货币,行用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货币。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这种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年月日,欧洲正式起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欧洲为什 么要使用统一货币?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
12、小结:为了 方便流通,建立统一市场,增强欧洲的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了解了货币统一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意义,秦始皇 的改革,给当时的商品交换以很大方便。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问题又出 现了,各地的买卖交换仍存在困难,因为各国的度量衡标准不统一。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 具(尺寸) ,量是指测量容量的容器(升斗) ,衡是指称重量的衡器( 斤两)。秦始皇规定了统一 的度量衡制度。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此后,各种单位量值虽有变化,但 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却沿用了两千多年。 焚书坑儒 教师讲述:为了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制
13、造了焚 书坑儒事件,请同学介绍一下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量补充:公元前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 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 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 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 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 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 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 外,凡是有私藏诗 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
14、这类书, 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 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 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 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 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 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 460 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这就 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加强了专制集权,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御匈奴,筑长城 教师:正当秦始皇忙于国内的改革
15、时,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请同学介绍一下 匈奴的情况。 学生展示材料。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量补充: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从公元前至世纪, 先后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 800 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 过重要贡献,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匈奴族最早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后 向北发展分布在蒙古草原。匈奴人从小善骑射,过着游牧生活。商周时期是北方的一些 方 国,春秋末与中原接触渐多。中原的铁器输入匈奴,促进了匈奴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战国 晚期逐渐强大起来,由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转变,占领河套地区。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入 边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为防御匈奴,
16、当时秦、赵、燕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后, 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万大军北伐匈奴 ,夺回河套地区, 并连续向北边移民数万家,置个县加以管辖。秦末,匈奴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少数 民族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首领叫“单于” 。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用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 又新造了不少城墙。根据秦长城示意图,找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学生活动。 教师: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 ,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这座举世闻名的古 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的长城已被称为世界第八大 奇迹。 课堂小结 大屏幕打出本课知识点: 政治方面:“
17、废分封,立郡县” 措施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提问: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学生论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秦始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在全国建立起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伐 南越、开凿灵渠,使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强大秦王朝屹立在世界东方。秦始皇采取的建立中 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巩固了统一的成果,而且也标志着统 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 家初步建立起来,他不愧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但他焚书坑儒,实行暴政,又 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正是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王朝的土崩瓦解,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进行。 自我测评 列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作业 找一找秦朝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影响。 写一篇“我看秦始皇”的小论文。 教案点评 本课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执教教师能够将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糅合进教学之中,恰如其 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问 题讨论、小品扮演等),将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来。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设 计得相当具有新意,如“年月日,欧洲正式起用欧元,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 欧洲为什么要使用统一货币”等,将我们的历史课堂置于一个广域的空间,适应了学生发 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