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5 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 标:“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 “罢黜百家 ,独 尊儒术” 。 2.思想教育目标: (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 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 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思想:注重
2、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 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 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 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 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 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前 202 年)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
3、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 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 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 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 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 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 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
4、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 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 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
5、很大的权利,实 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 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 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 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 景帝是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 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 什么作用?
6、 3、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 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 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4、西汉的鼎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 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 2000 多年的中 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作业 写
7、一篇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今日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 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考并表达各自的见解。 在解决“大一统”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时,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教师在教 学设计中注意了课前准备和课后活动,使课堂教学获得了双向延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的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 答案:A 分析:对
8、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讲清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客观原因是 指独立 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选项 B、C、D 都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主观原因。 2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 ) A“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 B由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而提出 C皇帝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天下臣民皆听命于皇帝 D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答案:C 分析:“大一统”的含义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统一领导,而形成 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明确他是西汉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就不难选 出正确答案 选题角度: 第一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初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休
9、养生 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的理解能力。同时,此题也考查学生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区别能力。 第二题也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理解能力。同 时,此题也考查学生对“大一统”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活动主题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活动准备 从第三者 13 课完成的我看秦始皇小论文中了解秦始皇的事迹。 每个同学通过各种 途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事迹。 活动过程 利用我看秦始皇小论文,讨论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利用汉武帝的事迹讨论汉武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找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同点。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 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 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例如毛泽东同志 在其诗词沁园春.雪中写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诗句 活动总结 在学生课堂讨论和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并简要说明应当如何对重要历史 人物的主要业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