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 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 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第 1 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
2、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 资料。教学时 ,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 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 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 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 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
3、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 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标题 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4 收集资料 整理资 料 1、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 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 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 主。 3、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 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 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 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 化得适应某
4、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 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讨论 4、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 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 的危害。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 活动问题展 开讨论。有条件时可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料学习。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 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标题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4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1、蜗牛是怎
5、样运动的? 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 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 而前进。 2、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 的运动速度较慢? 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 体抬离地面。 3、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 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 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 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 有什么特点? 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 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 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 。 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 伸和后推 ;缓慢跑动时,这种交 替加 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 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 体腾 起。 讨论 4、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 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 些特点
6、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 身长度的 12 倍;袋鼠的后肢很发 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 自身长度的 5 倍远。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 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 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 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课堂作业 (讲评) P9 思考与练习 1、2、3 题 (1)(2)草履虫游泳 乌贼游泳 野鸭游泳、行走、 飞行 游蛇游泳、爬行 青蛙游泳、跳跃 蝗虫爬行、跳跃、飞行(3 )裁 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布置作业 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 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