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记住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修订的时间和会议名称;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包括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作用;理解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后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内在联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联系和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学习,认识民主法制建 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主 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
2、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 2我国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加强的表现 二、难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与法制建设加强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本课学习相对枯燥,名词、概念较复杂。 在备课时,教师应当注意从生活、学习、时政等学生关心的方面来 立意,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益。例如,从相关社会新闻人手,从 刑法相关内容入手,从反腐败相关内容入手,从修宪相关内容 入手,从政府机构改革相关内容入手等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课时: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和前面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内容相联系,还应该和以前所 学过
3、的相关民主、法制内容,尤其是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 联系起来。民主和法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至少在提出相关问题时 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来。在具体教学中,也可以利用有关班 级选举班干部、 教育法等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本目的重点是讲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教材着重突出了 “发展”一词。 建国初期我国就非常重视民主建设。1954 年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起来,这一制度还需要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完善和调整。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挫 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都遭 受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
4、不断深入的需求, 党和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2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3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终极目标。在教材 知识结构中,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现在的社会主义民主 成果,去畅想以后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未来。 1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2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的行使; 4政协的地位。 在讲述中要注意围绕“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核心, 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共 同和不同作用。 对基层民主的发展,可以作简单的处理,只要讲
5、清楚基层民主 发展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数量的发展和工作 质量的提高就可以了。但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进行深化和提高, 例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村民委 员会组织法对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发展和日常工作有什么 作用?简略地探讨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也为导人下一目的讲述做了准 备。问题“村官”或“街官”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平常主要做什么 工作?学生的答案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以身边熟悉的人或事作答,不 必拘泥于教材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时间是“粉碎四人帮以后” ,都说明了在 1976 年以前的十 年动乱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
6、了严重破坏。这样,在 粉碎“四人帮”后必须尽快地重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 年颁布的,之所以要在 1982 年修订,最主要的原因是必须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新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 根本大法,一切具体的法律、法规都必须在不违背宪法基本原则下 制定,因此,新宪法是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指导总则 和核心。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 20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构建这一体系框架,并取得 了明显的成效; 二是指这一体系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需要继续探索 和努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
7、“中国特色” ,主要指的是这一体 系框架适应了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按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横向来讲述,包括宪法、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 规定涉及的大致内容,或以事例特别是个别具体的、特殊的事例来 说明我国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例如某人进行经济合同欺诈后 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或某人遭受交通事故要求赔偿的法律依据等 等。方法 教材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 ,详细地叙述了两部法律文件的制定时间和主要内容,再加上题 图表现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有效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经涉及政治生活
8、、经济生活和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 2依法治国 既然“有法可依” ,那么能否做到“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和 “违法必究”呢?教材的最后则解答了这个问题,阐明了执法原则, 突出了典型事例,完整地交代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教材以 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高官利用职权进行犯罪而受到法律严惩 为例,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材最后的小字讲述了“法律援助”的大致情况,一方面突出 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则是指导学生要把我国社 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分析,学会客观地分 析和评价历史问题。 小结和提高 首先,对
9、法制建设作一个小结。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帮助学 生明确: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 “违法必 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帮助困难群众法律诉讼等方面。 其次,对全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理论和知识上的提高,那就是 让学生基本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基于这 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应注意不要绝对的理论 化和完整化。根据本课内容,有这几个切入点可参考:1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对民主是怎样提供法律保障的;2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对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发展和日常工 作有何作用;
10、3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是怎样出台和颁行的;4法 律援助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民主有怎样的关系等。 思考: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而人民代表大会行 使哪些权利?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是什么?解 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利有了清晰的认识。具体说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 选民直接选举,代表人民的意志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 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 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我国
11、基层民主是怎样发展的?基层民主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首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基层民主的表现形式主要 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它们的建立、扩大和日常工作都离不 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关基层民主发展说明的问题,应紧 扣“人民当家作主”来展开。具体说来,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主要 体现在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的发展有 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商法、 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 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通则为例说 明。 我国是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你能用自己熟悉的发 生在身边的事加以说明吗: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受教育的权利和服兵役的义务;二、违 法者一律绳之以 法。如某些领导干部触犯了法律受严惩。 作业: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