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了解什么是冷战;知道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 是丘吉尔以及其“铁幕演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具 体内容;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 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其影响;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的探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 本质的能力,认清美国是冷战 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后两大阵
2、营形成过程的整理和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从整体性、全 局性的视角观察历史;运用对“冷战”局面形成的总体认识,客观评价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分析大国 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的影响,认识外交背后 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重点: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难点: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预习本课课文;带齐课本、图册等学习用具。 教师的准备:1、收集冷战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2、制作 PPT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模
3、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 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 规律。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一起回 忆二战欧洲战事和亚洲战事结束的历史情景。) 师:战争的风云尘埃落定,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战时的盟友何去 何从?战后国际关系(世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翻开战后初期的历 史篇章,去学习“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新课】 一、战后的世界形势冷战的背景 (多媒体播放 Flash 动画。) 师:二战之前,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明确
4、指出二战之前世界的中心在欧洲。) 师: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怎样?请举例说明。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师:英国在战争中拼得太狠,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威风不再;法 国在战争中沦亡,饱受法西斯蹂躏,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德、意战败,自然 不用说了。 (此时,学生通过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的分析,加深对二战后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削弱的了解,也就为理解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 号强国这一问题做好铺垫。) (多媒体展示战后的世界形势提纲。) 师: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严重削弱呢?有没有例外? (学生回答。) 师:二战中的美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大发战争横财,在战后一枝
5、独秀 ,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可以补充介绍美国战后军事、经济实力的历史资料:1.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和海军,美国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 1200 多万,拥有三十几艘航空母舰和一千多艘其他战舰,还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 50 0 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2.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 黄金储备。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宝座 ,其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日益膨胀起来。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 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 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师: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怎样?
6、师:20 世纪初,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 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显示其巨大的能量。战争中,苏联大大增强了 它的军事力量,迅速发展了强大的军事工业,战后其陆军数量居 世界第一。通 过红军向境外推进、外交活动以及战后进步势力的壮大,苏联大大增强了其力 量。在苏联的影响下,二战期间和二战后,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陆续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强大。苏联也成为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同美国抗衡 的超级大国。(此处主要采用谈话法。) 师: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 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 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世界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当时,除美苏两强之外 ,短
7、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能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多媒体播放 Flash 动画。) 师:资本主义国家一向视苏联为“洪水猛兽”,政治格局的这一变化更让 他们感到局势严重,面临二战后的这种情况,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忧心 忡忡,担心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会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特别是美国,认为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于是千方百计,不惜以 各种手段加以阻挠冷战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二、“铁幕”演说冷战的信号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在看的过程中,注意调动你的眼睛和耳朵,收 集影片中重要的历史信息。 (多媒体播放关于丘吉尔“铁幕”演说的视频资料。) 师:在演说中
8、,丘吉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 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 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这里的“铁幕 ”指的是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压控制。 师:丘吉尔发表这一演说的目的何在? (学生回答。) 教师:丘吉尔的演说把斗争矛头直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 发出了对苏联冷战的信号。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铁幕”演说进行回击,指出丘吉尔是“在盟国中散 播纠纷的种子”。战时曾亲密无间(共同战斗)的盟友之间,矛盾和猜忌日生 ,冷战的阴影日益逼近。 师:什么是冷战呢?请阅读教材 85 页,提取与冷战概念有关
9、的历史信息。 (学生阅读完后,指导学生一起朗读冷战的概念,然后简单介绍冷战的英 文 COLD WAR 及其由来。) 师:谁先挑起冷战?针对哪些国家进行冷战?冷战的核心心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冷战”的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 师:冷战是采用战争的方式进行对抗吗? (学生回答。)师:是采用非战争的形式对抗。“非战争形式”很多,有 经济的,政治的,外交的,宣传方面的等等。 讨论:为什么美国要采取非战争的方式来遏制苏联呢? 师归纳总结: 1、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2、二战刚 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美苏双方谁也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 次卷入
10、新的全球战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然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 伤仍然存在,人们对得之不易的和平,十分珍惜无论是美 国,还是苏联都 不敢轻言动武,所以必然会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和对抗形式。美国的冷 战政策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三、“冷战”的主要表现 师:请大家迅速浏览教材 85 页87 页,找出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 (在学生阅读完后,共同完成下面的提纲。) “冷战”的主要表现: 1.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2. “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 3. “冷战”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约的建立) (播放关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影片资料。) (通过看影片资料,使学
11、生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开始深入学习。) 1.杜鲁门主义 (教师出示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 年 3 月杜鲁门 在国会的演讲 材料二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 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 年 4 月 5 日杜鲁 门的一次演讲 师: 1.文中的“自由世界”是指什么?2.美国认为它所肩负的责任是什 么?3.美国的主要矛头指向什么国家?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把杜鲁门主义这一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化整为零 ,化难为易,使学生更易理解。) 2.
12、马歇尔计划 师:(引导学生回忆影片资料中的内容。)二战后,往日繁荣的西欧一片 萧条,生产凋敝,原料、能源、生活必需品奇缺。1946 年底,西欧又突然遭遇 百年罕见的严寒,人民饥寒交迫,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政治动荡,法国、英国 、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法国,共产党威信大增,随时都可能 爆发革命。此时的西欧,特别需要经济输血,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美国也看 到复兴西欧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甚至是关系美国称霸世界的全局问 题,同时也是美国的利益所在。因此,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 计划”,史称“马歇尔计划”。 (多媒体展示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师: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中的“夹
13、板”和“小树”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多媒体展示丘吉尔的一句话。) 丘吉尔称马歇尔计划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真的是这样吗?马 歇尔计划实施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多媒体展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材料。) 师:1948 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 1950 年,美国共拨款援欧 130 多 亿美元,其中 90是赠与,10是贷款。受援国在度过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被 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商品的输出市场,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 上和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请思考: 1.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什么作用? 2.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师:马歇尔计划
14、的援助对象是整个欧洲,当然也包括苏联和东欧各国,如 果苏联和东欧各国接受了,美国遏制苏联的目的不是泡汤了吗?马歇尔计划和 “冷战”的目的遏制苏联是不是矛盾的呢? (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讨论,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讨 论后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所有学生都认为是不矛盾的;2、所有学生都认 为是矛盾的;3、两种意见兼而有之。教师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在讨论 的基础上总结。) 师:1、如果苏联和东欧不接受这一计划,就可把分裂责任推给苏联,并可 挑拨苏联和东欧的关系。2.假如苏联和东欧接受了这一计划,也不会影响美国 的意图。因为从政治上对美国是有利的,原因是援助是有条件的,美国可像对
15、西欧那样,控制苏联和东欧。从经济上也对美国有利,东欧丰富的煤铁石油等 资源是西欧和美国所需要的,这就可把苏联和东欧变成商品和原料市场及投资 市场。 苏联和东欧接受了吗? (学生根据前面看过的影片资料可以得出结论。) 师:于是,美国就顺理成章地把欧洲复兴计划变成西欧复兴计划了。西欧 经济得到复苏,但是也付出了代价。那么,谁才是马歇尔计划真正的受益者呢 ? 师: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 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两者互相联系,手段上各具特色 ,哪一个更为隐 蔽?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苏反共,称霸全球 。而马歇尔计划则
16、采用更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 合西欧反苏反共,最后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遏制共 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进行全球扩张。 因此,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更狡猾的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但美国感到 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对抗共产主义的攻势,不足以满足美国称霸全球的目的。 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为了进 一步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1949 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北约 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这一组织
17、今天仍然存在。 针锋相对,1955 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 在莫斯科。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把“冷战”推向高潮,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这就是“两极格局”。 师:这一格局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师: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2、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军事科技的发展。 师:两极格局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两极格局结束以后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东西方阵营严重对峙,双方唇枪 舌箭,互有攻
18、守,冲突不断;但是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言动武,影 响全局的大规模战争并未爆发,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板书设计】 一、战后的世界形势“冷战”的背景 二、“铁幕”演说“冷战” 开始的信号 三、“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 1“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2“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 3“冷战”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的建立 ) 四、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 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 “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 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9、所以在这堂课的 设计中,我注意结合 9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力争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注意充分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师者,又是学生; 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既是主持人,又是参与者。在这里,教师的角色不是单 一的,而是变化着的。 2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意识使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发展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谈到马歇 尔计划的援助对象是整个欧洲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马歇尔计划和冷战的 目的遏制苏联是否矛
20、盾呢?”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发 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正如预料的一样,讨论后出现了三种情况:1、所 有学生都认为是不矛盾的;2、所有学生都认为是矛盾的;3、两种意见兼而有 之。我在总结时特别注意充分肯定学生合作探究 学习的成果,只要言之成理, 都予以肯定和鼓励。 3本节教材主要涉及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内 容偏深偏难,且枯燥乏味。如何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是本课教 学的一大难点。在学分析马歇尔计划时,我首先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困 境导入,接着指导学生诠释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一幅宣传画,出示关于马歇尔计 划实施 情况的文字材料,借此讨论美国抛出
21、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谁是马歇尔计 划的最大受益者,然后延伸探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拒绝马歇尔 计划,最后再对马歇尔计划作出评价。这样,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 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反思上课的情况,我认为在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活动时, 还应注意提出的问 题深浅合适,以免冷场或流于肤浅;同时应注意避免少数学生垄断发言权,尽 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专家点评 怎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本课设计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教师注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系统、完整地掌握历 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历史研究方法。教师从第二次 世 界大战的影响导入,在层层
22、剖析了 “冷战”的背景、目的、表现和影响之后 ,以“史海拾贝”中介绍的柏林墙为切入点,延伸至“冷战”的结束,巧妙地 将分散在不同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展现了本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 形成和崩溃”)的主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完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第二,针对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初中同学难以理解的情况,教师设计了 多种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分析,化难为易 。例如,在破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这一难点时,教师首先将教材内 容和自己收集的音像、图片资料等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的衰落”、“美国实力的膨胀”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三个方面展现出“冷战”政策出笼的历史背景,继而引出杜鲁门要做世界领导 的狂言佐证,最后导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 义。这样,论从史出,顺理成章,收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第三,设计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形成准确、科学的历史概念。例如,在学习“冷战”这一历史概念时,教师设 计了下列问题:“什么是冷战?”(课本上有答案。)“除战争以外的 方式有哪些?”“为什么要采取非战争方式?”通过这一环环相扣、步 步深入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了有关“冷战”的历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