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的烽烟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 第 1 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 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力。 3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 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
2、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 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 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 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 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 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 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
3、制度。 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 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 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二、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 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
4、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 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 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 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 200 多卢比,1817 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 1785 卢比,在 中国的卖价为 2 618 卢比,差额 833 卢比,折合银元 400 元或白银 280 多两。)于是英国 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 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
5、种用罂粟汁 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 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 1773 年 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 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 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 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 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 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
6、、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马克 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 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 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 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 言而喻) 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 出:采取了严
7、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 230 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 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 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 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 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虎门 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 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 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
8、神。”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 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 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 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名言,指出打开中 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 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 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
9、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 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 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 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 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 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 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 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
10、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 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 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 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 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 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11、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 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 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主要有: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 1839 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 1 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 1000 文抵 l 两到 1500 文抵 1 两,再到 2 000 文抵 1 两。清政府规定
12、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 的负担(农民是通过卖粮食换铜钱,再由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 100 斤稻谷卖 1000 文铜 钱,即可纳 1 两白银的税。现在却需要 200 斤稻谷才能完税。)三是腐蚀统治机构,清政 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 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练一练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 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 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活动与探究 1小讨论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
13、片战争中失败? 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提出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 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然后在原有讲课的基 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 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 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 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 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
14、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 刻的历史教训。 2动动笔 可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等,然后写出一篇观后感。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录像,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观后感。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 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 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15、 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 “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 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 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 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
16、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 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 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 “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 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 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 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7、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 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具体的授课方式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 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 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
18、中法战争”、“甲午中日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 片战争有联系。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 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 提出“修约” 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为这次战 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 中,可做如下处理: 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说,即教师的解说:圆明园不仅是 中国封建
19、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 园”,可谓当之无愧(详细内容见资料)。让圆明园这精湛艺术的宝库在学生脑子里占据 先人为主的位置。看,即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的直观印象。 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 议,即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 b对沙俄割地行径,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一、野心由来已久 二、手段趁火打劫(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步步蚕食 教学手段可利用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代表”(采用地 理方位的识记法)
20、。 第三板块,可采用连环提问法: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 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 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 么样?最后教师可把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侵略者、主要内容及结果做个小结, 这样层层归纳,步步巩固,使学生了解,由于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巩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对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 动的五大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好铺垫。 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
21、从电影、 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 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 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 看谁叙述的更清楚、
22、准确、全面。 这个题目课结合到“谴责沙俄割土占地” 中进行。学生可示图解说(俄国侵占中国 北方领土示意图)。 练一练 A 活动与探究 谈观感 观看火烧圆明园的电影,把印象最深的一幕叙述出来,并谈谈感想,彼此进行交 流。 结合“痛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进行,教师可把在学生叙述过程中不重复的内容写 在黑板上,等学生讲完,黑板上就留下列强罄竹难书的罪恶写照,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完 后归纳成简单语句,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第 3 课 收复新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 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
23、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 评价左宗棠” 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 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 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 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得到朝野 爱国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 讲清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难点。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 款去换取一座山城,有没有必要?学生可能无法
24、理解、无法接受。教学时必须讲清楚:当 时俄强清弱,要收回伊犁,没有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而伊犁是新疆的大门,没有收 复伊犁等于没有收复新疆,国家安全仍然没有保障。所以,伊犁比那块土地、那些赔款更 为重要。 二、教法建议 1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 ”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是进 行学科渗透,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的情况,从此直接导入新课。 3讲述“阿古柏侵占新疆” 一目,可结合地理知识,提问“苏联瓦解产生几个国家? ”再提问“浩罕国
25、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让学生了解浩罕国的由来,又明确它的地理位 置。为后面的学习确立时空概念。 4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 的过程。或让学生自制课件,自己演示,自己讲解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并描述阿古柏 如何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 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 土。 6“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 料和主张,上课时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
26、派”就“海防”与“塞防”(指四 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论。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 疆正确性的理解。 7可设问:“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 决,同时又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 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9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养学生高 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10讲完上述内容后,可提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
27、左宗棠?” 即可巩 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立体思维方法。 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 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 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
28、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 政府的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分小组讨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组的意 见谈一谈,看哪个小组总结得好。 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2制表:回顾学过的内容,用表来反映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 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
29、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 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 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 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 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
30、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 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定 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教法建议 1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 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 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 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
31、, 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 4 课甲午中日战 争。”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 问,既是对前课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 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 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 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
32、保船避战”,躲进威 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 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 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 签定的时间(1895 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 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 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
33、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 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 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 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 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 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 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 85被日本政府充 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4、第三、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 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 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了。 51895 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 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 这两件事
35、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 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 “台独” 分子的言论。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 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895 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 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 一起,说明什么问
36、题?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 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 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练一练 (略) 活动与探究 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指导学生分析、填写下表:) 2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自行安排) 项目 内容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
37、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 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 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1900 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 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 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 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 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
38、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 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 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已成了 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 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 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 二、教法建议 1讲述本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
39、危机空 前严重?” 然后阅读课文提示,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 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 1898 年起,活跃在山东 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上面的歌谣就是当时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 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2讲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时,强调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胜利, 挫败了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 敌”的神话。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00 年 8 月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这是
40、继四十年前(1860 年)英法联 军占领北京之后,北京城又一次为列强所占领。(建议复习比较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 实)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 恶本质。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课文中的小字叙述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师不必补充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 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课文中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八国 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插图及瓦德西的一段话,为学生了解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提供了形 象资料,讲述时应注意使用,使学生有较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 像资料,
41、加深学生的印象) 3“辛丑条约”一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教师应提醒学生,同清政府签订辛丑 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 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教师应讲明两个问题:(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条约的主要内容,教材列举了 四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归纳记忆。第一,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作保”。第二,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第三,军 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第四,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通
42、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 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 地位。指导学生看辛丑条约签订的情况插图,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但不作为要求。 (2)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对 条约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而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的 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4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可以简单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 行列表归纳,结合活动与探究 1 进行小结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 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
43、殖民地。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 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 练一练 (A) 活动与探究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44、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 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 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2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发挥。但应指出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 ,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 第 6 课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 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 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 术力量,在客观上
4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 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
46、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 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 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
47、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 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 即洋务派为了镇 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 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 世纪 60、70 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 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 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48、 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 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 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 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 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 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 取利润,即“求富
49、”。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 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 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 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 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 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 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说 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 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 要性和迫切性。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