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 在时间上, 儿童心理一书于 1882 年出版,1884 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 中出版较早的。 B 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 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着作不曾做到的。 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 3 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 进行了心理实验, 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D.在影响上, 儿童心理 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 家都把它当做经典着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
2、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1929 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 理学的着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
3、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 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 岁) 。 B.第二阶段:肛门期(13 岁) 。 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 6 岁) 。 D.第四阶段:潜伏期( 611、12 岁) 。 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 11、12 岁以后) 。 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 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
4、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 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 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 1 岁) ,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 3 岁) ,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 6 岁) ,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 612 岁) ,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1220 岁) ,主要矛
5、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 40 岁) 。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 岁) ,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 岁以后) ,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8.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A.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B.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 岁7 岁) C.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 岁12 岁) D.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 岁以 后) 9.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 ,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 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6、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 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 第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 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 出发,提 出了
7、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 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 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c.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d.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 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 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C.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精心整理
8、 精心整理 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D.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即个别特点。 12.大脑皮层机能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现,420 岁的个体脑电波的总趋势是 波逐渐增加。4 20 岁的个体脑的 发展有两个显着地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 第一次于 56 岁左右,第二次于 1314 岁左右。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 究,发现在 56 岁和 1314 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 13.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A.遗传决定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9、,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 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 不能改变它。 B.环境决定论 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C.调和论 都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 素。 D.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 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4.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 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对内因或内部矛盾的认识,要把握以下要点: 第
10、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 统。 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 的结果。 第四,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五,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15.记忆发展的特点 (1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6.幼儿想象和发展 (1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1、第一,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第二,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表现出脱离现实或混淆现实 第三,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四,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一,幼儿想象的内容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 第二,无论是幼儿的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从本质上看都具有直观性,具体性 17.婴儿内部言语发展经历阶段 (1 )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2)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3)内部言语阶段 18.依恋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3)特定的依恋阶段 (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9.婴儿身体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
12、上而下原则 (2)由近及远原则 (3)由大到小原则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1 )容易型(2 )困难型(3)延缓型 20.记忆发展的特点 (1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21.思维发展的表现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在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 22.内部语言的发展阶段 1)出声思维阶段 2)过渡阶段 3)无声思维阶段 9、小学生的
13、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建自己行为发展 23.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经历 1)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相互性角色采择 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24.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 的形象的改变 第二、运动需要显着增强 第三、出现了心理上很行为上的一些不协调性 第四、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25.青春期
14、初中生心理表现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26.初中生思维发展表现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 4)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27.中学生社会发展任务 1)谋求独立 2)确定自我 3)获得性别角色 4)准备适应“ 性”的成熟 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28.性意识发展的阶段 1)性反感期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向往年长者的“ 牛犊恋”期 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浪漫的恋爱期 29.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
15、 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 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30.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入成熟期 3)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的特点 1)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期的前端 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 3)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 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3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5)自尊心强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3.自我意
16、识法杖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 2)自我否定型 3)自我矛盾型 4)自我扩张型 5)自我萎缩型 34.智力落后的诊断标准 1)应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定智商所得的智商值为 70 或 70 以下 2)应用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判定其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损 3)年龄在 18 岁以前发现 35.智力落后的病情类型 1)轻度: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有连贯语言,但学习困难,特别是数概 念差,计算有困难 2)中度: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分有障碍,只会简单的话或极少的生活 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 3)重度: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 36.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
17、原则 1)激发学习积极性 2)因材施教 3)加强直观性教育 4)循序渐进 5)多练习 37.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目标 1)职业的适应 2)社会的适应 3)个人的适应 38.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分五类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 度 39.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比有以下特点 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不用时处于一种潜伏状态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在 7+-2 单元之内;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用表象表征,也可以转化为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 时记忆中的信息表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将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分
18、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一般以命题网络 表征,后者以产生式系统表征。 另一种观点是双编码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以用形象 编码。 40.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 1)准备律 2)效果律 3)练习律 41、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42.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必要性 1)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2)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3)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能够促进学习的迁移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4)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
19、提高学习兴趣 5)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43.布鲁斯认为发现法的作用 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2)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3)发现法有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4)发现法有利于记忆 4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心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45.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 1)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 2)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46.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 1)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 2)教师的教学技巧 47.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性质有何不同: 1)从输入输出来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
20、,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程序性 知识是活动的,其输入和输出不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以生产式和生产式 系统储存。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从激活与提取来看,前者提取速度慢,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和遗忘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 为间接测量。 48.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 1)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 2)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 3)及时反馈。 49.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所起的作用: 1)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
21、力。 2)促进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 3)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学习方法与自己最相适应,从而选择最 佳学习方法。 4)使得同学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50.动作技能的特征: 1)准确性 2)动作的速度加快。 3)多余动作的减少。 4)灵活性。 51.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 1)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示范。 3)反馈。 4)练习过程中要有间歇。 52.奥苏伯尔提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1)可用性变量。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2)可辨别性变量。 3)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
22、53.科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划分提出品德发展的 “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世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世俗水平 。第三阶段:社会习俗的定向; 第四阶段:秩序和法规定向。 3)后世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54.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 1)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中助人目的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 的助人的行为就越多。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 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的动机源, 三是移情。
23、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增强助人行为。 4)动机,目的转化为行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 55.小组道德讨论法是由布莱特设计并实施的品德教育模式,他认为儿童通过对假设 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判断, 拒斥低于自己品德阶段同伴的判断。称“布莱特效应。小组道德讨论涉及三个要素。 第一是课程要素。内容由引起道德冲突的两难故事组成。第二是班组要素。由不同 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的讨论组。 第三是教师行为要素。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作出判断,还要鼓励学 生讨论他人的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 ” 56.造成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
24、面父母的溺爱,迁就 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却又缺乏正确的 教育方法和措施。 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单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 家长缺乏表率作用,忽视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或 家庭结构的剧变。 2)社会方面 3)学校方面 57.造成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道德意志薄弱 3)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 4)性格上的某种缺陷 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58.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 元认知水平。 动机。归因模式。自我效能感。 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外显的操作步骤。
25、59.学习动机对学习进程的影响: 1)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学习注意。 2)其次,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 阈限,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 3)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 4)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坚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果。 60.学习动机的培养: 1)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 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 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 6)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积极归因。 61.为了充分发挥竞赛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要注意学习竞赛的合理组织: 1)在组织学生个人竞赛的同时,
26、可适当开展一些团体竞赛。 2)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竞赛。 3)提倡个人的自我竞赛和团体的自身竞赛 62.教师扮演的角色: 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管理的角色、代理的角色和研究的角色。 6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4.教师的教育能力: 1)了解学生的能力 2)处理教材的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 65.教师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 2)浓厚的兴趣 3)热烈的情感 4)坚强的意志 5)良好的性格 66.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 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 2)灵活果断与随机应变 3)方式多样与
27、对症下药 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 67.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68.测量与评价对学习活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指导功能 2)学习功能 3)管理功能 4)研究功能 69.估计信度的方法: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4)内部一致信度 名词解释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 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 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精心整理
28、 精心整理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最初的图式是遗传的来的。 3.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 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 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 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6.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 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7.内部
29、言语: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的,简略的,压缩的,在外 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 8.依恋: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切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9.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 社会关系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 10.角色采择: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 认知技能。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优势地 位 13.(25 40 岁)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 1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表现
30、为:思路开阔、灵活、敏捷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15.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 ,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 和独创性 16.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 “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不断斗争 17.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 18.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只很早 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19.适应性能力: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20.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21.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2.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3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 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23.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由(加工系统) 、 (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 统)组成 24.(瞬时记忆)是保持在(0.252)秒钟的记忆 25.连接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6.动物学习:是一个通过多次尝试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其实质时建立刺激情境与 反应动作(S-R )之间的联结。 27.斯金纳揭示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28.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29.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设定目标、小步子前进和及时强化
32、30.顿悟: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的知觉和理解 的前提下作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有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1.认知结构:是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32.(发现法)布鲁纳首创 33.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 34.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反应极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 程 35.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36.人的活动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 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37.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38.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
33、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 协调任务的能力。 39.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40.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41.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根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 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 42.元认知:弗拉维尔提出,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43.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 能力。 44.学习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5.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 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
34、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46.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他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47.道德信念: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 48.品德不良:个体具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品德。 49.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 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50.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 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
35、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 败的动机组成。 前者是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后者 是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耻辱)的倾向性。 两者相互冲突。个体可同时拥有这两种动机,但是其水平不一定相等。 52.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53.认知内驱力:是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 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5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55.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如家长、教师等)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 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
36、动机。 56.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 (最早提出的是美 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由韦纳等人日臻完善。 )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57.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是以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等四种因素 作为失败的主要原因。 58.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 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59.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 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60.教学效能
37、感: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 师对其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1.测量:根据某种法则给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某种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62.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是(根据解释测验结果的方式) ,即每名学生的测 验分数参照哪种标准进行解释来区分的。 63.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 64.准则参照测验:是一种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 65.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 66.效度: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67.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反应, 果断的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