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经编学(A 卷)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二行程 经编组织的一个横列是由对应的两块花板实现的。 2Tricot经编机 Tricot经编机:织物被牵拉出来的角度为 110-115,使用钩针或槽 针,使用较少的梳栉,机号高。 3分段整经 将经纱平行地分别卷绕在狭幅的小经轴上,然后再将若干只狭幅 小经轴并列地穿在芯轴上组装成织轴。 4. 衬纬经编组织 在经编织物的圈干与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不成圈 的纬纱的组织。 5. 压纱经编组织 有衬垫纱绕在线圈基部的经编组织。 2 二、单选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1 2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A C B A C A A C C,D D 1. 垫纱数码表示的是导纱针_A_的情况。 A. 针前横移 B.针背横移 C. 针前一次横移 D. 针背一次横移 2 在舌针机上,沉降片的作用是_C_ 。 A. 牵拉 B. 防止脱圈 C. 握持旧线圈 D. 握持、牵拉、辅助套圈 3. 导纱梳栉的针前横移针距数有_B_。 A. 1 针 B. 0 针、 1 针、2 针 C. 1 针 、2 针 D. 0 针、1 针 4. 下列成圈机件,除_A_ 以外都是钩针经编机上用到的。 A. 栅状脱圈板 B. 压板 C. 沉降片 D. 导纱针 5. 在贾卡经编机上,常用
3、的整经方法为_C_。 A. 分段整经 B. 分条整经 C. 轴经整经 D. 分批整经 6. 缺垫经编组织可以形成的花色效应有_A_ 。 A. 褶裥类、方格类和斜纹类 B. 绣纹类 、褶裥类和提花类 C. 毛圈 类、压纱类和褶裥类 D.褶裥类、绣纹类和方格类 7. 在几个横列中不垫纱也不脱圈而形成的拉长线圈的经编组织称为_A_ 。 A. 提花经编组织 B. 集圈经编组织 C. 衬纬经编组织 D. 缺垫经编组织 3 8. 要使前梳纱线清楚地显示在织物工艺反面,一般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C_。 A. 前梳纱线较粗 B. 前梳送经量较大 C. 前梳针背垫纱较长 D. 前梳采用开口 线圈 9. 关于双针
4、床经编机的说法正确的是_A_ 。 A. 一个针床上配置一套导纱梳栉 B. 前、后 针 床各相应配置一个沉降片 C. 前、后针床各相应配置一 块栅状脱圈板 D. 前、后针床配置一套梳栉 10. 关于双轴向经编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_D_ 。 A在经 向和 纬向分别衬入一根 纱线 B)衬入的经纱和纬纱是绝对的平直且不成圈 C 织 物的纵向和横向的弹性很小 D衬入的 纱线 在编织时有 针前横移 三、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在钩针经编机中, 压板的压针时间过早或过迟,编织过程中会出现 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 压针时间过早,可能会造成纱线垫放不到针钩内,造成线圈脱套,从
5、 而造成织物的脱散。 压针时间过迟,可能会使旧线圈进入到针钩内,从而形成集圈组织, 从而造成组织变异。 4 2. 编织两梳压纱织物时,压纱梳栉应作为前梳还是后梳,为什么? 答题要点: 压纱梳栉处于压纱板之前,即应作为前梳。由于压纱梳栉的纱线也要进行针 前垫纱,但不进入到针钩内,因此需要借助压纱板将纱线压至针杆上,且不 使其进入针钩,如果压纱梳栉处在后梳,压纱板将会将前后梳的纱线一起压 至针杆,这样编织就不能顺利完成,也得不到所需要的压纱组织。 3简述双梳满穿经编组织的显露规律和影响因素。 答题要点: 由工艺反面看:第一层:前梳延展线;第二层:后梳延展线;第三层:后梳圈干; 第四层:前梳圈干 影
6、响因素有:1)纱线本身的因素:摩擦系数,粗细等 2)设备因素:导纱梳栉的高低等 4写出下图中各把梳栉的垫纱数码。 注:也可以按特里柯经编机的垫纱数码规则来写出垫纱数码 5 四、设计与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分值分别为 16 分和 17 分,共 33 分) 1.试设计一双梳起绒织物。要求 1)作出其垫纱运动图,穿纱及对纱图; 2)写出垫纱数码; 3)画出其中一把梳栉横移的三行程链块排列。 答题基本原则 1)可以采用双核经编组织,但前梳必须采用具有长延展线的经编组 织,如经绒、 经斜、超 经 斜组织。穿纱可采用满穿,也可以前梳空穿, 来形成具有条纹效应的起绒织物 如:可采用经绒平组织实现起绒效果。 2)依采用的组织不同来确定垫纱数码和三行程链块排列。 6 2某经编织物的各梳栉垫纱数码如下。 1)画出其穿纱、垫纱及对纱图; 2)该织物呈何种效应; 3)估算该织物编织的各把梳栉的送经单位及送经比。 (三把梳栉均满穿) B: 1-0/1-2/ 满穿 M:2-3/1-0/ 满穿 F:1-0/0-1/ 3 穿 1 空 1 穿 5 空 答题要点: 1)各梳栉走针图: 2)织物为纵条效应(3 纵 1 空 1 纵 5 空) 3)B:2+1=3 M:2+2=4 F:2+0.75=2.75 送经比为:B:M :F=3:4:2.7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