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97969110.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79894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979691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979691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979691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979691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979691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2 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 说明 第一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在 1946 年所著的教学中 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 理论。 A、戴尔 B、普莱西 C、加涅 D、 斯金纳 2、贝罗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 为( A )四个基本要素。 A、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 B、学生、教师、媒体、信道 C、信息源、媒体、通道、接收者 D、信息源、信道、效果、接收者 3、1954 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发表了 学 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书,推动了当时 的程序教学活动的发展。 A、斯金纳 B、华生 C、贝罗 D、普莱 西 4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

2、践既相互融合,又各 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的领 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D )。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 B、程序教学机器、工业化社会、电化 教育 C、合作学习、系统方法、教育传播 D、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 法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实际上也构成了 一种媒体的分法,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 A ) 。 A、媒体所呈现信息的抽象水平 B、媒体所呈现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觉 通道 C、媒体的先进程度 D、媒体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 6、教育技术是关于( C )学习的过程 与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A、开发、应用、购置、建构、设计 B、组织、设计、实验、管理、

3、辅导 C、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D、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学习管理、 开发、评价 二、简答题 1、写出教育技术的五个领域。 2、写出历史上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 重大的三个教育实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A 6、C 二、简答题 1、 五个领域分别是:设计、开发、应用、 管理和评价。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讯息 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包括印 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楚 合技术。应用包括媒体应用、革新技术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包括 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 管理。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 形

4、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一是视听教学运动,它推动了使用各 类学习资源来促进和优化学习;二是程序教 学,它推动了心理学与科学技术在个别化教 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个别化教学与应用信息 技术的组合与早期教学设计的形成;三是系 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推动、奠定了教 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基本方法的形成和 基础,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48 年,( )在传播在社会中 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用五个问题(谁、说 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 果)描述传播行为的方法。 A、拉斯韦尔 B、香农 C、施拉姆 D、贝罗 2、在( )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被描 述为一种直线性

5、的单向过程,包括了信息源、 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 声六个因素,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 码和译码的功能。 A、贝罗 B、香农一施拉姆 C、拉斯 韦尔 D、香农一韦弗 3、伊利认为系统方法包括 5 个基本过程,分 别是: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选择和设 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A、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 解决问题的方案 B、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 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C、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订解 决问题的方案 D、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 性评价 4、教育技术有四个理论基础,它们分别是( )。 A、机械论、进

6、化论、教育哲学、工具 论 B、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C、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 播论、媒体论 5、第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是贝尔电话实验室 的( )提出的。 A、施拉姆 B、香农 C、韦弗 D、拉 斯韦尔 6心理学家( )提出把学 习分解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期望)、领会 阶段(注意) 、习得阶段(编码) 、保持阶段(记忆)、 回忆阶段(提取) 、概括阶段(迁移) 、操作阶段 (反应) 、反馈阶段 (强化) 。 A、加涅 B、奥苏贝尔 C、伊利 E、布鲁纳 二、简答题 1、写出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和相关内 容。 2、写出伊利关于教学系

7、统方法的五个 过程和流程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A 二、简答题 1、传播过程通常都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 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 传播者的任务 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 (2)、 信息的符号 信息的编码、译码 (3)、媒体 (4)、接受者 (5)、效果 2、曾经担任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主席的 伊利认为,教学系统方法本身应该包括 5 个 基本过程,分别是: 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 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 案;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 程。 整个过程的各个步

8、骤之间的关系是非 线性的,注意过程与过程、步骤与步骤之间 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运用当中的创造性与启 发性是这一系列过程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特征。 第三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人的听觉器官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 ( )Hz(听域)。 A、1620000 B、529000 C、20 30000 D、1543000 2、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一生理一心理 过程,常用( )三种量来描述,这三种 量是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的要素。 A、响度、频率、音色 B、响度、 音调、音色 C、音调、频谱、音律 D、普通 音响、立体声、音色 3、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 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

9、()相对应。 A、强度 B、泛音 C、频率 D、 回声 4、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 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 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 )的 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 A、高频部分 B、泛音各分量 C、低音 部分 D、和谐音 5、立体声技术是利用听觉的( ),在 放音时重现各种声源的方向及相对位置的技 术。 A、方位感 B、灵敏度 C、分辨力 D、听力曲线 6、传声器是一种将( )转换为电能 的能量转换器件。俗称话筒、麦克风。 A、机械能 B、热能 C、内能 D、 势能 二、判断题 1、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 最低的声压值连成一条曲线,

10、称为闻阈曲线; 对各种频率声波所能忍受的最高声压值并连 成一条曲线叫最大可听闻,将人耳对于响度 过大以至难以忍受的各频率声波的声压值同 样连成一条曲线,称为痛阈曲线。比它再强 的声音就要引起痛觉。(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应是不同的, 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差,而对中高 频率(1kHz5kHz)的声音相对比较灵敏。人 耳听觉的频率响应不是平直的,而且声压级 不同时,听觉频响也不同。(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 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

11、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 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 ;频率低,音 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在复合音中,音 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 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而 是呈一种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 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 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 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 (或泛音各分量) 的多少和大小比例不同的缘故。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12、 D、部分错误 5、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 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 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 差(相位差) 和强度差(声级差) ,它们成为听觉 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由 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 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 效应”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在便携式立体声装置中,由于两扬声器距 离较近,影响立体声效果,此时可利用界外 立体声原理加入立体声展宽电路,将左、右 两个声道的信号各取出一部分,通过一定的 相移和延时后,再相互交叉地输入到另一声 道,这

13、样可以获得了比两扬声器距离更为宽 阔的声音感觉效果。(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音调。 2、音色。 3、电容传声器、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 原理。 四、论述题 1、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 制方法。 2、试述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3、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A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三、简答题 1、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 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 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 ;频率低, 音调低,声

14、音听起来“低沉” 。在复合音中, 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 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 而是呈一种对奴曲线的对应关系。为了适应 听觉的这一特性,表示频率的坐标常采用对 敷刻度。同时,人耳对于音调的感觉还会受 到声波振幅的影响,与响度有关。一般情况, 响度增加时,会降低人耳对于音调的主观感 受的灵敏度,尤其对低频声波的这一情况更 为明显。 2、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 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 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 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 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 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

15、 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 其它频率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或泛音各分 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不同的缘故。 音色与声音信号的频谱相对应。实际上,人 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通常是由多种频率声波组 成的。其中,每一种声音都有一基本频率, 称为基频或基音,同时还有与基频成倍数关 系的许多不同倍频的频率,称为谐波或泛音。 基本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谐波成分则 决定着声音的音色。 由于听觉对音色的感受是根据声音的 各频率成分及其分布特点来区别,若要听觉 媒体设备的重放声音保持原有的音色,就应 有足够宽的频响范围,以便不丢失信号中的 频谱成份,不改变频谱中各分量之间的强弱 关系,也不产生多

16、余的频率分量。 3、电容传声器是靠电容量的变化而工 作的。它的结构主要由振动膜、极板、电源 和负载电阻等组成。振动膜是一块质量很轻、 弹性很强的薄膜,表面经过金属化处理,它 与另一极板(振动膜)构成一只电容器。由于他 们之间的间隙很小,虽然震动面积不大,但 仍可以获得一定的电容量。它电容传声器的 工作原理是当膜片受到声波的压力,并随着 压力的大小和频率的不同而振动时,膜片与 极板之间的电容量就发生变化。与此同时, 极板上的电荷随之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的电 流也相应变化,负载电阻上也就有相应的电 压输出,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 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 话筒讲话时,膜片就随着声音前后颤动,从

17、 而带动音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 应音频电动势,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为了 提高传声器的输出感应电动势和阻抗,还装 置了一只升压变压器。根据升压变压器初、 次级线圈匝数不同,动圈式传声器有两种输 出阻抗:低阻抗为 200600,高阻抗几十 k。动圈传声 e8 频率响应范围为 50 10000Hz,输出电子为-50 -70dB,无方向性。 动圈式传声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使用方便、固有噪声小,被广泛用于语言录 音和扩音系统中。不足是灵敏度较低、频率 范围窄。近几年已有专业用动圈传声器,其 特性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好的改善。 四、论述题 1、听觉

18、媒体教材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 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录音磁带为载体, 把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学习用 教材。在编制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专业、文 化程度和特定的学科以及年龄等,还要掌握 录音教材最基本的语言、音乐和音响三个要 素,要求字音准确,语言规范,吐宇清晰, 音色优美,富有感染力;音乐要求旋律、节 奏、基调适用教材的主题;音响效果能渲染 气氛,创设情景,丰富感知,发展想象,增 加真实感。把教材准确地表达出来,确保录 音教材的质量。 (1)、听觉媒体教材的获取途径。 收录广播和伴音。 转录唱片和复制磁带。 自己录音。 (2)、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程序。 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 编写稿

19、本和确定录音方法。 组织录音。 编辑加工。 编目储存。 (3)、录音教材的制作方法。 录音内容的采集有两种方式:传 声器(话筒) 录音和线路录音(唱机或其他音像 设备)。 传声器录音。 线路录音。 2、 (1)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3)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 (4)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5)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应用。 3、示范法、比较法、情境法、配画放 音法。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项对从左向右书写的人群的眼动 观察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人倾向于首先观 看图像的左上角(41),有( )的 人首先观看画面的左边。 A、三分之二 B、二分之一 C、四

20、 分之一 D、五分之二 2、视觉图像的真实程度与学习效果之 间存在一种适当真实的对应关系,提供这种 适当真实关系可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依 据杜威对视觉的研究结果,所需要的真实程 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种( )表 示。 A、斜线 B、抛物线 C、不规则曲 线 D、双曲线 3视觉图像可以分为 4 种类型:( )、 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 A、真实的 B、象形的 C、条形的 D、数码的 4、( )视觉图像是人 为地模仿真人实物,是对历史和真实事件的 有根据的、科学的人工方式的再现。 A、类比的 B、结构的 C、模拟的 D、真实的 5、将三种基色光按一定顺序轮流投射 到同一表面上,只要

21、轮换速度足够快,则由 于视觉惰性,人眼产生的彩色感觉与三种基 色光直接混合时相同。这种方法称为( ), 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6、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表面 上邻近的三个点上,只要这些点相距足够 近则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有一定限度,将产 生三种基色光相混合的彩色感觉。这种方法 称为( ),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 基础。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7、利用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两种不 同颜色的同一景象,也可以获得混色效果, 这是( )。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

22、法 8、( )是利用颜料、染料的 吸色性质来实现的,通常选择黄、晶、青三 种颜色为三基色。 A、生理混色法 B、空间混色法 C、相减混色法 D、时间混色法 9、( )视觉图像是运用某种 已知事物的特征和图像来近似地显示和说明 另一种人们不熟悉或陌生的具有类似特征的 事物。 A、类比的 B、结构的 C、模拟的 D、真实的 10、( )视觉图像是用于 分析、说明各类事物、组织、设备、计算机 课件等的原理结构、程序过程的方框图,除 了图形的内容上、结构上与被显示对象联系 密切,其他方面基本无关。 A、类比的 B、结构的 C、模拟的 D、真实的 11、通常,视觉图像的运动感受来自 3 个方面:人物或事

23、物形象本身的运动(动作); 获取视觉图像的不同角度、取景情况等(拍摄); ( )。 A、因果 B、画面的更动 C、对比 D、平行 12、动态画面组接的蒙太奇方法可以 分为 3 类:( )。 A、象征的、对比的、隐喻的 B、叙事的、抒情的、隐喻的 C、叙事的、抒情的、理性的 D、象征的、对比的、理性的 二、判断题 1、色彩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类, 对于不同的色彩,人们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 理反应与联想。冷色指青、蓝或与青蓝相近, 使人有后退收缩的心理共鸣;暖色指红、黄, 或与红黄相近的颜色,使人产生前进和扩张 的心理感应。(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4、 2、规则的形状中,三维的像球体、柱 体、锥体、方体、椭圆体等,平面的有圆、 方形、椭圆形、五角形、三角形等,这些形 状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规则的形状在数量上 是不可数的,在真实的世界中,除了人工制 作的物体,几乎全部都是不规则的形状。(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电视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 视觉心理,运用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制作 事物的图像信号的方法和技术。(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CD-R 是一次性记录光盘,又称追 加记录型光盘,提供给用户的是一种空白光 盘,用户可以利用光盘记录音像或图文

25、信息, 一次性记录后便不能抹去,作为永久的记录。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CD-RW 是可抹可录的光盘记录形 式。它使用专门的材料,记录时激光束射到 盘面上,使盘面的被照射部分晶态结构发生 变化。当播放时利用激光在非晶态部分的散 射特性不同取出信息。抹消时,再用不同强 度的激光束照射使非晶态部分再恢复成晶态 结构,然后还可以重新记录新的内容。( ) 6、VCD 是在图像和伴音信号的数据压 缩技术得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推出的一 种新型影碟机(Video CD),即在 CD 光盘的 格式中录入了经过数据压缩处理的视频和音 频数字信号,因而又称

26、为数字视频光盘机。(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人类运用视觉图像来表达思想和传 承信息的活动,大约可以上溯到没有文字记 载的、距今 5000 年以前的史前史。远古荒蛮 时代的岩画、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的装饰纹 样(例如,我国仰韶文化史前遗址出土的彩陶) 都是最好的例证。(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在现代人类视觉信息传播、交流中, 视觉图像成为与文字并列的媒体而发挥着重 要作用。(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实验表明:人们学习的 11是通过 听觉,80以

27、上是通过视觉,人们只能记住 20左右的听到的内容,却能记住 50以上 既听到又看到的内容。(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视觉图像不是视觉活动的全部内 容,确是视觉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 提供的实体化和具体化这是官语和文字在 教育教学应用中都无法实现的、一种人体感 官上的经验。( ) 11、一般来说,视觉图像的真实程度 并不与传播的效果成正比。虽然真实程度越 高,与真实情况越接近,但是不代表其传播 效果一定越好。实验表明,视觉图像的真实 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种适当真实的对 应关系,提供这种适当真实关系可以获得最 佳的传播效果。依据视觉研究

28、结果,所需要 的真实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 用一种抛物线表示。(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2、视觉图像的读和写分别是指能够 准确地理解视觉图像信息的能力和有效地创 造视觉图像信息的能力(例如,对漫画的创作 和对现代电视广告的创意制作),这两个能力 是被称之为“视觉文化”的基本内容。(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相加混色法。 2、相减混色法。 3、视觉图像的类型。 4、投影仪的使用和维护。 5、电视。 四、论述题 1、视觉图像的构图。 2、透射式投影仪的组成和原理。 3、视听教学

29、媒体的教学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B 7、A 8、C 9、A 10、B 11、B 12、C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三、简答题 1、彩色电视所采用的、将三种基色光 按不同比例相加而获得不同彩色的方法,称 为相加混色法。红色光、绿色光相加得黄色 光;绿色光、蓝色光相加得青色光;蓝色光、 红色光相加得晶红色光(即红紫色光。晶红简 称晶);红、绿、蓝三色光相加则为白光。为 了实现相加,除了将三种不同亮度的基色光 同时投射到一个全反射表面上从而合成不同 彩色光

30、以外,还可以依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用 下列方法进行相加: (1)、将三种基色光按一定顺序轮流投 射到同一表面上,只要轮换速度足够快,则 由于视觉惰性,人眼产生的彩色感觉与三种 基色光直接混合时相同。这种方法称为时间 混色法,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2)、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表 面上邻近的三个点上,只要这些点相距足够 近,则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有一定限度,将产 生三种基色光相混合的彩色感觉。这种方法 称为空间混色法,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3)、利用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两种 不同颜色的同一景象,也可以获得混色效果, 这是生理混色法。 2、相减混色是利用颜料、染料的吸色 性质来实现的,通常选

31、择黄、晶、青三种颜 色为三基色。例如,黄色颜料能吸收蓝色光 (黄色的补色) ,于是在自然光或白光照射下, 反射光中将因缺少蓝光成分而呈现黄色;青 色颜料因吸收红光成分,被自然光或白光照 射时呈现青色;品红色颜料可以吸收绿色光, 被自然光或白光照射时呈晶红 色。当把黄、青两色颜料相混,则在白光照 射下,反射光中将因缺少蓝光成分(黄色颜料 吸收)和红光成分( 青色颜料吸收)呈现绿色。 同样,黄、晶红颜料相混会呈现红色,青、 品红颜料相混会呈现蓝色,三色(晶、黄、青) 相加为黑色。 3、一般情况,视觉图像可以分为 4 种 类戮: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 真实的视觉图像通常是对一些真人实 事的

32、拷贝,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历史记录和实 况传播。例如,风景胜地、著名建筑、人物 风情等的彩色照片和完整实验活动或机械加 工过程的录像、大型活动的实况转播、纪录 片、专家的授课等等。模拟的视觉图像是人 为地模仿真人实物,是对历史和真实事件的 有根据的、科学的人工方式的再现。例如世 界、国家和城市、区县的地图,计算机模拟 实验和以真实历史(例如。战争、事件、重要 活动)为题材的各种电影、电视片等。 类比的视觉图像是运用某种已知事物 的特征和图像来近似地显示和说明另一种人 们不熟悉或陌生的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例 如,各种漫画、童话故事和用水流类比电流, 用军队攻堡垒类比白血球与细菌的对抗等等 的各种彩色

33、画册、影片、电视节目和计算机 动画。 ,结构的视觉图像是用于分析、说明各 类事物、组,织、设备、计算机课件等的原 理结构、程序过程的方框图,除了图形的内 容上、结构上与被显示对象联系密切,其他 方面基本无关,包括流程图、过程曲线图、 组织结构图、设备功能结构图、计算机课件 程序操作图等。例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图、电视接收机的原理功能图等等。 4、投影仪的使用和维护: (1)、架机、挂幕、接电源。 (2)、开机、开灯。 (3)、调像、调焦。 (4)、放映和关机。 (5)、投影仪的维护。 5、电视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 视觉心理,运用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制作 事物的图像信号的方法和技术。能

34、将外界事 物变成活动图像的电视系统,分为成像、传 输、显像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首先在发 送端利用摄像器件的光电转换,将景物随时 间和空间变化的光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叫做 摄像。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包括光缆) 的方式传输电信号。在接收端利用显像器件 的电光转换,将电信号重新还原为对应的光 图像,叫做显像。图像的摄取与重现是基于 光和电的转换原理实现的。实现光电转换的 关键器件是发端的摄像管与收端的显像管。 摄像的过程即是把景物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 的过程。从电信号返回图像的逆过程,或电 视图像的重现过程称为显像。它是把图像电 信号恢复成为人眼可见的光像,显像是由显 像管来完成的。 四、论述题

35、 1、视觉图像包括静止的画面和动态的 画面,有画面必然联系到构图。构图是视 觉图像的基础,是静态图画面和动态图画面 的组成内容。构图以形成画面为主,包括平 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 5 个要素的组 合。 (1)、平衡。 (2)、线条。 (3)、形状。 (4)、质感。 (5)、色彩。 2透射式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由光源、 聚光和成像三部分组成。 (1)、光源部分。 (2)、聚光部分。 (3)、成像部分。 3 (1)表现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教学内容。(2) 表 现与时间有关的教学内容。 (3)表现与空间有关的教学内容。 (4)表现抽象的教学内容。 (5)演示实验或实验情境。 (6)向学生提供各种案例学习

36、材料。 (7)视听媒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教师的教 学。 (8)提供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的内容。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种关于课本的优点的说法中,有错 误的是() 。 A、课本可以提供稳定的信息并可靠地 传递给读者,但是不容易进行检验、评定和 修改。 B、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不像 影视或播音之类的媒体,信息呈示较为短暂。 C、使用课本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便 携、使用简单的特点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很容 易地使用它,只要有阅读条件就可以 r 使用, 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D、课本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 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 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

37、跳读, 因此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 2、下列四种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课本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 其内容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了客观 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 B、课本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像力来进 行联想。而联想是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会 与作者的思想相互一致。 C、尽管也要求学生主动地使用课本, 但它并不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媒体。也就是说, 学生不能在阅读课本时随时提问,发表感想, 获得反馈意见。 D、课本不擅长于连续运动或操作动作 的信息传递,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存在先天 的劣势,需要与其他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 同来实现有效地教学。 3、选择课本包括这样四个步骤:识别目标、

38、 了解学生、审读课本和( )。 A、课本与教学目标相配合 B、对可能学习这门学程的学生做出相当粗略 的估计 C、对诸如内容及需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等做出 评价 D、评估对学生的影响 4、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教学板具有能写、能画、能贴、能 擦的功能,是允许教师灵活地用来提示教学 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的重要媒 体。 B、在教师能够用投影、录像等视觉媒 体授课的今天,原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 教学媒体教学板已成为明日黄花。 C、讲台后面有块黑板,加上教师手中 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近代教室和近代教学 最明显的标志。 D、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面直观地、 方便地表达教学内容,便于学

39、生笔记和复习。 5、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为教学专门制作的模型并不都具有 使学生感知学习对象的有关形态和结构特征, 获得事物表象的功能。 B、模型与实物、标本不同,它不是实 际物体的本身,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实 物为原型,经过加工而模拟做成的仿制品。 C、教学模型与实物和标本不易得到, 或它们不易带进教室,就可以制成,如地理 课的沙盘模型、化学课的分子结构模型、物 理课的发动机模型、生理课的人体模型等, 因此,模型是一种三维立体的实物替代晶。 D、物体的模型可以是原型的扩大,也 可以是原型的缩小,又:可以是原型的简化, 便于学生观察或“解剖”等练习,不仅能够 帮助认识事物的外形,

40、而且还能揭示事物的 内部结构。 6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若满足使用大屏幕投影机对室内环 境照度的要求,便不能满足学生看书写字时 的环境照度要求 B、将教学闭路电视信号接人教室 C、能与计算机校园网相连 D、在课堂上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或从网 中调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获 取信息量。 二、判断题 1、教学板具有能写、能画、能贴、能 擦的功能,允许教师灵活地用来提示教学内 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的重要媒体。 甚至在教师能够用投影、录像等视觉媒体授 课的今天,人们习称黑板的教学板仍然是班 级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媒体。(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

41、完备 D、部分错误 2、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课本 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 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 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允 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而不限于 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课本内容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 说明其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化了客 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 象力来联想这些信息,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 很可能会是一种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联想, 与作者思想是不同的。(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2、4、绘制图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正确无误,具有象征意义的科学性; 简单明确,一幅图表只表达一个主题;图 幅尺寸大至全体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看清楚; 适当利用颜色对比,以增加图表的吸弓力 和分辨率; 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绘制,有条件的还可 以裱糊一下,使其美观和耐用。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多媒体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 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 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 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 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声卡用于

43、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把 话筒、唱机(包括激光唱机)、录音机、电子乐 Qa 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压缩处 理,也可以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的声 音倌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后用扬声 6a 放出或记录下来。MIDI 是声卡功能的另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课本的优点。 2、课本存在的缺点。 3、图表内容的专门用途。 4、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四、论述题 1、常用板书格式。 2、试述课堂教学的非官语性行为。 3、教学语言的类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A 6、A

44、 二、判断题 1、A 2、A 3、A 4、A 5、A 6、A 三、简答题 1、课本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作为特 殊的教学语言,可以提供稳定的信息并可靠 地传递给读者,容易进行检验、评定和修改。 其次,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不像影 视或播音之类的媒体,信息呈示较为短暂。 课本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 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 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 因此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此 外,使用课本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便携、 使用简单的特点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很容易地 使用它,只要有阅读条件就可以使用,而不 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2、课本存在的缺点也是

45、明显的。课本 知识的接受取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上 失败的最大原因也许就是不善于阅读。课本 内容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潜在的 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化了客观事物的现象 和过程,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来联想这 些信息,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是 一种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联想,与作者思想 是不同的。尽管也要求学生主动地使用课本, 但它并不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媒体。也就是说, 学生不能在阅读课本时随时提问,发表感想, 获得反馈意见。课本不擅长于连续运动或操 作动作的信息传递,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存 在先天的劣势,需要与其他教学媒体相辅相 成,共同来实现有效地教学。 3、图表在内容上有一些专门的用途

46、: (1)、分析图:表明某些事实间的联系形式; (2)、统计图:进行多种资料的比较和分析; (3)、地图:显示特定区域的地理现象的; (4)、系谱表:显示由一定因素共同构成的某 种网络结构关系; (5)、程序表:说明特定的组织状况或事件过 程; (6)、编年表:反映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时间关 系;等等。 4、正确使用图表的方法:适时出示图表,用 略图辅助主图,图表与语言的结合。 四、论述题 1、常用板书格式有以下几种: (1)、提纲式。 (2)、词语式。 (3)、表格式。 (4)、线索式。 (5)、图示式。 (6)、演算式。 2、课堂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包括: (1)、位置移动。 (2)、身体的局部

47、动作。 教师身体的局部动作可以对学生的态 度、情绪、学习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面部表情。 眼神交往。 (3)、适宜停顿。 (4)、示范操作。 3、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划分,教学语言可以分 为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 启发性说明和解释性说明五种类型。 (1)叙述性说明。 (2)描绘性说明。 (3)论证性说明。 (4)启发性说明。 (5)解释性说明。 第六、七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四 个基础理论。 A、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 教学理论 B、信息技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 教学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48、信息技术、传播理论、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2、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包括( )四 部分。 A、任务分析、前期分析、策略和评价 B、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策略和前 期分析 C、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 D、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学习者分 析 3、前期分析的内容由( )三部分组 成。 A、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 内容分析 B、学习者分析、使能分析、信息加工 分析 C、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信息 加工分析 D、使能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 分析 4、教学设计分为( )三种层次。 A、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 B、宏观、中观、微观 C、高级、中级、低级 D、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5、里奇把教学概念模式分为( )三类。 A、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与 任务中心模式 B、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模 式、行为主义教学模式 C、脚手架教学模式、抛锚教学模式、 学习者中心模式 D、时间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与发 现式教学模式 6、从下面提供的学习理论选项中,选出被人 们最早用于教学设计的那个理论。(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信息加工 学习理论 C、人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