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在义利面前的道德起点与利益起点,孰轻孰重? 基于对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事件的反思 2009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五 河南大学第六届大学生学术节 1 大学生在义利面前的道德起点与利益起点,孰轻孰重? 基于对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事件的反思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碰撞, 大学生处于文化交融的中心,更容易受到影响,在义利面前大学生的逻辑起点 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未来的走势,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以湖北荆州大 学生救人事件为依托,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大学生在义利面前的道德起点与利益起点,孰轻孰重的结论,并从个人、 高校
2、的角度分别对大学生道德观培养进行论述,以使在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形成 以道德为逻辑起点的义利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见义勇为 道德 利益 起点 正文 2009 年 10 月 24 日 14 时 15 分许,在古城荆州,继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 之后,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批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该校 10 多名大学生,为救 两名落水少年,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 3 名大学生不幸被江 水吞没,英勇献身。1 无独有偶,2009 年 10 月 5 日,广东韶关南雄市乌迳镇 4 名中学生为救落 水女生,不慎滑入深水身亡;2008 年 3 月,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何晓波、刘 峰在松花
3、江寒冷的冰窟中救起一对落水女孩,成为“2008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 2007 年 1 月,长江大学学生赵传宇英勇跳入寒江,救起一位 76 岁老太太, 并且不留姓名,感人事迹被传为美谈。2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超越的价 值和追求。这种精神的信仰,就体现为大义。任何社会都需要提倡这种大义。 也有一些人基于“理性”的评判标准,探讨这一行为是否“值得” 。 那么,对于类似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的事件是应基于理性的逻辑起点,还 是感性的逻辑起点,所谓理性的逻辑起点,就是在价值判断中,将利益放在第 一位,而感性的逻辑起点,是将道德放在第一位。 理性,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
4、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 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据经济人假设理论,理性选择 假设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 2 择。3按照成本效益分析法,社会对三位风华正貌的大学生的投入要远远大于 二个落水的小孩的投入,那三名大学生也许以后为祖国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被 救的人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名大学生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是不符 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感性,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 对于“理性” 。 从道德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对其重要性巳有精辟的论述, 道德 经中写到:“人有一善,百神俱泰;人有十善,
5、司命储算;人有百善,东华 注名;人有千善,福及七祖,死归为仙,万善既备,玉符下迎,千神来朝,白 日升天。 ”1这句古训告诉人们要多做善事,好人必有好报,做善事的过程也是 个人修养得以提升,人性得以升华的过程,对实现人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 义。 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从 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下,从个人到社会,都高度肯定了道德修养在 其中的
6、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荆州大学生救人的行为是英雄的壮举。人 需要义利观 ,义在利之上。 中国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 2500 万,当代大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分子将为建设小康社 会提供先进的科学理念与价值方向。大学生在义利面前的道德起点与利益起点, 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和命运,正确的价值导向将对今后一系列 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将带来不良后果。在现代化建 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诸如荆州大学生救人的英雄人物,在义利面前,以 道德为逻辑起点。但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对“物的依赖性” 及其对物质
7、利益的强烈追求,容易诱发和助长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导致 唯利是图,腐蚀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在义利面前的道德起点与利益起点的价 值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大学生在义利面前应持的价 值观: 1 元始天尊四十九章修道经第四章浅释 2 大学经 3 一、从哲学角度来看,人是社会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本性的支配,而 且还会受到社会即道德的制约。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 的虚幻物,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同时,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一的社会关系的 产物,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共同创造的。所谓社会关系就是指人们 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物质的存在并不是 孤立的,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依赖于他人的。在现实中,一切活 动都离不开人,但单个人是不能完成活动的,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 产这是罕见的事。 ”4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人的一切 行为都具有社会性,道德也不离外,即道德具有社会性。 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 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 念。 ”5即人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关系中逐渐产生的,道德是处理人们之间的利 益关系问题的准则,人
9、只有存在于社会,只有处于一定的利益关系中,人的道 德包括善恶美丑才会表现出来,人只有在交往与实践的长期过程中才能形成稳 定的道德品质。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如果我生在一 个孤岛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我在那里既不能表现 道德,也不能表现罪恶的。 ”6可见,道德依赖于社会,人脱离了社会也就无所 谓道德。4 从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来看,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 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 需要。5从他的观点来看,人在义利面前的价值判断中,是处于社会感性,而 非经济理性。 因此,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道德也具
10、有社会性,道德依赖于社会,人在 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人在利益关系中所表现出的道德价值与经济 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往往道德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例如,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8、87、153 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8、87、153 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8、87、153 页 6 苏普列汉诺夫:唯物主义史论丛 ,三联书店 1961 年版,第 66 页 4 在荆州大学生救人事件中,从经济价值来看,三个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要远大于 两个小孩的生命价值,救人
11、是不值得的,但从道德价值来看,救二个小孩所带 来的社会效应是无法用救与不救进行衡量的,而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救是必然 选择,是出于对人性的,本能的反应。 二、从见义勇为的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分析,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经济理 性要受到伦理理性的制约。 人是观念的动物,人的理性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理性,在非经济领域 的道德层面存在伦理理性,不能否认人对利益的追逐的经济理性,也不能确定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人的唯一理性。人对经济价值的追求同时会受到对伦理 价值的制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证明,只有人们当 低一级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高一级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或才能对人
12、起激励作用。人的需要是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它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目标和强度。6 人是观念的动物,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有尊严、人格得 到保护、精神得以独立以及享受同情心、见义勇为等优良品质带给他们的快乐 等多方面的欲望。 “斯密之谜”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把人的经济活动与人的精 神需求以及道德准则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简单判断。在哲 学上,用唯物辨证法看,人本身就是利己与利他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这个矛 盾也有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过在以经济价值为利益导向的活动中,人更 多的表现为自利;但在以伦理价值为利益导向的活动中,人由于出于同情心或 正义感,首先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声誉、地位、尊
13、严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好感更多 地表现为无私,即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因而在利己与利他在这个矛盾体中,并 不是简单的主次之分,在不同的利益环境下,其表现方式不同。7 从现代科学的划分角度来看,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往往存在冲突,伦理学 批判经济价值对道德的背离,而布坎南说过道德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事,人在实 践活动中是否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完全取决于个人,但人的存在、人的意识及人 的实践活动,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对人的复杂的行为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立场是必要的,视情况而定,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在类似荆州水中救人 的事件,不能仅用经济学的理性分析方法,分析模型来分析问题,更应站在社 会学的角度,用社会学的价值
14、观结合理性分析对此类事件做出科学的评判。 5 三、从社会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论关系分析,利益起点应服从于道德起点。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在斯密的原著中,并不是 完全理性、自利的。从道德情操论我们可以看出,在斯密看来,人是利己 与同情心共存的,人具有自利性和社会性双重本性,哈耶克指出:“亚当斯密 及其信徒们根本没有作此假定(完全理性假定) ,要说他们认为懒惰、目光短浅, 恣意挥霍是人的本性,只有通过环境的力量才能迫使人经济地或谨慎地调整其 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或许更加符合事实。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一方面来自于人 的本性中道德的约束,另一方面来自于外在法律法规的制约。8韦伯解释社
15、会 学中的“社会行动” ,是“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以主观意义,行动考虑到他人 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 。 7 这句话告诉 我们,个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行为,社会道德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从社会学角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 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的自我生活及其相互作用。从这 个意义上讲,人是社会产生的基础,同时,经济学依赖于社会学而产生,社会 学是经济学的基础,也就是说,脱离社会学的基础而能独立运行的经济是不能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学服从于社会学,只有社会科学的发展,才有经济 学水平相应的提高。只有在社
16、会中,人们对善恶、美丑、大小、多少等等社会 自然中的矛盾,才会有较为普遍共同的判断。大学生在义利面前的逻辑起点中, 道德起点属于社会学范畴,而利益起点属于经济学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道德起点是利益起点的基础,利益起点需服从于道德起点。 四、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社会需要见义勇为的行为,以道德为逻辑起 点的社会价值高于以利益为逻辑起点的经济价值。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对外开放,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 碰撞,以道德为逻辑起点的见义勇为缺失现象严重,利益象一只魔手,似乎可 以驱使人们创造一切,又可以驱使人们毁坏一切,随着经济全球化,面对日趋 激烈的国际竞争,21 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巳不
17、仅是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同 时还要求人才情感丰富、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1989 年底,联合国 7 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经济组织理论 ,牛津,1947,88 页 6 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了学会关心宣言, 即“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 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 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其内容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各个角度对 21 世 纪大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行了全面概括。同时,世界各国也高度重视德育在教育 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 20 世纪百年来的经济、政治、文
18、化发展经验的总 结,以及对 21 世纪全面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展望,众多国际教育专家提出, 21 世纪应当更加注重德育教育,并将其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9 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实际,2006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 荣八耻” ,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 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 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就要求 当代中国
19、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道德观念,树立道德意识。并且,在 十七大报告中,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动 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 社会环境。 ”从制度上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保障。10青少年尤其是当代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 败,关系到改革开放一系列措施的顺利推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义利 面前,大学生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其社会价值远不是等价交换的经济学原理的 经济价值所能衡量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蕴含着极强的时空 震憾力和感染力。那种理性的经济价值判断,认为
20、三位大学生的生命换二个小 孩的生命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错误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社会需要 见义勇为的行为。 因此,从道德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 看出,诸如荆州大学生江中救人的见义勇为的行为不仅是人的本性所要求的本 能的行为,而且是社会的需要,社会的良性运行、发展需要见义勇为的行为, 大学生在义利面前以道德为逻辑起点,符合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顺应时代的 7 要求,是应该得以提倡的,逻辑起点作为一种意识的反应,意识对存在具有反 作用,有什么样的逻辑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就对应一定的行为,在大学生中形 成一种以道德为逻辑起点的思维形式是必要的,将在全社会创造出比经济价
21、值 更具效用的巨大的社会价值,人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文 化等社会形式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范畴的见义勇为行为,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从长远来看,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现实中广泛培养大学生以道德为逻辑起点的意识呢?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单位,肩负着重要 的社会责任,应当自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从小事做起,正确对待 见义勇为的行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见解;培养自己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热爱集体、 履行职责、丰富情操、尊重生命;将个人的发展置于群体的发展中,培养自己 的责任意识,曾
22、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充分关注社会的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积极 地参与社会进步事业。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对道德的内涵有深刻的把握,更应 践行道德的要求,并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为社 会创造更大的精神价值,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以道德为起点,做事以道德为 起点的思维逻辑,观念意识。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校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聚集地,不仅担负着培养 大学生知识、技能的任务,还需将道德教育放在核心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思想 教育,使大学生在义利面前,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在大学生中乃至全社会形成 广泛的道德意识,道德氛围,
23、形成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导向,高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课程,开展马克思主义信 仰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引导,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及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形成 “学习理解认同接受升华”的认识过程,将马克思主义信仰 最后内化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第二、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大学 生的主导价值观,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相道德建设的基本点,使大学生真正认 识并深刻领悟集体主义的本质内涵,以集体利益主导,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8 相结合,使之成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下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利 益的既合理
24、又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法论原则;第三、由于近年来,网络等虚拟空 间以其速效性、广泛性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的极大的影响,应努力建立一支深 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网络管理技术过硬的大学生队伍,以保证马克思 主义等先进理论和文化价值观念在网络环境下处于主导地位,为大学生创造一 个安全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四、理 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种形式的以宣传道德意识,实践道德观念的活动, 以其在实践中养成道德观,开展对见义勇为等行为的讨论分析活动,树立正确 的荣辱观,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大学生在义利面前自觉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并 转化为自己的意识,在行动中自觉遵守。 参考文献
25、1、2009 年 10 月 25 日楚天都市报 2、2009 年 10 月 26 日 18:29 新华网 3、零供关系冲突的症结探究及应对措施-时代经贸2008 年 5 月第 6 卷第 103 期 4、试论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年 02 期 5、 管理学 (第二版)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 管理心理学周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7、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及其分析-江汉论坛2008 年 10 期 8、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 (Adam Smith)、潘源 中央编译出版 (2009-06 出版) 9、张志义:现代化与中国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继承 , 教育研究1994 年第 6 期 10、党的十七大精神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 年 01 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