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 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 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蒋静 n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现状 n 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 n 糖尿病非药物治疗 n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糖尿病在全球迅速流行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85 2000 2025 年 发病率 (百万 ) 30 150 333 http:/www.idf.org/home/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位居世 界第二 糖尿病患者 (百万 ) 0 20 40 60 80 100 Egypt Philippines Japan Bangladesh Brazil Pakistan Indonesia US
2、A China India Wild SH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 256970. 2007-2008,全国 20岁以上 糖尿病流调结果 : *14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46,380 aged=20岁 *糖尿病 10.7%, IGT 15.2 %, MS 13.7%, *全国糖尿病人口至少 7000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2002年 ) 调查时间: 2002年 8-12月 调查范围: 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 调查规模: 共 243479名居民参加了此次调查 抽样设计: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
3、样 通过样本估计总体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 糖尿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的健康 摘自 2006年 5月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不同地区 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 患病率 (%) n 243479 糖尿病确诊时 已有半数患者存在并发症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
4、ray RP 26 (Suppl. 1):S78S7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 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 10人有 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 4 卒 中 危险性 增加 2-4倍 3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 5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 5 年成本 (十亿美元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9871 19922 19973 $98 $92 $20 年 20024 $132140 糖尿病治疗的负担日益显现 1Huse DM, et al. JAMA 1989; 2
5、62:27082713. 2Javitt JC 601611.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1998; 21:296309.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3; 26:917932. 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 CODIC研究 中国大城市治疗 2型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的成本研究 ( Cost of Treating Type2 Diabetes 11: 23841.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6、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不同城市型糖尿病的治疗成本 占人年均收入的比例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 直接医疗成本占主导地位 0 50 100 18.9% 81.1% 直接医疗成本 有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无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10 亿元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有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无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
7、5;25(3):174-8. 并发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8倍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 5 45 无 并发症 46.7人均直接医疗成本的均数 (千元 ) 伴小血管 并发症 伴大血管 并发症 伴大小血管 并发症 22.3 13.3 17.7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患者 ( ) 直接医疗成本 (RMB) 患者比例 (%) 3.726 11.842 15.373 38.580 2.18* 3.13* 9.35* *与无并发症相比,成本上升的倍数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8、 23841. 并发症的经济负担巨大 2002 年 5 月 2003 年 1 月期间 ,对我国 11 个城市的 2 型糖尿病 及其 14 种主要的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年治疗费用调查分析显示: 结 论 中国治疗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 经济负担。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成本占总直接医疗支出的 81.1% ,比无并发症患者的治疗费用高出 2.8倍。 有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 发症患者的 3. 71倍。 若同时伴有大、小血管并发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年直 接医疗费用则是无并发症的 10.35倍 。 并发症是影响 2型糖尿病 年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 Tang L et
9、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中国糖尿病的控制现状 ADA (US)1 HbA1C 7% IDF (Global)3 HbA1C6.5% CDA (Canada)4 HbA1C7% NICE (UK)5 HbA1C 6.57.5% AACE (US)2 HbA1C6.5% ALAD (Latin America)6 HbA1C 67% Australia8 HbA1C 7% 全球糖尿病指南 : HbA1c IDF-WPR7 HbA1C6.5% 1. AD
10、A. Diabetes Care 2004; 27 (Suppl. 1):S15S34. 2. AACE. Endocr Pract 2005; in press. 3. http:/www.idf.org/webdata/docs/IDF%20GGT2D.pdf. 4. CDA. Can J Diabetes 2003; 27 (Suppl. 2):S1 S152. 5.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2002. Available at: http:/www.nice.org.uk. 6. ALAD. Rev Asoc Lat Di
11、ab 2000; Suppl. 1. 7. http:/www.idf.org/webdata/docs/T2D_practical.tt.pdf. 8. NSW Health Department. 1996. 美国 /中国:仅 1/3患者控制达标 1Saydah SH et al. JAMA 2004; 291:335-342 2 Asia-Pacific Type 2 Diabetes Policy GroupType 2 Diabetes Practical Targets and Treatments. 2002. NHANES 19992000 (US)1 达到 HbA1C 7.0
12、 mmol/L 30 10 20 40 50 60 7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FPG 控制的 百分比 ( %) n=1111 陈兴宝等 . 中国糖尿病杂志 . 2004, 12 (3): 205-208 UKPDS:糖尿病病程中 -细胞 功能进行性衰竭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 40 (Suppl): S21S25. 100 80 60 40 p 7.0 10.0 HbA1C(%) 7.5 血 压 (mmHg) 130/80 10.0 HbA1c(%) 7.5 血压 (mmHg) 130/80 16
13、.7mmol/L( 300mg/dl)时 , 应测定血、尿酮体 n 血糖监测时间 每餐前 餐后 2小时 睡前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如有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 n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 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可 更少 n 血糖控制差 /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 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 糖化血红蛋白 n 糖化血红蛋白 A1c(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方 案的金标准 n 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糖 尿病患者应每 3个月检查一次 HbA1c n 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 检查 2次 HbA1c 药
14、物治疗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诺和龙 (瑞格列奈 ) ( Repaglinide) 磺脲类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葡萄糖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肠道 高血糖 HGP 肝脏 葡萄糖摄取 肌肉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 口服降糖药适应症 q 用于治疗 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q 2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则应采用胰岛素 q 治疗: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性酸中毒 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 妊娠 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糖尿病的治疗 -口服降糖药 n 促胰岛素分泌剂 :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 药物。刺激胰岛 细胞 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 岛素的
15、水平 n 双胍类药物 : 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 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的作用 糖尿病的治疗 -口服降糖药 n -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 ,降低餐后血糖 n 格列酮类药物 :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 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n 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 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 n 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 n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 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 胰岛素治疗 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n 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花费
16、-效益比尚有待评估 n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 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 胰岛素 n 正常人胰岛素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 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n 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 40-50%, 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 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 n 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 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基础和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 10 8 6 0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A.M. P.
17、M. 早餐 午餐 晚餐 75 50 25 0 基础胰岛素 基础血糖 胰岛素 (mu/L) 血糖 (mmol/L) 时 间 餐后血糖 餐时胰岛素分泌 1型糖尿病或晚期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 替代治疗 胰岛素注 射时间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 10pm) 方案 1 RI或 IA + NPH RI或 IA RI或 IA NPH 方案 2 RI或 IA + NPH RI或 IA + NPH 方案 3 RI或 IA + PZI RI或 IA RI或 IA 注: RI, 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 NPH, 中效胰岛素; PZI, 精蛋白锌胰岛素; IA, 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 常用胰
18、岛素制剂和作用特点 胰岛素制剂 起效时间( h) 高峰时间( h) 有效作用时 间( h) 药效持续时 间( h) 超短效胰岛 素类似物( IA) 0.25-0.5 0.5-1.5 3-4 4-6 短效胰岛素 ( RI) 0.5-1 2-3 3-6 6-8 中效胰岛素 ( NPH) 2-4 6-10 10-16 14-18 长效胰岛素 ( PZI) 4-6 10-16 18-20 20-24 预混胰岛素 70/30,( 70%NPH 30% 短效) 0.5-1 双峰 10-16 14-18 50/50,( 50%NPH 50% 短效) 0.5-1 双峰 10-16 14-18 1型糖尿病或晚期
19、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 替代治疗 胰岛素注 射时间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 10pm) 方案 1 RI或 IA + NPH RI或 IA RI或 IA NPH 方案 2 RI或 IA + NPH RI或 IA + NPH 方案 3 RI或 IA + PZI RI或 IA RI或 IA 注: RI, 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 NPH, 中效胰岛素; PZI, 精蛋白锌胰岛素; IA, 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 常用胰岛素制剂和作用特点 胰岛素制剂 起效时间( h) 高峰时间( h) 有效作用时 间( h) 药效持续时 间( h) 超短效胰岛 素类似物( IA) 0.25-0.5
20、 0.5-1.5 3-4 4-6 短效胰岛素 ( RI) 0.5-1 2-3 3-6 6-8 中效胰岛素 ( NPH) 2-4 6-10 10-16 14-18 长效胰岛素 ( PZI) 4-6 10-16 18-20 20-24 预混胰岛素 70/30,( 70%NPH 30% 短效) 0.5-1 双峰 10-16 14-18 50/50,( 50%NPH 50% 短效) 0.5-1 双峰 10-16 14-18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补充治疗 n 在 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当血糖较高时采用 胰岛素治疗可纠正葡萄糖毒性。随后,多数 2型 糖尿病患者仍可改用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治疗 n 在 2型糖尿
21、病病程的晚期:大多数的 2型糖尿 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 制。在口服降糖药逐渐失去控制血糖能力的时 候,可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 联合治疗 。当联合治疗效果仍差时,可完全停 用口服药,而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 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治疗)。 此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同 1型糖尿病 胰岛素 适应症 : 副作用 : ( 1)过敏; ( 2)水肿; ( 3)低血糖; ( 4)脂肪萎缩; ( 5)视物模糊; ( 6)神经痛 注意事项 : 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 新 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 超重 /肥胖 非肥胖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 或 - 糖苷
22、酶抑制剂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 胍类或 - 糖苷酶抑制剂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 - 糖苷酶抑 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非 药物治疗 口服单药治疗 口服药间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续) 口服药联合治疗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 - 糖苷酶 抑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 血糖控制不满意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双胍类或格列酮类 或 磺脲类 /格列奈类 + - 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口服药 *和胰岛素(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 1-
23、2次)间的联合 血糖控制不满意 多次胰岛素 *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注: *有代谢综合征表现者可优先考虑; *肥胖、超重者可优先考虑使用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 *如胰岛素用量较大,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 糖尿病病程 7 6 9 8 HbA1 (%) 10 单一口服 降塘药治疗 饮食和 锻炼 口服降糖药 联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 + 基础胰岛素 单一口服降糖药 治疗剂量递增 口服降糖药 + 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保守的传统的阶梯式降糖治疗 HbA1 = 6.5% Campbell IW. Br J Cardiol 2000; 7:625631. HbA1 = 7% ADA/EASD 共识
24、(2006) Diabetologia 2006;49:171121. Diabetes Care 2006; 29(8):1963-1972. 诊断 生活方式改变和二甲双胍 HbA1C 7%否 是 a +基础胰岛素(疗效最佳) +磺脲类( 比较经济) +格列酮类(无低血糖) HbA1C7% HbA1C7% HbA1C7%否 是 a否 是 a否 是 a +格列酮类 b强化胰岛素 c +基础胰岛素 c +磺脲类 b HbA1C7% HbA1C7%否 是 a 否 是 a 胰岛素强化治疗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aA1C达标( 7)前应每 3个月检测一次 A1C水平,以后每 6个月检测一次 A1C
25、水平。 b尽管 3种口服药都能被使用,但基于降糖效应及治疗费用应最好使用胰岛素来启动并强化治疗。 C详见胰岛素治疗的启动及调整法则。 +基础 /强化胰岛素 c 谢谢!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n 一级预防的目标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 患病率 ; 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 糖尿病 。 n 一级预防内容 : 一般人群 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 重点人群 开展糖尿病筛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适当开展药物预防,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n 糖尿病重点人群: * 年龄 45岁; BMI 24 者;以往有 IGT 或 IFG者; * 有糖尿病家族史
26、者; * 有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降低 ( 35mg/dl) 和 / 或 高甘油三酯血症( 250mg/dl) 者 n * 有高血压和 /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 年龄 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 有分娩大婴儿者;又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 巢综合症的妇女; * 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 实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技术是尽早发现糖尿 病,尽可能地控制和纠正患者的高血糖、高血 压、 血脂紊乱和肥胖以及吸烟等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对 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 疾病的筛查,了解病人有无糖尿病并
27、发症以及有关 的疾病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紊乱或心脑血 管疾病等,以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全面达到治疗 的目的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改善糖尿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 率和致残率,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 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 n 预防失明; 预防肾功能衰竭; 预防大血管病变; 预防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 预防 严重的糖尿病足病变; 预防伴发疾病加重。 并发症预防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并发 症的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n 尽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n 控制好血压 n 纠正血脂紊乱 n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n 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 n 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患者要学习和应用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 疗、护理和保健知识 医生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使 之能够处理常见的糖尿病及其有关的问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