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766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1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2018 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測试题 高二生物 1. 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并能迁移运用。 【详解】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均含有,属于内环境成分, A 正确;麦 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在血浆中不可能找到, B 错误;蛋白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血浆中没有, C 错误;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血浆中没有, D 错误。 【点睛】血浆、淋

2、巴、组织液中存在的物质: ( 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 酸等; ( 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 3)细胞代谢产物: CO2、水分、尿素等。 2.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 A. 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K+等 D. 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 + K 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3、, Na 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所以属于细胞外液,中蛋 3 白质含量高是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属于组织液,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维持相对 稳定的。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 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 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例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 C.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D.

4、 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上传导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熟记教材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详解】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组成, A 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例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 B 正确;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 反射就不能完成, C 正确; 在一个反射活动中, 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 错误。 【点睛】反射的过程:一定的刺激为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 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

5、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 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4.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d 处 为 组 织 液 , 若 刺 激 神 经 元 甲 , 则 在 神 经 元丙上 可检测到动作电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 A. 图示结构中可见 2 个突触和 3 个突触小体 B. 给 予 b 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C. 刺 激 c 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 兴 奋 由 de,发生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 C 5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结构中可见 2 个突触和 2 个突触小体, A 错误;给予 b

6、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 发生两次偏转, B 错误;刺激 c 处,可通过观察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和肌肉的收缩情况验证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C 正确;兴奋由 d e 只发生了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化,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 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 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 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B. 若分泌物为促

7、胰液素,则分泌细胞位于小肠黏膜 C. 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活动 D. 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为靶器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详解】若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血糖)补充 6 血糖, A 错误;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B 正确;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 脑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C 正确;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靶器官甲状腺, D 正确。 【点睛】分析图解:图中内分

8、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作用于靶细胞,该种方 式属于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 6. 下表是实际测得的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三项生理指标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7 A. 血糖平衡调节中,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胰岛,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B. 进食后 2.0 2 5 小时,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C. 运 动 员 在 寒 冷 条 件 中 训 练 时 , 机 体 会 通 过 増 加 产 热 , 减 少 散 热 , 从 而 达 到 产 热 大 于 散 热 来 推持 体温的恒定 D. 丙的各项指标测的是人体不同体液的 pH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体液的

9、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 下丘脑能够通过神经调节直接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 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A 错误; 进食后 2.0 2 5 小时,血糖浓度由 4.96mmol/L 变为 5.45mmol/L ,血糖升高是由胰高血糖素增 多引起, B 正确;寒冷环境中机体会通过増加产热,减少散热,从而达到产热等于散热以推 持体温的恒定, C 错误;丙项中多项指标不属于体液(如胃液、唾液) , 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乙、丙三项指标来判断相关稳态的维持,要求掌握体 8 温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调节

10、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 7. 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9 A. 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C. 如果图甲中的细胞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 图甲中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 【答案】 B 【解析】 A 图甲显示有相应抗体释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A 错误;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短时间产生大量抗体,所以, 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主要与细胞B 细胞增殖分

11、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 B 正 确; C、细胞 为 T 细胞, T 细胞失去后会导致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 C 错误;图甲中细胞 为 T 细胞,为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可以识别抗原, D 错误。 【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是高考中的热点、难点,其过程抽象难懂,高中课本上收录的都是精华, 学习时要记准课本上的每句话,精确掌握免疫应答的各个过程。 10 8. 甲型流感病毒( H1N1)是一种 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 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1 A. H 1N1 被吞噬细胞吞噬形成食物泡,被食物泡内特有的水解酶水解消化 B. T 细胞

12、在抗原的刺激下増殖、分化形成记忆細胞和浆细胞 C. 效 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将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 D. H 1N1 入侵人体后被彻底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 题 考 查 免 疫 调 节 、 细 胞 膜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相 关 知 识 , 意 在 考 查 学 生 能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与 观 点 , 通过 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 结论的能力。 【详解】水解酶存在于溶酶体内而非食物泡, A 错误; T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増殖、分化形成 记 忆細胞和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

13、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此后病原体 由体液免疫清除, B 错误、 C 正确; H1N1 入侵人体后被彻底清除需要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 错误。 1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图示中各物质的名称及作用;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 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故有 T 细胞参与的 过程可能是细胞免疫,也可能是体液免疫。 9. 分析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A. 图甲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B. 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所以外侧生长得快 13 C. 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及植株整个装置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幼苗

14、将弯向小窗 D. 图丁中放琼脂块 M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琼脂块 N 的不弯曲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中无尖端,感光部位在尖端,故不会弯曲生长,故 A 错误。图乙茎卷须中生 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故 B 错误。固定光源,暗箱(连同植株)匀速旋转,相当于光照一 直是从小窗进入的,故应弯向小窗生长,故 C 正确。图丁中放 M 的因没有尖端不弯曲,放 N 的不弯曲,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

15、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的; A 叙述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 部的进行非极性运输; B 叙述正确。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C 叙述 错误。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就会促进豌豆幼苗切断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 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断细胞伸长的作用,由此可见切断中乙烯的的合成受生 长素 浓度的影响; D 叙述正确。 14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合成生长素的原料、生

16、长 素的运输生理作用。 11. 植物激素甲、 乙、 丙和生长素类似物 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促进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空上的植物没有向光性 15 B. 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C. 甲、乙、丙的生理作用均具两重性的特点 D. 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类问 题需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能将图示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 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详解】向光性是植物单侧光引

17、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故太空上的植物也有向光性, A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是抑制种子休眠和促进生长, 故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 B 正确;分析题图中丙的作用可知,丙是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 特点,而甲和乙没有, C 错误;丙(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 错 误。 【点睛】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能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脱落酸能抑制 生长、促进果实脱落。这些作用是判断甲乙丙是哪种激素的依据。 12.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

18、芽以利于更好地生根 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 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枝条的基部 D. 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16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 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幼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所以,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 量的幼芽以利于生根, A 正确;在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B 正 确; 生

19、长素能促进插条在基部生根, 因此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 17 2 C 正确;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一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大致范围,从而缩小范围, D 错误。 【点睛】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 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 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 13. 以下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 B.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其传递并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与内环境无关

20、C. 相对密闭的环境会诱导果蔬产生大量乙烯,有利于果蔬的长期贮藏 D. 同一浓度的 2,4 D 和生长素对植物体具有相同的作用时效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 激 素( TSH) TSH 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 量 的 增 加 会 反 馈 抑 制 下 丘 脑 和 垂 体 的 活 动 , 血 浆 渗 透 压 升 高 引 起 抗 利 尿 激 素 分 泌 量 增 加 , 促 进 肾 小 管 、 集 合 管 对 水 的 重 吸 收 , 减 少 尿 量 , 其 结 果 导 致

21、 血 浆 渗 透 压 降 低 , 反 过 来 又 会 影 响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即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 A 项正确;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 异性受体结合, 突解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项错误; 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 不 利于果蔬的长期贮藏, C 项错误; 2,4 D 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生长素 类似物,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易被分 解,作用时效短, 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

22、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 2hm 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笼,夜间 18 描获了 6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 的捕鼠笼, 捕获了 40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2 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提, 因 此推測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A. 小 于 200 只 hm2 B. 大 于 200 只 hm2 C. 小 于 100 只 hm2 D. 大 于 100 只 hm2 19 2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

23、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种群密度调查的理解与计算,提高知识迁移 能力。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60 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 40 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 记的个体 12 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 N) / 标记总数 =重捕总数 / 2 2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N: 60=40: 12, N=200 只 2hm( 100 只 hm) ,由于灰苍鼠被捕 一次后更难捕捉,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 100 只,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因灰苍鼠被 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二次捕捉的标记个体数 12 只比

24、实际的小,因此计算出来的 100 只比 实际的偏高,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 100 只 /hm 。 15. 图 1 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 2 为 入 ( 入 是当年 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 1 中 t 1 12 与 图 2 中 a b 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B. 图 2 中 a、 c 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 图 1 和图 2 中 K 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 t 2 和 d D. 图 1 和图 2 可分别表示种群的 S 型和 J 型增长过程 20 【答案】 B 【解析】 【分析

25、】 分析图 1: 图 1 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先增加后减少 为 0, 对应于种群数量的 S 型增长曲线;分析图 2: 图 2 为 ( 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 1, 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当 =1 时,种群数量 保持相对稳定;当 1 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详解】图 1 中 t 1 t 2 时期,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少,但大于 0, 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 21 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 2 中 a b 时期, 1, 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该时期种 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A 错误;图 2 中 a、 c 时期 =1

26、 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 明种群的 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B 正确; 图 1 中 K 值出现的时间是 t 2, 图 2 中 K 值无法判断, C 错误;图 1 表示种群的 S 型曲线,图 2 种群数量先不变,接着减少再增加,不能用 J 型增长 表示, D 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 掌握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分析图 1 各区段的含义,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6. 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査一块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需要用标志重捕法 B. “S”型 增 长 曲 线 一 般 表 示 种 群 停 止 増 长

27、 C.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是不利的 D. 一般情况,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的理解。 【详解】调査一块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 A 错误;“ 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 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在相对稳定, B 错误; 捕食关系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使得猎物和捕食者的数 量维持同步波动,因而,对维持群落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C错误;一般情况,群落中植 物 的 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D正确。 【点睛】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

28、物和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17.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裸岩、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沙丘是次生演替 22 B. 初生演替形成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较短 D. 初生演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答案】 C 【解析】 23 【分析】 本题考查演替的内涵,要求学生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 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详解】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

29、成的, 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为次生演替, A 错误;初生演替形成的过 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B 错误;初生演替 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而 次生演替的环境是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C 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都能形成森林,但是初生演替更难形成森林, D 错误。 【点睛】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 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 18.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

30、统中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 C. 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 D.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较低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 题 考 查 生 态 系 统 相 关 知 识 , 涉 及 内 容 较 多 , 但 考 察 层 次 较 浅 , 依 据 教 材 知 识 即 可 作 答 。 识 记 生 态 系 统 的 营 养 结 构 , 及 生 态 系 统 抵 抗 力 稳 定 性 和 恢 复 力 稳 定 性 的 区 别 和 联 系 是 解 答 本 题 的关键。 【详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

31、者彼此依存, A 错误;如果没有生产者,太阳 能 就无法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而进入生态系统,所以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态系 统, B 正确;植食性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C 正确; 2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通常 较低, D 正确。 【点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 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 25 小和抵抗力稳

32、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1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B.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越高 C.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当狼捕食兔子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络的能力。 【详解】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但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A 错误;一般 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越高, B 正确;在生态系

33、统中,信息 传递方向通常是双向的, C 错误;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故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 产者,兔子应属于第二营养级,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 级流 入第三营养级, D 错误。 【点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 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 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10% 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0. 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6 A. 要调査该生态系

34、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都可采用样方法 B. 森林中橡树苗的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兔参与形成了 8 条食物链,鷹占有 3 个营养级 D. 鹰每同化 1kJ 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 25kJ 的太阳能来支持 【答案】 D 【解析】 27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 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调查橡树苗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 捕法, A

35、错误;橡树苗的高矮不同是种群内部的个体差异,不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 错误; 据食物网可知,由橡树经兔到狼和鹰的食物链各有两条,由草本植物经兔到狼和鹰的食物链 各有两条,故兔参与形成了 8 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和第四 2 个营养级, C 错误;在草本植物 兔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的营养级别最低,消耗的草本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最少,鹰每同化 1kJ 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 1 20% 20% 25kJ 的太阳能来支持, D正确。 【点睛】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 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

36、 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在受到破坏时,主要是恢复力稳定性起作用。 22. 某生态系统中有 A、 B、 C、 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 B C, D 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 态 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8 A. 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

37、括细菌、真菌等 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2 D. 图中 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 【答案】 C 29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 表 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丁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图中 D 为分解者 解: A、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A 正确; B、参 与丁分解者分解作用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B 正确;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38、K 值, C 错误; D、图中 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还来自 A 生物( B 粪便中的能量,是 B 未同化的能量, 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 A) , D 正确 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23.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1、 2、 3、 4 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 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 B. 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 代表生产者, 5 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D. 、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答案】 A 【解析】 30 由图分析可知 4 是二氧化

39、碳库, 1 有三个箭头指出是生产者,都指向 3 说明 3 是分解者, 2 是 消 费者,在营养级中含碳元素最多的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故 A 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 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即 1,2,3 之间,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二氧化碳形式, 故 B 错误。 1 是生产者,但 5 是呼吸作用,故 C 错误。 1,2,3 中的有机物只能作为碳元素在生 物 群落之间的流动,故 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1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技巧 ( 1) 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40、再判断两者中有“ 3”个 指出箭头的 D 为“生产者”,有“ 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最后根据 D A B, 确定 A 为消费者、 B 为分解者。 ( 2) 若问 D、 A、 B 具体是什么生物,则 D 主要为绿色植物, A 主要为动物, B 主要为营腐生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 3) 图示中 D、 A、 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 D 和 A 。 24. 每 年 的 7 月 1 日 被 定 位 “世 界 人 口 日 ”, 人 口 问 题 越 来 越 受 到 国 际 社 会 的 重 视 , 如 图 表 示 三种可 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误的是 A

41、. 如果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b 曲线 B.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 K) 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55 亿 C. 为 缓 解 人 口 増 长 带 来 的 世 界 性 粮 食 紧 张 状 况 , 人 类 可 以 适 当 改 变 膳 食 结 构 , 应 多 以 动 物 性 食物 为食 D. 如果人口剧增带米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勢终将表现为图中 C 曲 线 【答案】 C 【解析】 32 根据由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由于环境和资源有限,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 S”型 曲线, A 正确;若地球环境对

42、人类种群的容纳量( K) 为 110 亿,则最适人口数量应在 K/2 时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 55 亿, B 正确;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 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 33 变膳食结构,应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 C 错误;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 效改善, 生态环境被破坏后, 环境容纳量降低, 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c 曲线, D 正确。 25.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3、C. 对濒危物种应该禁止开发和利用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A 错误;红树林的防 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错误;对濒危物种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 发和利用, C 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 内 环 境 稳 态 是 机 体 通 过 神 经 系 统 、 内 分 泌 系 统 和

44、免 疫 系 统 分 工 合 作 协 调 统 一 共 同 维 持 的 , 请回 答下列相关问题: ( 1) 研究发现: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 地消灭感染病毒的细胞和发生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 和 功能: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 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 胞。 (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 红细 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45、这种疾病称为 病。 34 ( 3)在人体内,有的内分泌腺本身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此种调节中,传出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配的内分泌腺属于反射弧中的 。有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 的 和 。 ( 4)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的含量将会増加,使 激素的含量增加,说明该激素的分泌存在着 调节。 【答案】 (1). 防卫 (2). 监控和清除 (3). 淋巴因子 (4). 抗禽流感病毒的 35 抗体 (5). 自身免疫 (6). 效应器 (7). 发育 (8). 功能 (9). 甲状腺 (10). 分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

46、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意及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 运用所学的免疫调节的观点,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 ( 1)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 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间 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 2)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故可以用于流感病毒的治疗;根据题意,流感病毒可引 发红细胞抗体对正常红细胞的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47、 (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 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有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如甲状腺激 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 4)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的含量将会増加,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说明该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 【点睛】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 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 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27

48、. 下 图 代 表 不 同 细 胞 间 的 信 息 传 递 , 1 8 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6 ( 1) 若物质 a 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填图中序号) 。 ( 2) 若刺激 M点产生兴奋时,则 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 ,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 传 导方向与 (膜内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7 ( 3)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 体结合,作用后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被有关酶分解。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 功能。 【答案】 (1). 8 、 7、 3 (2).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

49、. 膜内 (4). 突触小 泡 (5).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正确识图,并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分析:靶细胞中 1 是细胞膜、 2 是线粒体、 3 是高尔基体、 4 是核膜、 5 是核仁、 6 是囊泡、 7 是内质网、 8 是核糖体。 【详解】( 1) 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 质网、 高尔基体,即图中的 8、 7、 3; ( 2) 若刺激 M点,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 M点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 M点膜外 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 3) 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交流。 【点睛】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