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 摘 要:本文在引用建筑能耗、能源现状、CO2 排放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太阳能 建筑的概念,提出了太阳能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技术途径和策略。 关键字:太阳能建筑 建筑能耗 节能 1、建筑能耗 根据我国的统计要求,建筑能耗一般指建筑使用能耗,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 的能源,包括照明、电器,采暖、制冷、设施、热水、炊事等。2000 年的统计结果表明, 尽管我国民用建筑的整体舒适度低于世界各发达国家,但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当年全 社会终端能源消耗的 27.8%,接近发达国家(1/3 左右)的水平1,采暖和空调为主的建 筑能耗已占 10%以上。最新报道显示,我
2、国终端能源消耗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 2、能源现状 根据美国、日本和 Shell、BP 等公司预测,世界化石燃料生产和消耗峰值在 20202030 年之间。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值,而且能源经济 可开发剩余采储量的资源保证程度仅为 129.7年1。 3、CO 2减排压力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建筑能耗中排放的 CO2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1/3。其中,住宅 约占 2/3,公共建筑占 1/3。 对未来 CO2排放的预计2是,如果不采取措施,50 年后,大气中的 CO2含量是现在的 3.5倍,如果积极采取各种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在 25年内就可以看到明显效果,在 50年 内可把
3、CO2的含量降低到目前的水平。 对可再生能源减排潜力的系统研究3表明,太阳能光热光伏应用和太阳能建筑对于 CO2减排的贡献,从 2010到 2030年时,可达到 1-515-30 TtC/yr。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日照时数在 2200小时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 2/3以 上。对太阳能应用的预测结果4为,在正常发展和生态驱动发展两种模式下,2050 年我 国太阳能利用在总能源供给中分别达到 4.7%和 10%。 其对我国未来 CO2减排的潜力估计是, 到 2010年以后,太阳能利用对减排开始有较明显作用,2020 年以后开始有较显著作用。 4、太阳能建筑 定义:综合考虑社会进步、技术发
4、展和经济能力等因素,在建筑物的策划、建造、设 计、使用、维护以及改造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统称为太阳能建筑。我国太阳 能建筑领域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其次是被动式采暖太阳房。 我国在太阳能建筑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积极的研究与实践。包括太阳能光热、光伏设 备设施厂家在内,各地政府、研究机构、设计院以及开发企业等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 不同建筑上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开发、设计、建设工作。正是在这些工作基础上,中国 太阳能学会决定增设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其作用是以满足建筑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为宗 旨,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为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5、构架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两 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5、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 太阳能建筑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业主对于安全、便利、舒适、健康 的环境需求。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包括了被动应用、主动应用和综合应用等多种途径。如从保温 隔热材料的开发、自然采光通风功能的实现、太阳能光热光伏技术的应用到遮阳、光影和 舒适环境的创造,全方位地综合应用太阳能资源。就目前发展最快的太阳能光热利用而言, 也将包括低温利用、中温利用和高温利用等多层次能源效率利用形式;而太阳能光伏利用 也将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上表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制约太阳能建筑发展的因素 尽管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
6、一系列法规、标准,如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 能管理规定、不同地区的节能设计标准等,除成本、技术、市场等制约因素外,管理体制 过于分散、激励政策体系不健全、全民教育与理念传播不够等都是制约太阳能建筑发展的 相关因素。 当前,太阳能建筑的理念推广比具体某项技术或产品的推广更加迫切。 7、太阳能建筑发展策略 7.1 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思路 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培训和公众教育程度,加强产 品(系统)检测认证和建筑准入制度,完善规范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发挥从企业到业主 等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太阳能建筑的有序健康发展。 7.2 太阳能建筑的发展策略 1)成熟的被动太阳能技术
7、与现代的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的综合利用; 2)保温隔热的围护结构技术与自然通风采光遮阳技术的有机结合; 3)传统建筑构造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的融合; 4)建筑的初投资与生命周期内投资的平衡; 5)生态驱动设计理念向常规建筑设计的渗透; 6)考虑区域气候特征和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 7)关注不同的建筑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7.3 太阳能建筑的发展目标 充分地综合利用太阳能,满足建筑物对于使用功能和环境功能尽量多的能源供应需求, 以降低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因此,进一步考虑将太阳能利用与地热能、风能、 生物质能以及自然界中的低温热能等复合能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的优化配置, 以满足建筑的能
8、源供应和健康环境的需求,是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最高目标。零排放建筑代 表了太阳能综合应用的最高理想。近期研究开发的重点是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和系统与建筑 一体化。 7.4 综合确定太阳能建筑发展策略 1)气候特征和经济发达程度: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又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 依然应以被动利用太阳能建筑为主,加强集热、蓄热、导热等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而对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阴冷,又具有冬季采暖、夏季空调的生活需 求和经济能力。因此,应积极扩大综合利用太阳能建筑新技术的投资优势,并成为实施太 阳能或水源热泵等采暖空调技术示范建筑的首选地区。 2)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随着我国社会发
9、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稳定的热水 供应逐步成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这是太阳能热水设备及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成为太 阳能建筑领域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 3)建筑特征与政策导向: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社会功能,在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应给 予不同的示范导向和税收等激励政策。如,对于公益性建筑采取强制推行太阳能利用的政 策;而对于商业性建筑则给予税收等激励政策;对于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则实行税收激励 政策、能源投资机之及业主有偿使用相结合的策略。当然这些策略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同 样适用。近期可在选择特殊用途建筑、大型公益性建筑及政府办公建筑等进行示范推广和 政策引导。 4)太阳能建筑技术和体系:编制设计规
10、范、标准及其相关图集,建立产品(系统)检 测中心和认证机构,完善施工验收及维护技术规程等,是太阳能利用(如热水供应)列入 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并作为一个“专业”纳入建筑体系的前提。 5)理念推广:节能生态的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理念的传播在太阳能建筑发展中的 重要性凸现。教育人们了解常规能源的一般知识、太阳能的优越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一项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予以专项资金支持。 6)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针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能力、 区域气候、生活需求等因素,以太阳能建筑领域中的热水供应为切入点,扩大太阳能热水 供应的既有理念优势,倡导“理念先
11、行、示范突破、政策跟进”的原则,推行“标准设计、 检测认证、建筑准入”的机制,分阶段逐步推进太阳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最终达到太阳 能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长贵,郑瑞澄,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318。 2Charies Freinstein, Cultivating The Green Carrot-a Market Stimulus fo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The World Directory of Renewable Energy Suppliers and Services 1996:122。 3S.Tanley R.Bull, etal, The Potential Impact for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 Advances in Solar energy, American Solar energy Society, Vol.13,1999:143。 4科技部,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