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理论杂集.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9785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254 大小:1,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理论杂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4页
太极理论杂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4页
太极理论杂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4页
太极理论杂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4页
太极理论杂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洪均生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精要 习练体悟、思辨剖析 眼法 眼,是传达意志、指挥全身因敌变化的器官,又是负责观察敌情和地形以便能进攻退守的 器官,眼有顾、盼之分,有点、面、虚、实的变化,顾 是眼视力的集中点,为实,盼是除集中点外视力 所及范围的面,为虚。陈式拳每个式子都有一定的主要方向,即是当未 动步前,以出步的方向为主; 出步方向定后,则以手的最后攻击目标为准,因此眼的方向和身法步法一致的为顺,眼的方向与身 体旋转和手法变化过程中的方向相反者为逆。腿与足是服从眼的指挥而因敌变化,以转换进退的 手法 手部自转分为顺逆两种,凡大指向外翻 转将掌心转向上,则为顺缠,小指向外翻转将掌心转 向下,则为逆

2、缠。手与臂部的配合着向左右、前后、上下旋转,则为公转。公转分正旋和反旋两种, 右手沿顺时针转圈为正旋,逆时针转圈为反旋,左手则相反。人的 动静开合,连初生的娃娃都会,同 时也自然会自转和公转,这是人的本能。至于开合、曲伸的无 过、不及,就必须通过学与练,才能做 得十分恰当。 在太极拳各流派中,洪 传陈式太极拳的手法有其独特的风格,一是讲究手型的正确, 一般只用螺旋掌,也叫瓦拢掌,腕部没有折叠 动作,中指尖要求高于肘窝,大指外展,小指内勾, 劳 宫内含,根合稍开,中指领劲。二是洪均生先生 强调 自转和公转是人的本能,并不是说原来没有这 个规律,关键是自转和公转的配合的无过不及。但大多数练习者却忽

3、视了这一点,而 专讲配合,弄 得繁琐复杂,切记,越复杂繁琐就不能讲得完全, 总 会有遗漏之处,只要我们专注于无过不及,阴阳 相济,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起到纲举目张,提纲 挈领的效果。 步法 步型大略有马步、弓步、仆步、盘步、虚步、独立步等六 类,每一 类又有左右、大小、侧半之 分。马步有小正马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大正 马步(两足约两肩宽),左右 侧马步(两足两肩宽,前 足外摆 45 度,后足内扣 45 度,前膝弓的少些),半 马步(将侧马步的前足膝略放松半弓),内外八字 步(侧马步前足尖内勾外摆 45 度,只用于式子中转换之处),左右弓蹬步,后腿要微曲。仆步有大中 小之分,大仆步(两足三

4、肩宽,后膝曲住,蹋好裆劲 ,前足踵贴地进至一半时,以腿肚贴地进到位,即 将后膝向内塌下,离地寸许),中、小仆步(两足两肩或一肩 宽,以脚踵一步到位,小腿肚不 贴地,前 足内扣 45 度,后膝不内塌)。盘步,以前足跟后脚尖为轴,前脚尖外摆 45 度,后脚跟外拧 45 度),有 左右大小之分,小盘步两足一肩宽,大 盘步两足两肩宽。虚步分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种,足跟 虚即可,不一定是足跟离地。进步时,以脚踵着地,后退时,以脚尖着地。大腿跟与膝略高。如果我 们将实用拳法一书中的手型、步法等重复的描述去掉,大概剩下的就是眼法、身法、手法和步法 的变换了,俗云: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打人步不到,打人

5、不为妙。意到、气到、力到,眼到、步到、 手到。内外相合,一触即发,此为一切拳法的要义,而步法的变换则是拳法的核心和基础。步法的变 换主要涉及到腰、胯与重心。洪均生先生在“太极拳流传中存在的问题”之“2、关于重心 问题”中说: 平准、车轴都是取用杠杆方面的支点,支点是不能移动的。重心全部移于某腿,不但与平准、车轴的 要求不同,而且违反陈式重心随遇平衡的原则。此种认识是值得商磋的。因 为在实战中,大多是靠 移动支点或重心来实现的其巧妙的杠杆力的,当然也有移动砝码的时候。要做到随遇平衡,有 时需 要进退步法,在转换步法的瞬间,是独立步,重心自然会在支撑腿上,否则自身不稳,在实战中,移 动步子均需在敌

6、人背势时进行,若我处于背势,决无移动步子之理,否 则就要为对方所乘。但实际 练习中却成了重心只在中间旋转,弓、马、盘等诸步子不分,只有一种步子,需知发力是只用半马步, 但化劲时还需用到其它的步法,此学拳中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千万要不得。 身法 负责带动步、手而因敌变化,它的 规律是 动中的中正安舒,而非呆板的中正。顶劲虚领,涵 胸拨背,松肩坠肘,裆劲松塌,腰如 车轴,尾 闾后翻,气沉丹田,松胯 圆裆,膝与踵齐,上下提落,略 向里合,成三角形。身分上、中、下三盘,共九节。三节不明, 终身是空。此身法要求中的“尾闾后翻” , 在实际练习中大多做成了臀部后翻,应该做到臀部向下收敛,才能真正体会到尾闾

7、后翻的妙处。 实 质是真气经尾闾穴后翻。非外形后翻。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没有出 现真气发动、两肾如烫 时枉谈尾闾后翻,是缘木求鱼,盲人摸瞎 马。内修则为 “无水煮空铛、无有麦子空挨磨” 。 劲法 掤,广义指的是内劲,狭义指的是掤法。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皆由掤劲螺旋变化 而来。凡是和对方接手的第一个动作及转折变化形式的动作,都有是掤的着法。它有内外、左右、上 下、斜正的变化。特别是当劲路转换时的小掤法,更为复杂而重要。手的八法皆需有掤劲,若无掤劲, 便是有形无质。捋,手部缠丝为双顺缠,前手搭制 对 方肘外上侧,后手缠引对方腕部,贴于心口前。 挤,为手背向着对方的着法,挤有前

8、平挤,向上的 挤 和向下挤。按,是手心向着 对方肢体任何部位的 着法。采挒与捋相似,但劲路毫不相干,采,接手后即变逆缠,向高处走大圈,劲路与对方的力合(同 向)的多,挒比捋圈略小,捋前手高后手低,而 挒则 相反,接手后即由合走分力。采捋 挒均分为单双。 肘有顺拦、拗拦、背折、连环等多种形式和不同方向的用法。靠分肩、背、臀、胯、膝、腿等部位的靠 法。 洪均生先生认为“ 太极是掤 劲,行劲走螺旋”,理与法要分清, 劲与着需分清。 劲法为无形,着法为有 形。劲只一劲,着则万殊,而理唯一 贯。太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各 劲之要点在由掤劲变化 为其它七个劲的过程,有“手扶八方线, 劲法任意换”的说

9、法。洪均生先生要求在点上要有八劲的变 化。如何在与敌手在接触点上进行八法、八 劲的变化呢?为了叙述方便,我 们这样给八法定义:假设 敌手沿水平方向向我进攻。向前上方 45 度, 为掤,先塌裆,在接触点上划一小圈,手背 对敌向前上 下 30 度范围内,转腰为挤,分平 挤,上挤、下 挤。向前下 45 度至 90 度,手向着敌方任意身体部位, 为按。沿敌手方向,转腰斜走 45 度,为捋。先将敌手向上外斜解 45 度引一大圈,然后收肘, 劲向下 外 45 度走一小圈,为采。反之,先向下引一小圈,收肘,向外上斜角 45 度走一大圈,为挒。肘、肩、 胯、膝、足,若依此法走劲,也可走出八法、八 劲来,只是名

10、称改变了而已,但是 劲路的变化,仍需遵 循拳法基本规律。这种定义与洪均生先生所说的八法完全不同。只是为了好记而已。而 劲法的运行 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点上是能够向它的 360 度方向发出。但总要保证不使双方所产生的合力指向 自己。 推手,也称打手,陈沟原称擖手,民间将两股线合一 处,名为擖线。因推手时双方的手臂交互在一 起缠绕运动,有似合线,因取名为擖手。陈式太极拳推手与各家的不同,外形的不同,可以看得出来, 内劲的运用,则必须真正内行方能度而知之。接手的规律为左手来左手迎,右手来右手迎,且要从 敌手的外侧迎之。推手是一种科学试验方法,是 验证每一招法的正确与否。 掤化口诀为:“直来横拨, 横

11、来捧压”,接手时,需用 缠法,否则非丢即顶。 推手的要点: 顶中求掤, 紧中求松,丢中求随。如此 这般,若是狂语。但在实际推手中,你 连顶、 紧、丢是什么感觉,什么滋味都能不知道,那更不知什 么是掤、松和随了。太极之真义,是在不 丢不顶之中求消息,在不紧不懈之处求变化,在即引即进之 时见分晓。为求速成而加进外家手法,力量 训练、是缘木求取鱼,饮鸠止渴,非未受益而反受其害, 此世之习太极者多误入此途而不知返。太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诸君能深悟此句,终生受益 多矣哉!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简介 洪均生先生(19071996),晚号八八老人,河南禹县人, 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先生入室 弟

12、子,从学十五载(19301944),朝夕相随,深得真 传。后困于家计,寓济南谋生,虽离师而居,然 谨记师训,研练拳技精益求精;默识揣摩,每有所得。 1956 年春,洪均生先生自济再度赴京,从 师进一步探求 陈式太极拳技法,蒙 师从推手到散手一 一指点,反复试验每一招法,精微巧妙,尽得要旨。 洪均生先生常说:“陈式太极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都是有用的。 ”确非虚语。他常与各拳种来济 交流访艺者交手验证太极拳技法,体会陈式太极拳“ 理精法密”之真义。 洪均生先生征得陈发科先生允许,将他所讲解的各种招法融汇于原来所学套路中,期冀为学者 开辟一条走向掌握太极拳技法微妙的捷径,从 1956 年后以此套拳

13、法传于济南学生。通过实践,效果 卓然。是以逐渐扩展到南北各地,日本、美国、东南亚友人亦陆续来学。如“ 日本太极拳协会”主任指 导中野春美女士、副主任高谷宽先生,以及石 岛清光、曾我忠弘、森田育利、安东尼、古贺荣子等皆 多次登门求学,并回国后广泛传播。日本武林尊称洪均生先生为“ 太极巨星”,成立了“ 洪均生太极拳 研究会”,专门研究他所传授的拳理拳法。 洪均生先生颖悟过人,博览强记,工 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文武兼优,以深渊的学识和武学修 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研究陈式太极拳理法。他结合生产劳动习惯动作,就近取譬,使学者 易于领悟;又常现身说法,亲于学者试验,使学者如步入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之

14、中,越学越明,越学 越深,越学越爱,有欲罢不能之感。确是一位 难得的明 师。 说到他写书,确实不易。第一稿未半,正逢 1961 年自然灾害,他患了偏瘫之疾,生活极其艰难, 几乎无法支持。幸受著名学者刘子衡先生支持鼓励,才决心克服困难,勉力 续写。后虽病愈,然三次 易稿都是在多年居住的几平方米一间阴暗潮湿的棚屋里趴在床上完成的。直到 1988 年方才定稿, 名曰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此书遵照陈发科先生讲解的实战技法,以陈鑫先生的“ 缠法”即螺旋运动力学原理为依据,引证 前人之学说,创前人之未有。 书中对每一个动作均作了详细解说,因为每一个动作都有规范,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必 须做到“无 过

15、不及”。是以将每一动作在公转上的正旋、反旋,自转上的顺逆,脚的步法,手的位置,手心手指的 方向都一一说明,使学者真正理解陈式太极拳之真谛。 书中注重技击实用,不空谈意、气。因为每一个动作都是攻防的着法,为“知己知彼” ,便将对方 的位置、着法一一说明,以便学者做到“练拳时无人若有人”,才能在“ 交手时有人若无人”。 洪均生先生以毕生精力研练陈式太极拳理法,又能熟识各家太极拳理论,融会贯通、 结合教学 实践,验证前人学说,有新的创见和解释,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 观点和误识。他继陈鑫先生之后,在 阐述陈式太极拳理法上作出了新的贡献。他根据陈鑫先生的缠法理论及实用拳法,结合对立统一法 则和力学原理进一

16、步阐发了陈式太极拳理论。 例如,他根据“腰为车轴”、 “立如平准”的原则,提出陈式太极拳要求随遇平衡,步法不变,重心不 能前后移动、摇摆,只能在左右旋转。重心的位移只能随步法的 变换而移动,纠正了“重心全部移于 某腿”的错误 。 又如,他首次提出手法上的公转与自转,公 转的正旋、反旋,自转的顺逆以及腿部缠法的具体要 求;详细阐明了每一动作公转与自转配合的角度,解决了陈式太极拳图说未能阐述的问题。 再如他对双重作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双重之病为前手前足同实,或后方手足全实,便 为双重。前面 双重,必出顶劲;后面双重,又必出丢劲。欲做到不犯双重,不丢不顶,全在周身上下相随的螺旋运 动,变化的方向及时间

17、恰到好处,无 过不及。 另外,他首次提出眼法上也有虚实之分,并主 张目视固定目标(对方), 纠正了原来练拳时“眼随手运” 而不符合实用的眼法。因为眼是传达信号的器官,又是指挥全身运动的“ 先行者”,所以眼应注视目 标所在,而身、步、手随之运动。即变换身步手法的运动时,莫不以眼所视的方向为准。 眼应平视目标,不可偏高或偏低。如须向某方向 转身进步,眼光 则转向某方;如步法不变,眼应 视某势中手的最后一个动作的方向。 又,眼注视的目标为点,点的内外为面,面的界限 约 150。拳论说“ 左顾右盼”,顾的就是点, 为实; 盼的就是面,为虚。因此在左顾的同时,也有右盼。顾盼不但是为了指挥自己的动作,而且

18、是为了观 察对方的动作,以便于随敌动而变化。同 时,也应观 察到时地形和周围环境的情况。 这些理论都是创造性的,为后学研究陈式太极拳指明了方向。 洪均生先生为人坦荡,虚怀若谷。在太极拳理法探 讨上主张展开讨论, 坚持真理。陈式太极拳法以 技击性强闻名于世。洪均生先生十分重视陈式太极拳的技击性和实用性。特别对陈式太极拳的核心 缠丝劲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并创造性地论述和实践了眼、身、步、手武学理论,以及缠丝劲 螺旋运动的公转与自转的运动关系,强调眼身步手方向角度的密切配合,做到了“ 无过不及”,以此 在拳法中更进一步地体现柔化刚发,精拿巧运。如运斤大匠,解牛庖丁;妙造自然,不着痕迹。 洪均生先生

19、秉承师训,拳架在严格遵守陈式太极拳缠法的原则下,以技击实用为本,与众有 别, 行拳缜密、端严、轻灵、沉着、超逸、含蓄、雍容、隽永、自然,缠绵之处见雄浑大气,可谓无心成化, 不着痕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心法耐人寻味无穷。 洪师精通诗词,从美学的角度阐释太极拳视觉闩的真谛,以诗的开工对太极拳法、技 击美学做 了高度统一的描述,写出了陈式太极拳“拳品”十三篇,创造了用诗的语言评论“武艺高低亦人品为 准”的武学思想,开导了太极拳美学崇德的先河,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 一,太极拳发明的源流 有人说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这是毫无根据的,请问张三丰是何时何代人?是何省何县何村人? 他

20、的子孙们叫什么名字? 在社会上何人 练的是张三丰发明的太极拳?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 拳只有四大家:即陈,杨,吴,孙式. 陈式太极拳发明于洪武七年,余始祖陈卜公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陈沟背负 一岭,名为青风岭,彼时岭上藏匪甚多,打家劫舍,人不能安居乐业,余始祖陈卜公采取易经阴阳之理,皇 帝述问,针灸大全三部书编成一太极拳,在村中设武学社,教青年们练习,保卫桑梓,地方得安.详细情况 在余十六世祖陈鑫-字品三 ,编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中,故不赘述. 明末清初时,余九世祖陈王庭功夫纯厚,拳艺深入化境,对陈式太极拳精益求精,教有名弟子蒋发, 王庭公年老遗像蒋发侍立,现此像尚留.

21、 清道光年间,余十四祖陈长兴,拳艺高超,编著太极拳十大要注,太极拳点头篇,太极拳用武要言.年 老站立于千百人群之中,无论如何推旋, 拥挤,凡近其身者,如水冲石,不抗自退。脚步丝毫不动, 人称为牌位先生。教有名弟子河北省杨露蝉,数百年来,我 们村练太极拳的很多,出现不少名手,现 在练拳的人仍很多。杨式太极拳就是指杨露蝉教授的太极拳。杨在陈家沟学拳一住七年,昼夜无 间, 待拳学成后到北京传授太极拳,徒众甚多,就自立一派名为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北京吴鉴全,他是旗人,后来以吴为姓,其父名全佑,跟杨露蝉的儿子杨班侯学的太 极拳,吴鉴泉是跟其父学的,吴鉴泉于年在上海教太极拳,徒众很多,就自立一派吴式

22、 太极拳。 孙禄堂是孙式太极拳,原学形意拳,后来跟郝如真学了一套太极拳,郝如真跟武禹襄学的太极 拳,武跟河南温县赵堡街陈清平学的太极拳, 陈清平是陈家十五世祖,于道光年 间迁到赵堡街的, 距陈沟村五华里。 现在社会上练的太极拳,各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都有其相似之处。 这是因为都是一脉相传的 缘故。 二,为什么这拳名叫太极拳? 为什么叫太极拳呢?因为这趟拳是刚柔相济,结合太极阴阳相停之理(就是阴阳不偏,故名 为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就是包括全世界这个大圆圈,原来是一无所有名为无极,后来有了阴 阳二气,故名为太极。这就是无极而后生太极。什么是阴阳二气?就是天为阳地为阴,山为阳水 为阴,男人为阳

23、女人为阴,总之太极之阴阳是包罗万象的。如果没有这些阴阳之理,世界上就会 万物不存,五谷不生,世界上就没有人类。太极之阴阳岂可忽视也。 什么是太极拳的刚柔?就是动则为刚,静者为柔;开者为刚,合者为柔;发劲为刚,蓄劲为 柔;气为刚,劲为柔;总之太极不离阴阳,太极不离刚柔。阳者为刚,阴者为柔,太极是阳不离 阴,阴不离阳的,阴阳相停。太极拳是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柔相济。这就是这趟拳名叫太极 拳的原因。 三,为什么要打太极拳? 古时发明太极拳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起打仗的作用,一个起强健身体的作用。在 枪炮发明以前, 学习其技击的特点是打太极拳的人所追求的主要目的。枪炮发明之后,疗病保健,增 强体质就是打

24、 太极拳的主要目的了。但是即使武器发展到了今天,学习太极拳的技击, 对于备战和保卫仍有其不 可忽视的作用。 打太极拳就能使人的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就能使病者练好,弱者 练强。就能使人减少疾病,延 长寿命。为什么呢一个人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每分每秒血液都在周流,如果血液周流的慢,气血就 会停滞,气血滞而疾病生,血液在人体中走的不是直线,它是随筋骨走的曲 线,打太极拳讲究练内 劲,内劲就是缠丝劲,缠丝劲在人体上也是走的曲线,它能引 导血液周流,血液就不会停滞,人就不 会生病,身体就能强健,精力自然充沛。 陈式太极拳由于保持着刚柔相济的特点,练习它除能疗病,增强体质外,如能下功学 习,掌握 其技击的特点

25、,在战场上,对于交手战在保卫工作中捕捉现反分子,特 务,破坏分子,都能起到一定 的作用。 四,打太极拳要有恒心。 打太极拳必须要有恒心。就是对太极拳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持之以恒,每天锻炼,无论 寒暑风雪,都从不间断,时长久,自能心 领神会,得到拳中奥妙。否则,如果三天打雨两天晒网,一 暴十寒中途间断,就会徒劳无益, 贻误终身,悔之晚矣。 聪明来源于实践。陈式太极拳历代名手倍出,主要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自幼勤学苦 练而得, 跟我学习太极拳的很多人,病者练好,弱者 练强,强 者愈强,也是他们长期锻炼,持之以恒的缘故。 这就是“ 千回万遍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如果学者无思,思而无恒,也是得

26、不到拳中奥秘 的。 有人说:陈式太极拳有特别的窍门,不向外传,所以外人学不好。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太极拳学 好与否,除名师指点外,主要看自己下功夫与否。余十六世祖陈鑫说过:“理不明延名师,路不清访 良友,理明路清而犹不能,再加终日乾坤之功, 进而不退,日久自到”。人言此艺别有诀, 张口不肯对 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机妙。就是这个道理。 打太极拳不论酷暑或寒冷的冬天,都要锻炼不可间断。我练拳术数十载,冒犯寒暑 风雪天,鸡 鸣起舞数载月,单衫短裤不着棉,行人观看如绝倒,笑我古稀学少年,拳不知老特至,名利与我如云 烟,但愿服务为人民,提供爱好同钻研,百花 齐

27、放照耀下,拳术发挥灿如霞。 打拳一日之中什么时候都可以练,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练,但最好是每天清早练,因 为清 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练拳收效最大, “披星戴月五更天,起床练习太极拳,世人不知余心意,八旬 老翁学少年” 。 打太极拳目的要明确,就是为革命而练, 疗病保健。增长体质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打 太极拳的目的必须提到这样的高度,才能持之以恒,才能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应当经常想到 毛主席教导的:“ 必须记住,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才能担 任复杂艰巨的工作。 ”为革命而练拳,有什么困难不难克服呢?我写了呀首歪诗,表达我练拳的决心: 慢云七十古

28、来稀,余今八十兴不萎,老古跌岔能 铺地,二起双脚腾空飞,练身如铁为人民,立志要学 懂存瑞,老当益壮从何起,朝朝苦练偷天机(指早晚锻炼吸收大地间之清气),世人不 识太极妙,变 化无穷奇更奇,若问此技中何用,强身健体为人民。 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对其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 五,打太极拳要用丹田气。 什么是丹田气?丹田气是先天自然之气。每人都有呼吸,在母体未出生之前,随其母亲的呼吸, 十月怀胎期满降生时,开始了自己的呼吸,他的呼吸就是从脐带小孔里出来的气,就是他自己的呼 吸,这脐带收到肚脐下边,命门旁边有个小孔, 这个小孔里出来的气就是丹田之气,如果 这小孔内 出

29、来的一线之气不断,人身无火能使便体皆温, ,无水能使五脏皆润,如果这小孔内出来的气稍有停 滞,人就会生病,医生可以治疗,打太极拳也可以引导这一线之气越流越旺,这一线之气就不会停 滞,人就不会生病,这就是过去有人说医生治病,太极拳治本,如果这小孔的气一断,神仙也不能救 啦。凡是武术家和医生都知道什么是丹田气。 过去常听人说去看戏,回来 说:某某演员唱的又好听, 嗓子又不停。因为他用的喉咙气, ,颇有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什么是丹田,如果 练武的人不知道什么 是丹田,反说丹田是迷信,这个人就门外汉了,丹田是确有唯物辩证法的。 六,打太极拳要知道什么是呼吸自然。 什么是呼吸自然?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

30、就是医生号脉也是听呼吸的。这个是自然的呼吸, 就是肌肤毫毛,肉丝内都带有呼吸。并不是打太极拳,哪一式 为呼,哪一个式子为吸,这样用呼吸就 不是自然呼吸,是用喉咙的呼吸,就成了拉风箱的呼吸,这样的呼吸不但不卫生,而且还能伤气,打 太极拳用的是自然呼吸。就是动者为呼,静者为吸,正缠丝为呼,倒缠丝为吸。气归丹田为静, 静就是吸。由丹田出来的气就是动,这就是呼。 这样用呼吸就是自然呼吸。 这样的呼吸不但卫生清 洁而且可以呼出浊气,吸收清气。什么是浊气?什么是七气?人生一口气,制命一口痰。人生一口 气就是他母亲生下来的那一口气,这就是先天自然之气,这就是先天的清气, 时间久受到不良之气 的污染,就生了浊

31、气。这些浊气久而成痰,将呼吸堵住,轻者生病,重者致命。所以人 临死时候响痰 上来了,这就是人生一口气,致命一口痰。 气分五种:五种清气,五种浊气。五种 浊气是:()横气: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在运动时 呼呼发喘。 ()邪气。就是呼吸不正常, 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逆气。就是在运动时 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滞气。就是在运动时中气堵塞,使周身之气不能流通,久 之有停止之患。 (不同于逆气的是逆气是由于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气逆行,如洪水倒流,百 病丛生。 )()浊气。就是运 动时上重下轻,外散内空,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使一切浊气上涌,练久 人就生病。 五种清

32、气:()先天自然之气,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乾坤正气,就是阴阳之气,也是 刚柔之气。 ()太和之气。就是丹田之气,就是心肝脾肺 肾五气团聚的地方,也叫五气朝元,就是人之 生死,病之轻重必先看元气存在的道理。 ()浩然之气。就是运动纯清无浊, 练一趟拳,气不发喘,面 不改色,谈笑自若,在作战时能以沉着应战,养我浩然之气。 ()混元一气。就是功夫练成时,把全身 之气团聚不散,混元一气,如铁石之坚,攻之而不 败 ,破之而不散。 所以在运动时要呼出五种浊气,吸收五种清气。气在胸中都是浊气,气沉丹田就是清气。在 练 时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升至百会穴。不但可以强筋壮骨,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怯病

33、延年。 七,打太极拳要知道什么是运气? 气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中国的拳术五花八门,都以练气为方法。 练气不外有三种:()用气,就 是要把全身的气练的很大,就是外家拳。 ()运气,就是把周身之气练成完整一气,运化于四肢百骸, 练成之后可以借力打人,用的是功法,这就是太极拳。 ()养气,也就是所说的静坐,把周身之气练成 团聚不散。这三种练气的方法,都可以疗病保健,增强体质。运气,用气的方法 还可以在技击中起到 作用。 太极拳运气的方法与要求是什么呢?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说明:“气不本于身则虚而不实,不 行于四梢则实而人虚” 。 什么是气不本于身则虚而不实,就是气不是由丹田发出来,外形的气,不与丹田 结

34、合,只是手 动足动,气没有来源,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锻炼对疗病保健,增强体质,不能起到良好的效 果,对于技击,更不能的到要领。正如拳 谱上所说: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所以说打太极拳一定 要由内气摧动外形,外形的动作无论是手动足动身动(任何部分的动作)都要由丹田发出来的内气 摧动,这样锻炼由内而发外,由根而发梢,才能达到完整一气,拳谱上所说:“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 草。 ”就是这个意思。如水有源,便滔滔不断,木有本便枝叶茂盛。 什么是气不行于四梢实而仍虚呢?就是丹田气不能发于四梢.气是由内而发外,由根而发梢,气有 来源(来源于丹田), 也有去路,打太极拳每个姿势,气由丹田发出来,经过四肢

35、百骸都要达于四梢,然后 再运回丹田,才能达到完整一气.什么是四梢?四梢不是头手足,这是身之四梢.四梢是发为血之梢,血 梢练充足能以怒发冲冠;舌为肉之梢,肉梢练充足,舌能摧齿;齿为骨之梢,骨梢 练充足,齿能断金; 指甲为筋之梢,筋梢练充足,指能透骨。如果能把四梢练好,何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乎? 以上讲的是打太极拳运气的方法,但是有一点还要特别注意,就是打太极拳不能只想气在体内 如何运行,这样就会神态呆滞,所以拳谱上又说:“练理不练气,练气则滞,滞则不灵,练理,理直而 气壮”。这就是说练太极拳不要练笨力气,如果练笨力气,就会横气填胸,呼呼 发喘。这样练,不但不 能起到疗病保健的效果,甚至还会伤

36、气。 练理,就是要练先天自然之气。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有 来源,有去路。 八,打太极拳要懂得什么是缠丝劲 打太极拳就要练内劲,内劲就是缠丝劲。凡是圆形发出来的东西,它都带有缠丝劲.陈式太极 拳是上下,左右,前后,四傍,内有五脏百骸,外有肌肤毫毛,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之意,没有平 面,没有直线,没有缺陷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是浑然一圆,方为合格。所以,陈式太 极拳完全是圆形发出来的劲,有缠丝劲。因为它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 之意。 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 时不在,行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回四梢通七窍,增 长内力无穷,使内劲收敛入沽骨,气血流通,消化 饮

37、 食,怯病延年,皆 缠丝劲之效力也,缠丝劲风上 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顺缠,逆缠,正缠,倒缠以及百般缠法,都 是结中气运行的,但是教人时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什么缠法,这样教人大大有悖于练拳之道。只分什 么是正缠,什么是逆缠就可以了。云手完全是正缠丝劲,倒撵耾完全是倒缠丝劲,单鞭左半身是正 缠丝劲,右半身是倒缠丝劲,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样的身法,就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缠丝 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九,打太极拳必须知道三节的规矩 头为上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头为周身之首。打太极拳如果不知道 头的规矩,周身涣散没有 系统。为此,不能低头,不能摆头,不能

38、头硬往上顶,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如某手至,眼神只注于 某手的中指甲,嘴唇要合,舌尖顶住上颚,使呼吸自然。 腹为中节,中节不明,滿腔是空。上自咽喉,下至丹田为中节,中节不能弯腰撅屁股,不能鼓肚 填胸,必须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打败太极拳,腰是最重要的。 ()腰如 车轴气 如轮。腰为周身之主宰。腰为一身之主。 肾为发气之源,如果不懂得腰劲,周身涣散无主。手为梢节, 肩肘为中节,腰为根节,往里合,以手 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往外开,以腰摧肩,以肩 领肘,以 肘领手,这就是梢节领,中节随,根节摧,左右是一样的,这样的运动才能一气贯通。 下节不明,颠覆必生,大腿根到脚底为下节,脚

39、底脚后跟要把地,涌泉穴要虚,腿要虚实分明, 千万不可有双重的腿法,犯了双重的毛病就不成为太极拳了,膝盖要与脚跟对照,不要 东倒西歪, 要骨节相对,不对则无力,等于盖房顶,梁柱一歪,房子就要倒塌的意思,虚腿脚尖要往里勾,使腿 上有缠丝劲,委中穴(在膝后弯内)莫软,两只腿不能硬顶住骨盆。 乁脉穴(在两大腿弯内)要虚,不 然转关不灵。开裆贵圆,腿部方能有力,腿 为周身之枢 纽,灵与不灵在于步,活与不活在于步。打太 极拳下盘稳固是根基,就是上虚下实,外柔内 刚之法。 在第一阶段练习时,必须知道三节之分的规矩,就是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也。 心与意,气与力,筋与骨合,此为内三合也。就是上欲

40、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 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周身无有不静,何有三节之云乎哉。三节的 规矩就是在运动时合而分之,分而合之,到成功时是一气贯通,一肢 动而百骸皆随的道理。 打太极拳时就是合而分之,分而合之,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者是一本而散为万株,合者是万 株成归于一本,千头万绪各有所属,酿佳肴自有其源,拳术之道不外此例。 十,打好太极拳必须按三个阶段进行 长兴公所说:“ 由招熟而后懂 劲,有懂劲而阶及神明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练招熟,就是练空架。 第二个阶段就是懂劲,就是练内气。第三 阶段就是神明,就是外形和内气 结合起来,逐渐练到奥妙 无穷之处。

41、这就是阶及神明的道理。品三公说:“练太极循序渐进,不可蹋等”,就是大圈而中圈,由 中圈到小圈,隔等级不行,隔过大中圈练小圈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循序渐进,不可蹋等的道理。 第一阶段练招熟,练空架。就是外刚内空,外面呼呼啦啦,内里没有东西,这段功夫为标准,猛 打,猛甩,猛起,猛落。猛打如掩手耾拳等式,猛甩如摆脚等势,猛起如踢二起,金 鸡独立等势,猛落 如金刚捣碓,跌岔等势,为什么要练这些猛势呢?不如此,周身关节就不能练得处处开张,长兴公 太极拳论说:“ 节节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贯穿,虚实在中”,如果不用 这些猛劲,周身的关节就活不 开,内劲就引不动,这就是以外形引内气的方法。这 一阶段锻炼手上的东西

42、,就是抓拿摔打, 这其实 是用笨的方法,也是必走之路。隔过笨的方法就练巧的是不可能的。这段功夫在练习时每一招每一 势承上启下拐弯抹角,接骨斗旬,必须细心揣摩,如不细心揣摩,便周身转关不灵,这一段必须练五 年才能打下练拳的基础。这段功夫成功时有什么表现?金刚捣碓声如巨雷, ,掩手 红拳发出去呼呼带 风,二起脚是上纵法,一般跳七八尺高,跌岔双腿扑地,手不按地而一跃而起,实脚落地,一脚悬于 裆内,稳如泰山此势为金鸡独立;玉女穿梭是平纵法,一纵如旋风之速,其快无比, 这些表现为第一 阶段完成。 第二阶段就是要懂内劲,就是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就是以气摧形的方法,气不 动,形是寂然不 动,气动了,形是随气

43、而动,外形和内气才算 结合,第二阶段有十三个字的标准:粘,游,连,随, 腾, 闪,折,空,棚,捋,挤,按,活。这十三个字的标准解释:()粘,就是把这趟拳如胶似漆粘到一块, 团聚不散。 ()游,就是在运 动时游住劲,不要有断 续之处,不要有凹凸之 处。就是用意不用力, 劲断 意不断。 ()连,就是在运动时 自始至终有连贯没有停留之处。 ()随,就是周身相随, ,圆转自如,有沿 路缠丝之意,不给对方拄拐棍,要随机应变。 ()腾,凡是由下往上起者皆为腾,如踢二起,金 鸡独立 等势。 ()闪,凡是由上往下合者皆为闪,如闪通背等势。 ()折,打回劲就是折,就是两人推手,把 对 方引落空地,对方看要失败急

44、速抽回来时,打 对方的回劲, ,如满头扫雪,白马卧槽等势。 ()空,就是 与人推手时用引劲落空之法,使敌落空,乘虚而 击,这也是拳内的变化。 ()棚,就是运动时,四面八 方皆有棚劲,为什么踏到球上人就要跌到?就是球没有平面,所以球把人滚倒。 练拳用劲也是浑然 一圆,没有平面而使落空的意思。 ()挤,就是有靠之法,分左胸靠,右胸靠,迎门靠,十字靠,背折 靠,都是用肩打人的方法。 ()按,就是双手推人,如双推手,抱头推山等式。 ()活,以上这十三个 字都合乎标准,用式死的不行,得用成活的,就是与人交手时要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的方法,这十三 个字就是太极拳内的精华,也就是太极拳内有十三式之称。 还有一

45、个十三式,就是太极拳的理论, 这个十三式是八卦加五行,八卦是乾,坎,艮,辰,巽,离, 坤,兑。结合太极拳内棚,捋,挤,按是四正方,正北方是坎,就是棚, ,正东方是辰,就是捋,正南方 为离,就是挤,正西方是兑,就是按。採,挒,肘,靠为四斜角,西北角 为乾,就是採,东北角为艮,就 是挒,东南角为巽,就是肘,西南角 为坤,就是靠。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结合太极拳前进,后退, 左顾,右盼,中定。金是西方,庚为金,就是搂膝拗步前进等式;木是东方,甲己木,就是倒 撵耾等式; 水是东方,壬睽水,就是云手,用左手往外发,左顾等式;火是南方,丙丁火,就是右手往外发(云手) 右盼等式;中间戊己土,就是单鞭(丹

46、变),斜形中定等式。 这个十三式就是八卦加五行和太极拳相结 合的理论。练太极拳就是先知道理论再结合实际,如果不知道理论,等于 动作不知道方向,如果说 不结合实际,等于纸上谈兵,无实际用处,不但打太极拳,任何的事情皆如此。 这第二段练的是中节,手为梢节,肘 为中节,腰为根节, ,在实用上就是肩,肘,胯,靠,用中节电 打败人的方法。练第一阶段时,就是承上启下,接骨斗旬,需要细心揣摩;第二阶段在运动时,就不 能再细心揣摩,如果再细心揣摩,那就犯了心想到哪里,哪一部分动,其他的部分却不辅佐,所以在 第二阶段练习时要不假思索,不犯意疑,不期而然,就是心到意随,动于自然。这第二阶段没有十年 就不能完成这十

47、三个字的标准。这十三个字如果完成,有什么特点表现?就是丹田发沉,膀胱 发热, 足跟发重,头顶发悬,肌肤发胀,手指发麻,有 这些特点表现,第二个阶段功夫才算完成。这时候还 不能算成手,这才算是外形和内气结合起来,再 练,就可以离开老师,不走弯路,学人 规矩不能学人 巧,巧是由功夫得来的,跟老师学会规矩之后,要千回万变多多演,功能熟时巧自生,逐渐用功夫, 慢慢往第三阶段发展吧。 第三阶段功夫,完全浑圆一气, 刚柔相济,大圈与小圈相结合。第三阶段有十六字的标准,就是 “缓慢柔活,平稳舒展,连绵不断,呼吸自然”。 “缓慢柔活”就是练到至柔与至刚相结合,练到圈最小 啦,人看不见了,圈至五脏百骸,肌肤毫毛

48、之内 练时 越慢,到发用时越快,就是静如山岳,急如 闪电, 如速雷发之而不及掩耳,如拉弓放箭,不把弓弦慢慢拉圆,使弓背上有力,就是 发箭也是不行的必 须把弓弦慢慢拉圆,使弓背上有力,与弓弦结合起来,将来发用时其快无比,力大无穷,所以用圆慢 柔活完全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蓄劲如开弓,出 劲如放箭的方法。 “平稳舒展”的意思就是在运动时,姿 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就是运动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心领神会,意到劲随,拳内奥妙无穷尽, 功夫到时自通神。 “连绵贯穿”就是在运动时有缠丝劲,连绵不断,用意不用力,意断劲不断;贯穿就 是练拳如九曲珠意思。 “呼吸自然”就是练一趟拳下来,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

49、若,完全用的先 天自然之气,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力大无 穷的表现。有以上 这些表现,这十六个字的标准才算完 成。这第三段的功夫就是练到化境,猛打猛甩,猛起猛落踢腿打脚,肩肘胯靠等式都溶化到里面了。 外边看不见,内里是力大无穷。外行人看不 见,内行人才能看得出,将来发人时,撞着何处何处击, 出也不知丢又丢。 第三阶段功夫练成后,特点表现是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五 脏六肺得到润泽,再以消化,饮 食,怯病延年。就是练到浑圆一气,浩然之气,先天之气,这个功夫是无穷尽的,终身练功不能尽其 妙,就是练一层功夫得一层奥妙,就是一 层深一层。如果停止不练,拳如逆水行舟,不 进则退,学之 则有,不学则无,学到妙处时人所不知独我自明。只可神会,不可言传,不言传怒是保守不传,而是 不能把其中奥妙完完全全的说出来。 十一,打太极拳问答 ()打太极拳慢的对还是快的对? 打太极拳不在于快或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什么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呢?拳不 管练的再快,必须外形与内气结合起来,以内气来摧外形,气到形到,形是随气而动,这样运动就是 快而不乱,这样快才对。如果在运气时,气到形不到,形到气不到,不是气过于形,就是形过于气, 这样练就是快而乱,快也不对。慢而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