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浅析知识管.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9929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浅析知识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浅析知识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浅析知识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浅析知识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浅析知识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知识管理视角下课堂教学师生主客体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专业代写各专业和教育类论 文,Q 扣:1259954887 保通过保发表代发表。出发对师生关系进行 了探讨,在分析传统哲学认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认 识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知识管理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本质,由此 提出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存在着多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关系,师 生的主客体关系会随着教学程序的变化而变化的观点。 世界已经进入 21 世界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内涵已经发 生很大变化,而“知识”的传播、共享与教学等早已经脱离了传统 教学理论赖以生长的土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知 识传播的过程,其次

2、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应用知识 管理的“知识”和“管理”的理念来梳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 关系,将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哲学认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与不 足 1、传统哲学认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类型的划分 (1)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 学生是教师加工塑造的对象,是教学的客体。这种理论对学生获得 较稳定的系统知识,确能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但它忽视和压抑了 学生的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 (2)主导主体观。这种观点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 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观点是在教育学 (包括

3、教学论)中国 化努力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对苏联“主导主动说”的改造。 (3)学生主体观。这种观点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认为教学活动 中学生是唯一主体,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则 为“自然的仆人”,不去干涉学生的行为,只引导、顺应学生的需 要。 (4)双主体观。这种观点试图克服教师主体观与学生单主体观各 自的缺陷,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认为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体和客体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互相转化。 2、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主体与客体原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主要体现为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的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 系。20

4、世纪 80 至 90 年代,主体、客体概念引入教学论研究,产生 了激烈论争,这应该属正常现象。但几乎每一种观点都有其逆命题 (质疑),并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似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公婆之 争”。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本质 依据知识管理的概念及组成因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包括两个 层面的管理,即知识层面的管理和组织员工层面的管理。 1、知识层面管理的主体包括教师、一般知识员工(教学辅助人 员,如电教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和学生;而知识(教学内容)则是 二者共同的客体对象。 教师作为主体其管理职责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知识 项目目标,即确定教学教学目标。(2)完成知识(教学内容)的外

5、化过 程。(3)与教学辅助人员和学生等管理主体交流信息,相互合作。对 于客体(教学内容)而言,他们共同担当起管理主体的角色。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一般知识员工也是知识的管理主体,主要 管理自己工作范围的知识。 学生是知识管理和学习的主体。知识管理对于学生个人而言, 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其主要职责为:(1)整合个人的信息资源,提高 学习效率,提高个人的学习竞争能力。 (2)优化个人知识管理和学 习的方法、过程。(3)善于检索知识、评估知识;善于组织知识、分 析知识;善于综合和消化知识,及时将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编 码化。 2、员工层面管理的主体包括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学生,与前 面不同的是,他们同

6、时又是管理的客体。随着教学程序时序的变化, 他们的主客体关系也随之变化。 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为:以学生为客体,分析 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年龄等特征,为个别化教学提供基础;分 析教学辅助人员的技能,为教学知识资源共享、隐性知识的编码提 供基础。 教学辅助人员作为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在于协调教师和学生 的需求。 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在于:善于接受教师传授的显 性知识,熟悉不同教师的授课经验和特点,而此时此刻,在他们的 眼中,教师就是他们认识和管理的客体。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1、知识的传播过程 野中郁次郎(Nonak)教授基于知识的二分法,即把知识

7、划分为显 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出了 SECI 模型,他把知识习过程分为四个知 识的转化过程,即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综合化和内在化。社会 化是指隐性知识向另一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外化是指隐性知识向 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综合化是指显性知识向另一显性知识的转化 过程;内化是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传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 客体关系会随着教学程序的变化而变化。在知识传播的外化过程中, 教师是组织管理的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组织管理的客体。首先, 教学内容大部分并不是显性的,所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 化,教

8、师对于知识的编码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劳动具有创新性。 教师既要对知识进行显性编码,还要对分析和认识学生。其次,学 生即将要进入教师中的认识范围,是认识的对象即客体,教师仍是 主体。这时,学生自己还没有进入认识状态,仅仅是教师认识的对 象,不能给他戴上“主体”的帽子,因而不具备双重身份。教师与 学生、教材的矛盾,是这一层的主要矛盾。教师总是虚拟要把学生 塑造成某种模型,解决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的矛盾,期望达到主 体与客体的统一。 在知识传播的综合化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时既是组织管理的 主体,也是组织管理的客体。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不断进行 交互或交流来完成编码后的显性知识(客体的教学内容)的

9、传递。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矛盾统一体,教师不再 是管理的唯一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管理的客体对象,教师 和学生又同时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首先,教师把预先编码好 的显性知识传播给学生,在这一单向认识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 客体;其次,学生同时又以所接受的显性知识作为认识对象,这一 单向认识上,学生是主体,编码后的显性知识是客体;再次,学生 在认识显性知识的同时,也把教师作为认识对象,了解教师的教学 特点、语言及行为方式、性格特点以及向教师质疑等,教师便成为 学生认识的客体。 在知识传播的内化过程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一旦教师把编 码后的显性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与学生

10、的矛盾就转化为学生与所 接收的显性知识矛盾。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学生通过做作业、 凋查研究、参观等活动,消化和掌握所学的显性知识,达到理论与 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在知识传播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共同组成管理的主体, 而客体仍然是有待消化和巩固所接受的的显性知识。这一过程是知 识管理中所强调指出的,与一般教学认识论不同,知识管理强调知 识的交流、分享与共享。作为一个班级组织的主体人员,公共交流 经验将加强组织成员之问的信任感,从而自然引发合作欲望,交流 不同于合作,交流是信息的交换,而合作是协同的创造,是理解和 创新的分享。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存在着多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关系, 应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念来梳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将 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产生深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