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00100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 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 (zh 交付,委托) (4)徒属皆曰:“敬受命” 。 陈涉世家(sh 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 (6)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淮阴侯列传 (连词 和) (4)坚营勿与战 淮阴侯列传 (介词 和) 注意(3) (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

2、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魏公子列传 (名词,功劳,功 业。 ) (4)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 (5)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 陈情表 (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快) (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 (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暗中) (4)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从小路) 8. 见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3、(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屈原列传 (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横渡)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绝交) 10 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放逐) (2)时北兵以追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迁 指南录后序 (迁都)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灭亡) (4)

4、余左迁江州郡司马琵琶行 (贬谪) 12. 劝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劝勉,勉励) (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屈原列传(劝说) 13.微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不暴露,深奥,精妙) (2)今臣亡国贱,至微至陋陈情表 (卑微,渺小) 14、靡 靡不毕见(没有,无)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动词,倒下) 15、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人穷则反本。 (名词,根源)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副词,本来。) 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 (名词,稿本、底本。 ) 16、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向,心意。 ) 一篇之中三致志

5、焉 ( 名词,意愿。 ) 博闻强志 ( 动词,通“记”) 项脊轩志 (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聊斋志异 (动词,记述。) 17、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名词,通“旨” ,意旨,旨趣。 )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副词,一直,直接。 )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指出。 ) 18、 留 秦留楚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动词,保存、遗留) 19、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 动词,嫉妒。 )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 二、一词多义(虚词) 1. 及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比得上) (2)怀王悔

6、,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赶上) (3)及至秦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 (等到)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 (和) 2. 既 (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 屈原列传 (尽,都) (2)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已经)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六国论 (以后)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不久) 3. 为 为楚怀王左徒/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做,担当) 非我莫能为(行,做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被)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 4以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于是怀石遂自沈汩罗以死。 (连词

7、,相当于“而” )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以为,认为)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 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把,拿,用)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表示目的,用来)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 欺于张仪(因为) 5而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 “并且” “就”或不译。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转折,表示“然而”

8、“可是” “却” ) 王怒而疏屈平。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修饰关系。 ) 6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 (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 7所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助词,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短 语, “所说的”)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为所】表示被动。) 8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助词,表示判断语气) 此不知人之祸也。(助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三、通假字 1.犹离忧也: “离”同“罹” ,遭遇。 2.人穷

9、则反本: “反”同“返” 。 3.靡不毕见: “见”同“现” 。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 ,旨趣。 5.举类尔而见义远: “见”同“现” 。 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同“浊” 。 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涅” ,染黑。 8.屈平自绌: “绌”同“黜” ,罢免官职。 9.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佯” ,假装。 10.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 ,见面礼。 11.使于秦,顾反: “反”同“返” 。 12.赵不内: “内”同“纳” ,接纳。 13.不忘欲反: “反”同“返” 。 14.被发行吟泽畔: “被”同“披” 。 15.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同“甫”

10、 。 四、古今异义 1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 今义:下一年 2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执政,掌权 今义:凭感情,义气行事 3 而设诡辩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骗人的话 今义:无理狡辩 4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5 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 质加以描述 6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做事不慌不迫 7 人穷则反本 古义:处于困境 今义:贫穷 8 大兴师伐秦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9 愚智贤不肖 古义:品德不好 今义:不孝顺长辈 此句整理错误,误将“不肖”当“不孝” 10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改动,改变

11、今义:多次重复 11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古义:快意,心里舒服 今义:愿意 12 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古义:政治清明的国家 今义:治理国家 13、心害其能 古义:嫉妒 今义:陷害 14、爽然自失 古义:迷茫 今义:爽快 五、词性活用 1.明于治乱(形容词作名词,治乱的道理) 2.馋谄之蔽明也(形容词作名词,说好人坏话,谄媚国君的人) 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4.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5.惠王患之(意动,以为患) 7.故内惑于郑袖(名作状,在内) 8.外欺于张仪(名作状,在外)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10.其后楚日以削(

12、名作状,一天天地) 11.同死生,轻去就(意动,将看做一样;看轻) 12.厚币委质事楚(名作动,用厚重的礼物)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效法) 14.蝉蜕于浊秽(名作状,像蝉一样) 15.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名作状,向上,向下,中间)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2、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4)屈原既绌 (5)是时屈平既疏 (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8)身

13、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9)是以见放 (10)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1)而自令见放为 (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3)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倒装句 (1)定语后置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宾语前置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而自令见放为 而自令若是 (3)状语后置 战于蓝田(于蓝田战)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楚人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既咎子兰)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卒使上官大夫于顷襄王短屈原) 4、省略句 (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官大夫)因谗之曰 (2)亡走(于)赵,赵不内。

14、(3) (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 七、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 2.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 莫能为也。 译:(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平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 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 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

15、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辞 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 极为深远。 5.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译: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带着贵重的物品献厚给楚王 6.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 焉。 译:盼望怀王能完全醒悟,世俗的陋习能全部革除。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而 扭转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 7.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 郡,身客死于秦, 译: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

16、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 骗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 愁幽思而作离骚 。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 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 思,就创作了离骚 。 10.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 而不滓者也。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 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

17、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 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结果)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汉中六个郡的地方,自己远离故国死 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1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1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 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 14.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 埋葬。 15.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 16.何故怀瑾握玉, 而自令见放为? 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17.读服鸟赋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了服鸟赋 ,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 茫然失落什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