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0118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山药高产栽培施肥技术 1、山药吸肥特性 山药对养分的吸收动态与植株鲜重的增长动态相一致。发芽期,植株 生长量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亦少。甩蔓发棵期,随着植株生长速度的加快,生长量 增加,对养分的吸收量也随着增加,特别是对氮的吸收量增加较多。进入块茎生长盛期, 茎叶的生长达到了高峰,块茎迅速生长和膨大,对氮、磷、钾的吸收也达到了高峰。据测 定,每生产 1000 公斤块茎,需纯氮 4.32 公斤、五氧化二磷 1.07 公斤、氧化钾 5.38 公斤, 所需氮、磷、钾的比例为 41 5。山药生长前期供给适量的速效氮肥,有利于藤蔓的生 长。进入块茎生长盛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要重视钾

2、肥的施用,以促进 块茎的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山药是忌氯作物, 土壤中氯离子过量会影响山药生长,表现为藤蔓生长旺盛,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易 碎易断,不耐贮藏和运输。因此,在生产中不宜施用含氯肥料。 需肥动态:山药的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很大,因此,它喜肥效较长的有机肥。由于块 茎的形成伴随着淀粉等物质的积累,故磷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山药在生长前期,由于气 温低,有机养分释放慢,宜供给适量的速效氮肥,促进茎叶生长;生长中后期,块茎的生 长量急增,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因此,除供给足够的氮肥保持茎叶不衰老外,还应补施 磷钾肥,促块茎膨大与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

3、是将有机肥与适量的过磷酸钙堆沤发 酵腐熟后,混合适量钾肥作底肥,基本能满足全生育对养分的需求。在块茎生长中后期, 视植株长势而追施适量速效肥料,以防早衰。 2山药营养失调的病害 在瘠薄的砂质土壤中,因养分供应不足,植株生长势弱,块 茎小,产量低,表皮光滑,商品价值高。在水肥充足的黏重土壤中,产量虽高,但块茎上 须根多,易发生偏头、权根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若连作一年造成土壤养分失调而 降低产量 30%以上,病害加重,且易产生块茎腐烂,表皮粗厚,颜色变暗,品质差。使肥 过多,尤其施用未腐熟的粪肥,会烧根或块茎易分杈。 山药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在山药种植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

4、范,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山药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畸形、烂种等,恰恰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山药的品 质和商品性,造成产量降低效益下降,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下面列举了山药生产中 常见的几个问题,并介绍了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农民朋友在栽培中应引以为戒。 一、畸形山药的产生与预防 山药在栽培过程中,因受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内部 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 2 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 1、形成原因 土壤中异物影响。山药沟中存有石块、砖块、砂砾、胶泥块等硬物,填沟时未能仔 细

5、地剔除或充分粉碎,山药块茎在生长中遇到这些硬物,生长点受阻而改变生长方向,形 成分杈、扁头等多种畸形。 盲目施用种肥。菜农在种植山药时,为使出苗后苗壮、生长迅速,而施用各种各样 的种肥(开沟后摆放山药栽子前撒入沟内) ,但由于种肥施用过多或未能充分与土壤混合, 摆放山药栽子时,栽子与种肥接触,把芽或生长点烧坏,造成块茎分杈、多头等畸形产生。 山药沟内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山药生育期较长,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肥料,保证 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种植时施用肥效较长的有机肥,如重施厩肥、堆肥、人粪尿、 饼肥等,这些有机肥在施入田间之前均应经过充分发酵、腐熟,但有部分菜农为省时省功, 未能按照要求在前一年

6、夏季或秋季把有机肥进行充分地发酵腐熟,而是在当年春季把刚刚 从养殖场运来的动物粪或未腐熟的人粪尿等直接施入土壤中,这些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到田 间后,必须经过发酵、腐熟这一分解过程,而发酵时产生的热量容易伤害山药根系和块茎, 农民俗称“烧根 “特别是块茎尖端,组织细胞柔嫩,是整个块茎的生长点,碰到未腐熟的粪 块很容易被烧坏,从而使基端分生组织的汁液外渗,形成分杈或块茎外表麻脸状等畸形, 如果山药毛细根被烧坏,影响养分的吸收,易产生蛇形、葫芦状畸形等。 地下害虫危害。在山药种植时,沟内没有施用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地下害虫在生 长过程中对山药块茎生长造成危害,如咬食、截断生长点,使山药块茎不能正常生长

7、,造 成山药畸形。 2、预防措施 除去沟内异物。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土块经过冬春雨雪的侵蚀、冰冻、 风化,充分粉碎,用时随风化解冻随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土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 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 种植时按技术规程操作。种植山药不能在种植沟内施用种肥,为防治地下害虫施用 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方法是将豆饼炒香,用 90%敌百虫晶体 30 倍拌湿或每 亩用 3-4.5 千克克线丹拌细土 30 千克,均匀撒于播种沟内,用撅头搂划一遍,使毒饵充分 与土壤混合,能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线虫等地下害虫的发生。然后顺沟浇一遍 小水,水渗后摆放栽子,覆土成垄。 施用腐熟有机

8、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这些都富含 N、P、K 等多 种营养元素的完全肥料。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 避免施入土壤中出现烧根。另一方面提倡将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 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 2 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然后耧划翻土 15 厘米左右,使土、 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二、山药烂种死苗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1、烂种死苗原因 3 种块质量。种块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山药齐苗壮苗及产量高低的关键。用受伤或未 晾晒的栽子作种,容易导致出苗慢、弱苗,严重时会引起烂种死苗。据调查,采用有新鲜 伤口的栽子进行播种,烂种死

9、苗率高达 50%以上。因此直接播种有新鲜伤口或没有充分晾 晒的山药栽子,是造成山药烂种死苗的重要原因。 多雨高温,寡照低温。山药下种出苗期(4 月 15-5 月 15 日)降雨量偏多,土壤湿度 偏高,较长时间的寡照低温,也是导致山药烂种死苗的重要原因。气温偏低,降雨量越大, 烂种死苗越严重。 播种深度。据调查,在烂种死苗田块中,埋种过深的田块约占 65%左右。这表明: 在多雨高湿、寡照低温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播种过深是造成较大面积烂种死苗的另一重要 原因。 品种差异。不同山药品种烂种死苗程度差异显著,在主要栽培品种中,菜山药烂种 死苗明显重于米山药。 2、防治措施 选择优质栽子,确保栽子质量。根

10、据翌年山药种植面积确定留种数量,在收获山药 栽子时要尽量减少伤口,用 2-3 年的栽子或段子时应将伤口蘸石灰粉或多菌灵粉剂并充分 晾晒,要妥善保管,严防冻害。 晒好山药种。晒种不仅能加快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而且能促进山药种块的生 命活动,使不定芽萌发生长出健壮幼芽。晒时应放在草苫或地面上单层摆匀,经常翻动, 防止雨淋,严禁把种块直接放在水泥场上晒种,当晒种时间达到 25 天以上时,种块一端 表皮变成褐绿色,水分蒸发掉 30-40%时即可停止晒种。 早打沟、早晒田。山药开沟起垄应在播种前 10 天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地温,有利于 发芽出苗和减少烂种死苗。 适期播种。当 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

11、0以上,且在下种前 7-10 天无连续阴雨天气时, 为山药最佳播种期。 控制播种深度。实践证明,山药最适播种深度为 8-10 厘米。播种过浅,如遇天气干 旱,土壤墒情不足,则不利于发芽,播种过深,同时遇低温寡照或连续阴雨天气,容易烂 种死苗。 三、种性退化 1、产生原因。一是山药栽子连年使用造成生活力衰退,品质下降,商品性差,抗逆性 能降低。二是山药地块连作造成线虫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使山药地茎上端红斑病逐年加重, 产量逐年下降。山药为无性繁殖作物,在栽培过程中,主要用山药栽子进行年复一年的生 产,有的地方在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因而在山药种植过程中极易出现种性退化现象。 2、防止措施。生产上一

12、方面对山药栽子进行更新,每 3-4 年用山药豆子重新繁育栽子 或用山药段子对山药栽子更新一次,可有效防止山药种性退化;另一方面采用轮作换茬的 栽培方式,可减少线虫在土壤中的积累,以降低种性退化的速度。 4 山药的栽培技术 山药(Dioscorea sp)又名薯蓣,大薯,薯蓣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地 下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产量高、营养丰富,既能代粮,又能作菜,可炒 食、煮食、糖馏。块茎耐贮藏,可延长供应期,有堵淡补缺的功能。块茎中含副肾皮素, 干制入药,为滋补强壮剂,对虚弱、慢性肠炎、糖尿、遗尿、遗精、盗汗、祛痰等病有辅 助疗效。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山药都用无性繁殖

13、,须根系,发芽后根着生于茎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达 1 米,主要 分布于 20 厘米 30 厘米的土层中。横断面圆形或多棱形,右旋。地下块茎有长圆柱形、 圆筒形、纺锤形、掌状或团块状。外皮有红褐、黑褐、紫红等色泽,肉白色,也有淡紫色, 表面密生须根。叶先端尖,基部戟状,叶柄长,叶腋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称零余子。 花单生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白色或黄色。蒴果具 3 翅,扁卵圆形,栽培中极少结 实。 山药性喜高温干燥,块茎 10 C 时开始萌动,茎叶生长适温为 25C28 C,块茎生长适 宜的地温为 20 C24C,叶、蔓遇霜枯死,块茎能耐15 C 的地温。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 零余子的形成

14、。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最 好。 (二)品种选择 中国栽培的山药是薯蓣属下,两个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 1普通山药(D batata )又名家山药。叶对生、茎圆、无棱翼,叶脉 79 条突出。 这类中按块茎形状又可分为三类。扁块种,块茎扁形,似脚掌如江西、湖南、四川、贵州 的脚板薯,浙江瑞安的红薯。圆筒种,块茎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如黄岩薯药、台湾圆 薯。长柱种,块茎长 30 厘米 100 厘米,直径 3 厘米10 厘米,如江西南城的淮山药, 江苏宿迁、郊县、沛县的线山药、牛腿山药、鸡腿山药等。 2田薯( Dalata)又名大薯,茎具棱翼,叶柄短、叶

15、脉多为 7 条,块茎甚大,有的 重达 40 公斤以上。按块茎形状也分三类。扁块种,如广东葵薯、福建银杏薯。圆筒种, 如台湾白薯、广州早白薯。长柱种,如台湾长白薯、江西广丰的千金薯和牛腿薯等。 (三)播种 1整地挖沟或打洞 栽培山药以轻松肥沃、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为宜,用充分腐熟的面 肥撒匀后耕翻。一般栽培山药需深翻,栽培扁块种和圆筒种耕深较浅,耕翻 30 厘米后按 60 厘米100 厘米宽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长柱种按行距 2 米3 米距离,挖一深度与山药 产品器官长度相等的深沟,一般深 60 厘米100 厘米、宽 33 厘米的深沟,挖土时表土与 5 心土分两边堆放,经日晒风化后择晴天填土。填土时先

16、填心土,后填表土,分层踩实。其 踩法是两脚贴沟壁踩,中间留一条松土,每次填土不超过 10 厘米12 厘米。如此分层踩 实,直至将沟变成垄,在垄中间一条松土线上插芦苇作标记,等待播种。这种传统的挖山 药沟的栽培方法费工、费力。近年江苏沛县种长山药已用打洞栽培代替挖山药沟的栽培方 式。打洞栽培是于秋末冬初,经施肥、平整后,在冬闲时按行距 70 厘米放线,在线上用 铁锹挖 5 厘米 8 厘米的浅沟,然后用打洞工具在线内按株距 25 厘米30 厘米打洞,要 求洞壁光滑结实,洞径 8 厘米左右,深 150 厘米备用。 2栽植 江淮流域在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栽植,传统的挖山药沟的栽培方法应在做好的

17、山药垄上开沟,沟底与地面平,沟中浇水。若用山药尾子栽植的,应将山药尾子顺沟按同 一方向横卧或倾斜插入,并在每一芽头附近插入陈芦苇秆作标记,避免中耕时伤芽和引导 新生山药沿秆下伸。在栽植时,山药施肥应与薯块隔开,以免烂薯。 打洞栽培在播种时先用宽 20 厘米的地膜覆盖洞口,随即把山药种薯上的芽对准洞口, 以便新生山药块茎顺利人洞,最后培成宽 40 厘米、高 20 厘米的垄,结合培垄,在垄间施 肥整平。 (四)田间管理 山药的田间管理工作有浇水、施肥、拔草、铺粪、盖草、支架、理蔓、整枝及控制零余 子的产量等工作。 1水肥管理 山药叶片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角质层,所以十分耐旱,在栽植时浇沉沟水后 覆土,

18、出苗前可以不再浇水。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用锄头 中耕易伤根系,多数采用拔草、盖土、盖草的管理方法。山药采用分期追肥的方法,在山 药沟的两侧开沟施腐熟的厩肥或饼肥,6 月份茎叶生长盛期、7 月份块根大量积累养分时 各追一次。在施氮肥的同时,施草木炭等磷、钾肥料效果很好。如用黄粪为追肥,宜远离 块茎,以免烧坏薯块。山药行距较大,一般都间套速生蔬菜,对速生蔬菜进行肥水管理, 往往利及山药,可以节省山药的肥水管理工作。 2支架、理基、整枝 山药茎长,纤细脆弱,易被风吹断,一般应立支架。山药支架 高,其产量也高,通常 3 米左右。山药多数不整枝,但除去基部 23 个侧枝,能集中

19、养 分,增加块茎产量。同样原理,山药零余子产量过高,也会影响地下块茎的产量,故应及 早抹去过多的零余子。 3病虫害防治 山药病害有炭疽病、线虫病、枯萎病、白涩病、根腐病等,虫害有蛴螬、 斜纹夜盗蛾、山药叶蜂等。江淮流域以炭疽病及线虫病较多。 炭疽病的农业防治措施是拔草、松土、雨涝天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塌洞。一旦发 现有病,其初期可用 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的多菌灵胶悬剂 800 倍液 喷雾,710 天喷一次,共喷 23 次。 线虫病是近年发现山药块茎的一大病害。防治方法除了推广打洞栽培外,应提倡 3 年以 上轮作,播种前将杀虫药剂均匀地撒在 10 厘米深的种植沟内,一

20、般每亩使用 5灭克磷 颗粒剂 6 000 克,或 5的敌线灵乳油 8 000 克。 6 (五)采收留种 一般山药应在茎叶全部枯萎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含水量多易折断。如不急于上市, 可在地里保存过冬,至迟可延迟到翌年 3 月中、下旬,萌芽前采收。一般亩(1 亩667 平方米)产 1500 公斤3 000 公斤。小面积丰产地可达 7 000 公斤以上。 山药在江淮流域一般开花不结籽,生产上用无性繁殖材料播种,其方法有三。 1顶芽繁殖法 长柱种山药茎端有一肉质粗硬、不堪食用的部分,俗称山药尾子,可以 用来繁殖。用山药尾子繁殖,一般每块切取 60 克80 克,栽下后有顶端生长优势、产量 较高,但繁

21、殖系数不能提高,即今年栽的面积只能与去年相等。 2切块繁殖 为了提高繁殖系数,紧接山药尾子的食用部分切块催芽,待长出不定芽后 栽植。 3零余子繁殖法 山药叶腋中长出的气生块茎称零余子,可以用来扩大繁殖。用零余子 繁殖花工少、占地小、繁殖系数大,山药不易退化,是生产上不可缺少的繁殖方法。但用 零余子繁殖法是用去年收下的零余子,留至今春播种,秋余只能收到 13 厘米16 厘米长, 200 克250 克重的小山药,必须在翌年春季再种,前后需三年方能收到产品。 (六)贮藏加工 山药薯块耐寒,必要时可以就地贮存,延迟至次年 3 月上中旬采收。也可用土窑贮藏, 窖中山药与沙土相间层积贮藏,最后覆土呈屋脊形

22、,上盖稻草防止雨水侵入。窖内保持 10 C15 C,一直可贮存到次年 45 月。 山药除鲜山药供应市场外,近年也有将鲜山药加工成毛条或光条出口。毛条的制法是将 山药浸水、刮皮、硫磺熏蒸、晒干后便制成粗制品毛条。将毛条浸水泡软、撒上淀粉、搓 光、切成 16 厘米 18 厘米的山药条,再撒上淀粉,搓光、晒干便成精制品光条。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 产品器官为官块茎。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 是被人们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山药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 民收入的

23、好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范, 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斑病 1.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根状块茎。染病的块茎小, 重量轻。山药红斑病发病之初是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稍凹陷的病斑,单个 病斑直径 24mm。发病重时,病斑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 细龟纹病斑,深 23mm,最深的达 1cm 以上,呈褐色干腐状。 7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 3 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 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

24、整齐,一年约生 2 代,只侵染山药, 6 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 到长 40cm 处都可以侵染,以 20cm 以上病斑较多。 3.防治方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西瓜等不易被 侵染的作物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 (2)用 0.1%0.3%TMK 浸带病栽子 24h,防病效果达 95%以上;在重茬种植的 情况下,播前每 667m2 沟施 TMK 颗粒剂 2kg,防治效果达到 75%以上。 (3)选无病田繁殖栽子,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害肥料等综合措施。 (二)炭疽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

25、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 为黑褐色,扩大后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茎蔓发病多在距 地面较近部分,病斑黑褐色,略凹陷,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茎蔓枯死,导致植株死亡。 叶片或茎蔓上的病斑,在空气潮湿时常产生淡红色的黏稠物质(分生孢子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和薯蓣盘长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 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季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发病地块实行 2 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将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 烧毁,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采用高支架管理,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中耕除草,松土

26、排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以腐熟 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氮肥过多会造 成植株柔嫩,而易感病。 (2)栽子消毒:播种前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浸种或把山药栽 子蘸生石灰。 (3)药剂防治:出苗后,喷洒 1:1:50 的波尔多液预防,每 10d 一次连喷 23 次。 发病后用 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分剂 500 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 液喷洒,用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50%扑海因 10001500 倍液,

27、77%可杀得 500600 倍液,或用翠贝杀菌剂(具有预防、 治疗和铲除作用)7d 一次,连喷 23 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三)褐斑病(又称灰斑病或褐斑落叶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不同 而异,一般 221mm,叶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 12 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 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温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褐斑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薯蓣叶点霉真菌。病菌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顺在病残体上越冬,翠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 8 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

28、孢子,进行再侵染,侵染时主要借助风和雨水传播。发病 条件是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风雨频繁或山药架内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空 气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1 )秋收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雨季到来 时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甲基硫 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 (四)叶斑病 1.病状山药叶斑病常见有的煤斑病(赤斑病)、褐缘白斑病(斑点病)、灰褐斑病 和褐轮斑病 4 种,其中以煤斑病发生较多。 煤斑病是在叶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界限的病斑, 大小约 12cm,有时汇

29、合成大斑。 褐缘白斑病的病斑穿透叶的表面,斑点较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赤褐色,微凸, 中部褐色,后转为灰褐色至灰白色。 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的病斑与褐缘白斑病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以上 4 种叶斑病的病斑背面均生有灰黑色的霉状物,其中以煤斑病产生的霉状物较 多,其他的叶斑病产生的霉状物则较小。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四种叶斑病均是由鼠尾孢属的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 丝块(霉层)附着在豇豆植株的病残体上在田间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即可产生分生 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以后在田间可多次侵染,引起不断发病。 当温度在 2530、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时,易引起发病。保护地内通

30、风不良、高温高湿, 露地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均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重茬地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当加大行距,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护地栽 培要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适时通风降温排湿,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多施腐熟的有机 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保持田间清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拉秧时 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药剂防治:突出“早” 字,发病初其可用 1:1:200 波尔多液,或 50%的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 粉剂 600 倍液,或 58%的甲霜灵-猛锌可

31、湿性粉剂 600 倍液交替喷雾,每隔 56d 喷一次, 连喷 3 次。 (五)枯萎病(俗称死藤) 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茎。发病初期是在茎蔓的基部出现棱条形湿腐 状的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展,使基部的整个表皮腐烂,当表皮腐烂面积迅速扩大到 能绕茎一周时,就会致使地上部的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茎蔓也就迅速枯死。若剖开茎的 基部,可见感病部位变为褐色。若是块茎感病,则在皮孔的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的暗褐 色病斑,须根和内部组织也变为褐色、干腐,严重感病的整个块茎变细、褐色。贮藏其间 枯萎病仍可继续扩展,造成危害。 9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枯萎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引起的。山药枯

32、萎病 的菌丝和原梗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可直接分侵染刚萌发的幼芽和山药 栽子。山药嘴子和种块也可带菌继续侵染,若未带病的种块或萌发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就 很难彻底防治。山药枯萎病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是 1335,以 2932最为适宜。湿度 大时容易发病,所以高湿高温季节容易发病。连作、低洼地、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和土质 黏重时都有利于发病,是高温季节的多发病害。另外,氮肥施用过多、土壤偏酸容易发病, 如果发现此病,应立即换茬。 3.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的山药栽子作种:必要时在栽种前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浸泡山药嘴子 1020mm 后下种。 (2)入窖前在山药嘴

33、子的切口处涂 1:50 石灰浆预防腐烂。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药剂防治:6 月中旬开始用 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杀菌王 水溶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淋茎基部,隔 10d 喷 1 次,共防治 56 次。 (六)根茎腐症 1.症状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 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 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 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根腐病的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

34、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 23 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高温高湿条件 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 (2)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3.8% 可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50%福美双粉剂 500600 倍液喷雾防治。隔 720d 喷一次, 连续防治 23 次。 (七)褐腐病(腐败病) 1.症状主要为害根状块茎,造成块茎腐烂。其症状早期并不明显,收获时才发现有 病。块茎染病时表现为腐烂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稍凹陷,病块常畸形,稍

35、有腐烂,病部 变软,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受害部分比外部病斑大而深,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褐腐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腐皮镰孢菌引起的。病菌以菌 丝体、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栽子上越冬,可借助雨水、流水、农具及田 间操作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的栽子。该病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一旦染病难以 根除。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 1335,最适温度为 2932,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 作田、低洼田、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时利于发病。 10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残物,集中烧毁,并深翻晒土和薄膜密封进行土壤高温消 毒,或实行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 (2

36、)选用无病栽子做种,必要时把栽子切面阴干 2025d。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加 75%百菌 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隔 10d 喷 1 次,连 续防治 23 次。 (八)黑斑病 1.症状初期危害种茎、幼芽、根系及地下茎,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后期主要为害 块茎,在块茎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症斑,深达木质部,降低块茎的商品价值。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由一种线虫侵染致病。线虫在栽子、病残体及土中越冬,病 栽子及病苗是传播的主要媒介,线虫从栽子芽苗的附着点侵入,沿皮下层及髓向上活动, 寄生生活。进入

37、块茎形成期,线虫由蔓进入块茎顶端,并向块茎纵深发展,线虫从块茎、 根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生,多在块茎上形成黑褐色斑块。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栽,建立远病繁殖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 的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播种前,栽子在阳光下晾晒后用 1:1:150 波尔多液浸种 10min 消毒;结合整地或挖土回填,在离地表 2030cm 处,每 667m2 用 50%辛硫磷乳油 500g 进行土壤消毒。 (九)斑枯病 1.症状山药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可使全株枯死,发病越早, 减产越重。山药斑枯病发病初期是先在叶面上产生褐色小点,继而病斑扩大,呈多角形或 不规则形

38、病斑,大小 610mm。中央为褐色,边缘为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 分生孢子器。病情继续发展,严重时全叶干枯,继而可使全株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斑枯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蓣针孢菌引起的。该病菌以 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在当温度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 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该病苗期可以发生,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 成的适宜温度为 25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48 小时内病菌就可侵入山药叶 片组织内。所以,温暖潮湿和阴天、大雾有利于斑枯病发生。但若空气干燥,就会抑制菌 丝生长和孢子形成。所以,高温干旱天气发病较轻。当气温 15以上

39、,遇阴雨天气、土壤 缺肥、植株生长衰弱时,此病害也容易流行。 3.防治方法发病后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5%雷多米尔可湿性 粉剂 800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用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0%甲基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77% 可杀得微粒 剂 500600 倍液,7d 一次,连喷 23 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十)斑纹病(柱盘褐斑病、白涩病) 1.症状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蔓,造成叶片干枯和茎蔓枯死。叶片的发病初期是 11 在叶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逐渐扩大。

40、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 呈不规则或多角形,大小 25mm,变为褐色病斑,无轮纹。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 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一 般叶片枯死不落叶,因此白涩病与炭疽病有明显的区别。茎蔓感病和叶柄感病原菌症状相 仿,会出现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上下病斑融合在一起,引起茎蔓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斑纹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芋柱盘孢引起的。该病菌以分生 孢子子盘和菌丝体在播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病菌就会形成分生 孢子,随风雨传播,在植株的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形成初次侵染。当病原菌侵入茎叶后, 菌丝在茎叶组织中细胞

41、间生长,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会突 破茎叶的表皮,当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 12d 的潜伏,分生孢子就可以萌发再次 侵染,使病害蔓延。山药斑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 2532,所以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 以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发病最重,可以延续到收获前。斑纹病的发病与氮肥施用量有关, 氮肥过多时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从 6 月初开始喷洒 53.8%可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1000 倍液,50% 福美双粉剂 500600 倍液,或 1

42、:1:200300 倍的波尔多液,隔 710d 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十一)根结线虫病 近年来,随着山药栽培面积的扩大,山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轻者减 产 20%30%,重者减产 70%以上,并且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严重制约奋斗目标山药生产 进一步发展。现将其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症状山药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分,地上部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病 严重者,地上部表现叶色淡、生长弱、植株繁茂性差。山药地下块茎感染根结线虫病后, 在块茎的表皮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近似馒头形的瘤状物,瘤状物相互愈合、重叠形成更大的 瘤状物(俗称大疙瘩),大瘤状物上产生少量粗短的白根。

43、发病部位的皮色比正常皮色明 显偏暗,即成黄褐色。其内部组织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在块茎的细根上有小米粒大小的根 结存在。 受害部位轻者品质下降,受害严重的部位,除表皮变深褐色外,内部组织变成深褐 色腐烂,似朽木,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山药线虫主要分布在 030cm 的土层内,30cm 以下的土层发病较小。高燥的沙土 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 2.防治措施由于山药块茎根结线虫危害后,产生许多大大小小的瘤状物,以至于撑 破地表土壤,形成较大的裂口,与山芋块根膨大后撑破地表土壤的情况相似。又因线虫形 体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农户不了解、不注意,因此,往往忽视其防治。另外, 根

44、结线虫是一种土传病害,化学防治比较困难,且投资较大。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线虫 12 的药剂,因此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项辅助措施,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在调运山药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农户间在借用或购买山药种 时应引起重视,不从病区引种,不用带病的山药种,选择健壮无病的山药作为繁殖材料, 杜绝人为传播。 (2)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改种水稻 34 年后再种蔬菜。或与 玉米、棉花进行轮作,能显著地减少土壤中线虫量,是一项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 (3)诱杀防治,降低虫口密度:种植一些易感根结线虫的绿叶速生蔬菜,如小白 菜、香菜、生菜、菠菜等,生长期 1 个月左右即可收获,

45、此时根部布满根结,但对产量影 响不大。收获时连根拔起,地上部可食用,将根部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可减少土壤内的线 虫量,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方法。 (4)消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将病残体植株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 并铲除田中的杂草如苋菜等,以减少下茬线虫数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保证 山药生长过程中良好的水肥供应,使其生长健壮。 (5)种子处理:对作为留种用的山药栽子或山药段,伤口处(即截面)要立即用 石灰粉沾一下,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接着将预留的山药种在太阳光下晾晒,每天翻 动 23 次,以促进伤口愈合,形成愈伤组织,增强种子的抗病性和发芽势。 (6)化学防治:在山药下种之前,每 667m2 用 3%的米乐尔颗粒剂 35kg,或 10%克线磷颗粒剂 1.5kg 掺细土 30kg 撒施于种植沟内,用抓钩搂一下,深度 10cm 左右, 与土壤掺匀,然后进行开沟、下种。 (7)生物防治:用生物农药北农爱福丁乳油防治根结线虫病。其用法是:定植前 每 667m2 用 1.8%北农爱福丁乳油 450500ml 拌 2025kg 细沙土,均匀撒施地表,然后 深耕 10cm,防治可达 90%以上,持效期 60d 左右,或用绿亨阿维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