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 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 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 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 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 儿科学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 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 的具体实施方
2、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 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 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 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 意: 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 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 而服务 2 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 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 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 4
3、、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 识。 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 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 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 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 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 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 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 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
4、木的下落速度 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 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 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 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 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 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 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所谓“学源于思
5、, 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 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 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经验导入 学前期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比较直观、 肤浅,但由于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奋点,使科学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例如: 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设计中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 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 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 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 有
6、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 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 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 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 助幼儿提升一个知识经验。所以,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我们可 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由经验导入,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 活动。当幼儿注意到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幼儿探究其中的原因,幼 儿就有了探究的愿望,探究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导入 活动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幼儿科 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
7、, 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摆弄活动,会产生很强的探索 欲望。在活动之前,先给出材料,由材料导入活动,可增强活动的 有效性。就像“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观察指 纹比较常见的用具,像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其目的是 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发现一种事物现象,扩展思 维的灵活性。幼儿见了便忍不住要去摆弄,我就说:“请小朋友看 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你们面前放大镜、印油,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专心致志地摆弄起了面前的各种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进入 了探索的过程。通过所提供了人手一只的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 从而能说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
8、的指 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 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能根据用不同 的方法提取指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 (三)由故事导入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 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将故事这一形 式运用到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运用于导入活动的故事大多短小 精悍,紧扣活动内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题,一般可以选择现成的科 学童话小品,也可由教师即兴创编,但故事一定要与活动有关,这 样才能通过故事引出活动,发挥故事的导入作用。如在开展乌鸦
9、 喝水这一活动时,我先给小朋友讲了故事乌鸦喝水,然后提 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后乌鸦都能喝 到水呢?通过故事,幼儿都想来玩一玩,试一试对教师的提问产生 了很强的好奇心,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将枯燥、单调的科学知 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内容中,就能使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赏中 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 (四)由游戏导入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孩子们通过游戏来体验和反映对社 会生活的看法,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等都和幼儿的一 日活动密不可分。将科学教育内容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可以很好 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使幼儿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通 过试一试,做一做,
10、玩一玩,在亲身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 更加爱科学。将游戏作为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 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和了解的愿望,从而为教 师组织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动力保证。如在进行科学活动帮助 小动物这一活动中,将户外场地布置成为一个循环游戏的场所, 请幼儿走过小路来到沙地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藏在沙 子中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手中的小盒里。请幼儿跳塑料圈越过 障碍到玻璃瓶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瓶中食物取出,把 食物放到小盒里。走过独木桥来到装满落叶的盒子前,请小朋友试 试用法宝能不能将藏在落叶下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小盒里。大 家各抒己见,谁也不服
11、谁。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活动的效果自然 也不一样了。利用游戏作为科学活动的导入,不仅能快速地激发幼 儿的活动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动的组织显得自 然、生动。 (五)由环境导入 科学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直接导入。环境,是幼儿学 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接触中, 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 动,从而获取大量的有关科学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 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 机会和条件。”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 感,就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探索。如在组织秋天的树
12、叶 这一活动时,我带幼儿去户外散步,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我很自然 地问幼儿:“看看这些树,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的注意力一下 子就被集中到了对树木的观察上。导入活动的形式相当丰富,除了 上述这些外,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方式导入。在选定课题内容后, 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在最快 的时间内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三、 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 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的主动 探究,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互动环节:根据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 的活动目标,说说自己 想要采取的教育策略。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13、,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观看视频应彩云 好听的声音 ,讨论分析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育 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我们可 以采用以下策略: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 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例 如:在神奇的泡泡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吹出泡 泡的材料,让他们去操作实验,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 地被激发,不断地得到了满足,使
14、幼儿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快乐的活动状 态。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科学活动 中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 活动的热情。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 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 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 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 产生兴趣和愿望。 (二)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大多数的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活动被重视
15、起来。很多时候我们都 会看到孩子们很忙、很投入、很高兴地在操作材料,但是,仔细的研究我 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仅仅处于一种表面的形式,老师在孩子操作 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或任务,所以幼儿的操作显得没有目的、有的孩 子玩呀玩呀就把操作当成嬉戏了。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 题的能力还是纯粹的孩子去玩就行了呢?所以,在操作前老师必须要让孩 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 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 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鼓
16、励性提问 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 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看法或 分享某个观点,今天的教学活动中,两位老师都运用了鼓励性的提问,尽 量多的鼓励每个孩子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想法。 如在安装电池活动中,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安装的电池的?电 池上有什么小秘密?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作 到又快又正确?这样的提问幼儿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发散性提问 这种提问没有限定的答案,能够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 也有利于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滚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 就很具体:
17、“哪个物体能滚动?请把它找出来。”提问非常具体, 并且让幼儿比较明确任务是什么。并多用“你看看会怎样?”“你 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而不用“是不是一样的”等隐含答案,局限幼 儿思维的提问。 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 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这一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 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层次性提问 在教学中设计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比如:在 有趣的声音 这一活动 中,老师是这样提出问题: “这些材料分别放到小桶中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像你们听到过的什么声音? ”在这样有层次 的问题引导下,孩子们积极思考与表达,回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18、,共同 梳理经验建构科学的概念;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 探索发现,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经验。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利 用层次性逐步加深,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活动过程结构严谨,体 现发展性原则。 (三)运用多种方法、途径、手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尊重支持的环境,给每个幼儿真正探索的 机会,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遵循: “幼儿在 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 结论在后 ”的原则,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动脑、动手,教师不急 于告诉方法、答案,例如:
19、科学活动 有趣的声音 活动,首先让幼儿用 手触摸感知物体,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不同物体的感觉。让孩子自 己探索材料,自己发现,在幼儿充分活动独立思考后,再由教师给予归纳、 小结。 2、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受旧有教育意识的影响和教学计划及生活常规 的限制,非常残忍的遏制了孩子们的探究愿望,探究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 孩子自然就失去了在实践中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机会,更不可能养成执 著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注重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 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教师为
20、孩们提供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让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等感官活动,帮助孩子们了 解认识世界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活动中,老师充分调动幼儿的 感官,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看一看讲一讲;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触摸材料,用 耳朵起倾听和感知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等等都是在调动孩子们的感官参 与到活动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4、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纲要 中指出: “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 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 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大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运用小组合作
21、学 习,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合作开展探究,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的交流表 达,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地将自 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 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时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有着 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应善于发现和尊重幼儿 的兴趣,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并 变成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原来的传统 角色,由传授者、组织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支持幼儿的 “胡思乱想 ”, 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和分享, 不断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更加开放、有趣、宽松的探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