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主持人 : 胡剑锋 主持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通讯地址: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 2 号大街 邮政编码: 310018 联系电话: 13606628408 传 真: 0571-86843397 电子邮箱: jfhu318 合作单位: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八年制 2 一、简表 项目名称 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项 目 简 况 起止年月 2009.3 - 2012.3 姓名 胡剑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 年
2、8 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博士/中国 邮政编码 310018 学校名称 浙江理工大学 电话 0571-86843392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 2 号大街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060702 战略管理 本科生 32 经济管理学院 070801 管理学 本科生 32 经济管理学院 070802 战略管理 本科生/研究生 32/32 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080901 管理研究方法 本科生/研究生 32/32 经济管理学院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07 年 转型时期农业产业组织的演进机理及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省
3、科学技术 二等奖 2004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银奖; 项 目 主 持 人 主要教学改 革和科学研 究工作简历 2005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一等奖 (社科类)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5 5 2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胡旭微 女 1964.12 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理论分析 项目实施 彭学兵 男 1972.12 副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理论分析 项目实施 吕 品 男 1969.05 副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项目实施 项 目 主 持 单 位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人 郭爱芳 女 1977.11
4、 副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项目实施 3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1项目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简单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而教育 观念上则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没有将创业教育提高到 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凤 毛麟角。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而传统管 理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传授一般大企业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围绕管理 职能展开,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决策。尽管也有创新及不稳定环 境等类的教育穿插其中,但并未将这些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作一般管理的背
5、景 来进行教育。由于缺乏创业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业 精神。因此,强化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就业型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并 重的地位,对于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强学生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率等都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学生就业培训处, 而应是创造、创业能力教育。大 学应该成为创造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教学生学会创业。这也就是说,在播种文 明种子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要特别注重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使 这种学习方法和态度内化为学生结束课程学习后继续求知以适应瞬息万变之未
6、来的 基本能力。这时关键应抓教育机制的转轨以及校企结合,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 实用性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法的大变革(莫光政,2008)。 因此,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这对任何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 企业,公共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地方企业还是跨国公司) 都是至关重要的。 2现状分析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创业精神与生俱来,而创业能力则来自于实践。随着对创 业是行为而非特征的认识深入,人们发现,创业及其相关内容是可以被教的 (Kuratko,2003;Fiet, 2000),创业教育项目能改变受教育者的创业意向 (Peterman and Ken
7、nedy,2003)。按照 Lundstrm 和 Stevenson(2001)的观点, 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业技能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这三个方 4 面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早在 1919 年,美国 的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 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上世纪 80 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一场 “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将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 的正规教育。根据麻省理工学院 1999 年统计,1990 年以来该院师生平均每年创办 150 家新公司,仅 1994 年这
8、些公司就提供了 110 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 2320 亿 元。硅谷 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英、法、日等国的 创业教育均已推广到初中。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全世界只有 16 所大学进行创业领 域的教学活动。到 90 年代,全球共有 1050 个学校开设创业课程(Solomon, Weaver & Fernald,1994)。如今,全世界从事创业教育的大学超过 1600 所,开设课程超 过 2200 门(Hisrich, 2005)。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提出未来人应获 得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性(基础文化知识)的;第
9、二本是职业性的;第三 本是证明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柯林博尔等人是这样来描述这种有事业心和 开拓技能的人的,“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 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 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 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 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组织和规划。他是积极而不是 消极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见而不是总依赖着他人”。 创业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始于 1989 年。当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研讨会在
10、我国北 京召开,会上正式提出“第三本教育护照”的概念,即“创业教育”的概念,要求 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 的内涵是培养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非传统的“求职者” 概念。“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的个人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研讨 21 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 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 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创 业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创业以创新和创造为基础, 将知识转化为
11、产品,是 一种更加综合、更具有社会性的复杂活动。在高校里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 5 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本领、方法,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 心理、意志和实干精神, 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智者、强者而不是 弱者,毕业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 2002 年 4 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 中国高校才逐渐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王辉,2005)。目前我国大学主要进 行了以下几种创业教育实践:第一,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第二,成立创业学院;第 三,设立创业基金会;第四,开设相关课程;第五,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或实验基地; 第
12、六,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报告会。创业教育强调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大 学生形成自我就业意识,并在毕业时具有发展的眼光、创业的胆识、开放的观念、 较强的组织与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刘动菊,2007)。这一切就需要大学既要从 教学层面上渗透对学生创新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在校园中建构和营 造创业文化氛围,在精神和舆论上将创业教育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分忧、 对社会做贡献的高度,崇尚创业、鼓励创业,让创业成功者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心中 的榜样和英雄。 然而,我国高校在推行创业教育中至少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业教 育观念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通过
13、举办大 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但只有少数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 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二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讲授创业教育 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中国,即便在已开 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 践能力;三是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这些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已经开 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四是创业 活动流于形式。比如,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
14、 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学校方面也缺乏相 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 化。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6 1Solomon, GT and Fernald, LW, “Trends in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1991,1
15、5(3), pp.25-40. 2 Robinson, PB, and Haynes, M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s major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Vol. 15(3), pp.41-52. 3 Hills, GE, “Variations i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Evolving Field“, Journal of Busin
16、ess Venturing, 1988, 3, pp.109-122. 4 Bergin, S., Breen, J, “Educating Entrepreneurs: Looking At Universities“, Australian. CPA. 1999, August, pp.44-461. 5 Fiet, JO, “The Theoretical Sid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Vol. 16, pp.1-24. 6 Busenitz, L. W., West, G
17、. P. , and Shepherd, 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 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9(3), pp.295-305. 7 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科技创业月刊,2005,(6):94-95 8 胡明宝,王再新,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9 刘动菊,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11(2):67-70
18、10 莫光政,全球创业教育的勃兴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革,东南亚纵横,2008,(1):87-90 11 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教育与现代化,2002,(2):79-80 12 钟运动,高校创业型人才及其培养途径,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51-54 13 郑翘楚,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营与管理,2008,(1) 7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8 1.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 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 强化创业教育为目标
19、,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创 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我校(主要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学生的创业人 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 创业型人才(见图 1)。 在此基础上,以创业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 改革,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改革内容: 创业人才培养 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 社会需要 专业型人才 经济类 管理类 创业型人才 专业知识 + 创业精神 + 创业技能 图 1 人才培养模式 9 面向全校经济管理类各专
20、业的学生,科学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业意 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业精神的系统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 会、创造机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 创业型人才。 改革目标: 以创业班、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全校不 同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业精神的培养,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 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全面提升我校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 质
21、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创业理论、创业案例分析课程和企业家讲座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冒险 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包 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使用性等六种因素)。教育学生带 着爱和信仰去创业,将创业看作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是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体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欢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磨炼意志毅力,培养开拓精神,积累经营管理的经验。 (2)通过创业相关课程的教育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提高学生对创业基本知识 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工商
22、管理知识、经济法规知识、战略管理知识、投资理财知识、 税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等。 (3)通过创业实训课程和创业情景模拟训练,结合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创业的各 种技能,如机会识别、融资、商务谈判、激励、团队管理等技能,培养包含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图 2 创业人才要素 13 实施方案: 本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 2): 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融知识传 授、能力 培养和素 质提高为 一体,形 成一个完 整的课程 体系。 理工类培 养模
23、式、 经管类培 养模式、 艺术类培 养模式及 其他培养 模式。 以通识课 为专业教 学基础, 增设与创 业密切相 关的核心 课程。 课堂教学、 模拟训练、 创业实训 相结合的 教学方法, 给学生足 够的实践 机会。 图 3 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 创业精神 和创业技 能、适应 能力强、 综合素质 高的复合 型创业人 才。 培养效果 学生的创 业意识、 创业知识 和创业技 能明显提 高,更受 社会欢迎。 反馈 (1)明确培养目标。由过去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转向培养知识面宽、能 力强、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业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创新意 识,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
24、敢于行动、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创新创业人才。 (2)探索培养模式。在总结现有创业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理工类、 经管类、艺术类和其他类(包括人文、社区工作、公共事业等专业)等四大类创业人 才培养模式。计划在每种模式中设立两门共同核心课程,其它课程则结合该学科或专 业的特点和要求,提供相应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服务。 (3)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我院举办的各类创业班主要包括经济学原理、管 理学原理(经济管理类学生改修生命科学导论和工程概论)、经济法、 公司法、合同法、创业管理、创业投资、企业实习、创业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模拟、 创业计划、企业家讲座等 12 门课。今后将以通识课为专业教学基础,再增设
25、与创业 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如创业学、小企业管理、新企业创立、技术创 新管理、企业成长管理、创造学等。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 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普遍提高。 (4)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大量思想性、方法类 课程,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需要开设一些企业决策性和管理类课程, 教学内容更注重企业案例型教学。强化通识课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增加创业教育相关 图 2 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14 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 使学生全面、协调发
26、展。 (5)改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 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目前,我院部分课程已经实行案例教学为主的教 学模式,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部分课程实施了讨论式教学模式,如商务计划书 以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商务计划书为主;部分课程采取实验教学模式,如商务谈判, 用友 ERP 沙盘模拟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学到 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6)拓展实训基地。加强学生课外创业实践的引导,增加学生创业体验。在校内, 建立了沙盘模拟实验室、创新创业交流室、模拟谈判工作室等,举行创富大赛、市场 营销策划大赛、案例分析大赛、市场调研大
27、赛等,每年不定期举行 20 多次企业家讲 坛。在校外,学院已建立了 23 个企业实训基地。这些创业实践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 创业实践能力。 (7)加强队伍建设。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创业型人才,对我 院师资队伍提出挑战。我院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针对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师资结构。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 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锻炼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 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 基地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创业方面的教材,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8)推行
28、新的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行创业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 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不再仅仅注重“学分” 和学生试卷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能力分”,设计出高素质学生所应该获得的 “能力分”数值和“能力分”结构。同时,积极推行核心课程的职业面试导向考核制 度,譬如两次求职面试成绩可占考试内容的 23,教学课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占考试 成绩的 1/3。 实施方法 结合我校创办的经济管理实验班,依托学院建立的沙盘模拟实验室、创新创业交 流室、模拟谈判工作室以及校外创业实训基地等,继续开展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在原 15 有创业班成功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创办不同类型的
29、创业班。并增加企业家讲 座次数和企业实训的机会。此外,组织更多的创业班学生参与到全国“挑战杯” 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清晰创业思路和创业过程管理。另外,组 织更多创业班学生参与到“大学生 ERP 沙盘模拟对抗赛总决赛”中,通过沙盘模拟 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 具体实施计划 2009.3-2009.12 总结现有创业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经管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0.1-2010.12 建立适合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体现以通识课为专业教学基础, 再增设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如创业学、小企业管理、新企业创立 、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成长管理、创造学等。通过课
30、程体系的完善和实 施,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普遍提高。同 时,开始联系新的实训基地,引进、培养教师队伍。 2011.1-2011.12 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在强化通识课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 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 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而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 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 2012.1-2012.3 探索和推行创业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 系。总结研究成果,结题。 16 方案可行性分析 (1)
31、在浙江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积储深厚。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 精神,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跨越,创造了被誉为“浙江模式” 的神话。浙江精神是浙江发展的动力,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在 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浙江的学生也普遍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勇 气,这为创业教育奠定了一个较好的氛围。同时,浙江有大量典型的创业案例,其 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正是创业教育所必须的鲜活素材。此外, 浙江还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大多白手起
32、家,但是都有一股誓不罢休的韧劲, 敢闯敢冒,敢走天下路,敢为天下先。对于认准了的事,就会想尽千方百计,走过 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绝不半途而废。长期的拼搏,也使他们 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因此,把这些企业家邀请到学校给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既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也可以给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和技能。 (2)浙理工在创业教育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现实基础 浙江理工大学已有 111 年的办学历史。百年办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 “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求是、笃实”的校风。学校秉承“厚德致 远,博学敦行”的校训,一直十分强调务实学风和艰苦创业精神,毕业生以基础扎 实、
33、作风严谨、创新创业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 这一优良传统不仅在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扬,已积淀为学校特有的 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成为推动学校进 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如早期毕业生中有报业救国实业家史量才;八十年代毕业生 中有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丁雄、浙江宏达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沈国甫; 九十年代毕业生中有杭州爱伦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连文、杭州桑尼服装有限公司 总经理杨红彬;21 世纪初毕业生中有大学期间就创富数百万的吴立杰、当选“2008 杭州数字人物”金津,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历届成功创业校友在几千人以上,主要涉及丝绸、服饰、 纺织、印染、
34、机械、贸易等领域,其中杭派服装中 60%以上由我校毕业生创办或是 17 担任总设计师。 (3)浙理工经管学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开展了三年的探索,既举办了面 向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班,也举办了针对本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 生(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班;既有穿插在二学位中的创业教育形式,也有单独开设 创业教育公选课的教育方式。对创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以及今后改革发展的方 向、思路和内容都较为了解。在此期间,已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 在校内外建立了若干创业模拟训练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还组织了创富大赛、市场营 销策划大赛、
35、案例分析大赛、市场调研大赛等创业训练活动,已有 15 门课程具有内 容丰富的完整教案。 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和经验,都为本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奠 定了重要而扎实的基础。 18 3. 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预期成果和效果: (1)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主要是经济管理专业)树立创业创业教育理念,形 成教师乐于创业教育、学生乐于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氛围。 (2)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有显著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 遍欢迎,一次就业率在浙江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3)通过外引内培,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在高档次教
36、育类刊物上发表有关创业教育的论文 2-3 篇。 (5)建立 20 个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 成果以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实施范围以经济管理类学生为主。 预计受益学生数为:1000 人/年 19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色和创新性: (1)对创业教育认识的前瞻性:学院领导班子很早就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一致认为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 2005 年就开始创 办创业班,这在浙江省高校中属于首创。尽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但是依然锲而不舍,积极探索。 (2)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在本学院所有专业中都安排了创业案例分 析、
37、商务谈判、投资理财、战略管理、经济法等若干创业教育课 程,而且还面向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了创业班和创业管理公选课,甚至在第二 学位培养计划中也融入了大量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内容。 (3)教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每期创业班虽然只有 12 门课程(经管类学生免修 管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代而研修生命科学导论和工程概论), 但是这些课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培养 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本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更 加全面、协调地发展。 (4)技能训练方式的独特性:创业班在模拟训练和企业实训时均采用“团队式” 训练方法,即由 5-6 名不同专业的学
38、生组成一个团队,在 1-2 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下,共同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或到企业实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之间能进行相互学习。学生们普遍反映,在训练中他们能从其它专 业的学生身上学到大量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广度上讲这些收获甚至超过了指导老师 所给予的知识。这是他们事先没有想到的。 (5)人才培养对象的广泛性:本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不是仅仅针对经济管理学 生开展创业教育,而是面向全校。从创业班、公选课、二学位等生源来看,几乎涉及 到学校的所有专业,目前直接受益的学生人数已超过学校本科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20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
39、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2005 年 9 月创办首期创业班时,经济管理学院就成立了创业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院长胡剑锋教授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胡旭微教授和 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胡琦担任副组长。每类创业班的课程安排和师 资配备先由学院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方案,然后报请学校教务处讨论批准,最 后在校园网上公布。在执行过程中,学院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有相应分 工:组长胡剑锋主要负责创业班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企业家讲座人选的确 定;副组长胡旭微主要负责教学安排和企业家讲座的组织;副组长胡琦则负 责学生管理和企业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他们则一齐披 冠上阵。他们指导的学
40、生创业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 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连连获奖,均创造了我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同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发表了许多教学改革的 论文: (一)与本项目相关主要教改项目 (1)胡旭微、胡剑锋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 规划课题 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 (06AIS0070177)。 (2)胡旭微、胡剑锋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重点项目 经管类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型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FIB070335-A11-12)。 (3)彭学兵等: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地区技术创业程度评价
41、。 (4)胡旭微等:浙江理工大学教改课题 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 模式与途径研究 以经管类学生为例 。 (5)彭学兵等:浙江理工大学教改课题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之比较 研究 。 (6)郭爱芳等:浙江理工大学教改课题 电子与商务创业基地建设 21 研究 。 (二)与本项目相关主要研究论文 (3)彭学兵: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overnance for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
42、rmancean empirical studies on Chinese high-tech firms. PICMIT2008(ISSHP 检索 )。 (4)彭学兵:The influence of governance form on the utility of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an empirical studies on Chinese high- tech firms. ICMIT2008(EI 检索) (5)彭学兵: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 2008 年第 4 期。 (6)
43、彭学兵:地区技术创业程度评价,科学学研究 2007 年第 12 期。 (7)胡旭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科学定位及对策研究-以经管类学 科为例,高等农业教育2007 年第 12 期。 (8)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江西教 育学院学报2008 年第 4 期。 22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 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 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已有 111 年的办学历史。随着新校 区建设的全面完成,综合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项基础设施齐备。 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
44、楼、信息中心、语音中心、网络中心和一流的体 育设施,具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平台。图书信息中心设施先进,馆藏特 色鲜明,是浙江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下沙高教园区区域中心,也是国内学科 资料最齐全的服装与艺术设计情报中心之一。在开展创业教育以来,学院已 建立了 10 多个创业实训基地。 学校对经济管理学院创业教育的师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在师资引进方面,学校专门为经济管理学院增加了 10 个进人指标,专门用 于引进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在师资培养方面,校人事处根据学院的总体 部署和安排,每年选派 2-3 名讲授实务课的教师到企业和相关部门挂职锻炼, 在挂职期间,有关教师的奖金福利由学校承
45、担,并享受校部机关相关人员的 同等待遇。 为了支持创业教育,学校在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 优先资助;获得省部级或国家有关教改项目的,学校按“一比一”的比例予 以经费配套;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在定职定级时也予以优先考虑。 2002 年学校就尝试 20 万元设立了创业风险基金,支持学生创业,每个 项目可获得 3000 元到 5000 元的资助。凡在“挑战杯”、创富大赛等竞赛中 获奖的学生,在校内转专业、奖学金和优秀干部等评定方面可以加分或优先 考虑。成绩突出的,学校将颁发“突出贡献奖”。 23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申请者胡剑锋,1965 年生,管理学
46、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 长、教授,“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自然科学 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2003 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项, 省部级项目 14 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 10 余项;在管理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多篇;多项研究成果获浙 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高教学会一等奖等。 具有 13 年校办产业管理实践,同时还有 10 年高校科技开发管理经验, 曾担任浙江大学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浙江农业大学科
47、技开发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兼任宁波联合集团(上市公 司)下属企业的监事会主席,浙江中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等;曾负责起草 农业部关于加快农业院校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 大学企业改制实施意见等若干文件,以及农业部副部长、教育司司长、全 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理事长等报告;因在科技开发管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 获国家科技部“技术市场金桥奖”。2003 年以前,在中国高等教育、 科技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企业管理和科技管理论文 40 余篇,并连续 8 年在全国性评比中获优秀论文奖。 讲授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等本科生 课程,指导的学生团队获 2004 年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
48、划竞赛全 国银奖,2005 年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社科类),2006 年第五届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 2008 年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两次被评为 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 师,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以及陈香梅教育奖获得者等。 现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浙江 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科 协委员等。 24 经济管理学院充分依托学校理工科的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以特色带动综合
49、,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在 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迅猛发展。 在科研方面,近 5 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省部级课题 5 项。在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获浙江 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 一等奖等 4 项。 在教学方面,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教改课题 2 项,学校教改课题 3 多项;获 浙江省精品课程 1 项,校精品课程 1 项,重点课程 2 项,系列课程 2 项;出 版教材 1 本。 研究团队中有 2 名教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培养计划”,1 名 教师被选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 名为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