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发布稿).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05584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发布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发布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发布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发布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发布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 (2006-2010 年)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六年十二月 2 目 录 前言-1 一、渔业发展现状及形势-1 (一)“十五”渔业发展主要成就 -1 (二)“十一五 ”时期渔业发 展的形势-4 (三)“十一五 ”渔业发展主要任 务-7 二、渔业发展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规划原则-9 (三)发展战略-9 (四)发展目标-10 三、渔业产业发展规划-12 (一)水产增养殖-12 (二)水产品加工与流通-18 (三)海洋捕捞与远洋渔业-22 (四)休闲与观赏渔业-23 四、渔业发展支撑体系-26 (一)渔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

2、 -26 (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29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32 (四)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33 (五)渔业安全生产-35 五、保障措施-37 (一)政策与法规保障-37 (二)体制与机制保障-37 (三)资金与投入保障-38 (四)资源与设施保障-39 (五)人员素质与人才保障-40 附表 1:宁波市渔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42 附图 1:宁波市水产养殖功能区域规划示意图-44 附图 2:宁波市水产养殖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示意图-45 3 宁波市渔业发展规划(2006-2010 年) 前 言 宁波位于浙江沿海北部,三面环海,沿海有三门湾、杭州湾和象 山港。宁波市海域总面

3、积为 8233km2,岸线总长为 1594km,面积在 500 m2 以上的 岛屿 531 个,面积 524.07km2;陆域南北长 192km、东西 宽 175km,总面积 9365km2,内陆江河水网纵横,湖塘水库棋布,丰富 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 件。 “十五 ”期间面对渔业资源逐步衰退的趋势,加快海洋渔业结构调 整,依靠科技兴渔,我市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 年全市水产品总 产量 91.72 万吨,实现渔业产值 73.85 亿元,渔民人均收入 9145.7 元, 分别比“九五 ”末增长 12.4%、35.6和 16.3%。 “十一五”期间,我市

4、渔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 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 对渔业产业 升级增效压力加大和市 场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新特点,要保持渔业经济持续、健康、 协调发展, 实现渔业经济发展达到新渔(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渔业安全 生产达到平安宁波建设的目标,必须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规 划。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 全法、 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宁波市海 洋功能区划(2005 年修编)、 宁波市象山港

5、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 条例、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波 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62010)、 宁波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宁波 4 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宁波市海洋科技“十一五” 发展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和宁波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等,特编 制本规划。 本规划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编制,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 院具体承担编写任务。 二六年十二月 5 一、渔业发展现状及形势 (一)“十五”渔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立足抓调结构、 强科技、促 发展, 面对渔业资源逐步衰退的趋势,加快海洋渔业结构 调整,保护

6、近海资源,拓展远洋捕捞, 发展海水养殖业、水产品精深加 工业和休闲渔业,使渔业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2005 年全市水 产品总产量 91.72 万吨,比“九五”末增长 12.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 56.79 万吨,比“ 九五”末减少 1.4,海水养殖产量 27.21 万吨,淡水产 品产量 7.71 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 49.2和 33.4;实现渔业产 值 73.85 亿元,比“ 九五” 末增长 35.6;渔民人均收入 9145.7 元,渔 业总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已达到 36.4%,渔业 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新热点和渔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渔业经济增长方

7、式有新转变。 养捕产值结构比明显改变。 “十五”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69801ha,比“ 九五” 末增加 6897ha,水产养殖 业产值已占整个渔业产 值的 55以上,大大超过捕捞业产值。深水大型抗风浪网箱从无到有, 已达 137 只。 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初显成效。制定了养殖池塘改造建设标 准,通过改造,大大增强了池塘抵御洪涝、台风等灾害能力,池塘单产 得到明显提高,渔民收入稳步增长。 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发展新亮点。 “十五” 末全市规模较大的 海上休闲渔业基地已发展到 42 个,总投资达到 1.6 亿元,总产值达 5500 万元;同时,一批观赏鱼育种基地、观赏鱼经营大户已经形成, 休闲垂钓观

8、赏渔业已成为我市渔业的新兴产业。 6 2、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我市水产品集散中心地位得到巩固。2005年水产品批发交易 量突破70万吨,比“ 九五” 末增长55.9,巩固了水产品集散中心的地 位。同时,培育了市 级 以上水产品名牌产品27个,水产品出口创汇增 长迅猛,出口市场扩大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受住了发达国家绿色 壁垒的考验。 水产加工企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市建立了四个水产品加工园 区,5年来水 产加工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投入达到20亿元,工艺、装备 水平和生产的能力得到提高,水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已涌现一 批年产值上亿元、有较强发展后劲的水产加工企业。 水

9、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大大加强。构建养殖病害预测报网 络,加强水 产品产地管理,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全市 已有55个基地、21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另有5个产地8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宁海 东部海洋经济开发公司成为全国首家正式通过的水产养殖HACCP 国 际认证的企业。 3、养护渔业自然资源,渔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 控制。 实施渔业环境经常性监测。从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对宁波重 点水产增养殖区、渔业自然资源保护区等重点渔业水域的环境监视监 测,加强对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加强对赤潮、台风等灾害的 预报预警,建立了赤潮灾

10、害和风暴潮灾害预警机制。 养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十五”期间首次在北渔山列岛海域投 放人工鱼礁,在宁波海域共放流大黄鱼649万尾、黑鲷109万尾、梭鱼 7 68.7万尾、香鱼20万尾、梭子蟹131.5公斤。 积极推进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程。 “十五” 期间,我市共拆解 报废渔船781艘、减少功率36481.25千瓦、转产转业人数2645人,共下 拨减船补助资金1956.85万元。完成转产转业渔民培训近千人。 渔业法制建设获得突破。颁布实施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 与渔业资源保护条例,制定了宁波市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法、 宁 波市水域滩涂养殖证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出台了象山港网箱 养殖管理暂行规定、

11、 海洋环境与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暂行办 法、 宁波市海洋渔业辅助船(运销船)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 件。 4、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渔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项目研究与科研课题推广成果突出。 “十五” 期间,实施各类 科研课题52项,取得科研成果21项,获奖8项,先后成功推广了虾塘立 体综合养殖、工厂化养殖、全封闭内循环养殖、浅海筏式养蛎和浮流 式紫菜养殖等养殖模式;引导渔民发展高效生态型渔业,在种苗繁育、 病害防治、引种养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首次繁育出乌 贼、 银鲳和 杂交真黑鲷等优良养殖新品种的苗种,岱衢族大黄鱼成功 繁育与养殖和大黄鱼冷风干加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南美白对虾高

12、效 生态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三疣梭子蟹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突破和健 康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 渔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 间,我市渔业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渔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渔业 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渔业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宁 8 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的成立,宁波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和宁波市渔业 环境与产品质监中心的挂牌,水产病害测报网络和短信服务平台的建 立和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我市渔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渔业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经过近两年

13、的建设,象山石浦 中心渔港和奉化桐照一级渔港两个国家级渔港的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渔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缓解了渔业船舶“靠泊难”的压力,有 效增强了船舶避风、靠泊、装卸、交易的安全系数。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明显提升。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级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提高了检测、服务和技术指导的能力。实 施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检查,重点 对大宗养殖水产品、海捕产品、主要出口水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等进 行药物残留抽检,对海捕虾二氧化硫等药物残留进行专项整治。 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效果明显。开展对“三无” 渔船、蟹笼作业 渔船超量装载、拖虾渔船违反规定擅自建造活水池、海上休闲

14、平台餐 饮业、号灯号型及高危渔船的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对修造船企业管理, 加强对责任制的量化考核,对渔船修造船企业实行日常考试与企业年 审挂钩,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率达 98%以上。 建立渔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渔船的救生消防设备配备率已 达 90%左右,建立渔船救助网络,已在全市 200 多艘骨干渔船上安装 了船载通信控制器,渔业互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50 马力以上渔 船参加人身互保比例达到 98,大马力投保渔船比例已超过 90。 (二)“十一五”时期渔业发展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 设现代渔业的关 键时期,加快渔业经 9 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15、由于 受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土地、滩 涂和水域资源日益紧缺, “十一五”期间我市渔业发展的空间和规模将 受到限制,机遇与挑战并存,渔业发展更多地依靠渔业产业结构的调 整和技术进步,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从量的扩展转变为质的提高。 1、“十一五” 时期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 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确 保我市“十一五 ”时期渔业经济 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为渔业的继续发展带来机遇,人们 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水产品是目前人 类食物

16、中的重要动物蛋白源,水产养殖业作为不消耗粮食或少消耗粮 食就能获取优质动物蛋白、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一种产业,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 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进一 步提升传统渔业,拓展传统渔业的发展空间,增加渔业产量和效益提 供支撑。 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渔业附加值高的二、三产业, 有利于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渔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的加强和新技术的创造运用 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 主要内容的新农业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为增加水产养殖品种、提高 水产品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渔业减轻生产 成本提供新成果,为渔业

17、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创造条件。 10 2、“十一五” 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市 渔业发展也将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 科技、体制等诸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渔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 随着城市化、工 业 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优良 的渔业水域、 滩涂被大量占用,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水产养殖 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外源污染的增加, 部分宜渔水域受到污染,一些传统水域的养殖功能已逐渐丧失。随着 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撤出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 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

18、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增大,减船转业 的难度增大, 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较大困难。资源 与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成为今后长时期制约我市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 要因素。 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 障水平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消费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面 临严峻挑战,水产品的生产、出口、消 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影响 和冲击,水 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渔业增效、扩大和巩固国内外水 产品市场,以及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因素。 和谐渔业建设要求与当前薄弱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不相适 应。我市渔业 公共基础设施比

19、较差,养殖池塘等一些渔业生产基础设 施,建设标 准低,年久失修,老化淤 积严重,生 产能力下降,抵御各种 风险能力较差,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给渔业造成重大损失, 11 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不高,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渔业技术支撑体 系和水产种苗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 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完善,渔业执法管理手段不强,行业管理相对 滞后,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渔民 维权和增收难度加大。这些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渔业健康发展, 与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渔区的要求很不适应

20、。 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与当前渔业科技发展水平不 相适应。我市 渔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现有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无 法满足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水产养殖良种率低,水产养殖 病害呈多发、 频发,且呈逐年加重趋势,海水养殖饲料主要依赖投喂 天然鱼虾,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产品(尤其是养殖水产品)仍以大量 鲜活或初级加工品为主,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至今未有大的突破,加 工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原料利用率低,渔业发展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依 靠生产规模扩张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方式。 (三)“十一五”渔业发展主要任务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渔业现代化的要求, “十一五” 时期, 渔业发展

21、要努力完成四大基本任务: 1、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 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 的水产品有效供给。 2、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 在稳步发展养殖业、继续调整捕捞业和大力发展休闲和观赏渔 12 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确保渔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渔业,构建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渔 业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

22、农村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渔港等渔业安 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渔民培训,构建平安渔业;强化渔区专业合作 组织和水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提高渔民组织化水平,提高渔民自我发 展能力;充分发挥渔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二、渔业发展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 渔(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 目的,以建立维持良好资源、生态、 环境为基 础,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为重点,强 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 会化服务水平,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实施科教

23、兴渔战略,着力发展 养殖、增殖和水产品加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 能力,促进渔业 增效、渔民增收,推 进渔业现 代化,努力使渔业成为调 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农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原则。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 13 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 开发促保护,不单纯追求量的增长,着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品质、生产 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导向与产业化开发原则。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市场现 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适应人们对水产品消费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 的要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

24、市场前景广阔、高效的优势水产品。 3、坚持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原则。遵循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 合,一次规 划、分步 实 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 4、坚持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原则。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 社会、技术 等条件和特点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渔业产 业布局,突出重点,优 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的渔业 产品和产区。 (三)发展战略 1、实施“转变”战略 重点加快渔业和渔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 业转变,发 展节约型、环保型渔业,提高 渔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渔业 渔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转变渔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渔业,用现代工业 理念和现

25、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渔业和渔村经济发展,始终坚持走科学 发展之路。 转变渔业经济发展增长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的要求,推动渔业二、三产业发展,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转变渔业资源利用方式。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积极发展资 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渔业,推广生态循环型养殖模式,治理渔业环 14 境污染,加强渔业生态环境建设。 2、实施“提升”战略 重点提升渔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渔业生产技术 基础,健全 渔业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渔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渔业和渔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渔业科技攻关力度,突破渔业 发展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

26、强化新技术研究;强化渔业技术推广 服务体系,引 进和推广应用重大关键渔业科技成果;建设渔业科技创 新和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提升渔业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健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加快水生动物检验检疫体系建设,加强 渔药等渔业投入品管理,提高渔产品安全水平;加强对渔业水域环境 的监测监视,提高渔业生态安全水平。 提升渔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 全面提升养殖池塘条件;实施以石浦中心渔港、桐照一级渔港等建设 为重点,带动 二、三 级渔 港建设, 为现代海洋 渔业发展提供支撑。 提升渔业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渔民职业教育,提高渔民自身 素质;积极发

27、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渔业行业协会和各种中介服 务组织,提高 渔民开展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发展目标 到 2010 年,渔业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 到遏制,基本实现渔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渔业产业结构得 到优化,第一 产业稳步发展,二、三 产业保持 较快增长,渔业科技水平 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稳步增长,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渔业新格局初步 15 形成,建立结构优化、生态和谐、 环境友好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 求的渔业经济体系,渔业经济发展达到新渔(农)村建设的目标,渔业 安全生产达到平安宁波建设的目标。渔业总产量达到 103.5 万吨,其 中海洋捕捞产量

28、56 万吨,继续保持“负增长” ,海水养殖产量 39 万吨, 淡水产量 8.5 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 216 亿元,其中渔业产值达 到 94 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到 12000 元。 表一、 “十一五”时期渔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05 年 2010 年 年均增/减 幅(%) 属性 渔业产值 渔业产值(亿元) 73.85 94.0 4.94 预期性 总产量(万吨) 91.72 103.5 2.44 预期性 其中:养殖产量(万吨) 34.92 47.5 6.35 预期性 水产品 产量 捕捞产量(万吨) 56.79 56 -0.28 约束性 出口量(万吨) 4.83 8.5 11.97

29、 预期性水产品贸 易 出口额(亿美元) 2.13 4 13.40 预期性 加工量(万吨) 45.6 68 8.32 预期性水产品加 工 加工值(亿元) 44.6 74 10.66 预期性 渔民收入 渔民收入(元/人) 9145.7 12000.0 5.58 预期性 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 (艘) 6974 6800 -0.50 约束性 海洋捕捞机动功率数 (万千瓦) 67.26 65.5 -0.53 约束性渔船管理 养殖产品药残抽检合格 率(%) 93 95 0.43 约束性 16 渔业科技 贡献率 50% 60% 3.71 预期性 三、渔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水产增养殖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渔

30、业增长方式将从追求产量、产值、面积 向效益、品质、安全 转变 ,水 产养殖也将以此 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优化养殖模式,调整品种结构,采用先进养殖技术,积极推 广健康养殖技术和发展生态渔业、设施渔业,促进传统养殖方式转变, 发展高效、生态标准化健康养殖,大力推进养殖区域的标准化建设, 普及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养殖水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大 力推进设施渔业,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 表二、水产养殖面积对比 单位: ha “十五”末 “十一五”末 增加量 增长率 (%) 养殖总面积 69801 68654 -1147 -1.64 浅海养殖 4761 4563 -198 -4.16 滩

31、涂养殖 21833 19161 -2672 -12.24 海水池塘养殖 16198 16187 -11 -0.07 淡水池塘养殖 6001 8102 2101 35.01 外荡养殖 6976 6408 -568 -8.14 水库生态养殖 8402 8817 415 4.94 山塘养殖 313 231 -82 -26.20 临时养殖 5317 5185 -132 -2.48 17 到 2010 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68654ha,养殖 产量达到 47.5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到 39 万吨,淡水产量达到 8.5 万吨, 养殖总产值达到 56.4 亿元。其中浅海养殖区 4563 ha、滩

32、涂养殖 19161 ha、海水池塘养殖区 16187 ha、淡水池塘养殖区 8102 ha、外荡 养殖区 6408 ha、水 库 生态养殖区 8817 ha、山塘养殖区 231 ha、临时 养殖区 5185 ha。 1、建设优势产业带(区),提升水产养殖业 (1)无公害、规模化高效虾、蟹养殖产业带 至 2010 年,养殖总面积 1.1 万 ha,产量达到 3.0 万吨,产值达到 12.5 亿元。以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 锯缘 青蟹、中华绒螯蟹等为主 养品种,其中以杭州湾慈溪庵东、观城、新浦、范市、三北、掌起、龙山、 崇寿和三门湾宁海越溪、长街、象山晓塘及象山港宁海大佳何、奉化 裘村、鄞州咸祥

33、、瞻岐等地区构成南美白对虾养殖优势产业区;以象 山大目涂、新桥、 鹤浦、高塘、北仑梅山、宁海 长街、奉化松 岙、鄞州咸 祥、瞻岐等地区构成三疣梭子蟹养殖优势产业区;以宁海越溪、一市、 大佳何、象山西周构成锯缘青蟹养殖优势产业区、以余姚牟山湖等地 区构成中华绒螯蟹养殖区。 以池塘养殖方式为主,根据养殖条件、技术水平不同,选用精养、 半精养、立体综合养殖等多种模式;加快老塘改造,提高养殖池塘标准, 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塘;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 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模 式和技术,增加精养比例,提高总体水平,稳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 济效益;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虾蟹养殖龙头 企业和知名品牌。 (2)无公害

34、滩 涂贝类养殖产业带 到 2010 年,养殖总面积 2 万 ha,产量达到 20 万吨,产值达到 16 18 亿元。以缢蛏、泥蚶、青蛤、泥螺、菲律宾蛤、彩虹明 樱蛤等为主养品 种,包括三门湾、象山港、蟹 钳港和杭州湾的滩涂和部分海水池塘,其 中在三门湾、象山港形成缢蛏、泥蚶、青蛤、泥螺养殖产业带,在象山 港中西部形成菲律宾蛤子增养殖区,在杭州湾慈溪东部滩涂形成彩虹 明樱蛤、泥螺养殖产业区。 根据滩涂和水域环境状况,对各养殖区进行划型分类,合理控制 养殖密度,改进传统的滩涂粗养方式,挖掘内涵,提高复养指数,杜绝 农药使用,建立健康养殖模式,生产优质安全产品,提高经济、生态效 益,开展自然贝类资源

35、的增殖保护。建成千亩以上无公害养殖基地 10 个,培植贝类净化加工生产,打造若干个有影响力的贝类品牌。 (3)海水 鱼类 养殖区 到 2010 年,养殖总面积 1650ha,产量达到 1.4 万吨,产值达到 4.2 亿元。以大黄鱼、 鲈鱼 、美国 红鱼、鮸鱼、真 鲷、黑 鲷等为主养品种, 包括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区和鱼山海域抗风浪网箱养殖区,逐步削减 在象山港中西部海区和西沪港海区的传统网箱养殖数量,使在该区域 养殖的传统网箱减至 4 万只,积极探索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提高其 技术含量,在象山港陈岙-棉花山海区和铜山海区养殖大型抗 风浪网 箱 200 只,在象山渔山海域养殖抗风浪网箱 20 只。

36、 全面推行和实施出口鱼类养殖企业检验检疫注册,强化养殖区环 境管理,降低养殖密度,强化对苗种、 饲料、 药物等投入品的管理,推 广健康养殖技术,强化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成 宁波市出口海水鱼类养殖基地。 (4)海洋生 态 修复型藻类养殖区 到 2010 年,养殖总面积 4700ha,产量达到 2.2 万吨(干重),产值 19 达到 4 亿元,年吸收氮 1680 吨、磷 170 吨。以坛紫菜、海带等等为主 养品种,发展龙须菜、浒苔养殖,其中 坛紫菜养殖区主要在象山东部 沿海、象山港口部海域和三门湾部分海域,海带、龙须菜养殖主要在 象山港中西部海域。 大力推进坛紫菜良种化进程,建立

37、良种繁育中心,提高良种化率, 积极推广、 应用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全面提升产 品后继加工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价值。围绕保护和改善象山 港等海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具有高吸氮磷能力的龙须菜养殖, 并发展卡拉胶提取等海藻加工业,促进海洋生态修复型藻类产业的发 展,以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设施 渔业 示范区 “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节能、节水、高效益、自动化的环保型设 施渔业,用 现代化科技改造水产养殖业,到 2010 年,建设循环水工厂 化养殖 2 万 m2,标准化大棚池塘养殖 1000ha 和大型抗风浪网箱养 殖 220 只等设施渔业养殖示范区,年产量 2 万

38、吨,产值 7.5 亿元。 利用热电厂温排水,发展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应用封闭式循环水 高密度鱼类养殖、在线自动水质监测和废水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等工 厂化养鱼先进技术,进行漠斑牙鲆、半滑舌鳎、日本对虾等工厂化养 殖和石斑鱼、鮸鱼和罗非鱼等品种大规格苗种培育,建立现代化设施 渔业的示范;结合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大棚池 塘养殖,在养殖池塘内,建设标准化、系列化的多功能温室工程和附 属设施,推广 应用底增氧、优质配合饲料、微生态平衡和健康生态养 殖等先进实用技术,延长养殖季节,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养殖产量和 20 效益;结合网箱养殖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大规格抗 风浪网箱养殖

39、,提高其技术含量,推广应用优质配合饲料、免疫防病 和健康养殖等技术,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鱼类品质及安全性,增 加养殖产量和效益。 2、加快水产养殖良种生产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覆盖率 根据我市水产增养殖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十一五” 期间,加快 优良品种的引种育种和良种生产体系建设,强化苗种质量管理,至 2010 年筛选、改良、引 进和培育 2-3 个具有抗逆 强、生长快等经济性 状优势明显的养殖良种,建成 10 个市级良种场、3 个省级良种场、1 个国家级良种场,初步建成海淡水主要养殖品种的良种生产体系,提 高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 (1)水产良种场建设 加快水产良种场建设,建成 10 个市级

40、良种场,包括大黄鱼、黑鲷、 鲈鱼、梭子蟹、南美白 对虾、梭 鱼、泥蚶、中 华鳖等主要养殖品种;建 成 3 个省级良种场,包括大黄鱼、梭子蟹、 坛 紫菜和黑鲷等优势养殖 品种;建成 1 个国家级良种场,包括大黄鱼、坛紫菜、中华鳖等产业和 技术优势品种。 (2)苗种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建设 加强骨干水产育苗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建设,改造建设 20 家重点育苗企业,对苗种培育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与提 升,达到育苗设施标准化、育苗品种特色化、育苗数量规模化,使宁波 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生产达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年产大黄鱼 苗 2000 万尾、梭子蟹苗 6000kg、南美白对虾等各

41、种虾苗 20 亿尾、河 蟹苗 3500kg、泥蚶苗 500 kg 等生产规模,水 产苗种年产值达到 2 亿 21 元以上,重点育苗企业的苗种生产量占苗种总销售量的 70%以上。 加强宁波市水产增养殖苗种繁育研究中心的建设,对苗种繁育研 究中心进行自动化与现代化改造,大幅改造与提升苗种繁育研究设施, 加强机制与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提高苗种繁育技术 水平,建成以苗种繁育研究中心为核心,以国家、省市水产良种场和 骨干苗种培育企业为依托的宁波水产增养苗种繁育体系。 (3)优良增养殖品种育种引种 开展具有本地区域养殖优势的大黄鱼、黑鲷、三疣梭子蟹、坛紫 菜、中华鳖 等种质改良,研究和开发良

42、种和优良品系,建立基因资源 库和良种中心;提高良种覆盖率;研究熟化杂交真黑鲷等优良养殖新 品种,筛选 和驯化曼氏无针乌贼、银鲳、黑鮸等优良土著,突破其生产 性育苗和养殖技术,形成苗种批量生产,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养殖一定 面积;研究熟化青蟹、鲈鱼等重要养殖品种育苗技术,提高其苗种质 量和产量, 满足养殖生产对苗种的需求;引进与筛选漠斑牙鲆、鲷科 鱼类等优良养殖品种,突破其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加快本地化适应 改良,形成苗种批量生产规模。 (4)种苗规范化管理 全面实施国家和浙江省水产苗种管理规定,加强水产种苗规范 化管理,实 行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对全市水产苗种生产实施许可审批 与年审;逐步开展水产苗

43、种检验检疫,对水产种苗进行种质及疫病的 检验检疫;制(修)订水产增养殖各品种、亲本质量标准、苗种繁育操 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建立水产苗种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在试点示范 的基础上推行水产苗种繁育 GAP 和 HACCP 质量管理体系,杜绝水 产苗种繁育中禁用药物的使用,推广生态健康苗种繁育技术,提高水 22 产增养殖苗种质量。 3、开展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 “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开展海洋与内 陆渔业资 源增殖放流,继续 开展大黄鱼、黑鲷、 对虾 、梭 鱼、梭子蟹、中 华绒螯蟹、 乌贼和香鱼等 海淡水经济动物苗种增殖放流活动,使之在自然海洋环境、内陆湖泊 河流条件下快速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种群数量

44、与种群结构,以尽快 恢复宁波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实现渔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6-2010 年期间,计划增殖放流大黄鱼 1500 万尾、黑鲷 160 万 尾、梭鱼 120 万尾、梭子蟹 150kg、乌贼 50 万尾、 对虾 14 亿尾、海蜇 100 万尾、香 鱼 10 万尾。在象山港海域、 渔山列 岛、韭山列岛附近海 域、姚江以及四明湖水域,分别建立象山港增殖放流保护区、渔山列 岛增殖放流保护区、韭山列岛增殖放流保护区、姚江增殖放流保护区 及四明湖名特优水产品增殖放流保护区等五个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 护区。 (二)水产品加工与流通 1、水产品加工 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改造和提升宁波传统

45、的水产加工技术和工 艺,大力拓展水产加工新产品和新技术,以特色、优质、高附加值、综 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 工龙头企业,促进水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坚持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为中心,以质量和科技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打造三 大产业发展区域,构建四大加工园区,发展十类主导产品,实现水产 加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把宁波市水产加工业建成规模化、集约化、 特色化产业和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之 23 成为渔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标。 到 2010 年,形成一批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十个国家级著名 品牌,实现 水产品加工总产值 74 亿元,水产品加工比率从 2005 年的 49.7%上升到 65.7%,基本接近先进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比率。 (1)打造三大产业发展区域 海洋渔业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区:该区域包括象山、宁海和 奉化三县(市),重点建设石浦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