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辩证法 结课论文 题 目: 人与自然的关系 指导教师: 杨 莉 学 院: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专 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姓 名: 贺 言 君 学 号: 122081203001 日 期: 2012 年 10 月 27 日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贺言君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12 级) 摘 要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 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 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人 们必须时刻面对、而又难获其解的难题。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 系更趋紧张。因
2、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 出发,并结合自身专业,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关键字:人;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正 文 1. 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从远古发展至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在 19 世纪,马 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做过深入的研究。马克思说过:“人的 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 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 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
3、, 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恩格斯也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 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 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 ”2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随着劳动而 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又扩大了人的眼界。他们在自然对 象中不断的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3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 2 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人类进入奴 隶制社会后,科学开始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哲学的形式出现。伴随着中古时代 自然哲学家的科学思
4、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古代朴素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从总体上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和发展变化,从总体 上勾画了自然界的图景和本来面目,初步显露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灿烂光辉。但 是,这种自然观也暴露了它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粗糙性的历史局限性。 这种自然观在古代没有得到发展,而被神秘主义自然观压倒了。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4-15 世纪初,欧洲在逐渐发展的手工业和农业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机械 技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以后,日益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 钟表业,更促进机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欧洲近代 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母腹中脱胎出来,迅速走上独
5、立发展的道路。 生产中所应用的近代科学革命和发现、发明有三个明显特点:工具多是机 械装置,生产中所解决的大量问题是力学问题,机械力学分门别类地分析和实 验研究十十分突出,其他学科发展还不充分;分流行;近代科学技术所继承的 古代科学遗产,主要是同力学相关的原理、定律,如杠杆原理、浮力原理等。 4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9 世纪中期的自 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 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
6、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 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 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 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 性。 2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 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 使自然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 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人对自然界具有先天的、本原的依赖性。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发展的产物
7、, 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 。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人类 的出现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处 于特别优越的地位,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永恒 的物质前提。 人同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演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在 发生、存续、终结的过程中,始终受自然的规定和制约,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 过程中,造就了人类。一、人是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二、自然界为人 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劳动对象和资源。四、自 然界为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提供了原材料。 人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内在标志,能动
8、性的人类活 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造就人与自然对 象性关系的本质原因。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实现的。人通过制造和使用 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 ,使自然变得适合于自身生 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够设定目标, 规定一定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引起外部 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3. 人和自然界的矛盾 (一)世界人口暴涨 公元初地球上只有2亿-3亿人,到1800年世界人口才达到第一个
9、10亿。在20 世纪内,1930年增加到20亿,1964年增加到3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将 4 突破60亿。按此趋势,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人口剧增势必带来消费剧增, 要开发更多的土地,森林,草场和渔场,给自然系统带来不堪忍受的压力。 (二)资源短缺危机 资源系统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金属化石资源等。随着人口 剧增,人均耕地日益减少。而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急剧上升,现在全世界有100多 个国家缺水。地球不可再生的金属化石资源在百年左右将先后枯竭,从而引起 经济增长的大衰退。 (三)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全球工厂和几亿辆汽车每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 氮
10、,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 成发生变化,已远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二氧化碳过度增加带来了全球“温室 效应”,有害气体成分急剧增加,导致酸雨成灾,土壤酸化,森林资源受损, 人体受害。 (四)森林大量毁灭 人类早期,陆地森林覆盖率达三分之二,目前,已下降到不足四分之一。 世界每年约有250亿吨耕地表土流失,600万顷土地沙漠化,受影响危害的人数 已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 (五)生物物种锐减 地球物种由于自然原因有生有灭,但近一百年来,工业化所导致的污染和 滥捕滥杀,使使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 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
11、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近50年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多样,协调 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困难;二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只 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三是通 过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球扩散。由于国 5 家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 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实,面临着资源被进一步掠夺、环境被进一步破坏的 严峻局面。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
12、,都导致 了自然界做出报复性的反应。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 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 去,只有依靠发展,才能实现新形势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 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4.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和自然的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象的单 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自然界到处打上了人的烙
13、印,而 且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新的技术革命延长了人脑,使人类 有可能预见到自己活动更远的社会后果,更自觉地调节人同自然的关系。这就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 上,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而必须不断调节自己同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统 一,并在这个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共同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自然界以及认识 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则。它坚持“以人为本” ,为理解和处
14、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它强调“和谐发展” ,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它要求 “全面发展” ,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维度。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应该明白,应该如何落 实新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 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6 谐发展上来。在说明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 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据此分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要促进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 经济社
15、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现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 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 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正确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 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 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完善核算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发 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引导合理消费,提 高国民素质。其次,我们要走循环经济之路。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 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是
16、“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 反馈式流程。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 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行为,要 求政府积极而科学地介入。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促进人类之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使人类 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 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由此,要求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三)计算机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
17、其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解 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技术支持。它提高了人类的劳动效率,降低了人类的 劳动强度,对自然界的分析更加理性,对当代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支 持。比如:计算机的高性能计算能力,为各种科学计算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 应用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从而合理的规划与开发;计算机图形 学的发展和数学建模在计算机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大大减少了对自然资源 的浪费,通过设计模型,利用模型来完成对实物性能的检测。 7 不仅如此,计算机的发展从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它的发展必然有利于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切短
18、视行为,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发展的 首要位置,要求今天的发展能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未来 发展的基础,而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创造和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 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有的论者把可持续发展观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伦理战 略,是相当有见地的。 ”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们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如何使三者协调发展是当代人们迫切关心和解决我国 乃至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首先,要树立协调的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 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历史上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遇到
19、 的挫折和失败往往都是观念上的失误造成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 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要增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当代 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 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 高准则。不能再走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的老路。 其次,要发展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 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
20、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 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 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 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并 哺育了人类,人类来自于自然并回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同根同源,密不可分。人作 8 为自然之子,既不能存在于自然之外,更不能高居于自然之上,而是存在于自然之 中,与自然生死相依, 命根维系。因此, 人应该当把自己融入自然界之中,约束 自己的行为,在自然面前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对自然的索取不能超过自然 的再生能
21、力,对自然的排放不能超过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在满足人类存在和发 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制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大 自然的损害。我们必须抛弃“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类有害的观念,必须学会尊 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要统 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 系,把经济系统的运行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 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对传统的发展模式及自 身行为长期反思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是
22、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必然。科学发展观具有及其丰富的内涵,它强调发展的持续性、 公 平性和和谐性,追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的中 心是人,作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组织者和调控者,人类必须 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哲学观、伦理观和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 遵守自然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减少实践活动中的负效应。只有这样,人类才 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马克思: 188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1 版,第 52 页。 2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1 版,第 99 页。 3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 第 376 页。 4 李林,薛景华,阎广强:自然辩证概论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年。 5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