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310432 王正 化学学院12级环境科学 摘要 回顾了生命科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对20世纪中叶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 趋势作了简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及PCR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 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以创造或 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 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揭示生命现象的内 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 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 的影响。 关键词 生
2、命科学 生物技术人类生活 影响 1 生命科学的概念 简单来说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 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它是由多个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及交叉学科协同发展构成的综合学科群。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 分子基础是蛋白质和具有自我复制和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对刺激反应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生 命活动的具体反映。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命
3、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 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l7世 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古老的生物学始终 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l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 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林奈(CLinnaeus)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建 立了系统分类学。l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 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18381839年,德国 的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分别通过对 植物和动
4、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CRDarwin)在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 了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是推动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1865年,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的孟德尔 (GMende1)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2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遗憾的是,他的发现在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o0年,荷兰的德弗里 斯(deVfies)、德国的科伦斯(CoITen8)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Tschermak1,分 别独立地发表了与孟德尔相同的研究结论。而且不约而同地引用了孟德尔在35 年
5、前宣读的论文。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被重新发现正式宣告了遗传学的诞生。 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WLJohannsen)首次提出“基因” 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20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 f1rHMorgan)进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和基因学说,从而使生物学 跃入了近代科学的行列。基因是染色体上携带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然而得出 这个结论决非易事。早在1869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FMicscher)在用蛋白酶 水解病人的脓细胞的裂解物时分离出了细胞核,在细胞核中发现了一种含磷量 很高的酸性化合物,他称之为“核素”。1889年生物化学家奥尔特曼(Alt
6、mann) 将米歇尔的“核素”改称为核酸,并将对核酸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费斯(FGfi th)等人利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发现即 使具有致病力的S型肺炎双球菌被灭活,它仍能使不具致病力的R型肺炎双球获 得致病力。格里费斯认为,S型死细菌中有一种活性因子 转化因子使R型细 菌获得了致病力,并把这种改变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细菌转化。1944年,美国 科学家艾弗里(OTAvery)等人为弄清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通过化学分馏法, 把提取物逐步分离并纯化后,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艾弗里是世界上第1个用实验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但当时更
7、多的 人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争论。 生命科学又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都是随着20 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1945年,量子力 学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锷(ESchrodinger)在生命是什么一书 中预告,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他说:“目前的物理学和化学显 然还缺乏说明在生物体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能力,然而,丝毫没有理由去怀 疑它们是不能用这两门科学来说明的”。随着电子显微镜、X一射线晶体衍射、 同位素等先进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51年, 美国科学家鲍林(LPaul
8、ing)用x一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 现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螺旋结构。20世纪50年代初, 有3个小组在进行DNA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研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派别,竞争非 常激烈。一是以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威尔金斯(MWilkins)和富兰克林 (RFranklin)为代表的结构学派;一是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鲍林为代表的生物 化学学派;一是以剑桥大学的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FHCrick)为代 表的信息学派。1952年,富兰克林通过x一射线衍射方法成功地拍摄到一张举世 闻名的B型DNA 的x一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富兰克林的DNA X一射 线衍射
9、照片进行分析,并综合多方面研究结果,搭建起了完整的DNA双螺旋结构 模型。1953年4月25日,由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共同撰写的一篇 只有900字的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向、世界宣布揭开了生命信息储存 和传递的最大秘密,提出了遗传信息就是以核苷酸排列的顺序储存于DNA分子之 中。至此,有关对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方告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分 子生物学诞生。1962年,沃森、克里克及威尔金斯因其划时代的贡献,获得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最早认定DNA为双螺旋结构的卓越女科学家富兰克 林,因英年早逝而未能分享荣获诺贝尔奖的荣耀,但其高尚的科学道德倍受后 人的赞扬。随后尼伦
10、伯格(MWNinberg)等科学家们又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指出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以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为模板翻译的, 每3种核苷酸为1种氨基酸密码。不久,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遗传信 息的表达,是以DNA为模板转录为mRNA,再以mRNA为模板,按遗传密码翻译为 蛋白质。这样,构成生命的两大类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和核酸在 生命过程中的作用达到了统一,从本质上解释了生命现象。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 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 交叉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1)从量子水平、原子分子水平
11、、亚细胞和细胞 水平、组织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 上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相应出现了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 物学、组织学和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动植物学、群体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水平上,对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进行精细地研究。 2)多学科相互渗透,使生物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研究基 因及其表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化学变化 的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力学、生物光学、生物医学、 农业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3)应用生物学的形成。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 以生物工程(包
12、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克隆技术、PCR技 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这 项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或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 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生物技术已经直接影响着并将进一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 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3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1 现代生物技术揭示生命之谜造福人类 1973年以美国科学家科恩(SCohen)为首的研究小组,应用前人大量的研 究成果,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里的2种不同质粒(抗四环素和抗链霉素)重组到一 起,然后将此质粒引进到大肠杆菌中去,结果发现它在那里复制并表现出双亲 质粒的遗传信息
13、。这是人类进行的第1次DNA重组实验,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 开端。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对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构成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了 有力手段。但是,由于通过重组DNA技术得到的重组DNA的数量有限,其筛选难 度较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1971年卡若那(Korana)率先提出了核酸体外扩 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 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基因。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 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术。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便
14、捷、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 优点,它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 l0万至百万倍,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 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或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 PCR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克隆技术是推动生命科学 飞速前进的又一强力发动机。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本意是无性繁殖系 或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 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就叫克隆技术。 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汉斯施佩曼 (Hans Spemann)首先提出了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
15、隆动物的设想。1952年科 学家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1963 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以金鱼为材料,研究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 术取得成功。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IVilmut)用成年羊 体细胞克隆出一只绵羊,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 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克 隆羊诞生以后,科学家们又相继克隆出牛、猴等哺乳动物,动物克隆技术日渐 成熟。成熟的动物克隆技术,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发展经济中有着巨大威力,其 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大致概括为4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
16、物,用于 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和医学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复制珍奇濒 危动物,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可使野生动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3)生 产转基因动物,可克服有性繁殖难以稳定遗传的基因缺陷;41生产人胚胎干细 胞,克隆皮肤、血液和心、肝、肾、肺等组织或器官,可从根本上解决同种异 体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干细胞为核心的替代或再生治疗,为束手无 策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慢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了希望。 同样,以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则为各种遗传性缺陷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1990年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
17、t,HGP),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 同合作下。经过l5年的努力,2004年l0月正式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完成图谱。该 计划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约30亿个碱基对序列的精确测定,探寻所有人类基因并 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 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 人类社会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1)人类基因组图谱对揭示人类发展、进 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人类DNA结构的研究,可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以 及与古今生物的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破译了 人类的生命密码,这将有助于人们对
18、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深 入了解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3)获得人类全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人类 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新方 法提供理论依据。在不久的将来,根据每个人DNA序列的差异,可了解不同个体 对疾病的抵抗力。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进行“对因下药”,这便是21世纪的 医学一个体化医学。 32 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发酵工业 酒类、奶酪、酱油和食醋等是古老的发酵工业产品。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 莱明(A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由于战争对青霉素的急需,到20世纪40年代 出现了以抗菌素为代表的现代发酵工业的大发展。发酵工业就是利用微生物生 产
19、有用物质的工业过程。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技术改造用于发酵 工业生产的微生物发掘自然界中原有微生物品种的新机能,或创造出自然界 中不存在的新型微生物,为现代发酵工业带来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一方面新 的微生物品种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医药、农药、食品、化学、能源、采 矿等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百倍、千倍乃至万倍。如应用基因工程组建的超 级微生物生产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都比常法提高效率千倍或万倍。 另一方面新微生物品种的出现,可以改变原有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原料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如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质,如果仅用淀粉和糖质原 料生产乙醇,其产量毕竟有限,如可直接利用纤
20、维素或半纤维素的微生物来发 酵,以秸杆、牧草、木材和废纸为原料生产乙醇,乙醇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 低。 33 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农业绿色革命 第1次农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中以畜力代替 人力:第2次农业革命发生在19501975年间,主要特征是以机械代替畜力,同 时伴随着灌溉、化肥、农药、除草剂、人工授精和杂交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正在掀起农业的第3次革命。“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 类生存的基础。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远缘物种的有利遗传特性转移到农作物 或动物体中,改变原有作物或动物的遗传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及家禽、家畜 的产量和营养价值。经过基因工程
21、改良农作物新品种的抗逆性(抗旱、抗涝、抗 寒、抗盐碱、抗病虫害等)和固氮及光合作用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既可以减少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 染。 34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武器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解决环境 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类,其中生物法应用最为普遍。在污水 处理、大气净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正在广泛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在20世纪70年 代以后,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它们分别含有具有不同降 解特点的降解质粒或代谢质粒,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已培育出分解性能 高并在
22、混合系统中能够占优势的菌种。如利用重组DNA技术把甲苯质粒中的甲苯 降解基因和萘质粒中的萘降解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获得的多质粒细菌降解 石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又如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养的新细菌,可以把污染物 中的有机汞转变成金属汞,以用于处理含有机汞的废水,同时回收金属汞从 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如,细菌浸矿在采铜和采铀工业中得到应用,经生 物技术改造的细菌,不但对金属的亲合力强,耐酸、耐热和抗金属毒性能力都 得到提高,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现代生物技术和 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将进一步影响到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按照人类的 意愿和需要改造现有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 能,来造福人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晓瑜,李继刚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蔡宝立,陈启民,耿运琪潜力巨大的基因工程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6 3 郑铁曾生机勃勃的发酵工程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E-mail:caitaisheng126corn) (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