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介绍.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09311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鱼类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鱼类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鱼类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鱼类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鳀: 形态特征 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 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尾鳍叉形。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 75140 毫米, 体重 520 克。 生物习性 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2、狮子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体长可达 450 毫米。 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口端位,上颌稍突出,鳃孔中大。体无 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 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胸鳍基宽大, 向前伸达

2、喉部;腹鳍胸位,愈合为一吸盘。身体上各鳍的硬棘,尖锐而且具有 毒素,是它们在大自然生存时御敌的唯一武器。 生物习性 狮子鱼性格凶猛,喜食小鱼虾蟹。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极海,少数见于南极海,花 色品种很多,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 子鱼。 3、小黄鱼: 形态特征 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 1625 厘米、体重 200300 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尾柄较短, 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颌部具 6 个小孔;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生物习性 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 109

3、mm 是其发 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 建、山东等省。 4、鱼龙头: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 1526 厘米、体重 75150 克、眼很小, 前位、口裂甚大,由前颌骨形成口裂上缘。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 软,大部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浅棕色,腹 部乳白色、侧线发达、明显,从头盖骨直达昆鳍叉中央。背鳍 1 个,仅有鳍条, 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陶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 短。 生物习性 生活于暖温性海洋的下层,运动能力不强,常栖息于浅海泥底的 环境中。每年春季

4、为产卵期。杂食性,以小鱼、小虾、底栖动物为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产之、尤 以浙江的温、台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 是中小型海产鱼类。 5、黄鮟鱇: 形态特征 体柔软,无鳞,头和体和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头大,平扁,呈 圆盘状。口宽大,口底前部黄色,下颌有可倒伏尖牙 12 行。第一背鳍 6 鳍棘, 第二棘位于吻背部,顶端有皮质穗。臀鳍具 811 鳍条,胸鳍臀状,脊椎骨 2930 个,大者可达 1000 毫米。 生物习性 冷温性底鱼类 。常栖伏海底,以背鳍顶端的皮质穗诱捕小鱼等为 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及渤海。 6、

5、赤鼻棱鳀: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背腹缘向后渐窄;腹部有棱鳞。吻显著突出、 圆锥形。眼较大,眼间隔中间高。口大、下位。上颌长于下颌,上下颌有细牙。 体被圆鳞。背鳍 1 个,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后上方。臀鳍基部较长,起点在背 鳍后下方。尾鳍叉形。体背侧浅绿褐色,腹部银白色,吻端和头部背面桔黄色。 尾鳍黄色,后缘黑色,基部散有黑色小点;其余各鳍色淡,体长一般在 100 毫 米以下。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以及我国沿海,是我国沿海常见 的小鱼。在福建每年 34 月和 10 月为主要捕捞季节,产量不高。 7、黄鲫: 形态特征 体扁薄,背缘稍隆起,一般体长 15 厘米,体重 2030

6、克。头短 小、眼小。吻突出,口裂大而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犁骨、腭骨和舌 上均有细牙、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腹缘有棱鳞,无侧线、胸绩上部有一鳍条 延长为丝状,背鳍前方有一小刺,臀鳍长,尾鳍叉形,不与臀鳍相连。吻和头 侧中部呈淡黄色,体背是青绿色,体侧为银白色。背络、胸鳍和尾鳍均为黄色, 臀鳍浅黄色。 生物习性 栖息于水深 413 米以内淤泥底质,水流较缓的浅海区。适温 528 度,肉食性,主要摄食浮游甲克类,还摄食箭虫,鱼卵,水母等。产卵 期南海 24 月,东海以北 56 月。卵浮性,球形。有洄游特性。 8、小带鱼: 形态特征 体呈带状,极侧扁。体长约 104340 毫米。体前部背腹缘几呈

7、水 平,向后逐渐细尖,尾部末端呈鞭状。头前端尖锐。眼中等大,眼间隔凸起。 吻尖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微突出,牙发达,上颌前端有大钩状的犬牙 4 个, 两侧各有 10 个较小的扁尖牙。下颌前端有 2 个大犬牙,每侧有 8 个小型的扁尖 牙。鳃孔大。体光滑无鳞。侧线几呈直线状。背鳍很长,约占背部的全长。腹 鳍退化呈小片状突起。臀鳍仅棘端露于皮肤外。尾细尖呈鞭状。全体银白色, 除尾鳍黑色外,各鳍均为灰色 。 生物习性 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通常栖息于近岸浅海,咸淡水及河口附近。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9、大头鳕: 形态特征 各鳍均无硬棘,完全由鳍条组成。腹鳍喉位。下颌

8、颏部有 1 须, 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牙。鳞很小。体长一般为 2170cm。 生物习性 食中、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冷水性底层栖息鱼类。通常栖 息在水深 5080m 海区,为我国北方海区经济鱼类之一。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产于黄海和东海北部。主要渔场在黄海北 部、山东高角东南偏东和海洋岛南部及东南海区。 10、鮸鱼: 形态特征 一般体长 300 毫米,重 12 千克;最大者可达 5 千克。体长,稍 侧扁,头中大吻短而钝尖;口大,前位;两颌牙外侧一行较大,内侧牙细小呈 带状;颏部有 4 个小孔,前方 2 孔细小,后方 2 孔裂缝状;体被栉鳞,各鳍基 部具小圆鳞;侧线完全;背鳍连续,具

9、 910 鳍棘,2830 鳍条,鳍棘部与鳍条 部间具一凹缺,尾鳍楔形;鳔大,圆椎形,两侧有 34 对侧枝,每一侧枝有背腹 分枝,背分枝和腹分歧又分出细密小枝交叉成网状。 生物习性 为暖温性底层海鱼,栖息于水深 1570 米、底质为泥或泥沙的海 区,白天下沉,夜间上浮,多分散活动,不集成大群。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 500 毫米,怀卵量 70200 万粒。生殖期在长江口外为 78 月,在舟山群岛为 56 月,在福建平潭沿海为 45 月。产卵后鱼群索饵,一部分游向较深海区。 为海产经济鱼类之一。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朝鲜和日本南部。 11、黑鳃梅童鱼: 形态特征 吻部宽圆,口裂大而

10、斜,下颌比上颌长。粘液腔发达。枕骨棘棱 显著,有前、后二棘,呈马鞍形,中央颏孔及内侧颏孔成四方形排列。前鳃盖 骨边缘有细锯齿、背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棘较细弱,尾鳍尖形。体被 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 腹部呈白色。 。黑鳃梅童鱼一般体长 7.59. 5 厘米、体重 920 克,其鳃腔上 有一深黑色斑块而棘头梅童鱼则无黑斑块、此为二者的显著区别。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渤海,为我国近海小型经济鱼类之一。 12、带鱼: 形态特征 带鱼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 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 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

11、为身 高的 2 倍,全长 1 米左右。 生物习性 带鱼白天怕强烈的阳光,有“昼伏夜 行”习性。属暖水性近海洄游鱼类,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我国的南海、东海、 黄海、渤海、台湾岛东岸 ,每年定期有两次带鱼鱼汛:5 月7 月夏初,为幼带 鱼的生长索饵洄游期;10 月12 月秋未,为成年带鱼繁殖洄游期产地分布 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 以东海产量最高。 13、高眼鲽科: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一般体长 20 厘米左右、体重 200 克左右、眼大而突出, 两眼均在头部右侧,上眼位高,位于头背缘中线上。两侧口裂稍不等长,两额 均有尖细牙齿,前鳃盖边缘游离、侧线完全

12、,在胸鳍上方无弯曲、有眼一侧被 弱栉鳞,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斑纹。无眼一侧白色,被圆鳞,头部及两眼 间鳞片均细小而密、背鳍由眼部直至尾柄前端;胸鳍一对、较小;腹鳍由胸鳍 后部起至尾部前端;尾鳍双截形、尾柄长。 生物习性 冷水性底栖,回游型鱼类。渔期分春、秋两季,4-5 月份为春汛。 11-12 月份为秋汛。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近海、我国的黄海和渤海产量多,东海较少。 14、竹荚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长约 40 厘米。其背部多呈黑褐色,腹部为银白 色。体被圆鳞,侧线全部由大型梭鳞覆盖。 生物习性 竹荚鱼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游泳迅速,喜欢结群聚集,有趋光 特性,特别喜欢群游于

13、海草茂密的暗礁或岩礁周围。潮流、气候、水温等原因, 每天的群游层次也有所不同。竹荚鱼为肉食性鱼类,食性较杂,吞饵较猛。 产地分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及朝鲜、日本沿海等水域。 15、刺鲳: 形态特征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面圆凸、头较小,吻短。两颌各具一行 细齿,排列紧密。体被薄鱼鳞,易脱落,头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微弯、背 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背鳍 1 个,鳍棘部由独立的小 棘组成;腹鳍甚小,可折叠于腹部凹陷内;臀鳍和背鳍相对并等长,尾鳍深叉 形。 生物习性 122 月份为旺汛期;东海渔期为 912 月份,1011 月份 为盛渔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

14、海与东海,系我国次要海产经济 鱼类之一。 16、发光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被细弱栉鳞,极易脱落。前鳃盖骨边缘光滑。肛门 色浅,距腹鳍基显著近于臀鳍起点。在腹鳍附近有一“U”字形发光器,呈黄 色,埋于皮下。体长一般在 5875 毫米。 生物习性 为暖水性能发光的底层小鱼。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见于南海及东海。 17、细条天竺鱼: 形态特征 头大,吻短,眼大,眼间隔约等于眼径。两颌齿绒毛带状,犁骨 与腭骨亦具绒毛齿。体被弱栉鳞,鳞较大,易脱落。第一背鳍鳍棘细弱,尾鳍 圆形。体灰褐色,体侧有 911 条暗色横条,条纹宽小于条间隙。一般体长在 100 毫米以下. 生物习性 栖息热

15、带和亚热带海区的中下层小型鱼类,性喜结群,通常栖息 于底质为沙泥的浅海。夏季生殖,雄鱼有护卵作用,卵子含于口腔内孵化。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 18、鲐鱼: 形态特征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 2040 厘米、体重 150400 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 犁骨和跨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 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 2 个相距较远,第一 背鳍鳍棘 910 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 5 个小鳍;尾鳍深 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

16、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 色。 生物习性 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游泳能力强,每年作较远距洄游,有垂直移 动现象。趋光性,生殖季节和索饵季节喜集群,主食浮游甲壳类,次为小鱼。 1 龄成熟,2 龄几乎全部成熟。生长迅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近海均产之。南海沿海全年可捕捞,为 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 19、花斑蛇鲻: 形态特征 体长柱形,吻短而尖,眼中等大,脂眼睑发达,口裂很宽,有细 长的前颌骨。两颌具锐齿,能倒伏。腭部每侧有 2 组齿带;内组齿带短,多行; 外组齿带长,12 行。腰骨后端粗短,两腰骨缝合处中央具 1 小孔。鳃孔大, 具幽

17、门盲囊。体被圆鳞,背鳍约位于体中部稍前方;脂鳍约位于臀鳍后部的上 方;胸鳍中等大,侧中位;腹鳍 9 条,内侧鳍条短于或略等于外侧鳍条;尾鳍 叉形,均海产。花斑蛇鲻的背鳍前缘和尾鳍上缘各具一行节状暗色斑,体侧有 910 个黑灰色斑,幽门盲囊 1318。最大个体达 470 毫米,重约 1 千克。 生物习性 暖水性的底栖凶猛肉食性鱼。 产地分布 布于东海和南海,产量大,是南海重要经济鱼类。 20、短尾大眼鲷: 形态特征 短尾大眼鲷,体为长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 20 匣米、体重 100200 克。吻短,眼甚大,约占头长的一半,故得名大眼鲷。口大而倾斜上 翘。前腮盖骨边缘有细锯齿。前腮盖隅角处有一强棘

18、。两颌、犁骨、颚骨有牙 皆细小,多行、体被细小而粗糙的栉鳞,鳞片坚固不易脱落。侧线位高与背线 平行、背鳍与臀鳍均长而大,胸鳍较短;尾鳍浅叉形。全身浅红色,腹部色浅, 尾鳍边缘深红色,背鳍、臀鳍及腹鳍鳍膜间均有黄色斑点。 生物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通常栖息于沙泥底质海域。 甲壳类为食,胃 中也发现过原生动物和硅藻。 产地分布 大眼鲷科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我国主要产于南海及东海 南部、北部湾全年均产,为广东沿海习见经济种。 21、蓝点马鲛: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 2550 厘米、体重 3001000 克,最大个体长可达 1 米、重 4.5 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 3

19、个隆 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 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 鳍 2 个,第一背鳍长,有 1920 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 89 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生物习性 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游泳敏捷,有洄游习性。性凶猛,主食小鱼 小虾。1 龄开始成熟,主要是 2,3 龄成熟,雄鱼比雌鱼早熟一年。生长迅速。 产地分布 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主要渔场有舟山、 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 22、短鳍红娘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向后渐细,一般体长 1

20、424 厘米、 体重 150300 克。头大,近方形。吻端中央凹入,两侧圆钝,各具几个小棘, 边缘有锯齿,上下颌及犁骨具绒毛状牙群。头部背面及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大 栉鳞。头和背部深红色,腹侧为乳白色。背鳍 2 个,其基部两侧各有一纵列有 棘楯板。第 1 背鳍后上方有一红斑;胸鳍宽大位低、内侧呈红色;其下方有 3 条指状游离鳍条;尾鳍浅凹形,上叶略长于下叶;背、臀鳍呈浅红色。 生物习性 为近海肉食性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泥沙质海区,成鱼食底栖动 物。2 龄成熟,春产卵。有产卵洄游习性,一般结群不密集。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23、黄鳍马面鲀: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

21、形,侧扁。一般体长 911 厘米,体重 1525 克。背鳍 二个,分离。第一背鳍的第 1 鳍棘很粗大,约为头长的 1.3l.6 倍。第 2 背鳍 鳍棘很短小,藏于背部凹沟内,臀鳍与第二背鳍近似。胸鳍侧位,小刀状。左 右腹鳍退化,只剩下一个短棘不能活动。尾柄细,尾鳍后缘截形。除吻前缘外, 头、体全部被小鳞,并有细短绒状小刺,小刺大部排成横纹状。通体桔黄色。 生物习性 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常集结小群。喜栖息于海草丛生海域,食 用时需剥皮。 产地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产量较多。为我国东 南沿海春汛生产的主要渔获物之一,且产量大。 24、黄条鰤: 形态特征 上颌骨宽,其后上角较圆。侧线上无棱

22、鳞。幽门盲囊呈指形,约 120-213 个。脊椎骨 1114。从吻至尾柄有一明显的黄色纵带。体型较大,体 长 300-500 毫米,大者可达 1 米多。 生物习性 中上层鱼类,生长迅速,可作为养殖鱼类。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仅产于黄海与渤海。 25、叉斑狗母鱼: 形态特征 叉斑狗母鱼,体长圆形。眼大,侧前位。口大。前颌骨细长,其长 超过头长的一半。两颌具侧扁细齿 23 行,内行齿大,能倒伏。腭部每侧有 1 组齿,通常 2 行。鳃孔大;鳃耙短小;假鳃很发达。胃大,盲囊数较多。体被 圆鳞,易脱落。头的背面、颊部和鳃盖上均被鳞。背鳍无棘,位于体中部略前; 脂鳍小,位于臀鳍后部的上方;胸

23、鳍侧上位,向后伸到腹鳍基;腹鳍 8 条,内 侧鳍条长于外侧鳍条;尾鳍叉形。体侧有 1 纵列呈叉状的暗斑,腹膜黑色,腰 骨后突细长,一般体长 100 毫米左右,最大的个体可达 165 毫米。 生物习性 主要栖息于沿近海靠近礁盘至外海较深之砂泥底质海域,属肉食性, 以小型鱼类及甲壳类为主。通常在砂地上停滞不动,身上的花纹是很好的伪装, 有时会将整个身体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猎物游经时,跃起吞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红海,东至阿达曼海,北至日本, 南至澳洲,我国分布于东海及南海。 26、条尾绯鲤: 形态特征 下颌缝合处有 1 对长须。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牙。眼前 部

24、被鳞。体被栉鳞,鳞薄而易脱落。第一背鳍有 7 鳍棘,第一鳍棘与第二鳍棘 约等长。体长一般为 75130 毫米。 生物习性 暖水性底栖鱼类,通常栖息在泥沙底质的浅海,游泳缓慢。 产地分布 为广东沿海习见种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中国主要产于 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较少见。 27、白姑鱼: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一般体长 20 厘米左右、体重 200400 克。口大, 上下颌略等长。上颌牙细小,排列呈带状;下颌牙 2 行,内行牙较大。颏孔 6 个,细小。鳔大,前端圆形,不向外突出成侧囊,鳔每侧具侧技 25 对。额部有 6 个小孔,无颜须、体被栉鳞,侧线鳞 4851 个。体侧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25、 尾鳍楔形,胸鳍及尾鳍均呈淡黄色。体长一般为 120260 毫米,重 250400 克;最大可达 340 毫米,重 1100 克。 生物习性 近海暖水性中下层经济鱼类,摄食习性较为稳定,受栖息环境、 季节以及体长变化的影响较小;喜栖息于海水涔清、水深 40100 米、底质为 泥或泥沙的海区。捕鱼性鱼类,主要摄食端足类、头足类、虾类、蟹类及小型 鱼类,还有少量蛇尾类。在生殖期间常发出咯咯声,2 龄鱼大部分性成熟并参 加生殖洄游,卵球形,浮性,卵径 0.73-0.8 毫米。集群产卵,产卵后分散索饵。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主要渔场有长江 口外海、舟山渔场、连云港外海、

26、鸭绿江口一带。 28 、弓背鳄齿鱼: 形态特征 口大,前位。上颌牙 1 行,犬牙状;下颌牙多行, 1 行为犬牙;两 颌犬牙均可活动。眶前骨下缘有分叉小棘。前鳃盖骨后下角有三棘,两棘向前, 一棘向后而尖长。体被小的强栉鳞,不呈覆瓦状。侧线每侧 2 条,上下侧线均 有若干分技。 生物习性 为肉食性底层小鱼,体长多在 100 毫米左右。 产地分布 为广东沿海习见种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和 东海。 29、银鲳: 形态特征 体呈卵圆形,侧扁,一般体长 2030 厘米,体重 300 克左右。头 较小,吻圆钝略突出。口小,稍倾斜,下颌较上颌短,两颌各有细牙一行,排 列紧密。体被小圆鳞,易脱落

27、,侧线完全。体背部微呈青灰色,胸、腹部为银 白色,全身具银色光泽并密布黑色细斑。无腹鳍,尾鳍深叉形。 生物习性 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近海,生殖季节集 群游向近岸及河口附近。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东海与南海较多。 主要渔场有黄海南部的吕泗渔场,可形成较大的渔汛。 30、青鳞鱼: 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 1012 厘米,体重 810 克、头 小,吻短,有发达的脂眼睑、口小,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腭骨及舌部有细 牙。上颌骨中间无凹陷。体被大而薄的圆鳞,排列稀疏、容易脱落,腹缘有锯 齿状大棱鳞、无侧线。背鳍 1 个,胸鳍位低,腹鳍小于胸鳍,尾鳍叉形、头及 背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 生物习性 属暖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性喜集群,栖息于流水缓慢、水深 5 一 30 米的水域。集结的鱼群灵敏性很强,易受惊扰。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产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