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率是衡量通 货膨胀的指标它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在单位时期内的变动率。这里的一般价 格水平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指标。实践中经 常用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综合而论,中外经济学家不外乎以五个方面或五种角度去定义通货膨胀, 即:(1)从现象角度定义;(2)从成因角度定义;(3)从短期市场状态去定 义;(4)从长期走势去定义;(5)综合性定义。 1.从现象或表现形式的角度去定于通货膨胀 部分经济学家倾向于从通货膨胀的现象或表现形式即从价格
2、总水平上升的 角度去定义通货膨胀。例如,有这样一种有代表性的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 格持续上涨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 ”这就是说通货 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也不是商业的周期性萧条价格 下降之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只有当价格持续上上升,趋势不 可逆转时,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 是总价格水平的上涨。 2、从成因角度去定义通货膨胀 与从现象的角度去定义通货膨胀的不同,部分经济学家则倾向于从通货膨 胀的成因(货币数量、过度需求和成本上升等)角度去定义通货膨胀。弗里德 曼(M.Friedman )是从成因即从货
3、币数量增长的角度去阐释通货膨胀最著名的 代表。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它发生在货币量 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时,而且,每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得 愈快,通货膨胀率就愈高。弗里德曼非常自信的认为:“在经济学中恐怕 没有 任何其他命题,比这个命题更牢不可破了。 ”并强调,考察通货膨胀必须从全社 会的角度而不能从个人或单个傿的行为角度进行。 3.从短期市场状态去定义通货膨胀 其核心要点是: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大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意味 着出现了通货膨胀。 这里说的 “现实流通中货币量” 可以理解为货币的实际供给 量, “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 也就是由商品供给量
4、决定货币必要量。这种货币量 对比关系,反映的是一种短期市场状态,即市场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4从长期走势去定义通货膨胀 这种定义的核心要点是:通货膨胀批提“货币供给量持续超过了经漳增长所 需的货币量“ 这样一种事实。这种定义实际上是第三种定义的动态化。 5.从综合的角度去定义通货膨胀 从这个角度服去定义的通货膨胀,其解释性定义是:第一,通货膨胀通常 是一个由货币引起的经济现象;第二,短期(静态)来看,通货膨胀批的是实 际货币供给超过由现实商品供给量决定的货币必要量; 长期(动态)看,指的 是实际货币供给量超过经济自然增长率决定的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第三,通货 膨胀既可能表现为持续的、一贯的价格上
5、涨,也可能表现为非价格信号的持续 增强。这种非价格信号通常主要指货币持有系数(马歇尔系数)K ;第四,并 非所有的价格上涨都具有通货膨胀性质;第五,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这种从综合角度去定义的通货膨胀,既考虑了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又考 虑了其成因,还考虑了时间过程。因而,相对而言,较为准确。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依据性质差异和其生产原因的不同分类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 通货膨胀。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 “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 总需求增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6、和国外需求增加。依照凯恩斯 主义理论,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总需求增加在对总收入产生影响的同时也 会对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但通常较小。当经济处于潜在或充分就业状态时, 总需求增加不一定能带来总收入的增加。因为总供给增加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 结果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总需求的过度 增加可能来源于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也可能与政府扩展性的财政 和货币政策有关。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最终都将与货币的超经济发行联 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货膨胀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不同类型 的通货膨胀,其第一推动力或原始动因和运行过程是不同的。如果说其他类
7、型 的通货膨胀,最终都需要货币的超经济发行来支持才得以延续下去,其原始动 因并不直接由货币因素来表现的话,那么,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 则直接来源于货币因素,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这种货币过量发行导致总需 求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2)供给型通货膨胀 供给型通货膨胀包括两种类型: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型通货膨 胀,其中,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供给型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释义是:如果一种通货膨胀是由于上游产品成 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那么,这种通货膨胀就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 膨胀。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通货膨胀的形成可能会由于工资率的上升所致,但并 不
8、是说,人和工资率的上升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就意味着,货币工资率的上 升引起通货膨胀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只有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际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通货膨胀才会产生。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有一个 是货币工资率不断上升的机制或组织。在西方国家中,据说工会就是这样一个 组织。在我们这里,收入“攀比” 机制也许是这样一种机制。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供给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另一种类型。其基本 要点是: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充分,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高额垄断利润,高额 垄断利润的普遍存在推动着通货膨胀的形成。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是以存在行业垄断为前提的。没
9、有行业垄断, 不存在大型的可以操纵市场价格的垄断企业,就不可能产生利润推动型的通货 膨胀。利润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少数垄断企业为追逐更大的利润而大幅度提 高价格的结果。如果发生了利润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一个 卖主可以操纵价格的市场。 “在一个大量存在所谓操纵价格 的经济中,至少有 可能可以操纵这些价格以大于成本增长的速度上涨,以便赚取较多的利润。如 果这一过程得以推广,就会产生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 (3)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批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总人多地少失衡或者导致分供求 关系的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我国结构性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传统
10、的加 工工业特别是轻工、机械等待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重复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受到资金、从才等方面的制约。 由于结构失衡而引发通货膨胀,其传导机制是:价格刚性机制和价格攀比 机制。 (4)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纯粹定义上的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利润推动型、 结构型通货膨胀,都是不可能持续地进行下去的。以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为 例。在经济运行中,要使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继续下去,货币工资的增加就 必须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失业 情况和产量下跌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总会得到总需 求扩张的支持。因为,如果出现了纯粹的成本
11、推动型通货膨胀,政府是不能容 忍实际产量的下跌和失业率的过快上升的。因而,政府迟早会通过扩张性的宏 观经济政策去增加需求。这时,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也就演化为供求混合型 的通货膨胀了。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最终也会导致工资及其他成本要素价格的上涨, 从而演变成混合型的通货膨胀,其一般性的传导过程是:总需求扩张,导致利 润增加,利润的增加引起投资的增加,投资的增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导致工资的上涨。 (5)预期的通货膨胀(有惯性的通货膨胀) 除了需求和供给的冲击可以导致通货膨胀之外,通货膨胀往往具有一种惯 性。种惯性通常来源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一般价格水平一旦上涨,就会
12、持 续一定时期。这时,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通货膨胀预期,并预计价格将在下斯 继续以此速度上升,从而在其行为中把这一点考虑在内。因此,经济学中也把 这种现象称为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或预期的通货膨胀。 2、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 西文学者把年物价上升率在 10%以内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把 通货膨胀率在 10%到 100%之间的通货膨胀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而把通货膨 胀率高于 100%通货膨胀则被称为超级通货膨胀。 3、按价格变动的程度区分 通货膨胀被区分为平衡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每种 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而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 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4
13、、按人们预料的程度区分 通货膨胀类型有未预期到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前者价格上升的速度超 出人们的预料,后者则意味着通货膨胀为人们预期到。 二、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这里主要分析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混合型等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的 运行过程和运行机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和预期性通货膨胀的运行暂不作分析。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1、短期(静态)分析 这里所要分析的定量及其关系是: 其中,M s 表示货币必要量,M b 表示货币必要量,D 表示总需求,S 表示总 供给。在总供给 S 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货币供给量 Ms 超过了货币必要量 Mb, 那就意味着 D 有迅速增加,与相对不变的总供
14、给 S 相比,D 处于过度增长状态。 这时,亦即意味着经济运行中开始出现短期性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其膨胀 的程度依货币供给量 Ms 超过货币必要量 Mb 的程度而定,这一过程可用图 3.1 加以描述。 在图 3.1 中,DD 曲线表示总需求曲线,SS 表示总供给曲线,FF 表示既定 商品供给量线(既定产量线) ,R in 表示通货膨胀率, e 表示不同水平的均衡点。 2、长期(动态)分析 这里要分析的变量及关系是: 这样的三角变量关系。 其中,M d 表示货币必要量,M s 表示货币必要量,Y 表示预期增长目标。 在三角变量关系中,预期经济目标亦即预期总产量 Y 是不确定的。从理论 上说,在
15、增长极限内,Y 随 Ms 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同比例增加,同时价格 开始上涨。在离增长极限点叫远时,M s 增长率、Y 增长率和 Rin 上涨率之间的 关系是: MsY R in。随着 Y 不断的接近增长极限点,这三者的关系将变 作:M sR inY 。而且, Y 趋近于零增长。这时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表现的 十分明显,非常典型。由于在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初始阶段存在 Ms Y R in 这样一种关系,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较多的货币供给能带来 较大量的总产量。这种错觉,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一不断恶化的重要诱因。 上述运行过程有图 3.2 表示。 (二)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1、静态
16、分析:总需求水平不变 在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分析时,通常是假定总需求水平不变 的。在总需求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促使价格上涨的 同时,会引起供给水平的下降,具体情况如图 3.3 所示。 在图 3.3 中,SS 曲线变成总成本曲线(在 3.2 以前的图中, SS 曲线表示总 供给曲线) ,DD 曲线仍表示总需求曲线(此处假定不移动) ,OY 0 为资源充分 利用的时的产量(最大潜在供给) 。最初的状态是,总需求曲线 DD 与总成本曲 线 S0S 相交于 e0 点,e 0 对应的价格水平或通胀率为 R0in,产量为 Y0(最大产量) 。 在这种初始状态下,当现实经济运
17、行中出现了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际劳动 生产率的增长,和企业为追逐更大利润而大幅提高价格时,总成本曲线会从 S0S 移到 S1S 或 S2S,总成本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意味着总成本的增加。在总需 求不动(需求不增加)的条件下,随着总成本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价格水平或 通胀率也就从 R0in 不断上升到 R1in 或 R2in,实际产量由 Y0 降至 Y1 或 Y2。这就 是说,如果总成本曲线有 S0S 移到 S2S,此时。总需求水平不变,其后果是: 通货膨胀率上涨了 R in (R in R0in)个百分点,实际产量下跌了(Y 0 Y1)/ Y0 个 百分点。 2、动态分析:总需求水平变动 总需求
18、水平变动时,上面的分析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纯粹意义上的, 即没有考虑需求的变动(增加) 。纯粹意义上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现实经 济运行中,不可能持续进行下去。因为,它会受到失业率过度上升和产量下跌 的限制的。所以,从一个动态过程看,它必然促使总需求的相应扩张。这样成 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就最终演化成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在现实经济过程中,无论哪种理论形态的通货膨胀类型,最终都会演变成 非常复杂的混合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时期主要表现形式。 从运行过程表现出的动态特征看,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有两种类型:一种 是“螺旋式” ;另一种是“直线式” 。
19、1、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最初起因来源于成本方面的因素,是从生产 领域开始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得到总需求扩张的支持后,必然演化成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四个基本要点:一是起因于成本推动;二是 总需求不断上升;三是实际产量不会下降;四是价格水平是“螺旋式”上升。 图 3.4 说明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图 3.4 中,箭头符号 “ ”“ ”“ ”表示行为或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 “ ”以表示最早发生的, “ ”表示次之, “ ”表示最晚发生的,并且是“ ”“ ”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图 3.4 中,随着总成本曲线从 S0S
20、向 S1S 以致 S2S 移动,为了不减少实际 产量和出现过高的失业率,政府通常会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扩大投资支出来增 加需求。这样,总需求曲线就会 D0 D0 向 D1D1 以致 D2D2 方向移动。在总成本 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分别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移动的过程中,价格水平沿着 e0e 1e 2e 3e 4这样轨迹的“螺旋式”上升。价格水平或通胀率的 R0in 上升 到 R4in,的过程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出现明显的持续型通货膨胀现象。 2、 “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起因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开始于流通领域。 它有 4 个基本要点:一是起因于需求的过度扩张;二是要
21、求价格的上升引起成 本的上升;三是在一般情况下,产量不会下降;四是价格呈“直线” 上升态势。 如图 3.5 所示。 图 3.5 中箭头符号“ ”“ ”“ ”和图 3.4 相同。于图 3.4 所表示的“螺 旋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过程不同,图 3.5 所表示的“直线式”供求混合型 通货膨胀过程,是从总需求曲线向在中上方移动(总需求扩张)开始的。在图 3.5 种,需求 D0 D0 向 D1D1 和 D2D2 方向的扩张会通过价格水平的上涨表现出来。 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 R0in 上升到 R1in 以至于 R2in。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包括 工资在内的成本的提高,成本曲线由 S0S 移动到 S1S
22、 以致于 S2S 。商品市场均 衡点由 e0 向 e1和 e2方向移动,价格水平或通胀率上涨的轨迹是直线式的: e0e 1e 2。 。 3、 “直线式”与“螺旋式”的比较 “直线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螺旋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各自 有自身的特点:前者来势凶猛、价格水平的涨幅较大,但相对来说,易于调节; 后者步步为营,长势逐步强劲,涨幅虽不及前者,但很难调节。前者基本上是 宏观经济(总量性)问题,后者则涉及到经济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机制配套问题。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直线式和螺旋式这两种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经常性的情况是这两种通货膨胀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混合” ,给宏 观经济调
23、节和通货膨胀的治理开来了很大困难。 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 (一)与短期经济增长 1、经济体系存在资源闲置时的通货膨胀之经济效应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大量的资源闲置,现实产量大大低于最大潜在 供给,那么,从理论上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需求的上升是有可 能(仅仅是可能) 刺激经济的短期增长的,如图 3.6 所示。 在图 3.6 中,SS 曲线不再是总成本曲线,而是总供给曲线,e 1为总供给曲线 SS 曲线的拐点,他对应的是最大产量 Y1,其他符号的含义如前所述。图中, 通货膨胀率由 R0in 提高到 R1in,这时需求由 D0 D0 提高到 D1D1 曲线水平,由 于此时经济系统中
24、的现实产量低于最大潜在供给,所以存在一定量的尚未动 用的闲置资源。这时,由于需求增加,这部分闲置资源被启用了,产量将从 Y0 增加到 Y1。在图 3.6 中,我们还看到,新的需求曲线 D1D1 与供给曲线 SS 相交于拐点 e1 。这说明,在现有资源 (现有生产能力 )条件下,实际产量 已最大。 2、经济体系不存在闲置资源时的通货膨胀之经济效应 假如经济体系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处在紧配置和紧利用状态,经济 运行绷得很紧,这时,通货膨胀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从理论上说,不会带来 任何实际经济增长。如图 3.7 所示。 图 3.7 是图 3.6 的继续。当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由 R1in 上升到
25、R2in 时,总 需求曲线继续往右上方移动,直到曲线 D2D2 为止。这时商品市场的均衡点 为 e2, 均衡点的垂直上移,意味着市场需求开始膨胀。由于此时根本不存在 可供需求调动的闲置资源,所以,在图 3.7 种,其他变量均发生了变化,唯 有实际产量不变,仍处在 Y1 的水平上。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经济体系中一点闲置资源都没有,现实产量恰好等 于最大潜在供给的情况,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是,上述理论分析表明了一个 基本道理,这就是:通货膨胀能否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系统中是 否存在一定量的可以利用的闲置资源。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前面的分析有一个潜在假定,即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
26、变(表现为 SS 线 没有发生位移现象)。从动态分析角度看,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能力,通常说 来,总是不断提高的,即生产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进行,图 3.8 分析 的就是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基础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图 3.8 有一个重要假设:生产能力的扩大先于需求的扩张,这种假说,是 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一般地说,企业扩大需求,是以其生产能力的扩大 为前提的,从全社会来看,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生产能力的扩大,意味着 总供给曲线 SS 向右边移动。当总供给曲线由 S0S0 移动到 S1S1 时,总需求的 增加及总需求曲线 DD 向右上方移动,是经济运行过程必然会出现的动态现 象。 三
27、、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经济效应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如果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那么,无论是 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会逐步形成一种通货膨胀的预期行为。通货膨胀预 期,进一步减弱了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的效应。 1. 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货币工资率变动(上升)滞后过程的缩短和积累能力的削 弱。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加强对未来经济变动 的预期,这其中包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随着通货膨胀现 象的持续存在,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日益在为一种习惯的行为,并支配和调 整着其自身的其他经济行为。这里,最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途径 使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尽可能跟上价格
28、的速度,所谓的“货币工资指数化”是其 最规范、最典型的表现。 就经济的长期增长有赖于资金(资本)积累而言,如果在通货膨胀期间, 货币工资率上升的时滞过程很短,并且特别是当货币工资一旦上升,超过劳动 生产率增长与价格上涨率之和时,那么,通货膨胀就难以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 2、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导致发生临时性的过度购买行为 如果说,通货膨胀预期导致的货币工资变动(上升)的时滞过程的缩短,是 通过影响后续生产能力来削弱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话,那么通货膨胀预 期所引起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的过度购买主,则是通过经济的波动来抵消 通货膨胀所可能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长效应的。 实证分析表明,受通货膨胀预期
29、的影响,企业家庭(消费者)经济会存在过 度购买行为。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被预期会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加速的情况下, 企业作出的反应是增加存货,使其过超过正常的存货量。企业这种不断增加存 货的目的在于保证在通货膨胀率下跌之前按预期的比现时价格高得多的价格出 售产品,以得到大量利润。这种预期所引起的经济行为,除了鼓励某些企业增 加这种购买行为,是以这样的预期为前提的:借贷成本和生产资料(投资品) 买价在以后若干年会不断上涨。 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消费者也会加入到这种过度购买和浪潮中来。当然, 他们并不像企业那样大量购买和保持可以用于再出售的产品和存货,而是积存 耐用消费品和不易腐烂的商品中,这种积存通
30、常远远超过正常水平。 由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过度购买,虽然会短暂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 但是,由此引起的经济过程的调整,肯定会导致下一轮经济郑璋的减速和市场 “疲软”现象的出现。如果过度购买特别严重,那么,下一轮经济增长就不仅 仅是减速,而是严重的衰退。持续性的过度购买,是以持续性的过度货币供给 为前提的。在现实经济中,货币当局不可能持续地满足企业的这种过度的货币 需求。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它会减少以至拒绝为满足这种货币需求而,给与的 贷款。所以从整体看,企业不可能连续筹措到他们力求积累的存货额所需要的 全部货币资金。这就是说,过度的购买肯定是一个非持久的过程。过度购买行 为的结束,意味着大规模增加存货的结束和存货减少的开始。随着存货的减少, 通货膨胀会有所抑制,价格上涨的速度会放慢,这时经济的减速将是难以避免 的事情,严重时,会出现经济的停滞和衰退。 所以,通货膨胀即使能带来短期经济增长效应,那也会被后续的经济滑坡所 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