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源于生活 -一地鸡毛评论 池莉说, “烦恼人生一出来,武钢的工人个个都说自己是印家厚。 ” 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读了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机关中的小职员,人人 都觉得自己是小林,或老何。 故事从“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馊了”开始,以大量反讽的手笔叙述了小林琐 碎的生活场景。菜篮子、妻子、孩子、保姆、单位当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 非非将官场和家庭的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人心之险展示 无遗。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一部官场小说,是单位的姊妹篇。作者泼墨 于小林琐碎的家庭日常生活:收入少,地位低, “不会混” ,使小林无法让孩子 入好的幼儿园,无力办妻子的调动,连留小时候救过自己命的农村老师吃顿
2、饭, 也要和妻子吵一架其生活的烦恼程度,和池莉笔下那位武钢工人印家厚也 相差无几。他似乎开始“时来运转”了,那却是一系列“错位”造成的:妻子 单位开了班车,是为了领导的小姨子上班方便;孩子进了好幼儿园,却是给人 家当“陪读” ;收入增多了,靠的是小林帮大学同学“小李白”卖烧鸭子。到最 后小林利用职务之便得到了一台微波炉的酬谢,也就觉得心安理得了:“其实 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 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 ”这道理是什么?“过去老说单位的事如何复杂不好弄, 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好弄的?过去你有过宏伟理想,可以原谅,但是那是幼稚 不成熟,不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林,一切还是从馊 豆腐开始吧。 ”这和单位里说的“要想混上去,混个人样,混个副主任科员、 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就得从打扫卫生打开水收拾梨皮开始” 是一个道理。就这样,小林“醒悟”了,单位里多了一个油滑的职员,社会上 多了一个庸俗的市民,以前那个生气勃勃的大学生终于被改造了。 刘震云在叙述这些生活中的“鸡毛”时,使用了大量的反讽笔调。对于小 林,他是反讽中带有同情,对于老张、老孙、女老乔,也并非毫不留情的讥刺, 而是有理解与同情在里面的。他在创作谈里讲:“领导也不容易,整天撕撕拽 拽,纠纠缠缠,上上下下都要照顾,需要动心思,何况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 六欲。下级不
4、易,领导也不易,这才叫辩证唯物主义。 ” 此外,这对知识分子而言,也是极大地讽刺和批评。小林的旧时同窗好友 小李白迫于生活压力从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转为育有 3 个子女的卖鸭人,再度 重逢,重说旧事,此一片段描述的尤为精彩: 小林问:“你还写诗吗?” “小李白”朝地上啐了一口浓痰:“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 诗是搔首弄姿混扯蛋!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混呗,你结婚了吗?” 小林说:“孩子都三岁了!” “小李白”拍了一下巴掌:“看,还说写诗,写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 要异想天开,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你 说呢?” 作为文化程度最高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社会
5、的压力之后,也只是无奈的 妥协,并成为现实的奴隶。而小林之妻,从一个眉清目秀略带羞涩的大学生成 为了一个唠唠叨叨斤斤计较的家庭主妇。小林自己,亦从文化人改造成了庸俗 的小市民。这就应了刘震云自称的“我的小说主要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 的塑造” 。 一地鸡毛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 “新写实主义” ,其概念一直被不同 学者争论,有人贬其一无是处,有人赞其深入人心。而无论褒贬都应该看到的 是,它的存在带给了我们多方面的观察与反思。一般观点是,新写实主义小说 有三个明显特征:(一)还原生活本相;(二)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创作;(三) 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创作。 一地鸡毛正是这样一部作品,用“生活流”的手
6、法写出了“毛茸茸的原生态” ,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没有褒奖,没有贬低, 用旁观者的身份冷冷道出事实;读者参与其中,通过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和生 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此部作品会越来越感同身受,角色认同感日益强烈。 “请原谅我以十分冷静的目光一滴不漏地看着他们劳碌奔波,看着他们的 艰辛和凄惶。 ”这话并未出自刘震云之口,却道出了刘震云的创作想法。这是一 种“贴近生活原色、忠于生活真相的现实主义精神” 。 对刘震云这样一位作家,或许老同学李书磊的评价最为中肯:“震云身上 有种东西在当代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那就是他对这世界比较彻底的无情观。 他坚定地认为结构是一个笼,人是一条虫,人在结构中生活就象箱笼
7、中虫在蠕 动。人就是那么一种无色的存在,亮色或者灰色都是一种幻觉。这种意念 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是对是错其实无关紧要,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彻底性; 这种意念的彻底性使它最终达到了一种心平气和的境界,使震云对人与社会的 批判归于一种娓娓道来的冷酷而不是张牙舞爪的激烈或者落花流水的感伤。什 么东西一经彻底就有戏,就有光彩,就显得炉火纯青,这种道行的确是凡人莫 及的。 ” 对于一地鸡毛这样的一部作品,通篇白描,笔法简净轻灵,没有冗长 的铺叙,对话简洁,贴近现实。我们能从其中感受到一种未经加工过的“毛茸 茸的生态” ,也能读出自己的黑暗的不堪的影子,人人都是小林,抑或小林是职 场中的每一个我们。这篇小说给新现实主义增光添彩,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值得 深思的一页。让我们知晓,最普通的人在最普通的生活中所发生的最普通的事, 也能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