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十五章 蛛形纲 第一节 概述 蛛形纲的特征是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 触角,无翅,成虫有足 4 对。其中蝎亚纲(Scorpiones) 、蜘蛛亚纲 (Araneae)和螨亚纲( Acari,又称蜱螨亚纲)有医学意义。蜱螨亚 纲许多种类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是医学节肢动物中重要的类群。 蜱螨类是小型节肢动物,小的虫体长仅 0.1mm 左右,大者可达 1cm 以上。虫体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由颚体(gnathosoma) ,又称 假头(capitulum)与躯体(idiosoma )两部分组成(图 15-1) 。颚体 位于躯体前端或前部腹面, 由口下板、螯肢、须肢及颚基组成。躯体呈
2、袋状,表皮有的较柔软, 有的形成不同程度骨化的背板。此外,在表皮上还有各种条纹、刚 毛等。有些种类有眼,多数位于躯体的背面。腹面有足 4 对。有气 门或无,位于第 4 对足基节的前或后外侧。生殖孔位于躯体前半部。 肛门位于躯体后半部。 蜱螨类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等期(见图 15-2) 。 幼虫有 图 15-1 蜱螨虫体基本结构示意图(采陈心陶) 2 足 3 对,若虫与成虫有足 4 对。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但生殖器官 未成熟。蜱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可有 1-3 个或更多若虫期。成熟雌 虫可产卵、产幼虫,有的可产若虫,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 (parthenogenesis) 。 本章将有重
3、要医学意义的蜱螨按蜱、恙螨、革螨、疥螨、蠕形 螨和尘螨分节阐述。 第二节 蜱 蜱(tick)属于蜱螨亚纲的寄螨目(Parasitiformes) 、蜱总科 (Ixodidea) 。有的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 蜱(hard tick) ,属硬蜱科(Ixodidae) ;背面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 (soft tick) ,属软蜱科(Argasidae) 。全世界已发现约 800 多种,计 硬蜱科约 700 多种,软蜱科约 150 种,纳蜱科 1 种。我国已记录的 硬蜱科约 100 种,软蜱科 10 种。比较重要的种类有全沟硬蜱 (Ixodes persulcatus) 、草原革
4、蜱(Dermacentor nuttalli) 、亚东璃眼 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和乳突钝缘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等。 【形态】 图 15-2 蜱螨形态示意图(仿许先典) 3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 2- 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大小,有时可长达 30mm。表皮 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1硬蜱 颚体(图 15-3)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 见到, 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 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
5、颚基背面 有 1 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 1 对,从颚 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 1 块,位于螯肢腹面 (图 15-3B) ,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 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 4 节组成, 第 4 节短小,嵌生于第 3 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 着整个背面(图 15-4A) ;雌蜱的盾板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 蜱在盾板后缘 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 (图 15-4B) 。腹面(图 15-5)有 图 15-3 硬蜱雌虫颚体(A.背面;B.腹面
6、) (参见第四版教材 P209 图书馆 9-2) 图 15-4 硬蜱成虫(A.雄虫;B.雌虫)(参见第四版教材 P210 图 19-3) 4 足 4 对, 每足 6 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膝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 有距。跗节末端有爪 1 对及垫状爪间突 1 个。第对足跗节背缘近 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觉功能。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 半,常在第、对足基节之间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 常有肛沟。气门 1 对,位于第对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 雄蜱腹面有几个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2软蜱 颚体位于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图 15-6) 。颚基 背面无
7、孔 区。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气门板小,位于第对足基节的前上方。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 两性特征不显著。肛门位于体中部或稍后,有些软蜱尚有肛前沟和 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分别位于肛门的前后方。各基节均无距刺, 跗节有爪,无爪垫。成虫及若虫第-对足之间有基节腺的开口。 图 15-5 硬蜱雄虫腹面(参见第四版教材 P210 图 19-4) 图 15-6 软蜱成虫(A.背面;B. 腹面)( 参见第四版教材 P211 图 19- 5) 5 基节腺液的分泌,有调节虫体及血淋巴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钝缘 蜱属的一些种类在吸血时,病原体可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 口而造成感
8、染。 【生活史与行为】 1生活史 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 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 卵。硬蜱一生产卵一次,饱血后在 440 天内全部产出,可产卵数百 至数千个,因种而异。软蜱一生可产卵多次,一次产卵 50200 个, 总数可达千个。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 形或椭圆形,大小约 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 宜条件下卵可在 24 周内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足 3 对,幼虫经 14 周蜕皮为若虫。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 16 期不等。若虫足 4 对,无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 经 1
9、4 周蜕皮而为成虫。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 2 个月至 3 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硬蜱寿命 1 个月到数十个月不 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 5、6 年到数十 年。 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根据其更换宿主的次数可分 为四种类型: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 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 。二宿主蜱:幼 虫与若虫同一宿主,而成虫寄生另一宿主。如残缘璃眼蜱 (Hyaloma detritum) 。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 3 个 6 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宿主 蜱,
10、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也是三宿主蜱。多宿主蜱:幼虫、 各龄若虫和成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 饱血后离去。软蜱多为多宿主蜱。 2吸血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 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的宿 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 200 种,鸟类 120 种和 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硬蜱多 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 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 1 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 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性硬蜱甚至可达 100 多倍。 3寻觅宿主 蜱
11、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 CO2 很敏感, 当与宿主相距 15m 时,即已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 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 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 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 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 墙壁、木桩寻觅宿主。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宿主的 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的播散起着重要作用。 蜱对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 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 7 窝、大腿内侧
12、、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 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生态】 1季节消长 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可 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暖地区多数蜱种在春、夏、秋季 活动,如全沟硬蜱成虫活动期在 48 月,高峰在 56 月初,幼虫和 若虫的活动季节较长,从早春 4 月持续至 9、10 月,一般有两个高 峰,主峰常在 67 月,次峰约在 89 月间。在炎热地区有些种类在 秋、冬、春季活动,如残缘璃眼蜱。软蜱因多在宿主洞巢内,故终 年都可活动。 2越冬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 枯枝落叶层中或宿主体表越冬。
13、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越 冬虫期因种类而异。有的各虫期均可越冬,如硬蜱属中的多数种类; 有的以成虫越冬,如革蜱属中的所有种类;有的以若虫和成虫越冬, 如血蜱属和软蜱中的一些种;有的以若虫越冬,如残缘璃眼蜱;有 的以幼虫越冬,如微小牛蜱。 【防制原则】 1. 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 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 捕杀啮齿动物。 2. 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 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8 3. 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 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
14、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第三节 恙螨 恙螨(chigger mite)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 、恙螨科 (Trombiculidae) 。恙螨的成虫和若虫营自生生活,幼虫寄生在家畜 和其他动物体表,吸取宿主组织液,引起恙螨皮炎,传播恙虫病。 全世界已知约有 3000 多种及亚种,其中有 50 种左右侵袭人体。我 国已记录有 400 多种及亚种。重要种类有地里纤恙螨 (Leptotrombidium deliense)和小盾纤恙螨( L. scutellare)等。 【形态】 由于对多数恙螨种类的若虫和成虫的了解不多,目前恙螨的分 类仍以幼虫为主。 恙螨幼虫(图 1
15、5-7)多椭圆形,红、橙、淡黄或乳白色。初孵 出时体 长约 0.2mm,经饱食后体长达 0.51.0mm 以上。虫体分颚体和躯体 图 15-7 地里纤恙螨幼虫(参见第四版教材 P216 图 19-8) 9 两部分。颚体位于躯体前端,由螯肢及须肢各 1 对组成。螯肢的基 节呈三角形,端节的定趾退化,动趾变为螯肢爪。须肢圆锥形,分 5 节,第一节较小,第四节末端有爪,第五节着生在第四节腹面内 侧缘如拇指状。颚基在腹面向前延伸,其外侧形成一对螯盔(galea) 。 躯体背面的前端有盾板,呈长方形、矩形、五角形、半圆形或舌形, 是重要的分类依据。盾板上通常有毛 5 根,中部有 2 个圆形的感器 基(s
16、ensillary base) ,由此生出呈丝状、羽状或球杆状的感器 (sensillum) 。多数种类在盾板的左右两侧有眼 12 对,位于眼片上。 盾板后方的躯体上有横列的背毛,其排列的行数、数目和形状等因 种类而异。气门如存在,则位于颚基与第一对足基节之间。足分为 6 或 7 节,如为 7 节则股节又分为基股节和端股节。足的末端有爪 1 对和爪间突 1 个。 【生活史与行为】 1生活史 恙螨生活史分为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 成蛹和成虫等 7 期(图 15-8) 。幼虫足 3 对,若虫与成虫足 4 对。恙 螨生活史以地 里纤恙螨为例。 地里纤恙螨卵呈球形,淡黄色,直径约 0.15mm
17、。经 57 天卵内 幼虫发育成熟,卵壳破裂,逸出包有薄膜的前幼虫(prelarva) 。经 10 天左右发育,幼虫破膜而出,遇宿主即攀附寄生,在宿主皮薄而 图 15-8 地里纤恙螨生活史(参见第四版教材 P217 图 19-9) 10 湿润处叮刺,经 23 天饱食后,坠落地面缝隙中,37 天后静止不 动形成若蛹(nymphochrysalis) ,蛹内若虫发育成熟后,从蛹背逸出。 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经成蛹(imagochrysalis)发育为成虫。成虫 躯体多呈葫芦形,体被密毛,状似红绒球,有足 4 对。第一对足特 别长,具触角功能。雄虫性成熟后,产精胞以细丝粘于地表,雌螨 通过生殖吸盘摄取
18、精胞并在体内受精,经 23 周开始产卵于泥土表 层缝隙中,一生产卵 100200 个,平均寿命 288 天。 2宿主选择 宿主是指幼虫的宿主。恙螨幼虫的宿主范围很 广泛,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哺乳 动物宿主主要是鼠类,有些种类也可侵袭人体。多数种类的恙螨对 宿主选择性不强,但也有某些种类对宿主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多数 恙螨幼虫寄生在宿主体表,多在皮薄而湿润处,如鼠的耳窝、会阴 部,鸟类的腹股沟、翼腋下,爬行类的鳞片下等。在人则常寄生在 腰、腋窝、腹股沟、阴部等处。 3食性 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节肢动物和昆虫卵为食, 幼虫则以宿主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幼虫在宿主
19、皮肤叮刺吸 吮时,先以螯肢爪刺入皮肤,然后注入唾液,宿主组织受溶组织酶 的作用,上皮细胞、胶原纤维及蛋白发生变性,出现凝固性坏死, 在唾液周围形成一个环圈,继而往纵深发展形成一条小吸管通到幼 虫口中,称为茎口(stylostome) (图 15-9) ,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 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幼虫在刺吸过 图 15-9 恙螨幼虫吸吮体液的姿势( A)及茎口的形成 (B ) (采 Piekarski) 11 程中,一般不更换部位或转换宿主。 4孳生地与活动 除幼虫必须寄生外,恙螨生活史的其它时期 都在地面浅表层生活。恙螨孳生地要求土壤较潮湿,宿主(主要是 鼠类)常经过和停留,若虫和成虫食
20、物(如小昆虫及其卵)丰富。 在野外多孳生于小溪、河沟两旁、沼泽、水塘、树林及耕地的边缘 地带和草地;在居民点多在地势低洼、潮湿荫蔽、环境卫生不好、 常有鼠类活动的场所,如墙脚、洞穴等。恙螨的孳生地常孤立而分 散,呈点状分布,称为螨岛(mite island) 。 恙螨的活动范围很小,未进食的幼虫通常只在半径 3m,垂直距 离 1020cm 的范围内活动,这与恙螨的群集特点有关。恙螨喜攀登 地草树叶、石头或地面物体尖端或深入泥洞微小环境。恙螨在水中 能生活很久,因此洪水、暴雨或河水泛滥可导致恙螨扩散。在宿主 体表吸食的幼虫可随宿主动物扩散。 【生态】 1季节消长 恙螨的季节消长除其本身的生物学特
21、点外,还受 温、湿度和雨量的影响,各地区的各种恙螨幼虫发现于宿主体表均 有季节消长规律,大致可分为三型:夏季型:每年夏季出现一次 高峰。春秋型:有春秋两个季节高峰,多数恙螨属此型。秋冬 型:出现在 10 月以后至次年 2 月,以冬季为高峰。夏秋型和春秋型 的恙螨多以若虫和成虫越冬,秋冬型无越冬现象。 12 2分布 恙螨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以热带雨林为最。东南亚 地区的恙螨种类繁多,是世界上恙螨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以东南沿 海至西南边境省区为恙螨主要分布区域。青藏高原虽然干寒,但也 有局部微小气候适宜螨种存在。 【防制原则】 1消除孳生场所 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堵塞鼠洞,灭鼠。 2药物杀螨 在
22、人经常活动的地方、鼠洞鼠道附近及孳生地, 可喷洒六六六、敌百虫等。 3个人防护 野外工作时衣裤口要扎紧,外露皮肤可涂驱避剂 (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 第四节 革螨 革螨(gamasid mite)属于寄螨目、革螨总科(Gamasoidea) , 全世界已发现革螨 800 多种,我国已知有约 400 种。有重要医学意 义的种类有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 、鸡皮刺螨 (Dermanyssus gallinae) 、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和 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等。 【形态】 革螨成虫呈卵圆
23、形,黄色或褐色,膜质,具骨化的骨板。长 13 0.20.5mm,个别种类可达 1.53.0mm。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图 15-10) 。颚体位 于躯体前方,由颚基、螯肢及须肢组成。颚基紧连躯体,形状不一, 有分类意义。螯肢由螯杆和螯钳组成。须肢呈长棒状,因基部与颚 基愈合,故仅见 5 节。躯体背面具背板,大多 1 块,少数种类 2 块。 背板上的刚毛数目和排列的毛序,因种而异。躯体腹面靠近颚体后 缘的正中有一个叉形的胸叉。雌螨腹面有几块骨板,由前而后分别 为胸板、生殖板、腹板及肛板,有些虫种的生殖板和腹板可愈合为 殖腹板。雄螨腹面的骨板常愈合为一块全腹板。雌虫生殖孔位于胸 板之后,被生殖
24、板遮盖;雄虫生殖孔位于胸板前缘。气门 1 对,位 于第、对足基节间的外侧,向前延伸形成管状的气门沟。足 4 对,分 6 节,第对足跗节背面亚末端有一个跗感器,司感觉。 【生活史与行为】 1生活史 革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和 成虫五期。卵椭圆形,乳白或淡黄色,直径 0.10.35mm。一般在产 出后 12 天孵出幼虫。幼虫白色,少毛,足 3 对,无气门,不摄食, 在 24 小时内蜕皮为第一若虫。第一若虫淡黄色,足 4 对,气门沟很 短,雌性吸血 2 次,雄性吸血 1 次,约经 26 天化为第二若虫。第 二若虫的背板和气门沟及气门板与成虫相似,但无生殖孔和生殖板; 图 15-10
25、 柏氏禽刺螨(A.背面;B.腹面) (仿 Service) 14 多数种类此期摄食,经 12 天蜕皮为成虫。革螨卵生(oviparity )或 卵胎生(ovoviviparity),个别种类行孤雌生殖。一般情况下 12 周内 完成生活史。 2生活习性 革螨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营自 生生活的革螨孳生于枯枝烂叶下、草丛和土壤里、禽畜粪堆和仓库 贮品中。寄生生活的革螨,多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少数寄生于体 内,如鼻腔、呼吸道、外耳道、肺部等。体外寄生的革螨根据其寄 生时间的长短又分为两个类型:巢栖型:整个发育和繁殖过程都 在宿主巢穴中进行,仅在吸血时才与宿主接触,对宿主无严格的选 择性,
26、如血革螨属、禽刺螨属、皮刺螨属等。毛栖型:长期寄生 在宿主体表,较少离开宿主,对宿主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如赫刺螨 属、厉螨属等。 3食性 营自生生活的革螨主要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也可以腐 败的有机物质为食。寄生性革螨以刺吸宿主的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巢栖型革螨的吸血量较大,耐饥力较强;毛栖型革螨一般吸血量较 小,耐饥力差。 有的革螨种类兼性吸血,既可刺吸血液,也可吸食游离血、捕 食小节肢动物或者取食动物性废物和有机质,如格氏血厉螨、茅舍 血厉螨等;有的种类专性吸血,仅以宿主血液为食,如柏氏禽刺螨、 鸡皮刺螨等,此类革螨吸血量大,一次吸血可超其原体重 10 多倍。 【生态】 大多数革螨整年活动,但有明
27、显的繁殖高峰。其季节消长取决 15 于宿主活动的季节变化,宿主巢穴内微小气候条件及宿主居留在巢 穴的久暂等。一般密度在 9 月以后逐渐增高,1011 月可出现高峰, 入冬后渐降,春夏季最少。如格氏血厉螨、耶氏厉螨和上海犹厉螨 主要在秋冬季繁殖;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在夏秋季大量繁殖。 【防制原则】 1灭鼠,清理鸽巢和禽舍。 2药物灭螨 用敌百虫、敌敌畏或马拉硫磷等喷洒。用敌敌畏 熏蒸灭螨效果良好。 3个人防护 涂擦驱避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于裸露部位,有 16 小时驱避效果;亦可将布带浸泡驱避剂系于手腕、踝关节,防 止革螨侵袭。 第五节 疥螨 疥螨(itch mite)属真螨目、疥螨科( Sarc
28、optidae) ,是一种永 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 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称为疥疮(scabies) 。寄生于人体的疥螨 为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 【形态】 疥螨成虫(图 15-11)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 黄色。 图 15-11 人疥螨成虫(A.雌虫背面;B. 雄虫腹面) (仿 Georgescut 等) 16 雌螨大小为 0.30.50.250.4mm;雄螨略小。颚体短小,位于前端。 螯肢钳状,尖端有小齿,适于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 三节。无眼无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 棘,躯体
29、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 足 4 对,短粗,分 5 节。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 的基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 2 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 吸垫(ambulacra) ,为感觉灵敏部份;后 2 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 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 4 对足末端具吸垫。雌螨的生殖孔位于 后 2 对足之间的中央。雄螨的外生殖器位于第 4 对足之间略后处。 肛门位于躯体后缘正中。 【生活史与行为】 1生活史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 五个期。疥螨寄生于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 螯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
30、迂曲的隧道, 雌虫在隧道内产卵(图 15-12) 。 卵呈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壳薄,大小约 80180m,产出 后经 35 天孵出幼虫。幼虫足 3 对,生活在原隧道中,经 34 天蜕 皮为前若虫。前若虫形似成虫,足 4 对,但生殖器尚未显现,约经 图 15-12 雌疥螨及卵在皮内隧道中(采许先典) 17 2 天后蜕皮成为后若虫。雌性后若虫产卵孔尚未发育完全,但阴道 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后若虫再经 34 天蜕皮而为成虫。疥螨交配 发生在雄性成虫和雌性后若虫之间,多在人体皮肤表面进行。交配 受精后的雌螨最为活跃,每分钟可爬行 2.5cm,此时也是最易感染 新宿主的时期。雄虫大多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31、;雌后若虫在交配后 2030 分钟内钻入宿主皮内,蜕皮为雌虫,23 天后即在隧道内产卵。 每日可产 24 个卵,一生共可产卵 4050 个,雌螨寿命约 56 周。 2寄生部位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常见于 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前后、腹股沟、外生殖器、乳房下等处; 儿童皮肤嫩薄,全身均可被侵犯。 3活动 疥螨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质层的深处,以角质组织和淋 巴液为食,并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逐渐形成一条与皮肤平行的蜿 蜒隧道。隧道最长可达 1015mm。雌螨所挖掘隧道的能力最强,每 天能挖 0.55mm,隧道每隔一段距离有小纵向通道通至表皮。雄螨 与后若虫亦可单独挖掘,但能力较弱。前若
32、虫与幼虫不能挖掘隧道, 生活在雌螨所挖的隧道中。 疥螨的扩散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关,雌性成虫离开宿主后的活 动、寿命及感染人的能力明显受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温度 较低,湿度较高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的 适宜扩散温度为 1531之间,有效扩散时限为 16.95 天,在此时 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 【致病与诊断】 18 疥螨寄生部位的皮损为小丘疹、小疱及隧道,多为对称分布。 疥疮丘疹淡红色、针头大小、可稀疏分布,中间皮肤正常;亦可密 集成群,但不融合。隧道的盲端常有虫体隐藏,呈针尖大小的灰白 小点。剧烈搔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引起发痒的原因是雌螨挖掘 隧道时的机械性刺激
33、及生活中产生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死亡虫体 的崩解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白天搔痒较轻,夜晚加剧,睡后更甚, 可能是由于疥螨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活动增强所致,患者睡眠常受 影响。由于剧痒、搔抓,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发生脓疮、毛囊炎或 疖肿。 根据接触史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检出疥螨,则可确诊。 用消毒针尖挑破隧道的尽端,取出疥螨,镜检;或用消毒的矿物油 滴于皮肤患处,再用刀片轻刮局部,将刮取物镜检,是常用的检查 疥螨的方法。国内也有学者报告采用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发 现有隧道和其盲端的疥螨轮廓后,用手术刀尖端挑出疥螨。 【流行病学】 疥疮流行广泛,遍及世界各地。疥疮较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 青年集体
34、中,但亦可发生在其他年龄组。其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 接接触,如与患者握手、同床睡眠等。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疥螨 活动十分活跃,常在宿主皮肤表面爬行和交配,增加了传播机会。 患者的被服、手套、鞋袜等可起间接传播作用。公共浴室的休息更 衣间是重要的社会传播场所。 许多寄生哺乳动物的疥螨,偶然也可感染人体,但症状较轻。 19 【预防与治疗】 预防工作主要是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 触及使用患者的衣被。发现患者应及时治疗,病人的衣服沸煮或药 物消毒处理。 治疗疥疮的常用药物有: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搽剂, 1%DDT 霜剂,1%丙体 666 霜剂,复方敌百虫霜剂,10% 优力
35、肤霜 及伊维菌素等。患者用药前应先清洗患部,在患部及周边施涂药物, 每晚一次。用药后 1 周无新皮损出现为痊愈。 第六节 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follicle mite) ,在分类上属真螨目,蠕形螨科(Demodicidae ) , 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已知有 140 余种和亚种。 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 )和皮脂蠕形螨(D. brevis) 。 【形态】 寄生人体的两种蠕形螨形态基本相似(图 15-13) ,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 透明。成虫 图 体长约 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颚体
36、宽短呈梯形,位于虫体前端,螯肢 1 对,针状, 须肢分 3 节。躯体分足体和末体两部分,足体腹面有足 4 对,粗短呈芽突状。雄螨的阳茎 位于足体背面的第 2 对足之间,雌螨的生殖孔在腹面第 4 对足之间。毛囊蠕形螨较长,末 体约占躯体长度的 2/33/4,末端较钝圆;皮脂蠕形螨略短,末体约占躯体长度的 1/2,末 端略尖,呈锥状。 【生活史与行为】 15-13 人体蠕形螨成虫(A.毛囊蠕形螨雌虫;B. 毛囊蠕形螨雄虫; C.皮脂 蠕形螨) (参见第四版教材 P225 图 19-16) 20 1生活史 寄生于人体的两种蠕形螨生活史相似,分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 虫 5 个时期。毛囊蠕形螨成虫
37、寄生于毛囊内,亦可进入皮脂腺,雌虫产卵于毛囊内,卵无 色半透明,呈蘑菇状或蝌蚪状。幼虫体细长,有足 3 对,以皮脂为食,经蜕皮变为前若虫。 前若虫有足 3 对,再次蜕皮变为若虫。若虫足 4 对,形似成虫,唯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不食不动,经 2-3 天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可间隔取食,5 天左右发育成熟,于毛囊口处 交配后,雌螨即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雄螨在交配后即死亡。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半 个月,雌螨寿命 4 个月以上。 2寄生部位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额、鼻、鼻沟、头皮、颏部、颧部和外耳道, 也可寄生于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以宿主细胞和皮脂腺分泌 物、皮脂、角质
38、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其营养来源。 3.活动 蠕形螨生活史各期均不需光,但对温度较敏感,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 37, 其活动力可随温度上升而增强,45以上活动减弱,54为致死温度。皮脂蠕形螨的运动 能力明显比毛囊蠕形螨强。蠕形螨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在 5时成虫可 存活一周,在干燥空气中可存活 12 天。 【致病与诊断】 人体蠕形螨可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虫多时可引起角化过 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寄生在皮脂腺的螨还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阻塞。 此外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虫体的进出活动可携带病原微生物,引起毛囊周围 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临床上表现
39、为鼻尖、鼻翼两侧、颊、须眉间等处血管扩张。患 处轻度潮红,继而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充血,继发红斑湿疹或散在针尖大小至粟粒大小 红色痤疮状丘疹、脓疮、结痂及脱屑,皮肤有痒感及烧灼感。另外,酒渣鼻、毛囊炎、痤 疮、脂溢性皮炎和睑缘炎等皮肤病患者的蠕形螨感染率及感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一般 皮肤病人,可能与蠕形螨的感染有关。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蠕形螨感染者均表现为无症 状的带虫者。 常用的蠕形螨检查方法有两种:挤压涂片法:通常采用痤疮压迫器刮取,或用手 挤压,或用弯镊子、曲别针、沾水笔尖后端等器材刮取受检部位皮肤,将刮出物置于载玻 片上,加 1 滴甘油,铺开,加盖玻片镜检;透明胶纸粘贴法:用透明胶纸
40、于晚上睡前, 粘贴于面部的额、鼻、鼻沟、颧及颏部等处,至次晨取下贴于载玻片上镜检。 【流行与防治】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学者报告人群感染率为 27%100%。国内人群感染率 21 在 0.8%81.0%之间。人体蠕形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口服灭滴灵及维生素 B2,兼外用 2%灭滴灵霜、10%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乳剂或二氯苯醚菊酯霜剂等可有疗效。 第七节 尘螨 尘螨(dust mite)属于真螨目,蚍螨科(Pyroglyphidae) ,已记 录 34 种,其中与人类过敏性疾病有关的主要种类有屋尘螨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粉尘螨(De
41、rmatophagoides farinae)和埋内欧螨( Euroglyphus maynei)等。 【形态】 成虫椭圆形,大小约 0.20.50.10.4mm。颚体位于躯体前端, 螯肢钳状。躯体表面有细密或粗皱的指纹状皮纹。躯体背面前端有 狭长盾板。雄虫体背后部还有后盾板,肩部有一对长鬃,后端有 2 对长鬃。生殖孔在腹面中央。肛门靠近后端,雄螨肛侧有肛吸盘。 足 4 对,跗节末端具钟形吸盘(图 15-14) 。 【生活史与行为】 1生活史 尘螨的生活史分卵、幼虫、第一期若虫、第二期若 虫和成虫五个时期。幼虫有足 3 对。第一若虫足 4 对,具生殖乳突 1 对。第二若虫足 4 对,具生殖乳突
42、 2 对,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其他特征基本与成虫相同。成虫 13 天内进行交配。雌虫一生产卵 2040 个,产卵期为一个月左右。雄螨存活 60 天左右,雌螨可长达 图 15-14 屋尘螨雄性成虫(A.背面;B.腹面) (第四版教材 P227 图 19-17) 22 150 天。 2孳生习性 尘螨普遍存在于人类居所,分布广泛,大多营自 生生活。屋尘螨主要孳生于卧室内的枕头、褥被、软垫和家具中。 粉尘螨还可在面粉厂、棉纺厂及食品仓库、中药仓库等的地面大量 孳生。尘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52,相对湿度 80%左右。 因此一般在春秋季大量繁殖,秋后数量下降。由于各地的气温不同, 同一地区各年的
43、平均气温可有差异,因而尘螨的季节消长亦各不相 同。 【与疾病关系】 尘螨性过敏属于外源性变态反应,病人往往有家族过敏史或个 人过敏史。尘螨过敏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1尘螨性哮喘 属吸入型哮喘,初发往往在幼年时期,有婴儿 湿疹史,或兼有慢性细支气管炎史。突然、反复发作为本症候的特 征表现,随之出现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 因缺氧而口唇、指端出现紫绀。每次发作往往症状较重而持续时间 较短,并可突然消失。春秋季好发,可能与环境中的尘螨数量增多 有关。发作常在睡后或晨起。 2过敏性鼻炎 一旦接触过敏原可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与接触 时间和量的多少有关,症状消失也快。表现为
44、鼻塞、鼻内奇痒,连 续喷嚏和大量清水鼻涕。鼻涕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检查时可见 鼻粘膜苍白水肿。 【诊断】 23 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免疫诊断。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有皮内 试验,皮肤挑刺试验,粘膜激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流行与防治】 尘螨分布呈全世界性,国内分布也极为广泛。尘螨性过敏发病 因素很多,通常与地区、职业、接触和遗传等因素有关。据上海对 哮喘患者皮试结果,其中对尘螨浸液产生阳性反应者达 85%90%, 与国外报导类似。尘螨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比成人为高,患者中 约半数以上在 12 岁前发病。尘螨性哮喘好发于春秋两季,少数病例 可终年发作。 防制原则主要是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清除室内尘埃,勤洗衣被 床单,勤晒被褥床垫;卧室、仓库要保持通风、干燥、少尘。使用 杀螨剂如 7%尼帕净(nipagin) 、1%林丹、虫螨磷等灭螨有一定作用。 治疗主要是脱敏疗法,剂量由小到大,每周一次,15 周为一疗 程,有效率可达 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