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1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2015 年 项 目 申 报 指 南 二一五年五月 目 录 教学研究项目 .1 教学成果奖 .4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6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6 特色扶持计划 .8 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 .11 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12 1 教学研究项目 一、建设目标 通过资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引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 人员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热点、难点问题开 展研究,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并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 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 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内容 遴选一批能够体
2、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 和实践性的教学研究项目,着重对高校顶层设计、内涵建设、人才培 养模式、人才培养标准、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建 设、专业结构优化、课 程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数字化平台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方 面开展深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三、立项要求 1.各单位认真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报,严格把关,确保申报项目 的质量与水平。2015 年拟立项资助教学研究项目 70 项,其中重大项 目 3 项,重点 17 项,一般 50 项。 鼓励多单位 联合申报研究基础好、 前瞻性强、改革力度大、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的综 合性研究项目。重大项目优先资助以
3、下项目内容: (1)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改革。 (2)根据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师范大学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3)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 2 究与实践。 (4)专业实践与就业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项目申报要求 (1)项目主持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在高校工作满两年以上 (2013 年 8 月以前参加高校工作)。正高职称教师、正处级以上干部仅 限申报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各学院及各职能部门领导切块单独评审), 未能获得立项的不降为一般项目;其他主持人申报重点项目没能立项 的,根据评审 情况可降为一般项目。 (2)申
4、报的项目内容必须关涉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科研内容 的项目不予立项。 (3)所申报的项目必须与申报人的教学、工作内容相关且相称。 (4)在研教研项目主持人不得申报;近五年已被列入学校、省、国 家的有关课题不再重复立项(注:申报项目时建议参考近五年学校已 立项项目, 见“ 教务处网站师生服务质量工程” 中的项目公布文件) 。 (5)同等条件下,参加院级公开示范课、教学竞赛的教师在单位 推荐中可优先推荐到学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教学竞赛的教 师在学校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6)教研项目研究周期为 2 年。 四、申报限额 1.2015 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各单位已到期项目 的
5、结项情况是确定各单位本年度项目申报数额的重要参考。各单位申 3 报限额为:(教职工总数未结项项目数)*12%,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具体见下表。 2.各单位申报校级重大、重点项目的比例不超过本单位申报项目 总数的 40%,请各学院做好规划和推荐工作。 3.学校鼓励青年教师(40 周岁以下)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包括重 点项目),青年教师申报的项目数量在学院项目总数中所占比例原则 上不得低于 40%,个别年轻教师较多的学院 应相应提高比例。 2015 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限额一览表 学院名称 教职工数 未结项数 2015 年限报数 文学院 70 2 8 数学科学学院 59 0 7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6、 79 0 9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65 0 8 外国语学院 103 4 12 美术学院 42 0 5 政法学院 60 1 7 体育学院 54 3 6 历史与社会学院 45 1 5 生命科学学院 55 0 7 音乐学院 38 1 4 教育学院 48 2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54 2 6 经济学院 36 1 4 管理学院 23 0 3 其他单位 8 合计 105 注:教职工数来源于校人事处(2014 年 9 月份统计) 4 教学成果奖 一、奖励内容与范围 1奖励内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 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 教育技术,全面推
7、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提 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 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2申报范围:申报的成果应是 2010 年以来我校教师、教学管理 及教学辅助人员完成,并且经过 2 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在教学 改革、建设 和管理等某一方面具有先进水平的优秀成果或做出突出成 绩的成果。我校教师主编且在我校使用的公共课、专业课方面的优秀 教材可以纳入教学成果奖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长期从事公共 课、基础课 教学工作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申报的教学成果。 二、申
8、报条件与要求 1参与人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 的思想品德和学风,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成果主要完 成人应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 主要贡献。每 项校级教学成果主要完成人不超过 7 人。成果完成人最 多参与不超过 2 项教学成果奖,且在成果使用上不得重复。 2参与单位: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指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学 院、职能处 室等单位,在成果的方案设计、 论证 、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 5 中做出主要贡献。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最多不超过 3 个。 三、教学成果奖的等级、数量和奖励 本次校级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 5 名,一等奖 10 名
9、,二等奖 10 名。 申请教学成果特等奖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重大突破,达到省内 领先水平, 并取得突出的人才培养效益;申请教学成果一等奖须达到 省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 校级教学成果奖由学校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教学成果特等、 一等、二等奖分别奖励人民币 3000 元、2000 元、1000 元,奖金归获奖 者所有。 四、申报材料 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需填写淮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申 请书,并提交反映该成果的相关材料(一式一份),教学成果是教材 的须提交样书(一式一本或一套)。同时须提交申请书电子版。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积极引导,
10、 精心组织, 严格把关,择优推荐,确保申 报成果的质量。 2.已经获奖的教学成果,不得再重复申报。在成果申报中,有弄 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因作假而造成恶劣影响者,将根 据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6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实施“卓越教 师培养计 划” ,旨在加快我校教 师教育改革步伐,推 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教师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推动我 校教师教育专业“全员 卓越化” 培养奠定基础 。2014 年学校已设立卓 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 5 项,2015 年继续设立该类项目 5 项(详情请参 阅 2014 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每个资助经费 4 万元。除已 立项的校级卓越人才
11、培养计划外,其他未立项的教师教育专业均可申 报校级卓越教师计划,但每个学院只限申报一个。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负责人原则上为系主任、教学院长或院长,建 设周期为 3 年,只面向本科层次学生,不面向研究生。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一、建设目标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 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 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 升我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我校文化软实力。 二、建设内容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我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免费开放的科学、文 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其建设以我校学生为主体,以 名
12、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 为课程遴 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 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 7 性和新颖性。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1.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 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鼓励获得 “省级教学名 师” 者主讲视频 公开课。主 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 规范,注重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互动,充 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 2.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本校办学特色 和学科优势,能够充分展现我校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
13、水平、 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代表我校优质教学水平,为实现 优质课程资源普及共享做出贡献。 3.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 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 设。 课程须 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 现,凝聚精 华,引人入胜。每 门课程至少 5 讲 ,每讲时长 30-50 分钟。 4.为保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及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 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推荐 选题的课程教学录像样盘(每门课程不少于 30 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视频制作推荐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推
14、荐采用 H.264 编码方式,码 流率不低于 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 MP4),或者推荐课程的全部 视频光盘。 8 5.2015 年,学校拟立项 4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每个资助经费 3 万 元。 特色扶持计划 一、建设目标 “特色扶持计 划” 是本年度新 设立的项目,其目的在于充分 发挥 各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面向已 经实 施的、具有完整实施方 案、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如精心设计的专业建设方案、卓越培 养模式、大类招生计划、实习基地建设(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深度合 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方式与教学管理改革、优化本科专 业结构等,最 终推进教学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
15、养质量提升。 二、建设内容 1.大类招生实施方案 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尊重个性发展的原 则,并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专业布局,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提 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坚持“ 以学生为本”和“ 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 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学风建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 高人才质量。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 9 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
16、有 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 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尤其要体现出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 训机制。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 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 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 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 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 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 革成果。积 极探索启发式、
17、探究式、 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 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 实验室、早 进团队。 5.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方面的探索 支持应用型专业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实习基本在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增强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6.教学管理改革 10 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 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 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7.
18、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加强本科专业设置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落实学科专业 结构优化, 贯彻制定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发展优势特色 专业。 积极推 进招生、培养、就 业联动机制,切 实加强优化专业结构资 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不断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8.其它 学院实施的具有良好基础和前期成果、特色鲜明的创新性项目。 三、申报要求 1.由学院正在自主实施的项目或已经立项建设的项目,由于后期 实施前景较好,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项目。 2.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 测量,具有 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
19、政策和 措施。 3.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 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4.2015 年学校拟设立 3 个特色扶持计划,每个资助经费 5 万元。 11 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 一、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 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充分调动已有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深化 改革与研究,并取得标志性成果。 二、建设内容及申报要求 本次培育计划主要根据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教学成果奖评 审的要求, 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以立项的方式对项目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利用 2-3 年左右 时间培育出 1 至 2 项高
20、水平的教学成果项目,为我校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奠定良好的 基础。 1.各单位应结合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开展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 报工作,以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工作。 2.项目主要扶持原有的省级成果奖获得者,包括基础良好、后期 成果丰富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以及后期成果特别丰富、 具有较大潜力的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以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申请书的承诺作为项目执行、检查和验收工 作的依据。凡项目验收未通过或未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延期的, 学校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此类项目,同时追
21、回 全部下达经费。 12 4.获批培育计划项目后要参照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加强薄 弱环节建设,力争成果的重大突破。 三、经费资助 2015 年学校拟设立 3 个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每个资助经费为 1.5 万元。 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教育信息化建设” 是学校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 各方面运用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 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设内容 针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内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难点问 题,探索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 进教育管理与服务、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信
22、息技术 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设计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详细建设方案,并 实现人工管理向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转变。 1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与实现研究 2“MOOC”、微 课、“ 翻 转课堂”等建设与管理平台建设与实现研 究 3实验、实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现研究 三、有关要求 13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工作,充 分认识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全面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水 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加快实现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提供坚实 支撑。 四、经费资助 2015 年学校拟设立 2-3 个教育信息化项目,每个项目资助经费 为 3-5 万元。项目以实效性为评审依据,不能达到立 项要求可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