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293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年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试题及获奖作品 小学组 请选择一个题目作文。 题目一:童年记趣 以童年记趣为题,写一篇作文,叙述儿时最有趣而又难忘的一件事。 不少于 600 字。 题目二:我的课本 每个学生都有课本,除了每学期的教材,很多同学把自己爱读的书也视为 课本,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课本,每个人对课本都会有自己的感觉。 以我的课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初中组 请选择一个题目作文。 题目一:八月的遐想 以八月的遐想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不超过 2000 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窗帘鼓动,我知道风儿来了; 花影摇曳,我知道太阳来了; 烛光闪耀,我知道生日

2、来了; 我知道太多的东西,包括你脸上的笑、嘴角的倔强 书山埋首,我却不知道人生真实的模样; 亲人叮咛,我却不知道爱的芬芳的味道; 时钟滴答,我却不知道光阴残酷的力量; 有太多的秘密,青春年少的我还不知道!它们一定潜藏在某处,翘首以 望 请以“知道与不知道”为主题写作,写作内容可以涉及题目的一方面,也 可以涉及多个方面。体裁不限,不超过 2000 字。 高中组 请选择一个题目作文。 题目一:请从下列人物或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为关键词,写一篇 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超过 2000 字。 蔡元培、鲁迅、胡适、雷锋、韩寒、郭敬明、方舟子、史蒂夫.乔布斯、网 络、传媒、教育、青春、理想、穿越

3、、我的大学、我的高中。 题目二:如下两段话,出自鲁迅一百多年前的论著。仔细阅读,然后将自 己的心得整理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超过 2000 字。 “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 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趋于无有矣。”(科学史教篇) “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唯客观之物质 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物欲来蔽,社会憔悴, 进步已停,于是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 (文化偏至论) 阿娃的眼泪 刘 冰 姓名:刘冰 学校:山东省文登新一中 指导老师:刁云岭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

4、决赛高中组特等奖第二名 阿娃的眼泪 已是午后,天闷得让人感觉是在蒸笼里。阿娃把电动车停到楼下,取出车上 的最后一包快递。快递是方方正正的,单据上写着里面的内容是书籍。阿娃摸 了摸已被包装遮住的书角,拭去面上的灰,豆大的汗珠啪啪地滴下来。 七年前,十八岁的阿娃怀抱着从邻村借的高中课本,拖着蛇皮袋踏上了去 县城高中的路。课本被汗浸湿,黝黑的皮肤被书角扎得发痒,他始终没有用课 本扇风。中考放榜当天,阿娃家门口大白天地放起了红炮仗村子里好几年 才出一个高中生哩!邻村一个上过高中的后生将自己的高中课本庄重地递给阿 娃:“娃,好好拿着,城里的孩子也快开始预习了。”阿娃听爹妈说,这后生 高考后就把自己闷在家

5、里,后来就拼命地干农活,哪也不去,问话也不回答。 阿娃怔怔地望着他消瘦的背影,看着手中那已被翻过无数遍的课本,鼻子竟有 点酸,差点掉下泪来。 “嘟嘟”打了两遍电话,仍然无人接听。大片乌云从天边漫卷而 来,压得人心慌。敢情这快递还送不出去了?阿娃捏着快递单和笔,打量着不 带雨具就骑车赶任务的自己,头微微有点疼,疼出一种莫名的担忧。而这担忧, 竟莫名的熟悉。 “李娃!”班主任点到名字,阿娃腾地站起来,七尺黑汉在六十人的教室 里很扎眼。底下传来几个女生的窃窃私语:“我还以为是个美女。”“不是汉 武帝的宠妃有叫这个名的吗?”“那是野史!”“嗯,是够野的。”一个女孩 转头看了几眼庄稼地里出来的李娃,点点

6、头,捂着嘴笑了。 李娃听不太懂普通话,所以他不知道女孩们在谈论什么。他只是觉得,她 们交头接耳的模样有点像自己家的老鼠。后来的几天,他发觉这些女孩一直说 着他听不太懂的“老鼠话”。教语文的班主任偶尔文绉绉地大发感慨:“啊, 孩子们,你们正值青春啊,大好时光啊!”然后李娃偶然瞥了一眼别人的课桌, 桌上有张小字条:青春是一场华丽的盛宴。 青春能吃?李娃想起这个月所剩无几的饭票,忧心忡忡。从乡下来的李娃 年龄比同学们都大,饭也吃得多。他愣是不明白,家里人吃不完拿来喂鸡的白 菜,在学校也要这么多票。至于青春,难道是自己年龄大了,都吃完了? 说实话,阿娃从早上出来到现在不但没有吃饭,连口水都没喝。吃饭是

7、怕 多耽误时间,喝水是怕路上找洗手间。现在自己急急地赶过来,连个电话都打 不通。阿娃一肚子的无名火烧到手指头,狠狠地按下了拨号键。“什么破工作! ”他开始怪起自己的工作来。 高中三年,李娃很少打电话,只有收学费的时候才不得不和爹妈说一声。 爹本要到学校给他送钱,他怕爹既受累又耽误农活,执意要自己回去取。几十 里的山路,夏有烈日冬有雪,李娃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再深一脚浅一脚地 走回去。 念了这么多年书,你他妈连个快递都送不出去!阿娃突然间又开始怨恨起 自己来。他有点头晕,嘴干得难受,心里憋屈得直想掉泪。 没有昂贵的辅导班,没有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料,没有想都不敢想的加分政 策,阿娃用尽全身力气,像

8、干农活一样使劲,每晚挑灯夜战,终于换来在一所 二本学校学习的机会。 家里的红炮仗又响了,灿烂的火花映出了爹妈紧皱的眉。看热闹的人很多, 却没有人给他送来大学课本,没有人能告诉他以后的路怎么走。高考前几天, 班里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开了次班会,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理想,憧憬自 己的美好未来。同学们畅所欲言,或宏图大展,或稳中求胜,只有李娃一言不 发。 谈理想吗?干啥呢?在城里找个工作把爹妈接来?那也得先考大学啊!考 哪呢?我怎么知道!好好的一次班会,竟把李娃搅得心烦意乱。台上的同学还 在滔滔不绝地发言,阿娃却是真的想哭。 “喂,我是送快递的!我都打好几遍电话了!”阿娃心里有气,声音中带 着委屈。

9、“我刚才在午睡,马上就来取。”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没过一会儿, 楼梯上走下来一个中年男人。阿娃隔着几步远就把笔递过去:“签字!”没有 等待即将结束的欣喜,只有一腔怨气憋在心里。“呵呵,小伙子等急了!多大 了?看样子和我女儿差不多!”男人也不生气,一边签字一边和阿娃说话。 “孩子,进去喝口水再走吧。”男人微笑着看着阿娃。阿娃被那一声“孩子” 弄得有点慌,也顾不得心中的怨气了,手足无措地说:“您您比我爹年轻。 ”男人仰头一笑,随即望着阿娃的工作服,慢慢地开口:“其实,我小时候送 过报纸,也很辛苦。”阿娃听见自己的心“怦”地跳了一下,他点点头,却不 知该如何应答。好在男人适时地露出释怀的笑:“那段日子

10、都过去了。” 都过去了,都会过去的。几个轻浅的字散在湿热的空气里,并随着空气钻 进阿娃的鼻孔温温的,像眼泪的引子。 一道闪电忽然晃疼了眼睛,轰隆隆的雷声震疼了耳膜。阿娃扫了一眼楼牌 大学职工楼。他迅速跳上电动车,回头大声地对男人喊:“老师,我 先回了!谢谢您!” 暴雨毫无防备地从空中砸下,阿娃的泪水肆无忌惮地奔出眼眶,在滂沱大 雨中肆意流淌。年轻的面庞被雨水和泪水打湿,却仍高高地扬起,不羁中涌出 满满的骄傲。 我才二十几岁,应该还有那不能直接当饭吃的青春。我还能做很多事,人 生好好地过,理想的路一步一步地走。阿娃这样想。 点评:这篇文章用小说的结构,来演义一个叫做阿娃的农村高中毕业生, 在城市

11、送快递的路途中,在现实生活强烈的挫败感中,回忆自己暗淡的高中生 活与青春岁月。明天与今天,过往与当下,互相穿插,扣人心弦。最后他被一 位从前也送过报纸的大学教师的话语所启发,在眼泪奔涌中警醒,并感悟到原 来自己还可以有青春与理想,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全文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流 畅朴实,没有名言,没有排比,没有铺张,没有做作,没有所谓的作文技巧, 但读来自然生动,水到渠成。我经常说“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写出自己精彩的故事,就是优秀作文”,这篇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文章的不 足之处在于叙述高中生活的故事稍嫌平淡,起伏与纵深感有待加强。(点评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漆永祥) 只

12、恐夜深花睡去 厉佩逾 姓名:厉佩逾 学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指导老师:谈薇薇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五名 只恐夜深花睡去 “诸凡事物,无不质化。”如此说来,古中国的几千年倒像是一场浩大的 精神野游,“思无邪”的时代明净姣美的爱欲如芙蕖嫣红涉江而来,诗三百里 没有一句“我爱你”,却又没有一处不是“我爱你”。燕燕于飞,呢喃不尽瞻 望弗及的悲哀;不知其期,满满盛着人世烟火的思念,却从无怨怼与悔意;绝 望的时候,有阮籍穷途末路的长歌当哭;对于美,是嵇康那积石如玉的风流神 姿;我们遥见着月色,想到的是“万户捣衣声”的温暖。那时候,我们只知 “思”不知“质”。我们了解的是本心,对

13、于美有着极敏锐的灵识,也没有被 物欲来蔽,说得出“我醉欲眠卿且去”,做的也是“天子呼来不上船”。 浪漫,曾是中国人的天性;寻美,曾是中国人的本能。 从 19 世纪第一声炮响轰开了国门,醉生梦死的人们惊醒,西方工业文明的 华彩开始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美学。科学和知识成了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我们渐渐了解的是,日月盈亏与天狗无关,银河里没有潺潺春水,明亮的星辰 不过是一块崎岖顽陋的石头。那些在书页里散发出淡薄香气的神话不再美人如 花隔云端,也不会有人幻想蟾宫女娥,原来我们创造出的美的本“质”索然如 斯。渐渐硬冷掉的不仅是弃用的香炉,更是那些温润洁软的人心。科学带来了 便捷,带走的是情感。 现在网上

14、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在旧的时候,如果我想你,我不会给你 打电话,不会给你发 MSN,我会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是, 我们在怀念着,怀念那些不廉价的思念,不是一个电话还未完就冷却的情感; 我们在眷恋着,眷恋书信上隽秀圆转的字迹,不是一封电邮发过来的寥寥数语。 也许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常看见报纸上说技术有了新的进展, 国元首访问国,诸如此类。又或者听广播进大段广告、推销某样商品,抑 或新闻报道又有人酒后驾车、房价又涨了等等,了无意趣。整个世界把它的 “质”展开在我们面前,自然界严肃而刻板地运行着,社会是客观又物质的, 节奏紧凑急切,对于物质的欲望竟成了人心的主宰。 记得表姐去相

15、亲,对方是位斯文温和的中文博士生,上来就谈钱钟书先生 与杨绛先生的爱情,又吟诗给姐姐听,十分文雅的样子。谈着谈着最后还是滑 向房子、车子、薪水的话题。“听起来,他对经济的研究倒比中文还强些。” 姐姐回来笑着讲给我们听,话里却充满失望的意味。一个用知识做外套包裹物 欲心的人露出汲汲名利的样子更令人黯然。 一百年前的鲁迅先生已然对此失望至极,到如今,我们失去了更多美好的 事物以用此换取物质的完满丰盛。可悲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这理所当然,若是 倒过来,反而令人生疑欷歔。 在我就读的这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一共只有两个,若别人问起,我自我介 绍说是文科生,你便可看到对方脸上浮现出细微的怜悯与轻视,“文科生=

16、数学 差=没有竞争力=没有前途”,他们的思维代换便是这样的。若我说我是真正热 爱文学的美,他们会说:“哦,这大抵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傻子。”真是令人悲 哀的定义。 那日在图书室自习,黄昏时下起雨,陈旧的木地板散着潮湿的热气,藤架 上开着大朵细白的荼蘼,香气怅惘幽婉,我独自倚窗而坐,看天光从乌木窗格 中透进来。台上搁着一只描花缠枝莲的青瓷瓶,里面盛着清水插一枝洁白带露 的马蹄莲。图书室管理员是位白发苍然的退休老教师,她热爱文学与书籍,便 回校接管图书室,这里的一瓶一画都是她精心布置,书用牛皮纸细整包好,再 用粗黑笔以繁体在封脊上写下名字,字迹秀丽端严。时而点一只带铜绿的精致 香炉,十分雅致。闲来无事

17、,她也会翻出全宋词教我。在这里时光似是静 滞了,隔却外界的纷扰,那些沉入淤垢中的古典美似粉白圆润的荷花招招而放, 带着洁净柔软的气息,令人直欲落下泪来。 那日看见苏轼的一首小诗,一字一句抄在雪浪笺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是了,在这物欲横流、人心硬坚的时代,那些涌动在中国人骨血里的千年 风雅,怕是要像深夜的海棠一般沉沉睡去了,谁来烧一支明光红烛,照它丝垂 缕翠,容色灼灼,重回那“思无邪”的美好时光? 点评:这篇文章结合“题目二”中鲁迅的话语来论述中国人天性的浪漫与 美感。在 19 世纪西方文化伴随洋枪大炮侵入中国之后,科学与知识给中国带来 了巨大

18、变化与异化,物质的欲望主宰了人们的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雅, 只恐夜深花睡去,作者期待有高烛明照,使我们重归“思无邪”的美好时期。 这篇文章是五篇特等奖作文中最富于才情的,全文清新可喜,感情真挚,婉转 流丽,字如珠玑,不枝不蔓,再加上一笔工整秀丽的书法,令人爱不释手。这 也告诉我们,写一笔好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高考中,都会使你获得优厚的报 酬;相反,如果写一笔涂鸦的文字,甚至满篇错别字,则会得到最糟糕的结果。 文章的不足之处是说理稍涉浅近,略显稚嫩。(点评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 主任、教授 漆永祥) 诚挚与真实 姜伟臣 姓名:姜伟臣 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指导老师: 陈玉洁 第七届全国

19、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 诚挚与真实 自 20 世纪初理性之光以降,人类如同刚刚睁开睡眼的婴孩开始疯狂地打量 这个已被祛魅的世界。人类中的杰出者力图用物理公式、数学模型、分子结构 表达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他们认为经过一系列严格推导就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 世界。然而,他们遇到了困难。 他们的困境恰恰是人类理性的困境,是理性期望的真实世界与情感期望的 诚挚世界的矛盾。理性一词源于古希腊语“logos”,原意为理念。从词意发展 来看,最早的“逻各斯”兼有理性的“理”与感性的“念”两重含义,即表示 人们对客观真理的主观感受。随着理性的发展,主观的东西被慢慢去除,“逻 各斯”更多地成为一种绝对

20、真实的代名词。这一转变,标志着人类理念异化的 开始。 20 世纪的西方文论史,就是一部理性异化史。左派批评家与右派批评家的 争论长达一个世纪,贯穿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其间各种文艺流派 竞相出现: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其衍生的存在主义、接受美学;四五十年代索 绪尔的语言学转向;60 年代终结于法国五月风暴的西马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 主义。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并且也产生了诸如卢卡奇、巴特、德里达、 福柯之类的大师。而他们所争辩与讨论的焦点,就在“理性”二字。 如鲁迅所说,近代理性异化最突出的两点,一是知识崇拜“举世惟知 识之崇”;二是文化地位下降“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而这两点,都代 表

21、了真实世界对诚挚世界的压制。人的情感被忽视,全社会只在乎那些可以被 在乎的东西。 尼采说:“人类对世界占有和征服的欲望,表现于对知识的渴望。”近代 以来,人们这种征服的欲望愈发强烈。工业革命后,机器成为人类延长的双臂, 改造世界的能力愈加强大,人类还缺少什么?显然就是一个绝对聪明、最有逻 辑的大脑。如何获得?去寻找知识。于是,人类对于知识有了一种额外的渴求 这种渴求并不是知识带来的愉悦引起的,而是出于知识“有用”。一句名 言恰能很好地体现这种对知识的畸形崇拜“知识改变命运”。 正是因为知识被前所未有地提升到现在这个位置,才会出现人们对专业人 士的病态服从,才会出现一“证”行天下、一“证”万事通

22、的现象。伴随着这 个过程,我们与所追求的民主自由又远了一步因为我们不仅要服从所属政 权的统治,还要屈服于一大批“话语权威”(罗兰巴特语)。 知识崇拜使我们不再去体会知识带来的愉快感受,相反,我们疲于奔命, 为获得(或者说占有)话语权威手中的知识,不惜被其“绑架”,成为另一个 “规训主体”。而这个结果,是鲁迅先生在百年前就预见到的:“美上之感情 漓,明敏之思想失。”除了知识崇拜,理性异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文化日益成为 经济的附庸。西方批评家对这一部分分析较多,最重要的是阿尔都塞和阿尔诺 的“文化生产论”。 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本应处于互不干扰的状态,因为政治的 首要法则是平等,经济的首要法

23、则是效率,文化的首要法则是自我表达。每个 领域的首要法则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每个国家不可能 同时拥有三个合作的政权,所以只能有所取舍。而理性泛滥的今天,最重要的 是如何获得利益这最符合理性的要求。对于理性来讲,自我表达有何用? 于是,人们放弃内心精神世界,“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文化归于经 济,文化活动也以经济利益为主。就算一些人渴望纯净的文化生活,举办一些 作文比赛,渴求一些真知灼见,也难免被用来为某些商家做广告,否则哪来这 么多经费。这就是文化生产,即使想要追求一些风花雪月,也不得不落得个满 身铜臭。管他什么自我表达,收益减成本,总之不能亏本! 只是这样,所追求的“风

24、花雪月”还是风花雪月吗?真的能抵挡“物欲来 蔽”,寻自由之思想吗?还是如鲁迅先生所说:“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 ” 我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 20 世纪初批评大师屈瑞林在哈佛作的长达一个多月 的系列演讲,虽然题目一样,但先人的思想却已寻不见了。何为诚挚?何为真 实?我们于漫漫长路上追寻的那个真实的世界,是否是最好的?如果理性带领 我们走向的是乌托邦,那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无须思考,只要向着机 器进化就可以了。 可是,屈瑞林说不是,鲁迅说不是,汉娜阿伦特说不是。哈耶克说,我 们只是在通向奴役之路。最终的真实只是像尤利西斯中食动物下水的布鲁 姆,在琐碎的日常小事中衰老,即使自己与神话中的伟大

25、英雄有相似的经历, 却也难现英雄的形象。我们对理性病态的追求,只会让我们亲眼目睹乌托邦的 覆灭。 但我们也并非无路可走,即使我们只是布鲁姆,我们在理性中的挣扎也只 是他在大街上的漫游这并不是结束,我们终会等来我们的斯蒂芬,带我们 一同对付敌手,一同回家。 毕竟,我们是奥德修斯的后代,是英雄子嗣。去吧,人类!去出发,去漂 泊,去回归! 向屈瑞林大师致敬! 点评:文章讨论的是理性与知识和文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近代以来 理性异化所导致的后果,或者说矛盾,就是知识崇拜的兴起与文化地位的下降。 全文紧扣“题目二”中鲁迅的两段话来展开自己的论述,举证恰切,论说有理, 尤其让我们感到惊奇与欣慰的是作者对

26、西方文艺理论史、文艺理论家及其思想 有着广泛的了解,对他们的理论与观点的运用,信手拈来,安排得当,形神兼 备,大气淋漓,开合起落,收放自如,已非一般的议论文可比,而是一篇颇具 功力的杂文。全文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息与缜密的理性思维以及逻辑能力,在 “高考体”大行其道的今日更属难得,可谓凤毛麟角,非常可贵。文章的不足 之处是,引用的学者与理论稍多了一些,有些段落有堆砌之嫌;全文的最末一 句,有蛇足之感。(点评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漆永祥) 柴火乐 项婧怡 姓名:项婧怡 学校:浙江省瑞安中学 指导老师:林海霞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第四名 柴火乐 我曾以为我的高中会很

27、平凡地度过,挥霍掉高一高二,咬牙拼下高三,考 所过得去的大学。读完了大学找个工作后再相亲,结婚,相夫教子。之后,我 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这是多么普遍而平凡的中国生命模式。 但开学没几天,我这个卑微的理想破灭了。 那是节令人昏昏欲睡的政治课,政治老太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着价值规律, 磨尽了我心里所有对高中生活的好奇与新鲜感。我枕着书,目光迷离,稍有些 凉的涎水流下也刺激不了我麻木的神经。这时我模模糊糊地听见身边传来“哧” 的一声,然后一股浓郁的硫黄味灌入鼻腔。 我瞬间清醒,惊恐地看向我的同桌,任嘴角的透明液体暴露在空气中风干。 开学以来我还没真正打量过我的同桌,原来他长得还算俊俏,浓眉大眼,只是

28、皮肤略黑鼻子略扁,脸颊上还带着几粒嫩红的痤疮芽。只见他的手上拿着一根 不合时宜的火柴,小小的火苗竟映得他整张脸容光焕发。还没等我开口,他的 后排就开始踹他的凳子了:“臭死了!”我的同桌只得将火苗吹灭,直起背来。 他手里一股青烟升起,留下满室余“香”。 后来我和他熟识起来,我竟愈发对这个上课玩火柴的人感兴趣。他姓柴名 烁,他的行为真是不枉了他的名字。他告诉我,他满周岁的时候,他家弄了个 “封建”活动,摆了一堆东西在他面前。“抓笔我就要当作家,抓口红我就是 大色魔。”柴烁嘴里念着长辈告诉他的故事,“可我偏偏什么都不抓,我直奔 茶几,开始玩起火柴来!”他开始乐不可支,像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恶作剧, 眼

29、里满是戏谑得意的光芒。 其实高中过得很快,那天政治课柴烁玩第一根火柴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 而如今他已经烧完十几盒火柴了。火柴盒全都在他课桌的抽屉里,摆放得整整 齐齐。我觉得柴烁从来不学习,几乎每一堂课都在玩火柴,看着火苗燃起,最 后熄灭,留下一根焦黑扭曲的木梗。同学们受不了硫黄味,老师终于决定把他 一个人换到角落,并没收了他所有没烧的火柴。那天是我第一次看见柴烁一天 都直着背上课,只是眼神迷离,不知其心之所向。 第二天早自习,我踏入教室惊讶地发现柴烁一个人在角落里,又开始弓着 背玩火柴。曾有人把他那样子比作吸大麻,弓着背蜷着身,目光贪婪而疯狂, 一副沉醉其中,灵魂出窍,不能自拔的样子。他的眼睛

30、紧紧盯着摇曳着的火苗, 直到火柴烧完,才发现坐在前面的我。 “哦,早啊。”他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怎么这么早?”我打算将心里所有的疑问全部抛出来。 “趁人少,多玩会儿。家里也不让玩。”他从火柴盒里又拿出一根火柴。 这几盒火柴是昨天上化学课的时候他从实验室里偷偷带出来的,出实验室的时 候他还扬扬得意地将火柴在我面前晃了晃。 我看着他又弓了下去的背,开口问道:“你为什么天天玩火柴?有那 么好玩吗?” “那你为什么天天写作业、做练习,不累吗?” “因为高考不考火柴啊。”我反击他的讽刺。 过了一会儿,或许是那根火柴烧完了,他终于抬起头来。他的脸被熏得更 黑了,显得眼白更白,眼珠子更黑。他盯了我很久,然

31、后突然笑了:“你一定 可以考上好大学的。” 毕业后很久,我才明白自己那时有多蠢。只是那时柴烁的笑让我感到莫名 其妙,始终无法参透其奥妙。那不是假笑,他的祝福也不含任何虚情假意。后 来,当我读到史记里项羽在乌江边笑并淡然道“天之亡我”时,我竟想起 了柴烁。但柴烁没有绝望啊,谁看了他玩火柴时的眼神,都不会想起“绝望” 二字。但玩火柴能做什么呢?谁现在还在用火柴呢?我那时觉得柴烁的前途和 乌江一样冰冷,像江东一样遥远。而前途,像一根刺一样卡在柴烁的家人和老 师的喉咙里,让他们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柴烁的爸爸曾把家里藏着的所有火 柴扔到空地上全烧了,可柴烁向我说起这事时,眼睛里却闪闪发光:“那么大 的火

32、焰太漂亮了” 没人能真正地懂他,或许他以为会有。 后来我看凡高传,看到凡高忘乎所以地在阿尔金黄的烈日下疯狂 地释放自己压抑许久的喧嚣的灵魂,那明亮张扬的色彩和奇异的笔触充满了灵 魂和自然的碰撞,激烈得像虚空里瞬间燃起在火柴头上的火苗这种碰撞没 有尽头,没有休止,不受别人思想的束缚,脱离社会,陷入自我。我想,柴烁 或许会真的懂凡高。 高中毕业后,没人知道柴烁去了哪里。他从来没有告诉别人他的理想、他 的愿望。即使说出来,诸如火柴大王、振兴火柴业之类的,也会遭人唾弃,在 如今的社会价值观面前一文不值。 柴烁那看似比我还卑微的理想让我在高中三年作了无数思想斗争。我常常 会想起他火苗映照下炯亮的眼珠子里

33、有着无法用言语诉说的复杂情感。我不相 信残酷的社会和现实会埋没那样的力量。他弓着背的样子,他手中火柴梗升起 的缕缕青烟,角落里飘来的硫黄味,充斥着、丰富着、斑斓着我的高中三年。 或许别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没有理想的失败者,没有理想的青春白过,没有 理想的人生白活。而我更愿意告诉别人,柴烁是个传奇,永远都是。 点评: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奇人奇事。作者高中的同桌名叫柴烁,是一个 火柴迷,而且是一个上课甚至任何时间都不断地擦亮火柴来取乐的奇人,他无 时无刻不专注于此,火柴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寄托。作者没有用世俗的目光 认为柴烁是一个失败者,而是认为他是一个能读懂凡高的奇人,是个传奇, 而且永远都是。文章中

34、的奇人奇事,有极强的故事性与吸引力,笔触富于感情, 描写细腻生动,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如果常加锤炼,作者 将来一定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写作文的故事题材,可 以奇思妙想,出奇制胜,但需要一颗细腻的心灵与一双具有观察力的眼睛。文 章的不足是对柴烁“柴火乐”极其复杂感情的剖析,显得薄弱了一些。(点评 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漆永祥) 朴散 伏 琰 姓名:伏琰 学校:山东省青岛九中 指导老师:黄向君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三名 朴散 吾师:夏安蝉鸣。你已学成了,归罢。 朴散:师父还未教我写作。 吾师: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学来做什么? 朴

35、散:我看那韩寒与方舟子骂战甚好,总有用处。师父不就酷爱古龙吗? 吾师:小心!小心!有关部门认可的是金庸。 朴散:何惧?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没有人知道我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没 有人知道我说过什么,因为听到的人都已死了。 吾师:咳咳 朴散:师父自然例外。 吾师:已五六分像了,只是他并不算是大家。 朴散:莫不是大明湖畔的金庸?侠之大者,为家怕老婆,算得上什么大师 呢? 朴散一顿,头顶被师父狠敲了一下。 吾师:他自然也不能及。姑且不论他喜欢介绍主角的祖宗三代这冗长的 坏毛病,他也太往规则里走。形是好的江湖,可魂却固步于市井朝廷。你不可 学。 朴散:是了,还是拯救失足妇女的古龙好些。 吾师:他也不能学。

36、朴散:师父嫉妒徒儿?莫忘记他是男人。 吾师:非也。他魂是好的,可形太孤苦。 朴散:难道要我去学那个穿 CK 内裤的郭四娘吗?莫忘记我是男人啊! 吾师:他未必不可取。身高不是差距,他一边赚钱一边传播文化,简直如 同买鞋子送鞋垫令人奇爽无比。你要记得,写作是开始,传播才是目的,弘扬 方为宗旨。 朴散:可怎么办,我喜欢的是韩寒。 吾师:咳咳。莫忘记你是男人。 朴散:还不只是“你我”的差别。 吾师:错。是“你我他”的差别。 朴散:而且我也不是释然那个和尚。 吾师:所以文化也因人而异。你写作的派别风格以及中心内容都与人不同, 不可照搬,不可仿写。你写不出余秋雨的苦旅,也遇不上曹文轩草房子里的大 病,故而

37、不要去想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和方舟子的赖上谁谁倒霉。你就是想 学罗永浩砸冰箱,也要有那个经济实力嘛。 朴散:师父说得这样难,莫不是要我找个天使替我去学习吧?完了,天使 一定是坐校车和高铁来的,我等不到了 吾师:经你一提,我又想到了顶要紧的一点,那真真是极重要的。 朴散:师父您在 cos甄嬛传吗?那想必没有东阿阿胶是行不通的。 吾师:话到此处,为师问你,甄嬛传和二人转有何区别呢? 朴散:这问题和您给我起这名字一样的千意百解。莫不是甄嬛传里人 多? 吾师一顿,朴散的头上又挨了一记狠敲。 吾师:甄嬛传只是娱乐介质,可二人转呢?那是文化传承。并且是和 老东北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写作既然是反映文化,便

38、要与人民与社会相辅 相成。校车、高铁虽有不足,但却为社会敲响警钟,如此题材也是为国为民。 朴散:审查能过吗? 吾师:这便是郭敬明的拿手戏了。小时代也批判,可人家三本书五 年内畅销无阻,这也是本领。 朴散:谢师父教诲,徒儿已悟了。 吾师:还不够。 朴散:还差什么? 吾师:还差鲁迅。 朴散:为何? 吾师:至此,为师已交给你三点:一是形魂都要佳妙,不艰涩,又近人情, 不为组织写文,不唱古典颂歌;二是创新当首,不走旧路,不比他人,用自己 的笔写自己的心;三便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用文字抚平创伤,用文字改造世 界,用文字将社会人民发展永昌。而鲁迅弃医从文则要告诉你最后一点。如此, 你便能做到你名字那二字了

39、。 朴散:哪点? 吾师:担当。他担当救国大任,你却要复兴文化。匹夫有责的事情,举泰 山若茶几。要担得起,才能朴散则为器?輥?輯?訛。尔后,将大禹谟“满招 损,谦受益”的前两句背给我听。 朴散: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輥?輰?訛。 注释: 指金庸书中主角多家世详细,如张无忌。 指古龙书中女主角多为妓女,如周婷等。 指古龙书中叶开的一句台词。 小时代里郭敬明习惯这样形容人。 指前文“莫忘记他/我/你是男人”的差别。 指韩寒的长安乱中释然与师父的对话。 cosplay 的缩写。 指电视剧甄嬛传里东阿阿胶广告太多。 小时代暗写上海繁华又苍凉的景象。 指电影英雄中秦王的“寡人悟了”台词。 ?輥?輯?訛老子道

40、德经言:朴散则为器。意指美好德行传播开去,这里 指传扬文化。 ?輥?輰?訛意思为:德行圆满的人没有什么地方到达不了,故“无远弗届”。 点评:这是一篇戏剧对话体的作文,文章中的朴散和他的老师,通过对话 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文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朴散”语出老子,本谓 纯真之道的分离与变异,引申谓淳朴之风消散。作者借用“朴散”为人名,语 意双关,浑然天成,题目的选择可谓既古典又新颖。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惹人眼 目,作者在此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作者是一个武侠迷,他将自己熟悉的武侠小 说中的人物与故事,与方舟子、韩寒、郭敬明、鲁迅等巧妙融合,用师徒二人 “大话西游”体的消解话语,引出对一系列社会丑恶现象的揭

41、露与讽刺,以及 对未来世界与人生的体悟与思索。读来既感辛辣,又让人忍俊不禁,轻松愉悦 的同时,又颇感沉重与忧虑。文章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对话的幽默与讽刺,个别 语句有浓厚的说教味,甚至有些痞子气,过犹不及,值得作者注意。(点评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漆永祥) 把苍烟踏破 姬潇依 姓名:姬潇依 学校:辽宁省大连市 24 中 指导老师:王丹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一等奖 把苍烟踏破 那是一个大师的时代,知识之光照亮黑暗迷途,学术之风吹散蒙昧迷障。 静默鸿蒙,蔡元培先生的一句“思想自由”今犹铿锵在耳;参透尘世,胡适新 文化的呐喊摇撼天地。如今的社会,利益与无知如同叠嶂苍烟

42、,唯有拨云见日, 踏破如许苍烟,才能还学术清净,还学问单纯。 从前,德之教化如清流荡涤灵魂,犹记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 文有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蔡元培先生以“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的德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人格之高尚,德育之先锋,大师提供着 学术坐标,更树立了风骨之碑。 如今,德却退化成那华丽飞檐上最不起眼的笔画。从何时开始,次道德变 得理所当然?伪道德变得肆虐猖狂?狷介之人纵然力挽狂澜,却无法在社会的 一潭死水中激起波浪。德的教化,一点点被唯利是图的观念蚕食鲸吞。这其中, 网络之力不可忽视。网络媒体宣扬着伟大的美德,却只会收到子贡赎人的负面 效果。郭明义、陈树菊固然值得

43、尊敬,但普通人的道德之举同样值得称颂。对 于不可为的道德过分赞颂,网络无形之中提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将其升至无 人匹及的高度。当道德不再是行为准则,而变得曲高和寡,全社会都会消极避 让,又谈何川流、敦化?唯有踏破眼前对德的畸形视角,一个大国方能精神富 有。 从前,责之宣扬浸染学术气息。黄炎培先生有言:“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他道尽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做人之法。蔡元培先生亦是奉命于危难之间,先义 后利,承担起一校之长的重任。也正是蔡先生奉行着责任,学术之风才吹遍大 江南北,学问之术才传至东西。 如今,责在利的面前变得无足轻重。古人有言:“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 其道而不计其功。”可是这种道德理想已然

44、消逝,随之而来的是冰封的社会奉 献精神、烈炙的人际交往关系。归真堂放弃生命责任,在熊胆之利面前颔首, 这难道不是利之戕害吗?媒体鼓吹着社会责任感,然而唯利是图的物质环境又 如何不会导致唯利是图的精神底色?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足可见 得物化资本对国民的诱惑力,在精神逐渐丧失的社会,责任才是王道。物质追 求,便是那封在眼前的袅袅炊烟,不,是滚滚浓烟,荼毒着人们的身心。这道 烟屏,已然挡住了无数人,他们迷失在自我构筑的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无法自 拔。而责任,则是如注的雨水,洗刷整个世界,冲走物欲之烟。从利在人先向 利居众后的转化,是公民意识的觉醒;从责居众后向责在人先的变革,则是一 个民族的

45、精神重生。 从前,真乃学术之要义。蔡元培先生一句“兼容并包”开启了追求真理的 大门,开学术之风气,领万古之先锋。古人夜观星象,欲从星座递嬗中找寻自 然的真理;近人纳古今东西之精粹,亦想从中找出社会的真理。做学问,正如 朱光潜先生之言,要用出世之精神。何谓出世?寻真理也。 如今,真知成为名誉的附庸,成为虚伪的阶下囚。大学之中所谓先 “格物致知”获得真理,才能“修身齐家治国”,终能“平天下”。犹记前一 阵子的方韩之战,一方坚定不移地紧握证据,一方竭力捍卫清白之名。然而方 舟子的真理之辩终于抵住了流言,亦开启了信息时代的新一轮真理大讨论。如 今的媒体亦是走向浮夸,抛却真理。断章取义,散布谣言,借助网

46、络之力蒙蔽 大众之眼。这置真理于何处?耸人听闻的内容不过是赚人眼球的噱头,夸张尖 锐的语言也不堪一击。名誉、声望不过是过眼云烟,真理却是脚下顽石,经得 起千锤百炼。 不如把学问比作沙滩上的一次漫步吧。海是钢蓝的凉,日是萤红的温,沙 是亮白的软。你听着涛声,在沙滩上画下思绪,一浪倾覆;你望着远方,在风 中喊出内心的愁怨,又一浪吞噬。篝火的烟尘弥漫,眼前如雪中观鹤的一片白, 倏忽间前路迷散,不见天日。向前走,还是留?篝火中芳香的烧烤蕴在烟中诱 惑着你,然而前路的风景尚未领悟。贝壳划破了脚,浓烟呛出眼泪,可是苍烟 之后,竟是最美的日落。云谲波诡,气象万千,红日炼金,天海一色。 踏破苍烟,追寻大师的足

47、迹,在那峥嵘岁月中重温元培的胸襟、适之的眼 光;踏破苍烟,更是对现代社会种种诟病的真知灼见,认清本质从而坚守理想。 在当今社会,若想内圣而外王,须得拨云见日,于内心不为外物所动,于 外在不因主观而枉。这个世界烟雾重重,如攀高山,但只有不断地踏破苍烟, 才有可能达到顶峰。 苍烟踏破,方可避“削足适履”“饮鸩止渴”,立天地之心,化万物于无 形,用德行引领行动,用责任树立人格,用真理指导风尚。 心如明镜台,又惮苍烟于何处? 点评:在“题目一”中选择蔡元培、胡适为关键词进行写作,对一个高中 生而言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毕竟如今的很多高中生对这两位大师的了解程度远 远不及韩寒、郭敬明,甚至史蒂夫乔布斯。与此

48、同时,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 积淀,这样一篇文章写起来也是会异常吃力的。然而本文作者却给了所有评委 一个惊喜,不但对两位大师的思想了如指掌,而且运用起来举重若轻,名言警 句更是信手拈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忘观照现实,“归 真堂”事件、“方韩之争”等在增强文章现实针对性的同时,也将作者对某些 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与深入思考很好地融入了文中,为文章在厚重的文化氛围 中增添了思辨的深度与广度。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某些观点不够严谨,例如第 三段对“网络之力”的论述就稍显绝对。(点评人:课堂内外杂志社副总编、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主编 赫学颖) 华林中的微光 陆静雨 姓名:陆静雨 学校:上海外国语

49、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钱 晨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一等奖 华林中的微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再没有比狄更斯的开场白更沉凝,更厚重,更笼统,更难以驾驭的了,如 同那遍被烟云尘嚣的大幕缓缓拉起,而你不知所措地淹没在纷繁壮阔的全境之 中。物欲是人心的外化,是五光十色的阴霾,是海妖塞壬的歌声,是凡夫俗子 眼中乱花迷眼的华林。可曾有谁捕捉到那林中的一缕微光,点染出困惑中的一 丝清醒、浮沉中的一丝淡然,使人生真谛、生命本源,并未完全迷失于大幕拉 起后的世界。 鲁迅先生曾经用过这个形容,“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意指的是曹公笔 下于峨冠博带、仕途经济间挣扎着透气的宝玉。哪个时代没有这么一片蒙蔽人 的华林,架构精巧秩序井然,是一类严丝合缝轮轴传动的体系。每个人都受着 这框架的包庇,自然,义务是遵循它,不脱出常轨。 知识不等于智慧,不经主观消化的知识甚至能扼杀智慧,“所谓科学,亦 同趋于无有矣。”如是言之。想起艰难时世开场那段近似咆哮体的振聋发 聩的台词,“理性!只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