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员颈腰部运动创伤 运动康复教研室 张恩铭 提纲一 脊柱相关内容回顾 常见颈部损伤 寰椎外伤性前脱位 枢椎齿状突骨折 寰椎骨折 颈椎挥鞭样损伤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脊柱的解剖 解剖:颈胸腰骶尾椎共 26 个椎骨,借助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接而成 生理曲线:生理前突和后突 脊柱韧带:主要韧带是前后纵韧带、棘上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黄韧带 椎管内为脊髓,脊神经从椎间孔伸出,脊髓节段和脊椎平面关系 脊髓 骨骼生长速度快于脊髓,故出现脊髓平面与脊椎节段平面的差异。可用以下公式推算脊椎与 脊髓节段关系: 颈段:脊椎数 +1 表示脊髓的节段平面(如脊髓损伤在 C5,则脊椎损伤在 C4) 上胸段(T1-
2、T6):脊椎数+2 表示脊髓的节段平面(如脊髓损伤在 T7,则脊椎损伤在 T5) 下胸段(T7-T11):脊椎数+3 表示脊髓的节段平面(如脊髓损伤在 L2,则脊椎损伤在 T11) 脊椎 T10-T12 对应整个腰髓 L1-L5 脊椎 L1 以下为马尾神经 脊柱的活动 颈椎活动度最大,其次是 T11,T12 和腰椎。 枕骨与寰椎间只有屈(10) 、伸(25)两项运动。 颈椎旋转动作的 1/2 是由寰枢椎负担;颈屈曲时 C5 所承受的屈曲扭转力最大,故 C1,2 及 C5 最 容易发生骨折脱位。 颈部运动创伤 颈椎是活动度最大的脊椎。常合并脊髓损伤致残致命 此类伤多见于体操、技巧、跳水、京剧杂技
3、等 寰椎外伤性前脱位 受伤项目:高台跳水,体操等 受伤机制: 颈屈 伸脖 寰椎外伤性前脱位 症状: 轻者出现上颈疼痛 /颈僵/ 麻木,吞咽时咽部疼痛 重者四肢瘫痪, C2 以下知觉消失。 体征及辅助检查: 头不同程度前伸畸形,颈僵不能转动; C2 棘突压痛,颈后枕大神经处压痛; 可有上下肢病理反射; 侧位屈曲 X 片寰齿间距 (正常小儿不超过 3mm,成人不超过 2.5mm,小于 4mm 则证明是单纯的横韧带断裂,小于 6mm 可无脊髓损伤症状) 寰椎外伤性前脱位 治疗 新伤行颅骨牵引复位,重 6.5kg;复位后以 3kg 维持,以后用带头石膏背心固定(颈后伸 15略收下颌位)12 周。 陈旧
4、伤可手术融合 枢椎齿状突骨折 枢椎齿状突骨折 症状与前同。但因为齿状突随寰椎一起移位,故脊髓损伤几率减少。 治疗:牵引、带头石膏背心共 20-24 周。不愈合的手术固定。 寰椎骨折 机制:由高处跌下,头顶垂直着地 症状:颈部肌肉痉挛,可通过枕大神经向后枕部放射,屈颈与旋转受限 体征:C2 棘突压痛, X 片阳性 治疗:颅骨牵引 6-8w,颅颈金属架或带头石膏背心固定 6-12w 儿童颈椎向前半脱位 儿童颈椎屈曲位片,常见 C2,C3 向前移位现象,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儿童 10 岁前颈椎活动中心在 C2,C3,以后逐年下移,成年后移至 C5,C6。 前移一般不超过 3mm 故如有年龄小的体操运
5、动员头颈部屈曲受伤,侧位相前移不超过 3mm 的,不能轻易诊断为颈 外伤性脱位。 挥鞭样损伤 挥鞭样损伤 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 其定义为由后方或侧方撞击所致的颈部加速减速机制所造成的骨 或软组织损伤。 症状: 1 颈痛:为挥鞭样损伤最为常见的两种临床症状。典型的颈痛表现为颈后区的钝痛,颈部活 动可使疼痛程度进一步加剧。疼痛还可向头、肩、臂或肩胛间区放射,这一类型疼痛可能属牵 涉痛性质。紧随颈痛症状其后多数患者可出现颈部肌肉痉挛和颈椎活动受限,这些症状多在 12 周内缓解。 挥鞭样损伤 2 头痛:是仅次于颈痛的最常见症状,有时甚至是最为明显的症状。其典型表现为枕部或枕 下
6、疼痛,并可向前放射至颞部、眼眶及头顶部。肌肉和筋膜的损伤可能是引起头痛的最常见原 因,此外头痛的原因也可能为神经性或血管性因素。 3 其他:背痛和上肢放射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及心理异常、吞咽困难、头晕、视 力障碍、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系统损害、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以及斜颈、前胸痛等。 4 X 线平片检查时常无明显异常发现。 挥鞭样损伤 创伤后应激综合征 由 3 组症状组成:反复经历现象(做噩梦、强迫性意识等) ,逃避现象 (逃避对受伤有关情形的回忆、孤立等) ,唤醒现象(警觉过度等) 。 治疗 关于挥鞭样损伤的治疗方法,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意见;各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也还缺乏 足够的证据支持
7、。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颈围固定、牵引、理疗和体疗。 在加拿大,研究人员对 2627 个车祸伤引起的颈椎飞鞭损伤患者做 7 年的跟踪调查,他 们的平均康复时期为 32d,但仍有 12的患者在 6 个月的时候仍存在一些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症 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脊神经或脊髓而引起症状者,称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慢性损伤多由于颈椎长期屈曲劳损,急性损伤多见于暴力外伤或挥鞭样损伤。 颈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特征及分类: 发病年龄多在 30 岁左右,男多于女。发病率仅为腰椎间盘突出的 1/10。以 C5-C6,C6-C7 椎 间盘相对较多。 分为三型 侧方突出型:压迫神经根 旁中央突出型: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中央突
8、出型:压迫脊髓 颈椎间盘突出症 症状及体征 侧方突出型:轻者出现颈脊神经支配区(即患侧上肢)的麻木感,重者可出现受累神经节段 支配区的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同时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窜麻感,疼痛症状可因咳嗽 而加重。 旁中央突出型:除有侧方突出型的表现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如 Horner 征( 1.瞳孔缩小。 2.眼睑下垂及眼裂狭小。 3.眼球内陷。 4.患侧额部无汗。 ) 同 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Babinski 征阳性;对侧有自上而下的感觉异常。 中央突出型:产生脊髓双侧受压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及膝、踝反射亢进、 霍夫曼氏征(Hoffmann
9、征) 、 Babinski 征阳性等。严重者双下肢进行性硬瘫。 颈椎间盘突出症 查体:压颈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霍夫曼征阳性 X 线检查:注意拍片位置,加照过伸过屈位,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等。 CT、MRI 检查可确诊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on 试验):术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因 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此即为上肢牵拉实验阳性。 颈压轴试验:患者坐位,颈后伸、偏向患侧,检查者双手按于患者头顶部,向下加压力,患 肢出现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霍夫曼氏征:检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夹持患者的中指末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余各指处 于
10、自然放松屈曲状态。检查者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此时由于中指深屈肌突然受牵拉, 而引起各指之掌屈曲反射是为阳性,如果一侧阳性,表示该侧腱反射亢进,提示锥体束损害, 如两侧阳性,且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颈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颈椎牵引 采用颌枕布带牵引法。轻者用间断牵引,每日 1-2 次,每次 30-60min,重量由 3- 4kg 开始,逐渐增加到 10kg,不能超过 15kg,采用前屈 10-30位牵引。 (通过 X 线片观察发现, 前屈位牵引可使椎间隙后缘较前缘增宽更为明显,牵引角度小, 最大 应力集中在颈椎上段, 适合于病变节段位于 C3-5 的患者; 角度变大时, 最大应力逐
11、渐移往颈椎 下段, 对病变节段发生于 C5-7 的患者疗效较佳) 颈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按摩治疗: 药物治疗:布洛芬等消炎药,铁弹丸,维生素 E,B1。外贴活络膏 针灸:风池、肩井、天宗、肩隅,曲池、合谷、内关、外关等。 理疗及封闭 超短波等。 颈部肌肉力量练习 手术 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 经等)受累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也可称为颈椎综合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40-50 岁为高发年龄 病因 颈椎间盘 椎间关节与钩椎关节 椎体骨刺形成 韧带 颈椎病 钩椎关节 分型 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12、脊髓型 交感神经型 颈型 原因:姿势不良或过度疲劳等颈肌的痉挛、劳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现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 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颈椎小关节失稳,此类改变刺激了颈神经根背侧支及副神经而 致发病。 一般情况:反复发作的 “落枕”,大多数为颈型颈椎病,可为其他型颈椎病的前期。 主要症状:颈部疼痛,颈项强直。无神经、脊髓、血管受压症状。 体征:颈部活动障碍。 X 片/MRI :可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前凸减少,可无明显退行性变。 神经根型 一般情况: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高发,占颈椎病 60%以上,发病多为单侧,亦有双侧。 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及沿神经根向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 加重因素:颈后伸
13、,咳嗽 伴随症状:颈后伸侧屈活动受限,肌萎缩,肌力下降,手指感觉迟钝。 体征:颈椎生理前凸减少、变直或后凸;C5-6 棘突旁多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及加强试验(+) , 压头试验(+) ,颈引伸试验(+) ,头部叩击试验(+ ) 。 X 片:正侧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形,骨质增生。 CT 及 MRI 检查有确诊定位作用。 头部叩击试验 病人端坐,颈自然挺直,医生左手平放于患者头顶上,以右手握拳轻扣左手背;如颈部出现 疼痛或麻木,并向患肢放射,则为阳性;如仅为局部肌肉震痛,并无放射痛,则为阴性。其原 理为扣击造成椎间孔突然缩小,使神经根受刺激所致。此试验主要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 轻者可用
14、力稍大,对颈椎结核或肿瘤慎用此项检查。 颈牵引试验 (颈引伸试验、颈椎间孔分离试验) 对疑有颈神经根痛者做该检查。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双手抱住其头部向上牵引提 起,如患者感觉颈及上肢疼痛减轻为阳性,表明颈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受到卡压,提示椎间盘 病变、椎间孔缩小,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综合征发作期进行此项试验,头昏、头晕、耳鸣 等症状亦常有减轻或消失。也可作为施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 椎动脉型 一般情况:占颈椎病 15%以上,常发生在原有动脉硬化基础上。常与神经根型混合出现。 主要症状: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猝倒、持物落地等;颈部活动可诱发或加重以上症状。 体征:椎动脉扭曲试验(+)
15、。 X 片:正侧位片可见骨质增生(钩椎关节) 。椎动脉造影可见血管受压影。 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椎动脉狭窄,血流量减少。 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端坐,术者一手扶患者头顶,另一手扶其后颈部,使头向后仰并左右 旋转 45,约停 15s,若患者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者即为阳性。 脊髓型 一般情况:占颈椎病 10-15%以上,常发生在于中年 40-60 岁患者。C5-C6 和 C6-C7 间隙约占 90%。有双侧受压和单侧受压。 主要症状:早期下肢(单或双)麻木无力,落地踩空感(踩棉感)胸背部有束带感; 发展:上肢发麻(精细动作差) ,持物脱落,步态不稳; 重者:四肢瘫痪,二便困难(潴留) 。
16、体征:上下肢生理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 X 片/MRI :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波浪样压迹 交感神经型 一般情况:占颈椎病 10%,单独发生较少,常与其他类型并发。 主要症状:多器官、多系统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状及体征。 1头部症状:如头晕、头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伴有恶心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 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 3.眼部症状:视物模糊,眼裂增大,瞳孔散大,眼底胀痛,眼目干涩。 4.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5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血压变化等。
17、6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 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轻型神经根型/早期脊髓型/轻型椎动脉型/ 颈椎间盘突出症/未明确诊断、需治疗观察的/ 合并有 严重疾病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以缓解症状为目的。 首选方法: 颈椎牵引: 适用于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 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颈椎牵引: 根据 X 线改变及症状,神经根型采用病变位于:
18、 C45 牵引角度为 0; 位于 C56 前屈 510; 位于 C67 前屈 15; 位于 C7T1 前屈 2030 ; 位于上颈椎时多为后伸 520。 椎动脉型颈椎病用中立位; 颈椎呈反弓状态时,采用垂直或后伸位。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坐位颈椎牵引 自身体重的 1/10 至 1/5,多数用 6-7kg 牵引时间一般为每次牵引 1530 分钟,每日牵引 1 或 2 次,以 720 次为 1 疗程。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卧位颈椎牵引 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 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 2-3kg。持续牵引 2 小时后休息 15 分钟,然后再
19、作牵 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 1O-14 小时。 有研究认为仰卧位优于坐位牵引。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卧位颈椎牵引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颈椎牵引注意事项: 必须把握好牵引力的方向/重量/牵引时间三大要素,以保证牵引的最佳效果。 牵引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等现象要减轻重量或停止牵引并找出原因。 牵引结束后,可用颈部围领保护。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颈托: 按摩:脊髓型禁用 药物 针灸:选用凤池、肩井、天宗、肩髃、曲池、内关、后溪、阿是穴等。每次 2-3 组穴,隔日 一次。10 次为一疗程。 理疗:直流电醋离子导入、超短波、TDP 照射等 功能锻炼 手术 手术治疗 适应证:非手术治疗
20、3-6 个月无效;反复发作;脊髓型进行性加重。 病例分析 王某某,男,65 岁,退休工人,因颈肩部疼痛,左上肢麻木,行走不稳 1 年余,加重 2 个月 而入院。 1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颈肩部疼痛,左上肢麻木,症状持续性发作,并逐渐出现行走 不稳,有踩棉感。 检查:颈部活动度受限,局部压痛不明显,双手握力下降,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亢进, 双侧霍夫曼征阳性。 颈椎 MRI :3/4、 4/5 、5/6 、6/7 椎间盘突出 腰痛 提纲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腰扭伤 腰臀部肌肉筋膜炎 慢性腰肌劳损 腰椎滑脱 骶髂关节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 腰部最厚、胸部最薄,全长占脊柱 1/4 组成
21、:纤维环、髓核、软骨板 作用:连接椎体并维持椎体间的稳定; 减震并通过髓核的流动作用完成脊柱的自由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 损伤机制: 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当腰椎间盘突然或者连续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均可使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发生突出。 突出类型: 按突出位置分: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 按突出程度分:膨出、突出、脱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特点: 运动员多见于举重、跨栏、投掷、体操、水上等项目运动员。 50%发生在 L4-L5,35%发生在 L5-S1,16% 上述两盘同时受累。 突出多发生在一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史 曾有不同程度慢性腰痛史,亦可有损伤史。 主要症状 腰痛
22、坐骨神经痛 体征 突出间隙的棘上韧带有压痛,旁开 1cm 有压痛 椎旁间隙叩击痛 脊柱生理曲线消失,有肌性侧弯 直腿抬高试验等特殊试验(+) 影像学检查 腰痛: 性质:反复发作,慢性钝痛,痛点可不明确 部位:下腰部或腰骶部。 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椎窦神经纤维。如果突出较大, 则可刺激硬膜产生硬膜痛。 坐骨神经痛: 多单侧,疼痛向臀部、大腿、小腿外侧及足放射。咳嗽、喷嚏和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体征 压痛:病变腰椎间隙棘突间和棘突旁常有压痛点,按压可有疼痛或串麻。 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肩上型侧弯: 腋下型侧弯: 根前型无侧弯 若顶起神经根或已有粘连,
23、则均有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特殊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直腿抬高健腿牵拉试验; 屈颈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健肢直腿抬高试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直腿抬高试验 又称拉塞格试验(Lasegue 试验)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 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 70 度以上,如 若抬高到 70 度以下即出现疼痛,同时检查者亦有一定阻力感,则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见于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为增加坐骨神经牵拉强度可被动使踝关节背屈, 如有椎间盘突出症时,坐骨神经的串痛将明显加剧,此方法称直腿抬高加
24、强试验(Bragard 征) .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对于因肌肉等因素引起的病变常为阴性,因此对鉴别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 经根压迫特异性高于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健腿牵拉试验 当患肢直抬腿出现串麻后,再沿身体纵轴牵拉健肢时串麻消失为阳性,说明有椎间盘突出, 且牵引治疗有效。 健肢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当健肢直腿抬高时,患肢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此试验机制是由于直腿抬高 健肢时,健侧的神经根牵拉硬囊向远端移动,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亦向下移动。当患侧的椎间 盘组织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下移动受到限制,则致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在 神经根的肩上部时,此试验为阴性。 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也可端坐或
25、者直立位,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胸部前,另一手至于枕后,缓慢、用 力的上抬其头部,使颈前屈,若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阳性者主要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肩上型患者。其主要机制是屈颈时。硬脊膜上移,脊神经根被动牵扯,加重了突出的 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因而出现下肢的放射痛。 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患肢屈膝 90,医者将患肢小腿上提或继续屈曲膝关节,如果出现沿股神经放射 性疼痛,为阳性。提示有 L3-L4 或 L2-L3 间盘突出或膨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感觉、肌力检查: L3-4 突出-大腿后外、膝前、小腿内侧、内踝感觉异常 L4-5 突出-小腿前外、拇趾、足背感觉异常 臀中肌、拇长伸肌、趾长短
26、伸肌 肌力下降 膝反射减弱 L5-S1 突出-外踝、足外侧、足跟感觉异常 臀大肌、腓骨长短肌、小腿三头肌肌力下降 跟腱反射减弱 中央型有鞍区感觉减退 影像学检查 X 光片:正位片 有侧弯或椎间隙两侧不等宽 侧位片 椎间隙变得前窄后宽 晚期可能有椎体缘骨唇出现。 CT 及 MRI 检查:为最后确诊的重要依据,但必须注意阳性影像不一定有临床症状,也不是 唯一的手术指征。 CT 简图 CT/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治疗 卧硬板床休息: 初次发作患者,首先应绝对卧床休息 2-3 周,症状缓解后带腰围下地站立。 骨盆牵引(疼痛缓解后) 牵引重量: 首次牵引患者,以自身体重的 40%为宜,逐渐加至
27、50%; 年老体弱者,以自身体重的 30%开始,逐渐加至 40%。 牵引次数:每日 1-2 次,每次 30-40 分钟;3 周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1 周。 (另:牵引前可将床脚垫高 20cm,头低脚高 反悬式牵引) 注意事项: 牵引引起疼痛加剧、呼吸紧迫或心慌、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不了反应应立即停止。高血 压患者要注意位置。腰椎有滑脱及伴有全身明显衰弱者,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心肺 功能较差的患者都是不适合牵引治疗的。 按摩疗法: 一般手法:解除肌肉痉挛为手法复位创造条件。 治疗手法: 侧卧旋腰(侧扳或后扳) 坐位旋腰 直抬腿勾脚 手法治疗目的: 使突出的间盘还纳; 消除神经根粘连
28、 手法整复 1 周后,可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肌力,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中央突出型、骨质增生明显、突出物有钙化的患者以及反复发作或手法无效者应禁用或慎用; 手法使用后,患者卧床休息 2-3 天,用腰围固定腰部; 症状消失后,3 个月内除进行腰背伸肌肉的锻炼外,应避免从事弯腰及负重体力劳动,防止 复发。 针灸:相应夹脊穴、委中、环跳、秩边、肾俞、大肠俞等,10-15 次为一个疗程 药物:布洛芬或双氯芬酸止痛,也可用中药等。 封闭治疗: 注射药物:2%利多卡因或曲安奈德 10-30mg 加 2%利多卡因 痛点封闭疗法:局部痛点 骶管冲击疗法:从骶骨裂口注射 髓核溶解手术 将髓核溶解剂注入
29、到椎间盘内 功能锻炼 三点支撑、五点支撑、飞燕 腹桥等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1.疼痛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 2.经常复发,患者长期痛苦,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 3.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症状严重者 4.神经根粘连,表现为严重持久麻木或感觉异常者。 手术方法: 传统手术 椎间盘镜手术 激光气化手术 腰肌筋膜炎 运动员腰背肌肉筋膜炎是运动员腰背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又称为腰肌纤维组织炎,是一种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痛点形成的综 合征。 腰背肌筋膜炎 相关解剖 腰背筋膜指包绕骶棘肌的筋膜。较厚,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起自棘突和棘间韧带,止于髂骨 嵴和肋骨角;深层
30、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张于腰椎横突、髂骨嵴、髂腰韧带之间。汇合处在骶 棘肌外侧缘。 腰部筋膜下脂肪分布区,研究认为脂肪疝是病因之一,并与压痛点有关 (一)损伤机制 劳损: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劳损,训练中腰部活动过多,易导致腰部局部组织细 微损伤逐渐积累致劳损 肌肉痉挛:痉挛缺血,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疼痛。 受凉:训练中受凉容易引发 病理变化:脂肪疝、粘连牵扯神经疼痛、炎症影响周围的神经致痛、末端病 症状与诊断 (一)自发性疼痛: 腰骶部疼痛,疼痛性质为隐痛、酸痛或胀痛。 与运动相关,训练前后痛 与天气等有关,阴雨天气加重,受凉后加重。 站立或弯腰时间稍久时加重。 (二)查体: 脊柱
31、曲线正常,活动范围良好,在某一特定角度范围内出现疼痛。 局部可摸到较硬的条索状筋束,在腰椎 3、4、5 两侧骶棘肌横突部等处明显压痛点,呈酸痛。 压痛时可向下肢放射,但不过膝关节。 治疗与训练预防 (一)非手术治疗: 手法治疗 痛点封闭:利多卡因加曲安奈德 局部生理盐水注射(枝川疗法) 针灸: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殷门、环跳、委中等。 药物:内服维生素 E,保泰松、布洛芬等 外用活络膏等 理疗:超声波、超短波、蜡疗、火罐等。 (二)手术治疗:小针刀局部松解。 (三)训练: 持续腰痛者暂停腰部负荷及体前屈练习。训练可不停止,但负荷量减小。 加强腰背肌、腹肌锻炼。 加强核心区力量练习。 预
32、防: 急性期彻底治疗恢复; 加强腰腹肌力量练习; 保持良好姿势; 佩戴围腰等保护支持带 骶髂关节损伤 骶髂关节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 骶结节韧带 骶髂后短韧带 骶髂后长韧带 直接暴力: 骶部或臀部遭受右后向前或由前向后的暴力撞击,如篮球、足球运动中的相互冲撞; 体操运动员落地单侧臀部着地。 间接暴力: 单足触地 女性因激素影响,关节韧带松弛,稳定性小容易伤。 症状: 腰骶部疼痛 在站立、骨盆扭转时疼痛加重。行走时患侧不敢着地。 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负重。 体征: 后脱位髂前上棘前向上移位,髂后上棘上凸,患侧下肢显短(前脱位相反) 。 相关韧带处压痛。 骶骨部有叩痛。 床边试验、 “4”
33、字试验阳性 床边试验(盖氏试验):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一侧髋膝屈曲,另一腿下垂于台沿,此时检 查者将下垂腿往下牵拉使髋部过伸,有腰骶疾患者的患侧会发生疼痛。 “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以“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并 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下压时,骶髂关节出现痛者为阳性。 治疗 手法复位 后半脱位,俯卧,做腰后伸扳法; 前半脱位,屈髋屈膝下压法。 中药 封闭 冯 ,男 15 岁,玩耍时被人推倒,右臀着地。事后尚可行走回家。第二天右髂部疼痛,站立 时右下肢屈曲显短,髂前上棘上移 2cm,各种检查结果均阳性。 X 线片见骨盆倾斜,右骶髂 关
34、节间隙增宽。诊断为右骶髂关节后半脱位,经手法复位后一次成功。第二天即去上学。三天 后复诊,诸症消失。 运动员的脊椎棘突痛 包括棘突骨膜炎、棘间韧带断裂或撞击性棘突滑膜炎。 易发部位:L4-L5(44.8% ) ,L5-S1 (34.3%)及胸椎棘突( 7.8%) 损伤机制 背伸动作练习过多,棘突反复撞击使韧带受伤。如排球扣球、跳水折腰、体操后软翻 腰前屈韧带反复被牵拉劳损。 急性棘间韧带拉伤未愈又反复受伤。 损伤病理:典型的末端病改变。 典型症状 脊柱背伸痛及前屈痛 体征 棘突间或棘突旁向内下按压疼痛。 X 线:早期正常,晚期有棘突韧带附着处有骨质硬化变尖或有游离的骨化影。 治疗: 减少背伸运
35、动量,宽皮带束腰保护。 局部封闭、针刺、 病例 某男,18 岁,国家体操队运动员,X 年 X 月 X 日就诊。主诉几天来腰部背伸时出现较重疼痛, 影响训练,经检查,腰肌正常,只在脊柱背伸时出现疼痛,疼痛局限在脊柱正中 L45 腰椎位置, 但 L45 棘突无压痛,用拇指从棘突旁向下,向内用力按压才找到痛点。 治疗:针刺痛点。 带宽皮带保护。 急性腰扭伤 由于腰部用力超过腰部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等)的生理负荷所造成的程度不同的纤维 断裂或小关节微动错缝,称为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 腰部肌肉、筋膜、软组织和椎间关节的损伤。有明确的外伤史,俗称“闪腰”。常受损的肌肉 是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和腰
36、背筋膜 损伤机制: 负荷重量过大。提重物时常发生。 脊柱过伸超过生理范围,技术动作错误或疲劳 思想准备不足、精神不集中中会发生 症状与诊断: 明显外伤史,重者伤后立即感到疼痛,腰部运动受限,脊柱生理曲度消失,甚至有脊柱侧弯 出现。轻者次日才出现上述症状。 腰肌拉伤:局部肿胀压痛点明显,不能弯腰 棘间韧带捩伤:局部压痛不能弯腰 小关节扭伤,疼痛位置比较深,各方面不能活动。成绞锁状态 小关节滑膜嵌顿或轻度绞锁,腰部不能活动 骶髂关节扭伤:弯腰或扭转时受伤。患侧腿不敢负重,跛行。盖氏试验、 4 字试验阳性 治疗:急性腰扭伤者应当卧床休息。腰后垫枕放松,给予镇静止痛药物,针灸拔罐法以及配 合局部封闭。效果较好。对于骶髂关节扭伤推拿按摩效果较好;腰椎小关节扭伤侧扳手法疗效 较好 训练:疼痛消失后可作腰背肌恢复性锻炼。 预防:集中注意力,充分准备活动,技术动作姿势要正确,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增强韧带 的伸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