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21467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 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 2015-2020年)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2007年中央 1号文件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此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 2013年 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2014年 6月,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发布实施,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近年来,省里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意见(鲁政发 2011 46号)、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 创建的意见(鲁政办发 2013 31号)、关于印发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

2、15-2020年)的通知(鲁农改农经 20151271号,以下简称规划)、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 DB37/T 2323-2013)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现粮食“十二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统筹推进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坊子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确保任务落实到地块。由区发改局牵头,会同区财政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坊子区高标准农 田建设实施 方案( 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本方案所述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 3 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

3、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方案基准年为 2014 年,水平年为 2020年。 4 第一章 实施方案制定背景 一、基本概况 潍坊市坊子区位于山东半岛西侧,潍坊市中心城区 东南部,东经 119 03 119 26,北纬 36 30 36 45。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地带、环渤海 经济圈的南端,处于济南 淄博 潍坊 青岛区域城市发展 主轴和烟台 莱州 潍坊、日照 潍坊 东营两条区域城市发展次轴的 交汇点上,是连接山东半岛和鲁中鲁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北靠潍坊市主城区,是潍坊市东南部 发展 的 重要腹地,承东启西,引南联北,是潍坊 市 的重要组成部分。坊子区(峡山区) 行政 总面积 9

4、03平方公里 , 其中,坊子区面积 412 平方公里,现辖 5 个街道、 2 个发展区,村居 302个,人口 32.5万 ; 峡山区面积 491平方公里, 辖 4 个街道, 277个行政村,人口 23 万。 二、自然资源条件 地势南高北低,除少数缓埠丘陵地外,多属倾 斜高平地、倾斜平地地貌类,平均海拔高度 70米。坊子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2.3,年平均降雨量 647毫米。 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是潍坊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果品、瓜菜等农副产品,被誉为“中国芦笋之乡”。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煤炭、膨润土、 5 粘土、沸石、矿泉水等

5、 20余种,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总储量 25923万吨。膨润土资源十分丰富,总储量 454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矿泉水、沸石储量居山东省首位,品质优良,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共有矿泉水产地 6处,沸石岩 大型矿床 1处,年开采量 5万吨以上。水泥用灰岩已探明中型矿床 1处,探明储量 7000万吨,远景储量在 1 亿吨以上。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临青岛港、烟台港,南临日照港,北临潍坊港;胶济铁路横贯东西, 206 国道、 309 国道和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潍莱高速公路起点就在境内 ; 距青岛、济南国际机场分别只有 1小时和 1.5 小时车程,离潍坊机场仅 3公里。 三、社会经济状况 2014年,

6、坊子区(峡山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其中,坊子区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30.2亿元,增长 9.3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 16.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6亿元,增长12.8 ;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0.7亿元,增长 13.1。 2014年,峡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4.88亿元,增长 8.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4.42亿元,增长 20.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6亿元,增长 15.4%;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3亿元,增长 38.7%。 四、基本农田现状 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基数分类, 2012年坊子区土地总面积618395.25亩 ,其中,耕地面积

7、为 359023.2亩,林地面积为 22233.9亩,草地面积为 6894.9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 积为 145514.25 6 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28889.4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39324亩。 2012年峡山区土地总面积为 724757.85亩,其中,耕地面积为 375546.45亩,林地面积为 20960.4亩,草地面积为1247.5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面积 为 70836.15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26834.8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191861.7亩。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

8、列重要 讲话和对山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以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规 划( 2015-2020 年)为依据,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地力,增强农田产出能力;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农田的持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 (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 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 根据 农田分布、自然条件状况及建设需要,选

9、择重点街道(发展区),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模, 7 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开发。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三)严格标准,确保质量 。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区域选择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标准执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 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在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以区 政府为主体 ,整合各类财政 投入 ,形成资金合力。充分发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

10、设中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 在建设和利用高标准农田过程中,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六)建管并重,良性运行 。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管护机制。各类项目建设按标准 化要求建成后及时确权登记,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三

11、、总体目标 8 按照省规划要求,结合我区(包括峡山区)实际,到 2020年,全区计划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21 万亩,建成区域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100 公斤以上。截至 2014年底,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3万亩;规划期内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18万亩,其中, 2015 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5 万亩;“十三五”末新建高标准农田 13 万亩,全面完成省规划安排的任务目标。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依据以下通则和标准: ( 1)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30600-2014); ( 2)国家农用地质量分级规程( GB/T28407);

12、 ( 3)山东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 DB 37/T2323-2013)。 二、建设内容 (一)整治田块 。 进一步优化基本农田结构布局,通过合理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归并零星分散田块为成方连片农田 ,开展土地平整。根据地形地貌、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通过深耕深松、剥离回填肥沃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建成后,实现田块相对集中,田块方向应满足在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要求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80cm 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 30cm 9 以上,形成一批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二)修复改良土壤 。 采用农艺、生物、工

13、程等综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和培肥。通过深耕、挖深垫浅、完善灌排设施等逐步改良土壤不良构型、增加耕作层厚度、降低土壤盐分,保证作物生长环境良好。通过秸秆还田、施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 料、土壤调理剂、重金属钝化剂等逐步改良土壤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障碍因素,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建成后,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改善,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各项养分趋于平衡,并保持“中”或“高”值水平,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 (三)建设灌排节水设施 。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按照灌溉与排水并重、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

14、的要求,配套改造和建设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按照“节水优先”的要求,加快 推进地 下水超采治理,统筹各类农业灌溉可用水资源,逐步替换超采区地下水 源,因地制宜推广以管道灌溉为主,以微灌、喷灌为辅,灌排并举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建成后,田间灌排系统完善,节水工程措施配套,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超采区面积明显减小,输、配、灌、排水及时高效,灌溉保证率达到 75%以上,排涝标准达到 5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 10 85%以上。 (四)整修田间道路 。 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

15、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 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建成后,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 100%,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 。 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网。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田坎防护等设施。 (六)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 。 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合理布设弱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

16、,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满足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七)加强农业科技服务 。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配置定位监测设备,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虫情监测站(点),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大力推进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和科学施肥等农业科技应用,加快新型农机装备的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 50%以上,农 11 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60%以上。 (八)强化后续管护 。 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17、、农民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落实管护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 第四章 区域布局及建设任务 一、区域现状、建设重点及建成要求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水源、土壤类型等因素,全省划分为黄泛平原区、山前冲积平原区、黄河三角洲地区、胶东半岛丘陵区和泰沂低山丘陵区 5 个类型区。其中,我区属于山前冲积平原区。全区地势起伏平缓,土层较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水资源较丰富,灌溉方式以井灌为主,也有部分河、库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形成了部分漏斗区。田间渠系不配套,水资源浪费较大。全区基本农田面积 66.9万亩, 2011-2014 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 3 万亩。规划 201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5 万亩, 2016-2020 年新建 13 万亩。山前冲积平原区高标准农田主要目标: 田 :平整土地,归并田块,对土层浅、低洼易涝的土地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