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科课程合格评估方案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抓好本科 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的重要保证。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我校本科课程的教 学情况,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开展课程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课程建设水平、教学质 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掌握课程建设工作的现 状、优势和不足,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评估的原则 (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二)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三、评估范围 已讲授两轮的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 2 四、实施 (一)自评 各教研室组织自评。教研室应组织主讲教师认真学习 课程评估方案,充分了解课程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准确掌 握评估标准,熟悉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严格按评估要求进 行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形成课程自评报告。 (二)系(院、部)评估 各系(院、部)在教研室自评基础上,组织课程评估 专家组进行评估,专家组由 5 人组成(其中本部门专家不 得多于 3 人),设组长 1 人(由本部门专家担任)、副组 长 1 人(由本部门外专家担任),秘书 1 人。 专家组在审核课程自评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深入 访谈、查阅资料、考察座谈等形式,对课程建设工作做出
3、 公正客观评价,形成专家组评估报告并给出评估结论 建议。 评估结束后 3 天内将专家组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 报学校教务处。 (三)学校抽检 为确保评估质量,校教务处将组织专家组对系(院、 部)评估结果进行抽检。 五、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 3 评估结论标准:总分值60,结论为合格;总分值 60,结论为不合格。 专家组评估结论建议,经校教务处审议并报学校审定 后,向全校公布。 六、结果使用 对评估合格的课程,学校给予课程建设经费,进行培 育和建设,从中遴选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比例不超过合格课程的 30%。 被评为不合格课程的,由所在系(院、部)组织,限 期半年整改,整改
4、后由校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再次评估。 七、评估纪律与监督 课程合格评估工作实施“阳光评估” ,严肃评估纪律, 确保评估工作公开、公正和公平。教学督导处监督检查各 系(院、部)和评估专家组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检查 评估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同时评估工作要接受教师、学 生的监督。 4 附 1: 课程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1 课程定位 1.2 课程建设规划1.课程定位与目标要求 1.3 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 2.1 数量与结构 2.2 主讲教师 2.3 教学科研水平2.师资队伍 2.4 青年教师培训与发展 3.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
5、3.3 教学改革与建设 4.1 教材建设及选用 4.2 实践教学条件4.教学条件与利用 4.3 网络教学环境 5.1 课堂教学准备 5.2 课堂教学运行 5.3 教学规章制度与档案管理5.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5.4 教学质量监控 6.1 学生学习效果 6.2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6.教学效果 6.3 教学督导、领导、同行评价 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 5 附 2: 课程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1.1.1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明确,定位准确。 查看教学大纲 11.1 课程 定位 1.1.2 课程设置 课程设计、学时、学分和学期安排合理
6、,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 求。 查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表、 教案 2 3 1.2.1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合理,措施得力。 查看课程建设规划 11.2课程 建设 规划 1.2.2 课程建设规 划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定期检查,落实情况良好,成效明显。 查看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建设成果证明材料 2 3 1.3.1 教学大纲 有科学、系统、个性化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查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2 1 课程 定位 与 目标 要求 (10 分) 1.3 教学 大纲 与 教学 进程 1.3.2 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进程合理,执行严格。 查看课程表、教师教学工作量表等 2
7、 4 6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2.1.1 数量与配置 整体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队伍配置合 理;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数的四分之一。 查看课程教学人员情况及人员信息 资料 2 2.1.2 学历结构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50%,特殊学科不低于 40%。 查看课程任课教师情况统计表 1 2.1.3 职称结构 高、中级职称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占任课教师的比例 40%,特殊学科不低于 30%。 查看课程任课教师情况统计表 1 2.1.4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形成合力梯队。 查看课程任课教师情况统计表
8、 1 2.1 数量 与 结构 2.1.5 骨干教师 有校级或自治区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教学名师。 查看相关佐证材料 1 6 2.2.1 课程负责人 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查看课程任课教师情况统计表 2 2.2.2 主讲教师 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90%,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的比例50%。 查看课程任课教师情况统计表 2 2. 教师 队伍 (26 分) 2.2 主讲 教师 2.2.3 高级职称 教师上课率 近三年内教授、副教授上课率达 100%。 查看教学任务书、课程表 2 6 7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2.3.1 教学研
9、究活动 有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查看教研室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 学术活动佐证材料,召开教师座谈 会 3 2.3.2 教学研 究成果 近三年获得校级(含)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教学质量奖、优秀教 师奖;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教研论文人均0.5 篇。 查看获奖证书,课程任课教师教学 改革、教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3 2.3 教学 科研 水平 2.3.3 科学研 究成果 近三年有 50%以上的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有校、区级科研项目,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人均1 篇。 课程任课教师课题立项情况统计, 发表论文情况统计 3 9 2.4.1 师资培训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全体教
10、 师均参加网络精品课程等项目培训和业务继续教育。 查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参加 网络精品课程培训等相关佐证材料 1 2.4.2 师资培养 有明确培养计划,且落实效果好,近三年有取得研究生学历的 教师。较好落实助教制或导师制,团队建设有成效 查看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落实 情况,近三年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 情况统计表及教学团队情况统计 1 2.4.3 教研室活动 注重教研室建设,落实效果好;教研室活动有制度、有计划、 有记录;能有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的研究 查看教研室人员组成、活动计划、 记录,教研室活动总结,教师访谈 2 2.4 教师 培训 与 发展 2.4.4 师德修养 和 敬
11、业精神 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教学纪律;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爱 岗敬业,无教学事故。 近三年教书育人、师德标兵获奖情 况,教学日志,召开师生座谈会 1 5 8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3.1.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反映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教育思想,体现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成 果,体现教学研究成果,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案及培养方案 3 3.1 教学 内容 与 课程 内容 结构 3.1.2 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结构系统、先进、科学,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 践教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12、、培养规格和培养层次要求。 查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使用教材 2 5 3.2.1 教学方法 合理选择、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的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师生交流互动好。 现场听课,查看教师应用和创建的 教学方法及其成效 2 3.2 教学 方法 与 教学 手段 3.2.2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 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效果好;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 课的课时不低于 20%,且效果较好。 查看课程资源支撑材料、多媒体课 件,现场听课 4 6 3.3.1 教学改革 有教学改革思路、目标、措施,有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 教学改革计划及成效
13、,近 3 年教学 改革项目统计一览表 2 3. 教学 内容、 方法 与 手段 (16 分) 3.3 教学 改革 与 建设 3.3.2教学建设 在人才培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经费投入比例较大,且有政策和措施保证,相关材料齐全,教学建设成果显著。 查看各种教学设备、人员配备,各种教学活动、教学文件及相关材料 3 5 9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4.1.1 教材建设 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教材建设,有完整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 (含参考书、实践环节指导书、习题集、学生必读书目、自编 讲义等) ;主编或参编教材。 查看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及各种配 套教学参
14、考书 2 4.1 教材 建设 及 选用 4.1.2教材选用 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严格,核心课程选用国家规划的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使用效果较好。 考察教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符合度,查看教材选用制度及选用情况 2 4 4.2.1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教学条件满足教学要求,基本实验活动安排能达到 学生人人动手的要求,学生满意。 考察实验设备及教学条件是否达到 国家标准 2 4.2.2 实习实 践基地 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有稳定的实习实 训基地,认真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时间有保证,制度、措施完 善。 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及统计表,实践 教学大纲、实习实训计划或实施方 案。
15、 24.2 实践 教学 条件 4.2.3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实验教学内容的技术 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 要求的 9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的总 数比例达 50%,试验室开放,效果较好。 查看实验教学大纲、教师实验课教 案、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室开放制 度、记录 3 7 4.3.1 网络教 学资源 有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效 果好。 查看网络教学资源 2 4 教学 条件 及 利用 (14 分) 4.3 网络 教学 环境 4.3.2 辅助
16、教 学软件 有辅助教学软件。 查看辅助教学软件 1 3 10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5.1.1 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含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安排表、学 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等)齐全。 查看教学基本文件 1 5.1 课堂 教学 准备 5.1.2 备课 教案、讲稿撰写整齐、规范,及时更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 环节安排得当;内容重点难点突出;集体备课常态化 查看教案,现场听课,教师访谈 3 4 5.2.1 课堂教 学组织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能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7、 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具有启发性,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强调课堂纪律,善于课后总结。 现场听课 4 5.2.2 考勤管理 认真核对和登记缺课学生,考勤成绩计入平时成绩;认真填写 教学日志,没有缺漏。 查看教学日志,考勤与平时成绩计 算办法 2 5.2 课堂 教学 运行 5.2.3 考核管理 平时作业、测验、实验均能严格要求、管理,有科学可行的平 时成绩考核办法,且执行情况好;期末考核命题质量高,评分 标准科学、合理、规范;阅卷能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无误判、 错判;试卷分析认真、规范;已建立试题(卷)库,试题(卷) 库题型全面,题量充足。 查看考试大纲,课程学习成绩考
18、核 办法,考试试卷、评分标准和试卷 分析 3 9 5.3.1 教学规章制度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严格,教学运行稳定有序。 系(院、部)教学管理制度或实施 细则,岗位设置与职责 1 5.3 教学规 章制度 与档案 管理 5.3.2 档案管理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教案、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毕业 论文(设计)、试卷、实验报告、实践指导书、习题集等教学 档案齐全,装订规范,归类整理,保存完好。 查看各类教学档案装订、归类和存 档保存情况 2 3 5. 教学 运行 与 质量 监控 (20 分) 5.4 教学 质量 5.4.1 教学质量 监控机制 有教学质量评价与监督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教学评价系
19、统完善。 查看系(院、部)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具体措施和办法,领导 访谈 2 4 11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基本要求 评估方式 满 分 2级 满分 监控 5.4.2 教学质量评估 有各教学环节的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定期开展检查、评估。 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评估结果 2 6.1.1 课程考核 成绩抽查 近三届学生对该课程的测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阅卷给分正常。 查看近 3 年学生考试答卷、考试成 绩和试卷分析 26.1学生 学习 效果 6.1.2 参加活 动情况 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后续课程教师反映好,组织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普及面广,效果显著。 查看第二课
20、堂活动计划、内容等材 料,后续课程任课教师的反映,访 谈 2 4 6.2.1 学生评教 近三年学生评教的方法可行,真实可靠。 查看学生评教的原始材料 2 6.2 学生 对课 程的 评价 6.2.2 学生意见 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满意度较高 查看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 2 4 6.3.1 教学督导评价 教学督导员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较高。 督导处对课程教学评价 2 6.3.2 教研室评价 同行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评价较高。 查看同行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评价材 料 2 6. 教学 效果 (14 分) 6.3 教学 督导、 同行 评价 6.3.3 系(院、部) 评价 系(院、部)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全面真实,评价较高。 系(院、部)领导对课程教学的全面评价,领导访谈 2 6 特色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