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学生).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488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六讲 科学探究实验 大纲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目标层次 提出问题 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查阅资料 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 猜想与假设 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 设计方案 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 科学探究 表达与交流 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知识要点 一、 提 出 问 题 问 题 是 整 个 学 习 过 程 的 起 点 , 是 否 能 形 成 较 高 的 探 究 能 力 与 问 题 的 发 现 、 提

2、 出 有 直 接 关 系 。 1. 问题的来源 (1)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时产生化学问题的重要来源。如加油站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实验过程中无法解释的、新异的现象,与经验不符的实验步骤或环节,理论和实验间的差异都是问题来源。 (3)阅读资料的过程是产生化学问题的又一源泉。 2. 发现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用心观察、仔细思考,有意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即使对于显而易 见的事实也多想一想为什么。 二、 猜想与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提出的。凭空想象、随意提出猜想或假 设,只能导致探究失败。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猜想、假设,应从客观物

3、质本身、物质所处环境、 物 质和环境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 三、 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1. 观察 (1)观察要目的明,重点清,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的形状的改变, 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逸出、沉淀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或改变。 (2)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真知,只有观察仔细、精确,才会 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发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3)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 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

4、律。 2 2. 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 找出异同点,分清楚研究问题和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要找出区 分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归纳演绎 归纳演绎是解决一般与特殊间重要的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地化学现象、化学问题进行 观察,总结他们的共同点。 四、 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的是数字结果,有 的是文字结论。注意化学用语的合理使用,注意条理性和准确性。 五、 拓展 解决探究的问题后,我们通过这道题还能掌握哪些知识

5、,在此基础上还有哪些可以加以运用的。 2011 一模试题 1、 (11 东城 7 分)生活中离不开水。若水的硬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进行软化处理。 (1 )小文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某硬水水样进行软化,其原理示意如右图所示。树脂的作用是除去硬水中的 (2)生活中通过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小文取此水样煮沸后,发现有水垢生成。为探究水垢的成分,他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分析及结论】 由实验可知,水垢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实验小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实验探究,推测此水垢的成分中可能含有 (3)小文另取该水样,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其反应为: A + Ca(OH)

6、2 = 2CaCO3 + 2H2O,则 A 的化学式为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水垢变白、变疏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部分溶解, 放出热量, 滤液的 pH 约为 12 3 2、 (11 西城 7 分)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 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 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 2O4) 、碳酸钙。 (2)醋酸(化学式用 HAc 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是_ (2)加入足

7、量 CaCl2溶液的目的是 (3)已知气体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 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 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2)12.8 g 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 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实验分析】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2)通过上图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 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 加入足量 醋酸溶液

8、 白色 沉淀 B菠菜样品在 少量开水中煮 沸 23min 溶液 A 白色 沉淀 C 无色 气体 D残渣 4 3、 (11 海淀 8 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 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 “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 2)猜 想: 银灰 色粉 末为 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 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 1 试管气体,验纯。 (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在导管口点燃气体。 (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10、】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一杯 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反思】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 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4、 (11 朝阳 8 分)三聚氰胺(化学式为 C3H6N6)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因其低毒、含氮量高,俗称“蛋白精” 。 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导致发生婴幼儿泌尿结石病例。某化学兴趣小组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几粒

11、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 一会儿。 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 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向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 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5 学欲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 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 380 至 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NO 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棕色 NO2 气体。 【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根据资料及反应物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

12、可能是: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氧化碳和氨气(NH 3) 二氧化碳和氮气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理由是 【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实验现象和分析】 (1)A 装置的作用是 (2)实验时观察到 B 中棉花变红,证明生成了 ,同时看到 D 中 现象, 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C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5、 (11 丰台 7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

13、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 (1)装置 A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 写出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 C 和 D 中的药品分别为 6 (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 E、F 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装置 G 中 的药品、

14、现象和结论是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 CH 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3)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4)同学们为了验证通过干燥管后气体的成分,继续进行的实验为: 6、(11 石景山 8 分)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 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 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 CO 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 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 9.0 g 氧化铁和 1.2 g 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 a

15、 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 a。再对木炭 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 气体; E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 的原因是 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 1:只含有铁; 猜想 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 3:含有 ; 猜想 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6.6 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 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 ,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 实验操作 实验

16、现象 实验结论 在尖嘴处点燃气体, A B C D E 澄清 氢氧化 氯化钯 石灰水 钠溶液 溶液 7 2012 一模试题 1、 (西城.33.6 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 7 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其中 4、5 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碱性的亚硫酸钠(Na 2SO3)溶液、Na 2CO3 溶液与中性的 CaCl2 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CO2 与 SO2 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

17、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 4、5 号溶液可能分别是 NaOH 溶液、Na2CO3 溶液、Na2SO3 溶液或 NaCl 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 4、5 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 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实验 2 均产生白色沉淀 4、5 号溶液可能分别是 Na2SO3 溶液和 Na2CO3 溶液中的一种。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 4、5 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 4、5 号 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 _ 4 号溶液

18、是 Na2CO3 溶液5 号溶液是 Na2SO3 溶液。 滴加适量 2 号溶液 滴加适量_号溶液 滴加适量 3 号溶液 8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 4 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 NaOH 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 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 NaOH 溶液。 2、 (海淀.33.8 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 灭, 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 Mg、Al、Fe 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 Mg、Al、Fe 三种已知金属和

19、MgSO4、Al 2(SO4) 3、FeSO 4、CuSO 4 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Mg Al Fe MgSO4 溶液 有气泡产生。 Al2(SO4)3 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 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FeSO4 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 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 析出。 CuSO4 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 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 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 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

20、“”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 Al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 CuSO4 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 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 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 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 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

21、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 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9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3、 (石景山 33 (8 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 NaOH 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 【查阅资料】 Na2CO3 溶液 pH7,BaCl2 溶液 pH=7,Na2CO3+BaCl2=BaCO3 +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

22、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 A、B、C 三支试管,进行 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B 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 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 4、 (丰台.33.9 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

23、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 A 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 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CaCl2 溶液呈中性 (1) 【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 A 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是_ _ _, 是 CaCl2 (2) 【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A 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 溶液 _ 假设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10

24、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4) 【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 【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 (东城.33.8 分) (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 中的现象是_ _,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25、】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 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装置 C 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 了亚硫酸(H 2SO3) ;装置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装置 E 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 色, 其原因是 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 【反思提高】某同

26、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 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 11 论):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6.(朝阳.33.8 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 图所示的实验。 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 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 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27、】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Na 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 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

28、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 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7、 (平谷.33.9 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放的药品中(如下图) , 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HC l 来 ll Ca(O H)2 石 蕊 酚 酞 12 (2)碱性的 Na2CO3 溶液与中性的 CaCl2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29、。 【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这瓶溶液是: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 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 理由是 另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由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 实验二:验证猜想三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30、 实验结论和解释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8、 (房山.33.7 分) “过氧化钠(Na 2O2)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 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 3.00g 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Na2CO3+ CaCl2CaCO3+2 NaCl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 Na2O2 和 NaOH 的混合物 (2

31、)粉末成分是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 Na2O2、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物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 3.00g 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 共收集到 0.32g 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_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_ 将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 得固体 1.00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Na2O2 NaOH Na2CO3 成分(填“有”或“ 没有”) 质量(g) 13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 (2)有同学提出把第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 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