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pptx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21689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55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中医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 上 节课 的主要知 识 点 1、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 整体 观念、 辩 证 施护 2、整体观念的概念:人(五脏为中心 )、人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 3、证(部位、原因、性质 、邪正 )、症 、病 4、辩证施护: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 5、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6、重要医学书籍 重 点 1、阴阳概念 2、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 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的临床应用 一、阴阳的概念第一节 阴阳学说 u定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 关联 的某些 事物或现象 对立 双方 属性 的概括 。 它既可 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

2、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 u来源 : 朝向阳光 温暖、明亮 阳 背向阳光 寒冷、晦暗 阴 普遍性例子 水火 ;天地 ;男女 ,不局限在某一个事物 . 水 ,地 ,女 -阴 火 ,天 ,男 -阳 阴阳属性的普遍性 : 指 阴阳属性并不局限于 某一特定 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 于 自然界 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者相互对立而又联系的 两 个 方面。如水火,天地,动静,气血,昼夜都可以划分 阴阳 。 所以事物的阴阳属性具有矛盾范畴的普遍意义。 二 、 阴阳 的 属性第一节 阴阳学说 属 性 空间 (方位) 时 间 季 节 温 度 湿 度 重 量 性 状 亮 度 事物运 动状态 阳 上

3、外 左 南 天 昼 春 夏 温 热 干 燥 轻 清 明 亮 化 气 上 升 动 兴 奋 亢 进 阴 下 内 右 北 地 夜 秋 冬 寒 凉 湿 润 重 浊 晦 暗 成 形 下 降 静 抑 制 衰 退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阴阳相对性举例 转化性 : 冰 与水比较 : 冰 -阴,水 -阳 ; 水 与蒸汽比较 : 水 -阴,蒸汽 -阳 比较 对象 不同,水 的阴阳属性可 以改变 . 可分性 :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阴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 平旦 夜半 中午 傍晚 昼 -阳 夜 -阴 后半夜 前 半夜 上午 下午 三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 对立制约 (二)阴阳互 根互用 (三)

4、阴阳 消长平衡 (四)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离决、精气乃 绝 ,生命活 动 便告 终 止 1、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 -对立的、矛 盾的 两层含义 阴 阳 -相互制约 如 寒 -热 ; 昼 -夜 ; 水 -火 ; 动 -静。 2 阴阳 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 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又称阴阳 “ 相成 ” 。 阴阳互根, 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 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相互依存关系 ,称为 “ 互根 ” 。 阴阳互用, 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 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

5、互促进的 过程 。 又称 阴阳依存。 如寒 -热;内 -外;男 - 女。 例如:互根互用的基础和纽带 阳中涵阴,阳依阴而存在,阳以阴为源而 生。 阴中涵阳,阴依阳而存在,阴以阳为根而化 独阳不长 阳中无阴 -独阳 阴中无阳 -孤阴 孤阴不生 依存关系破坏,失去相互滋生、相互促进关系 3 阴阳 的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 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 用,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 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消,意为减少、消 耗。长,意为增多、增长。 阴阳平衡,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阴阳相互制 约而维持的一种协调稳定状态。 阴阳消长平衡, 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协调稳定平衡 状态,不是静止

6、的和绝对的,而是在一定限度、 一定时间 内 “ 阴消阳长 ” 、 “ 阳消阴长 ” ,以 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例 1:以 四时气候变化 而言, 从冬 春 夏,气候从 寒 冷 逐渐转暖 变热 ,即是 “ 阴消阳 长 ” 的过程 由夏 秋 冬,气候由 炎 热 逐渐转凉 变寒 ,即是 “ 阳消 阴长 ” 的过程 一年总体 阴平阳秘 例 2:以 人体的生理功能 而言, 白天阳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 兴奋 为主 ; 黑夜阴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 抑制 为 主。 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生理功能由 抑制 逐渐 转向兴奋,是 “ 阴消阳长 ” 的过程 ; 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生 理

7、功能也从兴奋 转向 抑制,是 “ 阳消明长 ” 的过程 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 消长平衡 (阴平阳 秘)即健康, 阴阳的 消长失调 即是病理状 态。 4 阴阳 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 是指阴阳矛盾对立的双方,在 一定的条件下 ,可 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 “ 物 极 ” 阶段 。 原因: 阴阳矛盾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 对立 的双方在其运动中已 相互倚伏 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 。 条件: 但是,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重 ”、 “甚

8、 ”或 “极 ”就是促进转化的条件。即是说,阴寒到了 “重 ”、 “甚 ”或 “极 ”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为阳热 ;阳热到了 “重 ”、 “甚 ”或 “极 ”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就可以转化为阴寒。在这里 , “阴阳之变 ”的条件是主要的, 没有一定的条件,便不能转化。当然,促使转化的条件,还 有内、外之分。 4、阴阳的相互转化 “ 重阴必阳 ”“ 重阳必阴 ”“ 寒极生热 ”“ 热极生寒 ” 夏 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春 秋 阴 消阳长 阳 消阴长 冬 例 1: 就生理而言,抑制和兴奋的互相转化, 即是如此过度兴奋(整夜不睡上网)之后会 变成抑制(第二天白天感觉疲劳)。

9、例 2: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阳转阴,由阴 转阳的变化亦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如某些 急 性温热病 ,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 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 出现 体 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阳气 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属于由 阳证转化为阴证 。此时,若抢救及时,处理 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 ,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 例如:消长和转化的内在依据 阳 阳 孤阴阴 阴 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 独 阳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阴 阳 平 衡 例 :季节变化 四 春 温 季 春夏所以温热,是春夏阳 气上升抑制了 气 夏 热 秋冬的寒凉之气 候 秋 凉 变 秋冬

10、所以寒冷,是因为 秋冬阴气上升 化 冬 寒 抑制了春夏温热 之气 三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阴阳学说 基本 变化 内 容 范 例 阴阳 对立 阴阳相互制约 上下,天地,动静, 升降,寒热 阴阳 互根 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 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没有寒,就无所谓热 阴阳 消长 处于不断地消长变化之中 四季寒暑往来之更替 阴阳 转化 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 化 到 “ 冬至 ” 则寒甚至极 而阳气生,气候转暖 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 四 、阴阳学说在中医 护理 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 阳 人体部位 下部 上部 体内 体表 腹部 背部 内侧 外侧 五脏 六腑 1.人体

11、部位的 阴与阳 分类 四 、阴阳学说在中医 护理 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说明 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 就 大体部位 来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就其 背腹四肢内外侧 来说 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 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 五脏 阴(属里藏精气而不泻);六腑 阳(属表传化物而不藏) 心肺居于上部 (胸腔 )属阳 心 :阳中之阳 五脏之中 肺 :阳中之阴 肝脾肾位于下部 (腹腔 )属阴 肝 :阴中之阳 脾 :阴中之至阴 肾 :阴中之阴 每一脏腑阴阳之分: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 四 、阴阳学说在中医 护理 学中的应

12、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四 、阴阳学说在中医 护理 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 的矛盾运动 功能活动: 阳气 (阳) 促进物质的 新陈代谢 营养物质:阴 精(阴) 功能活动的 物质基础 气与血 的关系 气: 阳 血:阴 常态 阴阳 平衡 病态 阴阳失衡 2 说明 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 例如: 以功能活动与脏器组织相对而言 功能 活动 阳,脏器组织 阴 生理 活动(消化) 损耗(馒头) 阴阳对立制约 消化系统 结构 产生生理功能(消化功能 ) 阴阳互根 生理 活动(消化) 损耗(馒头) 化生补充 了新的物质基础 消长平衡和转化 3 说明 人体的病

13、理变化 阴阳失调( 阳盛则热,阳盛 则 阴病;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邪 气 阴邪、阳邪之分,正气 阴精与阳气之不同。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 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 “阳损及阴 ”, “阴损及阳 ”,以致 最后出现 “阴阳两虚 ”。 4.阴阳转化: 人体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表现,还可 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阳证可 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 四 、阴阳学说在中医 护理 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四 、阴阳学说在中医 护理 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阴阳学说 3.人体的病理变化 调 整

14、 阴 阳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证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伤阳 兼阳虚 (酌加温阳药) 阳盛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伤阴 兼阴虚 (酌加养阴药)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证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 泻 其 有 余 补 其 不 足 阴阳平衡 阴盛 阳盛 阴虚 阳虚 生理状态 实证 病理状态 虚证 阴阳失调示意图 生理调节 平衡点 热 寒 热 寒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阳偏胜 阴偏胜 阳偏衰 阴偏衰 阴阳偏胜都是实证 。 阳胜是实热证,阴胜 是实寒证。 实证 方法: 损其有余。 实热证 : 寒凉药(热者寒之); 实寒证:热药(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都是虚症 。阳偏衰是虚寒证,偏 阴衰是虚热证。 虚症 方法: 补其不足。谁少补谁。 虚寒证:补阳 虚热证:补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