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7108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Colitis in 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 of classification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张延德 周佳 【摘要】目的:规范结肠炎的分型及治疗,更加有利临床掌握 和使用,以此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用整合医学的观念和方法, 充分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西 医),参考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并吸取精粹,结合本科 室临床实践和同仁经验,对该病进行宏观分型并“以症、以征、 以病”辨证治疗。结论:在中西医并存的背景下,对“结肠炎” 采取这

2、种整合医学模式的分型及辨证治疗,更有利于临床治疗, 更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结肠炎,整合医学,分型,辨证治疗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andardize colitis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the more favorable clinical master and u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Methods:With integrated medical ideas and methods, fully using the overall conce

3、p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western medicine), re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treatment and absorbs the essence, combine the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and colleagues,

4、to macroscop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 disease, the disease character and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Conclusion: To colitis in coexis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ake this medicine pattern integrated classification and dialectical treatment, is more advantag

5、eous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health. 【 key words 】 colitis, integral medicine, part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结肠炎是结肠常见疾病且并发症多,作为肛肠科的重点疾 病,却无规范性诊疗方案,更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治疗效果 各有不一。作者集中西医理论依据,结合个人临床实践,参阅 借鉴同道经验,按整合医学思路归纳整理成文,作为我院肛肠 科临床规范使用。 一、定义 结

6、肠炎属肠道疾病,本病起病多数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 病程呈慢性,偶呈急性暴发,结直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 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为主要病变;以好发于远侧结肠如乙 3 状结肠和直肠为主要部位,也可以侵及部分结肠和全结肠;以 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腹泻便秘交 替性发生、时好时坏、时急时缓,缠绵下断为主要症状。以慢 性发作为主,具有反复性、多发性、病程长等特点。根據其臨 床表現,西医归属内科,有手术适应症则转归结直肠肛门外科; 中医属于“泄泻” 、 “痢疾” 、 “便血” 、 “肠风”或脏毒等范 畴,归属于肛肠科。 二、结肠炎的中西医传统分类 中医分类: 中医认为结肠炎大多为

7、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 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1)腹泻型:泄泻、大便不成型、腹痛、粘液便、脓血便、 肠鸣及排便不畅、不尽、里急后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恶 寒、头昏等症。(此型最易治疗,一般 20-60天可根治) (2)便秘型:大便秘结,如羊屎样,排便不畅、不尽,甚则 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长期腹泻史,伴有腹痛、 消瘦、口干、腹胀贫血等症,易恶变。(治疗一般 30-60天) (3)腹泻便秘交替型:大便时干时稀、时有粘液、便血,伴 有腹痛、腹胀等症。(治疗一般 20-60天)慢性结肠炎属自身免 疫性疾病,可能与某些病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及精神因素有关

8、, 大多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大便带粘 4 液和脓血,患者十分痛苦,这些症状不是通过调理脾胃、健脾 益肠就能解决的,而应寒热通补、健脾和中、调理阴阳,就能 从根本上治疗肠炎。 西医分类: 根据致病原因分为特异性,即有明显原因的结肠炎和非特 异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结肠炎。 特异性结肠炎常见的有痢疾、结肠结核、阿米巴痢疾、放 射性直肠炎等; 非特异性结肠炎有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而临床所 称的慢性结肠炎多指非特异性的。 三、结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影像检查 结肠炎有以下 7症状和体征: 1.局部症状(消化道) (1)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为肠炎主要表现,慢性反复 发作

9、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 下腹及左侧腹部,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减 轻的规律。 。进食生冷、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 后重的症状。 (2).腹泻 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样便、粘液便、 稀便等粪便异常。轻者每 12 小时排便一次,有时全为粘液脓 血便或水样便而无粪质。 (3).便秘 结肠炎、直肠炎是导 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 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4).肠出血 是溃疡性结肠炎最 5 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时可附 着于粪便外面。

10、(5).体征方面 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 腹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等。 2.全身表现 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 休克出血表现。 结肠炎的影像学检查:1.结直肠 X光钡剂灌肠造影,安全 无创、方便实用,诊断符合率高。2.结直肠镜检查,对操作人 员技术要求高,优点是对微小病变检出率高、可在病变部位取 组织活检,可处理单个息肉等。3.CT 检查:结直肠造影剂后 CT 增强扫描或薄层扫描,能精确显示结肠壁的炎性改变,并对病 变范围的评估有所帮助,对怀疑有结肠病变的首选筛查已被广 泛接受。 四、中西医对结肠炎

11、的认识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结肠炎仍是一种发病原因及机 制并不明确、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 传统中医将结肠炎归为“泄泻” 、 “痢疾” 、 “便血” 、 “肠 风”或“脏毒”等属内科范畴,随着中医学科的发展,现已归 属于肛肠科。该病病变主要在于脾胃与大肠,而与肝肾关系密 切。而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基本病机是: 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大肠,缠绵难愈,久病肝郁,导致湿凝 6 气滞血瘀。治法丰富:疾病初期,可用通因通用,来驱除病 邪,会很快康复;一旦转入慢性,尽管病位在肠,但,肾司二 便,脾主运化,脾不虚不泄,肾不虚不久泄,无湿不成泄,病 邪所凑,其气必虚,故治法则以调补脾肾为主;病情

12、比较顽固 的,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因为久病肝郁、肝郁气滞、 气滞血瘀。总的来讲是通过脏腑间的生克关系,辩证调治相关 脏腑,平衡整体阴阳,来达到病变脏腑的痊愈。 现代医学人为结肠炎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遗传、精神 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结肠粘膜常有炎症性改变,集中在粘膜层 粘膜下层更有甚者炎症可累及肌层浆膜层,其病变分布 直肠和乙状结肠(达 90%以上) 。由于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病情 反复发作,合并症较多,至今内科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治疗 只能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缓解病情,控制发作。典型病例,肠 道慢性症痊愈者少,尤其是病理组织学上痊愈困难。 作者提出:从整合医学的观点出发,整合中西医两法优势

13、 来认识和达到治疗目的。不得不说,对结肠炎的认识与治疗, 整合医学突显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尤其是西医)无法比拟 效果,特别是灌肠治疗已成为最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措施。 五、作者对结肠炎的分类 为了便于掌握和临床运用,整合中医分类(腹泻型、便秘 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西医分类(特异性、非特异性),根 7 据疾病复杂程度和特殊情况分为:1.单纯型 2.复杂型 3 特殊 型三类;根据最主要的症状、体征或疾病的不同进行辩证分型 治疗,即:以症辩证、以征辩证和以病辩证。 1.单纯型:即急慢性腹泻(以腹泻为主) ,症状典型、预后 良好。无溃疡等特殊情况。以症辩证,门诊口服药物为主治疗 2.复杂型 :病因

14、复杂、症状交错、病程长、缠绵难愈、反 复发作治疗措施个体差异大、预后差异大,如以便秘为主,有 便秘腹泻交替、溃疡、出血、肠腔狭窄等,症状体征较重以致 影响生活和工作。以症辨证和以征辩证,以住院综合治疗为主。 3.特殊型:病因特殊、措施不多、病程长、预后较差。如 痢疾、结核、克隆恩、多发息肉等。以病辨证,以住院综合治 疗为主。 六、结肠炎的临床辨证治疗 第一型 单纯型 (1)慢性腹泻 1.以症辩证治疗 (1)脾虚夹湿 8 大便溏薄,食少腹胀,四肢酸重,面黄神疲等,舌淡苔白 有齿痕、脉濡细。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参苓白朮散加减:人参15g、炒白朮 30g、茯苓12g、甘草3g、莲肉15g、山药15g

15、、炒扁豆30g、薏仁 30g、砂仁12g、陈皮12g、红曲30g、木香15g (2).肝郁脾虚 腹痛而泻,肠鸣矢气,胸胁胀满,泛吐酸水,每于情绪波 动时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玄细。 治宜调和肝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30g 、炒白芍 30g、 炒陈皮12g、防风10g、红曲30g、青木香15g、柴胡15、 炒枳壳15g、炒香附30g、黑栀子15g (3).脾胃虚寒 大便稀溏,腹痛隐隐,遇冷症重,得热症轻,神疲气短, 舌淡太薄白、脉细濡。 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熟附片10g(先前30 分钟) 、人参15g、甘草(炙)6g、炒白术30g、桂枝9g、芍药 30g、生姜9克 (4).

16、 脾胃气虚 大便溏薄,纳少不香,餐后饱胀,倦怠无力,身体消瘦, 9 舌淡太薄、脉缓。 治宜健脾益胃,方用香砂六君子加味:人参10g、炒白术 30g、茯苓10g、甘草3g、陈皮12g、半夏12g、砂仁12g、木香 12g、红曲30g、黄芪30g (5).心脾两虚 食少失眠,腹胀便溏,体倦神疲,心悸健忘,眠中多梦, 舌淡红苔少、脉细。 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人参15g、炒白术30g、 白茯苓12g、黄耆(炒)30g、龙远志15g、酸枣仁(炒)30g、木香 15g、红曲30g、甘草(炙)3g, (6).脾肾阳虚 黎明五更,腹痛即泻,肠鸣漉漉,喜热畏寒,腰酸腿软, 舌淡苔白有齿痕、脉细濡。 治

17、宜温补脾肾法,方用四神丸加味:肉豆蔻(煨)30g、补 骨脂30g、五味子15g、吴茱萸6g、大枣12g、生姜12g、肉桂 12g、黄芪30g、炒白术30g、红曲30g (7).阳虚气陷 腹泻日久,甚则滑泻,时有脱肛,食欲不振,神疲倦怠, 舌淡苔薄白、脉细等。 10 升提固涩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人参 15g、炒白术30g、肉豆蔻(煨)30g、肉桂9g、甘草(炙)3g、 白芍15g、木香12g、诃子(去核)15g、罂粟壳12g、黄芪30g、 柴胡9g、升麻9g 2.灌肠治疗:适用于腹泻严重、缠绵不愈,在以症辩证治 疗的基础上使用。鞣酸蛋白4支、盐酸黄连素4ml 加生理盐水 200m

18、l,高低位保留灌肠,1次/日,7天1个疗程。 (2)急性腹泻 1.以症辩证治疗 (1).胃肠湿热型 起病急骤,恶心频繁,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 (里急后重) ,便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 尿短赤少,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30 克、黄芩15克、黄连15g、生甘草10g、金银花12g、茯苓 10g、车前子12g(包煎) 、白扁豆9g、厚朴10g、白头翁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甚者,先吞服玉 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等消滞品。 11 (2).寒湿阻滞型 呕吐清水,恶心,腹

19、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胃寒发热, 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治宜疏邪化浊,散寒除湿,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大腹皮 9g、白芷9g、紫苏9g、半夏曲9g、白术10g、陈皮10g、厚朴 10g、木香10克 g、藿香15g、茯苓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恶寒发热者可加荆芥,防风;头身疼痛者加羌活、独活; 如有宿滞伴胸闷腹胀者,去白术,加神曲、鸡内金消食导滞。 (3).食滞胃肠型 恶心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发快,腹痛,泻下秽臭,急迫 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药用保和丸加减:焦山楂 15g、神曲10g、茯苓10g、陈皮6g、连翘6g、炒莱菔子10g、 木香

20、10g、鸡内金10g。水煎服,每日一剂。食滞甚而化热, 大便泻而不爽者,可因势利导,用枳实导滞丸之类;若胃中 积热呕吐者,可加竹茹、代赭石之类。 12 2. 灌肠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治疗效差,在以症辩证治疗 的基础上使用。 (1)木香 15g、马齿苋 60g。随症加味。 煎取 400ml。200ml,高地位保留灌肠,每天 1次。 (2)黄连素针 0.1g/5ml、624-2 针 10mg、庆大针 16万 U、 地米针 2mg、加生理盐水 20ml/次。分别于早晚各 1次直肠推注。 第二型 复杂类 (一)便秘 1.以症辩证治疗 (1).气虚失运型 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便后疲惫,汗

21、出气 短,平素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肢倦纳差。舌质淡胖或边有齿 痕,苔薄白,脉弱。 治宜益气健脾。方用黄芪汤加味,黄芪 60g、党参 30g、白 术 30g、升麻 6g、柴胡 6g、枳壳 30g、贯叶连翘粉 15g(分次 冲服)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13 (2).阴虚津亏型 大便干燥难下,口干舌燥,渴喜冷饮,舌红无苔稍干,脉 弦迟缓 治宜生津润燥,方用增液汤加减,首乌 60g、玄参 30g、罗 汉果 30g、青果 30g枳壳 30g、贯叶连翘粉 20g(冲服)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3).气郁失调型 每因情绪发作,常有闷闷不乐,欲便

22、不得,胁腹胀痛,嗳 气频作,便少。舌苔薄白,脉弦。 治宜 顺气行滞。方药用 六磨汤加减,贯叶连翘粉 30g(冲服) 、柴胡 20g、枳壳 15g、白芍 15g、郁金 15g、香附 30g、青木香 15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4)积热燥火型 大便干结,胸腹满闷,或腹部胀痛,甚则疼痛拒按,口干 口苦,小便短赤。 治宜泻热导滞,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减,玄参 30g、罗汉果 30g、生军 10g(后下) 、芒硝 10g、枳实 10g、厚朴 10g、贯叶 连翘粉 20g(冲服) 14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灌肠疗法 贯叶连翘粉 30g加入药

23、液生理盐水 200ml,高地位保留灌 肠,每天 1次,710 天 1个疗程。积热燥火型加生军 10(后 下) 、先灌洗,后保留,以通则止。 3.茶饮法:精制首乌粉 20g、精制肉苁蓉粉 20g,开水冲泡, 作茶饮,每日更换 1次。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以征辨证治疗 (1)脾虚湿热、寒热交错型。 腹痛,腹泻,胀满不适,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燥湿、健脾益气,方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 30g、黄连、黄柏、柯子 10g,黄芪、白术各 15g,枯矾 15(分 次冲服) 、白芨 30g、生薏仁 30 g,珍珠粉 10g(分次冲服)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24、 口服,4/次日。 (2)寒湿困脾、脾肾阳虚型。 腹痛、腹泻日久,面色少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 15 耳鸣,甚则五更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健脾燥湿、温阳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味:苍术、补骨 脂各 30g、吴萸 6g、 、肉蔻、五倍子 10g,柯子、木香、粟壳各 10g,枯矾 15g(分次冲服) ) 、白芨 30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3)气阴两虚、正虚邪恋型。 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头晕乏力,心烦热,腹胀不适,大 便干结,肛门坠胀,舌质红、少苔偏暗,脉细数。 治宜益气养阴、去腐生肌,方用人参乌梅汤加减:黄芪 30g、白术 30g、木香 15g、乌梅

25、 30g、防风炭 10g、大黄炭 20g、地榆炭 20g、三七粉各 10g,白芨 30g、枯矾 15g(分次冲 服) )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4)肠络淤阻、气滞血瘀型。 下利日久不愈,便下粪少不尽,大便时稀时干,便如粘冻 或黯血,或血色黑光如漆,腹部刺痛固定,左侧少腹为著,按 之痛剧难忍。 治宜行气活血、祛瘀生肌。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 川芎、地榆、甘草、小茴香各 10g、赤芍 30g、白芨 30g、木香、 丹参各 10g、乳香 10g、枯矾 15g(分次冲服) ) 、水蛭 6g 16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5)肝气郁结、脾

26、虚湿滞型 腹痛、腹泻症状与精神因素有关,在紧张或兴奋后症状加 重,痛泻夹杂,泻后痛减,伴有胸胁胀痛,胸闷烦躁等,舌质 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疏肝健脾,方用痛泻药方加味:防风15 g,白术10 g,白芍药10 g,陈皮10 g,砂仁5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枳壳10g、白芨30g、枯矾15g(分次冲服)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注意事项:便秘加贯叶连翘粉 5g/次,冲服;腹泻加鞣酸 蛋白/次,冲服。辩证不忘“溃疡” “出血”之征、用药多有白 芨、枯矾之类。 2.灌肠治疗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适合住院病人或可以满 足每天到医院接受治疗的门诊病人,在以上方

27、案的基础上使用。 (1)云南白药 5g、田七粉 20g、枯矾 15g加入生理盐水 200ml保留灌肠。高地位保留灌肠,每天 1次,710 天 1个疗 程。(2)0.9%生理盐水 120毫升,地塞米松 5毫克加抗生素 (奥硝唑液 0.5g、盐酸黄连素 0.4或庆大霉素针 16万 u、盐酸 17 黄连素 0.4。高地位保留灌肠,每天 1次,7 天 1个疗程,1 个 疗程后更换抗生素。 注意事项:早晚各 1次交替使用,最低间隔 8小时。数年 不愈的患者需治疗 23 个疗程。疗程不宜过长,注意激素递减, 防止反跳,防止血钾低及电解质平衡及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第三型 特殊类 (一)肠结核 1.以病辨证治

28、疗 (1).正虚邪盛型 下腹刺痛拒按,腹内结块,推之固定不移, 发热、盗汗, 纳差食少,大便时而大便稀溏时而秘结,苔薄舌红,脉细弱或 细数。 治宜益气养阴、化瘀祛邪,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鳖甲 15g、知母 18g、青木香 15g、白头翁 30g、秦皮 30g、青蒿 30g、百合 60g、百部 15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脾肾阳虚型 腹痛隐隐,阵发性加剧,大便稀薄,或五更泄泻,乏力倦 怠,形寒肢冷,纳差食少,腰酸膝软,面色苍白。苔薄舌淡, 脉细弱无力。 18 治宜益气温阳、健脾补肾,方用附子理中九汤加味:党参 30g、茯苓 15g、白术(炒)15g、熟附片

29、 10g(先煎 30分钟) 、 肉桂 9g、水蛭 6g、百合 60g、百部 15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3).瘀血阻滞型 腹痛、固定不移,且有瘀块,可有便秘,舌紫黯或有瘀斑, 脉细涩。 。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宜活血化瘀、散结消症,方用少腹逐瘀汤:五灵脂15g、 蒲黄30g、小茴香12g、青木香15g、乳香12g、没药12g、百合 60g、百部15g、水蛭9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灌肠治疗 (1)便秘:贯叶连翘粉 30g、田七粉 20g、云南白药 3g; 腹泻:盐酸黄连素 4ml、田七粉 20g、云南白药 3g;加入

30、200毫 升,于每晚睡前作高低位保留灌肠,7 天为 1个疗程,24 个疗 程。 (2)异烟肼 0.3、利福平 0.45、比嗪酰胺 1.0、生理盐水 200ml高地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24 个疗程,最低 2个疗 程。 需要 2种方案交替使用,即:或早晚各 1次(最低间隔 8 19 小时) 。注意监测保护肝肾功能。 肠结核病人往往消化道症状特别明显,临床证实采用此法 待胃肠道症状改善后在口服给药是非常好的选择。 3.按要求肌注链霉素。 (二)急性菌痢 1.以病辨证治疗 (1). 湿热蕴结(急性普通型菌痢) 急起发热,腹痛阵 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灼尿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

31、毒化湿、调气行血导滞,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30g、白芍9g、黄芩15g、黄连15g、白头翁30g、木香15g、 秦皮30g、马齿汗30g、槐花30g、生甘草6g 水煎取汁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 疫毒壅盛型(急性重型痢疾、毒痢) 壮热烦渴,腹痛剧烈,泻下鲜紫脓血,或面色苍白,四肢 厥冷。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洪数或沉伏。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益气,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生脉散加减: 黄连15g、黄柏18g、黄芩15g、栀子15g、人参10g、麦冬15g、 五味子30g、牛黄20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0 3. 热毒内闭型 骤起寒战高热,头痛

32、项强,神昏惊厥,血压升高,大便腥 臭,秘结,舌红绛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开闭,方药:葛根芩连汤合泻心汤加味。 生大黄12g(后下)、黄连15g、黄柏18g、栀子15g、黄芩 15g、葛根30g、金银花30g、丹皮15g、赤芍30g、鲜石菖蒲 30g、牛黄20g、水牛角30g 水煎取汁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灌肠治疗:盐酸黄连素4ml、左氧氟0.2-100ml、生理盐 水50ml 高低位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重症加地米针10mg) 。 3.重症需要分开静脉给予清开灵针2030ml、生脉针 2030ml(生理盐水、5%GS 稀释) 、补液、注意电解质

33、平衡。 (三)慢性菌痢 1.以病辨证治疗 休息痢 下痢时作时止,日久不愈,饮食减少,倦怠怯冷,嗜卧, 每因饮食不当或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过度劳累或思虑郁怒而 21 诱发。发作时,腹痛里急,大便夹有粘液或见赤色,舌质淡, 苔腻,脉濡软或虚涩。 治宜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用连理汤加味:党参10g 、 炒白术30g、干姜10g、甘草6g、黄连5g、茯苓10g、槟榔10g、 青木香15g,枳实10g。 若由思虑劳心所伤,可合归脾汤:炒白术15g,茯神15g, 黄芪15g,龙眼肉15g,酸枣仁15g ,党参10g,木香6g,炙草 6g,当归3g,远志3g,生姜6g,大枣5枚。 若由七情郁怒而起则抑肝扶脾

34、,可合痛泻要方; 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下痢白冻,倦怠 少食,舌淡苔白,脉沉。治宜温中散寒,消积导滞,方用温脾 汤:大黄12g、熟附子9g(先煎30分钟)、干姜6g,人参10g、甘 草3g、炒莱菔子30g、官桂6g、木香10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阴虚痢 症见痢下赤白脓血,或下鲜血粘稠,脐腹作痛,虚坐努责 (里急欲便,坐久而仍不得便),食少,心烦口干,舌质红绛, 少苔或舌光红少津,脉细数。 22 治宜养阴清肠,方用黄连阿胶汤去鸡子黄加味:黄连5g、 黄芩8g、阿胶10g(烊化)、白芍10g、地榆炭30g、炮姜5g、瓜蒌 10g、青蒿30g、

35、青木香15g、甘草5g 如虚热灼津而见口渴、尿少、舌干者,可加沙参10g,石斛 15g以养阴生津;如见痢下血多者,可加丹皮、赤芍、墨旱莲 各10g 以凉血止血;若湿热未清而见口苦、肛门灼热者,可加 黄柏、秦皮各10g 以清解湿热。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3)虚寒痢 症见下痢稀薄,夹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腹部绵绵作 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舌淡薄白, 脉沉细而弱。 轻证治宜温中驱寒,健脾化湿,方用附子理中丸:熟附子 10g(先煎30分钟),党参30g,干姜9g,炒白术30g,炙草6g。 可加煨肉豆蔻、茯苓各9g,以助健脾燥湿之功。 重证治宜温

36、补脾肾,收涩固脱,方用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 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人参10g、炒白术30g、煨 肉豆蔻15g、肉桂9g、炙草6g、白芍15g、煨木香9g、煨诃子肉 23 15g、炙罂粟壳6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二方均有收涩固脱的作用,有时二方可合用,但罂粟壳不 可久服。 若病久脾虚气陷,导致少气脱肛,可用补中益气汤(见中医 久泻治疗)加减,以益气补中,升清举陷。 (4)劳痢 症见痢下赤白,日久不愈,午后潮热,形体虚羸,手脚心 发热,饮食无味,怯寒少气,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皮毛枯萎, 肌肤不泽,两目无神,舌苔黄或淡白,脉细弱无力或虚大。 治宜气阴双

37、补,敛精渗湿,方用四君子汤合蓣莲、大补阴 丸饮加味:党参30g、炒白术30g、茯苓15g、山药30g、莲子肉 30g、陈皮9g、炙甘草6g、黄柏(盐酒炒)、知母(盐水炒)各 15g、 熟地(酒蒸) 败龟板(酥炙)30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灌肠治疗 24 (1).黄连、黄柏、地榆、小蓟各 15克、煅牡蛎 40 克、马 齿苋 30g 煎取 400ml。200 毫升,于每晚睡前作保留灌肠,7 天为 1 个疗程。 (2).云南白药 2g,黄连素 02 ,氟哌酸 0.2,保留灌肠, 每天 2 次,于上午作保留灌肠,5 天为 1个疗程。 (四)克罗恩病 1.辨证论治(

38、以病辨证) (1).湿热内蕴型 泄泻急迫,粪黄褐臭;腹痛拒按;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 便黄短;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用: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30g、黄柏18g、黄连15g、秦皮30g、贯叶连翘份30g(冲 服)、青木香15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寒湿困脾型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或泄泻;神疲乏力;面色 25 萎黄;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濡。 治宜:除湿散寒,理气温中。方用:胃苓汤加减,大腹皮 30g、苍白术各30g、泽泻15g、藿香15g、厚朴15g、生姜12g、 肉桂9g、青木香15g、陈皮12g

39、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3).脾肾阳虚型 黎明即泻或久泻不愈;脐中腹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形寒 肢冷;食少纳差;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或濡。 治宜:健脾温肾,固涩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 加减,人参10g、薏仁30g、炒扁豆30g、茯苓15g、补骨脂30g、 吴茱萸6g、肉豆蔻15g、五味子15g、白芍15g、青木香15g、肉 桂9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4).肝郁脾虚型 腹痛即泻,泄后痛减,大便稀烂或黏液便;腹泻前有情绪 紧张或抑郁恼怒等诱因;胸胁胀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或脉细。喜长叹息;嗳气不爽;食少腹胀

40、;矢气较频。 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26 柴胡30g、枳壳30g、白芍15g、甘草6g、白术30g、陈皮12g防风 12g炒香附30g、青木香15g、贯叶连翘份30g(分次冲服)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5).气滞血瘀型: 腹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呕血或黑便;腹块坚硬不移;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消积。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小 茴香(炒)9g、干姜(炒)9g、 延胡索15g、 没药(研)9g、当归 15g、 川芎12g、 官桂9g、 赤芍30g、 蒲黄30g、五灵脂(炒) 15g、田七30g(分次冲服

41、)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灌肠治疗: (1)鸡血藤30g、水蛭6g,煎取150ml加锡类散1支、云南 白3粒高低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 (2)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100mg(或地塞米松针10mg)溶 于生理盐200ml中作高低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 此两法致低间隔8小时使用。 (5)放射性结肠炎 1.以病辨证治疗 27 (1).脾肾亏虚、气血不足 久泻不止,大便带黏冻样物和少量血液,或虚坐努责,里 急后重,饮食乏味,头重身困,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濡 缓。 治宜温肾补脾、固肠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参苓白朮散 加减:人参 10g、白术 30g、白扁豆 15g、

42、山药 15g、薏苡仁 30g、茯苓 15g、肉桂 12g、补骨脂 30g、砂仁 15g、青木香 15g、槐花 30g、熟附片 9g(先煎 30分钟) 。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湿热蕴肠、瘀毒内结 腹痛,泄下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 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行气利湿,方用葛根芩连合白头翁汤:葛 根 30g、黄芩 15g、黄连 15g、黄柏 15g、秦皮 30g、白头翁 30g、石榴皮 30g、青木香 15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3).气阴亏虚、毒邪留恋 大便时溏时泻,饮食减少,脘腹胀闷,肢体倦怠,神疲懒 言,

43、舌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健脾利湿、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 28 加减:黄芪 30g、人参 10g、白术 30g陈皮 12g升麻 12g、柴胡 12g、白扁豆 15g、薏苡仁 30g、茯苓 15g、白花蛇舌草 15g、半 枝莲 15g、石榴皮 30g 水煎取汁 800ml、100ml 口服,4/次日。 2.灌肠治疗: (1).白芨 30g煎取 200ml,加田七粉 30g、锡类散 3g根据病变 部位高低取位保留灌肠,1 次/日。 (2).地米针 10mg、甲硝唑液 0.5-100ml加温水 100ml保留灌 肠,1 次/日。 注意激素减量,两次灌肠最低间隔 8小时。

44、七、结语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 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 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 体。整合医学,通过单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提升,将现在已知 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加以整合,将中 西医现存最先进的医学发现和中西医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 有效的临床经验整合,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 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 的医学知识体系。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不不融洽和分科越 29 来越细化的今天,医疗界一直在呼吁,医学需要整合。上个世 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人

45、率先开始寻求突破,并提出了“整合 医学”的新概念,希望能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重新整合传统医 学的精髓,以此突破医学发展的“瓶颈” 1。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认为:“还器 官为患者,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到临床,从药师到医师,身 心并重,医护并重,中医西医并重,防治并重。让患者活得更 长,活得更好” 2。 西医和中医作为东西方不同的医学门派,都经历了上千年, 甚至数千年的发展。既有不同性,也有共同性,都为人类的生 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但其 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各自的特点,并强调自己的侧面和优势。 两种医学体系都是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服务的,如果能相互学习、

46、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形成中西整合医学体系,定能事半功倍。 但两个医学领域历来协作不好,相互藐视,互相抵触。在历史 上更多的是西医看不起中医。从 1880 年左右新中医反对老中医; 到北洋政府时期,西医引入并兴起后对中医的排斥;一直到现 在社会上对中医的否定。有人公然提出“ 中医不科学” 。其实单 一地强调西医或中医的正确性和贡献都是片面的,比如西医在 急性病、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各显其优势;西医治疗针对病 灶,追求药到病除,刀到病除;而中医治病针对全身,追求整 体调理,恢复元气,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3。结合是指凝结在 30 一起,泛指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提出中西医结合这麽 多年,有

47、什么“必然联系呢”?!整合医学可以(可能)解决 长期以来困扰中医界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 中西医 整合,作者更支持以“中西医整合”来代替“中西医结合” 。 “结肠炎在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分型及辨证治疗”正是利用 “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这些观念指导下的结果,尽管还有不 足和缺陷,也正是需要和同仁们一道不断地在临床实践中来修 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2.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 医学争鸣 J.2012年02期 3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2012年中医体质学会年会 J.2012 年8月23日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源市第五人民医院肛肠科 作者简介:张延德,大专、中西医双文凭、副主任医师、中共 党员、业务副院长。国家中管局、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疑难病 一、二期培训班学员,曾任万源县第五届、万源市第一届政协 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 事、四川省万源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常委) 、万源市首届名中医。 联系手机:138828918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