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病护理常规.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788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系病护理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肺系病护理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肺系病护理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肺系病护理常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肺系病护理常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 肺系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肺系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生活起居护理 1、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2、危重患者、行特殊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取相应体位,危重者 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3、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二、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三、饮食护理 1、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高热和危重患者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危重

2、患者喂食或鼻饲。 四、用药护理 服药后观察汗出及热势变化,做好保暖护理。 五、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注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与神志等的变化。 观察有无感染牲疾病所致的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咯痰、气促、咯血、哮喘、胸痛等发现 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所致感染 性疾病,进行呼吸道隔离,将同一种致病菌感染的患者集中一室,或安排住单间病房。 3、当患者需进行支气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窥视、胸腔穿刺、胸腔测压、抽气、肺 活检等检查时做好术前准备、

3、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4、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5、了解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呼吸衰竭者如出现兴奋、烦躁、谵妄时慎用镇静药,禁用吗啡和地西泮、巴比妥 等类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2 7、留取痰液、胸腔积液、血液标本时按常规操作。 8、咳嗽痰多无力咯吐者可拍其背部以助排痰痰液黏稠难出者,可予雾化吸人,必 要时可用吸痰器吸痰。吸痰过程中宜缓慢左右转动抽吸,每次抽吸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以 不超过 15。为宜,若痰未吸尽可隔 35 min 再行吸痰,以免影响患者呼吸或加重呼吸困 难。 六、出院指导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宣传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4、措施。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 阐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劝告患者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第二节 常见肺系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 嗽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证型有 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风盛挛急、痰热郁邪、肝火犯肺、肺阴亏虚。相当于西 医学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及鼻后滴流综合征等疾病。 一、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咽干,咽痒,胸痛,气促。 2全身症状 神疲乏力,发热,恶寒,全身肌肉酸痛,头痛。 3消化系统症状 脘腹胀满,纳呆。 二、临证护理 1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鼻塞

5、,流清涕,头痛,机体酸 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恶寒重者可饮姜糖水,葱白糖水以祛风散寒。 (2)咳剧时,可饮用枇杷汁、止咳水等以止咳化痰。 (3)予天灸粉加姜汁穴位贴敷双定喘、双肺俞、天突或者石砭热熨双肺俞。 (3) 予中药封包咳喘型热熨双肺俞。 2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头痛:痰粘或稠 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1)咳嗽甚,咯痰不爽者可按医嘱予清热止咳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或配合大黄散穴位贴敷 双风隆以清热化痰。 (2)痰多者早晚予银荷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3 (3)口

6、渴者饮梨汁、白茅根竹蔗水、萝卜汁、白藕汁、荸荠汁以生津润燥。 3. 燥邪伤肺 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 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 (1)咯痰困难者,可用竹沥水雾化吸入。 (2)胸痛者可用四黄水蜜(由大黄、黄柏、黄芪、黄连等研末调蜂蜜而成)外敷疼痛处。 4. 风盛挛急 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 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 弦。 (1)发热者,可遵医嘱肌注或穴位注射中药退热针。 (2)予膀胱经腰背段拔火罐。 5. 痰湿蕴肺 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

7、或稀薄,没于清晨咳痰尤甚, 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腹胀满,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 (1)脘腹胀满者可用吴茱萸热炒粗盐热敷下腹部,或以大承气汤罐肠。 (2)予吴茱萸粉穴位贴敷双肺俞、天突穴。 (2) 予中药封包咳喘型热熨双肺俞。 6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痰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 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 腻,脉滑数。 (1)可用大黄粉穴位贴敷丰隆穴。 (2)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 7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 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

8、,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红,苔 薄黄少津,脉弦数。 (1)可予大椎穴放血,以疏肝泻火。 (2)避免情绪激动,因气滞可加重病情,故应防止七情太过与不及。 8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见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 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 数。 (1) 予中药沐足,以益气养阴。 三、饮食护理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4 1风寒袭肺饮食宜祛风散寒、止咳化痰食物,如紫苏粥、杏仁粥,可用生姜、红糖、 大枣加适量水煎服。多食葱白、芫荽、生姜、蒜等,忌食生冷、油腻、酸性食品。 2风热犯肺饮食宜多食梨、枇杷、萝卜、海蜇等,忌食辛辣、香燥、肥腻

9、等食品。 咳嗽咯黄痰者可进食鱼腥草猪肺汤;口干欲饮者可服淡盐水、冬瓜汤、芦根水等;痰稠不 容易咯出,每日喝水 1 500 ml,可用远志、金银花、桔梗煎水饮用。 3燥邪伤肺饮食宜多吃清凉润肺之品,如藕粉、梨、蜂蜜、沙参、玉竹、百合、银 耳等。痰中带血者可用鲜白茅根、小蓟煎水饮用。 4风盛挛急饮食宜偏温,膳食中宜添加温热宣通性的佐料,如姜、胡椒等。不宜过 食甜、咸,忌食生冷,鱼虾。鼻咽干痒咳者可遵医嘱服止咳枇杷膏、养阴清肺膏,亦可用 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5痰湿蕴肺宜饮食有节,宜多吃健脾化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山药,忌食生 冷、辛辣,糯米、烟酒及肥甘厚味之品。可予芡实、薏苡仁、莲子、杏仁瘦肉粥

10、,陈皮茯 苓瘦肉汤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6痰热郁肺饮食宜清淡,可食梨粥、藕粥、海带绿豆粥、薏苡仁冬瓜子瘦肉汤,可饮 鲜藕汁,口干舌红少津者,可用北沙参、天冬煎水代茶饮以养阴生津。 7肝火犯肺可食梨粥、藕粥、海带绿豆粥、薏苡仁冬瓜子瘦肉汤,可饮鲜藕汁,口 干舌红少津者,可用北沙参、天冬煎水代茶饮以养阴生津。 8肺阴亏虚饮食可多吃润肺生津之品,如北沙参、天冬煎水代茶饮。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用药期间注意汗出、热退 等情况。解表汤剂不宜久煎。 2、止咳糖浆服后不要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使疗效降低。 3、痰量较多、无力排痰者应以祛痰为主。服用祛痰药应注意以

11、下几点。 (1)应遵医嘱适量服用,有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2)重病卧床者服祛痰药后注意体位引流,以免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5 (一) 气促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记录。 2、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按医嘱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病情,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增强肺活量。 4、鼓励患者做缓慢的呼吸操。 5、痰阻气道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

12、通畅。 七、健康指导 1、慎起居,尤需在冬春季节注意加强预防病邪入侵。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配合呼吸操等,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改善工作、生活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在他人面前咳嗽要捂住口鼻,防止空气污 染,净化环境。 5、吸烟患者提倡戒烟,以改善身体功能。 6、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门诊随访,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二、感冒 感冒系感受风邪,或触冒时行之气,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常见证型有风 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袭表、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 行性感冒等疾病。 一、临床表现 1上呼吸道症状咽干、咽痒或烧灼感,打喷嚏,鼻塞,流清水

13、样鼻涕,23 日后变 稠,可伴咽痛。 2全身症状不规则发热,轻微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二、临证护理 1风寒柬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1)发热无汗时,可配合艾灸发汗,选取合谷、风池、大椎、曲池等穴,用泻法。 (2)鼻塞不通者,可按摩迎香穴,或用湿毛巾热敷鼻梁部。 (3)温和灸百会穴,每次时间为 30 min。 2风热犯表 发热较重,微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 苔白或黄,脉浮数。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6 (1)热甚口渴者,可服淡盐水、冬瓜汤、芦根水等。 (2)高热时,可按医嘱使用耳穴放血或刺十宣放血,柴胡针穴位

14、注射。 3暑湿袭表身热,或热势不扬,微恶风,无汗或少汗,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 恶,舌苔黄腻,脉濡数,见于夏秋季节。 (1)高热者,用冰冻砭石冰敷头部、腋下。头昏胸闷者,按压太阳、人中穴。也可刮痧, 用刮板在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行刮痧法,待痧点出血即止。 (2)用祛湿的中药行熏蒸疗法,以祛暑解表。 4气虚感冒 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形寒恶风,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 白,语声低怯,气短,倦怠乏力,苔白,脉浮无力。 (1)恶寒较重者加强保暖措施,体虚发汗宜谨慎,切勿发汗太过。 (2)循经寻找敏感点做热敏灸。 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

15、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红,脉细数。 (1)心烦、夜寐难安者可睡前用中药沐足。 (2)体虚外感,发汗太过伤阴易致痉挛,加强观察病情的变化及健康宣教。 (3)予温肾健脾脐贴膏贴敷神阙穴。 三、饮食护理 1风寒束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之品为主,如面条、稀粥等,多饮水,忌 食生冷,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忌烟酒及酸性食物,因酸味食品性收敛,不利于驱 邪。可饮热姜糖水或葱白萝卜汤以助辛温解表。 2风热犯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之品为主,如面条、稀粥等,多饮水。指 导患者多食蔬菜、瓜果,忌煎炸辛辣之品。口干欲饮者可饮服淡盐水、冬瓜汤、芦根水等。 咳嗽咯黄痰者可进食鱼腥草煲猪肺汤

16、。 3暑湿袭表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饮解暑祛湿的清凉饮料,如藿香、佩兰煎水代茶饮, 或食用西瓜水、乌梅绿豆汤、金银花茶、薏苡仁粥。咳嗽痰黏者,可进食菜干猪肺汤、萝 卜汤以清肺化痰。 4气虚感冒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之品为主,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 忌烟酒。可进食黄芪粥、山药粥、大枣粥。宜少食多餐,注意消化功能,及时调整饮食。 5阴虚感冒饮食以养阴生津的食物为主,如百合、莲子、黑木耳、甲鱼、雪梨、橘子、 枇杷等,多饮水,每日不少于 1 500 m1,可用玉竹、沙参、麦冬煎水代茶饮。忌肥甘厚味、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7 辛辣刺激之品,忌烟酒及酸性食物,因酸性收敛,不利于驱邪外出。 四、用药

17、护理 1、发散表邪的中药宜武火急煎。 2、风寒感冒中药汤剂宜热服,服后盖被安卧,并进热饮或稀粥,以微出汗为宜。 3、其他各型感冒中药汤剂宜温服。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一)气管-支气管炎 1、注意观察有无吞咽困难及声嘶症状,观察有无耳鸣、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观察 咳嗽的程度、痰量、痰色,咯痰是否畅顺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嘱患者轻轻擤出鼻涕,及时咯出痰液。 3、季节流行时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按呼吸

18、道隔离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休息,注意劳逸适度,勿劳累过度,尤其勿熬夜。 2、适当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练气功等以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对外邪的抵 抗力,体质虚弱者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 3、注意寒温调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平时注意背部保暖,寒冷天气外出 时戴口罩、帽子,以防外邪侵袭。 4、定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三、风温肺热病 风温肺热病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本病以发病急骤、热势迅猛、传 变较快、易内陷生变为特点。常见证型有邪袭肺卫、痰热壅肺、痰浊阻肺、正虚邪恋。相 当于西医学的某些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

19、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病 毒性肺炎等,临床表现与风温肺热病相似。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8 一、临床表现 1.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咯痰,胸闷痛,咽痛。 2全身症状神疲乏力,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头痛。 3消化道症状 纳呆,腹胀,腹泻。 二、临证护理 1.邪袭肺卫 发热,咳嗽,头痛,咽痛,头胀,恶风寒,口渴,痰不多,无汗或汗少 而不畅,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或炫滑。 (1)恶寒重者可饮姜糖水、葱白糖水以祛风散寒。 (2)高热伴恶寒者,不宜用乙醇擦浴、冷敷,以免病邪内闭而不能宣透。 (3)予膀胱经腰背段拔火罐。 2.痰热壅肺 身热,汗出,咳嗽,咯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胸痛,口干欲饮, 舌红

20、苔黄,脉滑数。 (1)高热时可耳穴放血、十宣放血。 (2)痰中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白及粉分服。 (3)注意观察大便情况,若见便秘者,可用温盐水或大承气汤灌肠,或用生大黄或番 泻叶泡服,保持大便通畅,使邪有出路。 (4)早晚可用野菊花煎水或银荷漱口液漱口。 (5)予大黄散穴位贴敷双丰隆、神阙穴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黏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池,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1)腹胀者可用吴茱萸热炒粗盐热敷下腹部,以行气消胀。 (2)予吴茱萸粉穴位贴敷双肺俞、天突穴。 (2) 予中药封包咳喘型热熨双肺俞。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舌淡红,苔白腻,

21、脉滑。 (1)予吴茱萸粉穴位贴敷双肺俞、天突穴。 (1)丹参针穴位注射双足三里穴。 三、饮食护理 1.邪袭肺卫 饮食宜清淡,可选用辛凉解表之品,如桑叶、菊花、薄荷、竹叶、芦根 泡水饮。 2痰热壅肺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淡盐水,多服梨汁、橘汁、荸荠汁、西瓜汁等,可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9 用鱼腥草、鸭跖草、金荞麦根煎水代茶饮,或鲜芦根煎水代饮。及油腻辛辣食物。 3痰浊阻肺 饮食宜清淡,配食薏苡仁粥、山药喇、橘红糕等,以助健脾化痰,忌 食生冷、油腻,忌糯米、甜食等滞脾障胃之品 。 4. 正虚邪恋 饮食宜甘温补气之品,如鸡、瘦肉、鱼、蛋、猪肺汤、参枣汤、人参 莲子汤,也可以用党参、黄芪煎水代茶喝。忌生冷

22、、煎炸之品。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实热证应偏凉服。辛凉解表约宜轻煎,煮沸后 510min 即 可。重型患者宜频频喂服。 2、服药后观察汗出及热势变化,汗出脉静身凉为佳,若汗出身热不降,体温继续升高, 提示病情加重.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一)厥脱 1、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位(头部抬高 20。 ,下肢抬高 30。),制动:保持环 境安静。 2、遵医嘱予以吸氧,并做好氧疗护理。 3

23、、观祭神志、心率、血压、呼吸,并及时记录。 4、保持各管道通畅,按医嘱用药。 5、做好皮肤护理。如发现患者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汗出淋漓,体温骤降时,及时报 告医生抢救。可用热水袋保暖,注意防止烫伤。可口服独参汤,或参附注射液 20 ml 加入 5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如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神志清楚,四肢渐温,是阳气渐 复的征象。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营养,保证休息及进行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病邪的抵抗力。 2、指导患者呼吸操锻炼及运用有效的咳嗽排痰技巧。 3、嘱患者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天气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4、雨季时外出带雨具,避免淋雨引起再次感冒。 肺

24、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0 5、适当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练气功等以增强体质。体质虚弱者必要时可接 种肺炎疫苗或流感疫苗。 四、哮 病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 得平卧为特点。常见证型有发作期:寒哮、热哮、风哮、瘀哮,缓解期:肺脾两虚、肺肾 气虚。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 一、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哮喘发作前感鼻痒、咽痒、胸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 2.典型症状发作常在夜间,起病迅速,突然出现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伴有哮鸣。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双手前撑,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汗出湿衣,甚至出现发 绀。一般经数分钟或数小时症状缓解

25、,发作停止前咯出较多稀痰,呼吸逐渐通畅,哮鸣减 轻而缓解。 3.哮喘持续状态哮喘严重发作,经积极治疗 24 h 以上未见缓解,出现极度呼吸困难, 气促,心动过速,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甚至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烦躁不安,唇周或指趾发绀。严重者常因呼吸衰竭或窒息而突然死亡。 二、临证护理 (一)发作期 1.寒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咯痰色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 淡,苔白滑,脉浮紧。 (1)遇寒发作或加重者,注意保暖、防寒,特别是背部保暖,以免风寒之邪从肺俞穴而 入,加重病情。 (2)注意口腔卫生,可用银荷漱口液或菊花、薄荷等泡水漱口。 (3)天灸散穴位贴敷肺俞、

26、定喘穴,砭石热敷肺俞穴以温经散寒。 (3) 予中药封包咳喘型热熨双肺俞。 2.热哮喉中痰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 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咯痰困难者,可用远志、金银花、桔梗煎水或用竹沥水雾化吸人。 (2)注意口腔卫生,可用银荷漱口液或菊花、薄荷等泡水漱口。 (3)发热者,可遵医嘱肌注或穴位注射中药退热针。 3.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1 咽痒,喷嚏,咳嗽,舌淡苔白,脉浮紧。 (1)风哮者卫表不固,为免感冒引发哮喘发作,需避免直接吹对流风。 (2)平衡罐拔膀胱经,予活血

27、祛风。 4瘀哮喉中痰鸣如哮,气息喘促,面色晦暗,口唇及四肢末端青紫,舌边紫暗,舌苔 白腻,脉弦或涩。 (1)予丹参针穴位注射双足三里,以活血化瘀。 (2)肺俞穴刺络放血,以化瘀通络。 (二)缓解期 1肺脾两虚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或倦怠无力,食少 便溏,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发病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濡。 (1)选用天灸散穴位贴敷三阴交、 肾俞、气海、关元、神阙、命门等。 (1)便溏者注意排泄物量、色、质的变化,服用苹果汁以收敛止泻。 2肺肾气虚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脑转耳鸣,不耐劳累,下肢欠温, 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1)选用关元、气海、肾

28、俞、命门、三阴交等穴天灸散穴位贴敷。 (1)自血或喘可治针剂穴位注射双足三里、血海等穴。 三、饮食护理 1寒哮饮食宜偏温,可进食一些温热宣通性食物,食物中可加豆豉、葱白、生姜等调 味品。不宜过食甜、咸,忌食生冷,鱼虾等。平时可食用核桃杏仁丸(核桃肉、杏仁用水浸 泡去皮,姜洗净切末,共捣烂,加蜂蜜少许为丸)。 2热哮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厚味。痰稠难咯者应鼓励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可 饮用丝瓜藤液(剪断丝瓜藤,断面流出液),亦可以小丝瓜数条切断放砂锅内煮烂,取浓汁 服用,以清热化痰。 3风哮风哮挟寒者食物宜温补,可食用豆豉、葱白、生姜,风哮挟热者食物宜清补, 可食用梨、萝卜等. 4瘀哮饮食宜多吃

29、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及鸡内金等,另外具有 强心平喘功能的银杏是很理想的食物。 5肺脾两虚 便溏者可服用苹果汁、石榴皮以收敛止泻。可选用党参、白术、陈皮、 山药、百合等煲汤煮粥。自汗怕风者可服用黄芪瘦肉汤。 6肺肾气虚饮食宜多吃补益肺肾之品,如核桃、杜仲、猪腰、当归、蛤蚧、冬虫夏草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2 等。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 12 h 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3、对哮病患者慎用镇静剂。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

30、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一)喘脱 1、予患者半坐卧位,遵医嘱予以吸氧,及时正确使用气雾剂吸人治疗,床边备吸痰用 物,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平喘药,并观察药物疗效;观察神志、心率、血压、呼吸、尿 量变化,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记录。警惕“沉默肺”的发生。 3、控制输液量、速度,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4、哮喘持续状态时,护士守护床边,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到安全、放 心,避免精神紧张、躁动加重病情或引起坠床或其他意外发生。 七、健康指导 1、居所需清除灰尘

31、,生活环境避免潮湿、阴暗,减少螨虫的生长。室内不要喂养各 种动物,室内不可使用各种杀虫剂。如因工作环境引起哮喘。建议改变工种。 2、避免进食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性食物,如海鱼、虾、蟹等。 3、控制情绪,避免精神刺激,以免诱发哮喘。 4、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5、外出要随身带平喘药,以备发作时用。 6、指导患者写哮喘日记,记录每次发作时接触的物品、食物及所处的环境,以便在 就诊时为医生提供资料。 7、注意寒温调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平时注意背部保暖,寒冷天气外出 时戴口罩、帽子,以防外邪侵袭。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3 8、定时到专科门诊复诊。 五、肺 痈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

32、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 血痰为主要症状。常见证型按发病的特点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期,初起 或成痈阶段,属于热证、实证,溃脓之后多属于正虚邪恋的虚实夹杂之证。相当于西医学 的肺脓疡、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等。 一、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咯大量脓痰或脓血痰,胸痛。 2全身症状消瘦、发热、盗汗、烦渴。 二、临证护理 1初期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舌 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1)口干明显者,可给予金银花露或芦根煎水代茶;大便秘结者,可予大黄沸水泡服。 (2)大黄粉贴敷丰隆、神阙穴以豁痰通便。 2成痈期高热寒战

33、,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咳嗽气急,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 胸胁疼痛,转侧不利,烦躁不安,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1)体温高者可予柴胡注射液双曲池穴位注射。 (2)咯痰脓稠者,可给予清热化痰之剂雾化吸人。 (3)烦渴、口燥咽干者可用白茅根 30 g,煎汤代茶,以清热生津。 3溃脓期 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胸中烦闷而痛,身热 面赤,口渴薯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病室空气流通,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口渴者可用鱼腥草、野荞麦根煎水服用。 (3)咯血者可用大蒜捣碎后外敷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4恢复期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或有胸胁隐痛,

34、短气,自汗,盗汗, 心烦,口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三、饮食护理 1.初期 饮食宜清淡,半流质或全流质,也可用双花杏蜜饮或鲜芦根炖冰糖作饮料, 忌肥腻、煎炸、燥热及辛辣之品。 2.成痈期 以半流质清淡饮食为宜,可多食新鲜水果,或配以冬瓜汤、绿豆汤服用,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4 以清热解毒。 3.溃脓期 饮食宜清热解毒之半流质或全流质,如木耳粥、雪梨瘦肉汤,也可多食新 鲜水果或果汁。排脓后,食欲增加,脾胃功能初复,仍需给予软食,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如牛奶、豆浆等清补食品。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食物。 4.恢复期 可逐渐增加营养丰富荤类食物,但应饮食有节,不偏食,忌烟酒及辛辣刺 激食物。可

35、配合薏苡仁粥、麦冬粥、党参粥等治疗。 四、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伴咯血者宜凉服,用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初期多用辛凉透解 之品,不宜久煎。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一)窒息 1、咯血时,如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挣扎坐起,气急,发绀,或大咯血突然终止、呼吸 急促,甚至出现“三凹征” ,提示血块堵塞造成窒息,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置高枕或半卧体位,头转向一侧。 3、及时清除口腔、鼻

36、腔的分泌物及痰液、血液,进行吸痰、吸氧,必要时协助医生进 行气管切开,准备好抢救用物 4、大咯血时,鼓励患者轻轻咯出血痰,协助医生抢救。 七、健康指导 1、注意劳逸适度,勿劳累过度,尤其勿熬夜。陶治性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恼怒。 2、平时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袭,避免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3、注意口腔卫生,祛除呼吸臭味,防止呼吸道感染,可用硼酸液漱口,一日数次。 4、培养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掌握体位引流。 5、定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 机体抵抗力。 6、对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者,给予耐心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7、与 护理。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5 六、肺 胀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塞,气道不 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为特征。常 见证型有外寒内饮、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痰瘀阻肺、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相当于西医 学的肺气肿合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等。 1、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 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胀满,憋闷如塞。 2、全身症状 神疲乏力,发热,畏风,下肢浮肿,紫绀。 3、心系症状 胸闷、心悸。 4、神经系统症状 多表现为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烦躁不安,嗜睡甚或昏迷、 抽搐。 二

38、、临证护理 1外寒内饮畏寒,恶风,咳喘胸闷,痰白稀或泡沫痰,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 滑或濡滑。 (1)恶寒重者可饮姜糖水、葱白糖水以祛风散寒。 (2)咳剧时,可饮用热梨汁、枇杷汁、止嗽水等以止咳化痰。 (3)遵医嘱予吴茱萸粉加姜汁穴位贴敷双定喘、天突,或者用砭石热敷双肺俞。 2痰热壅肺咳喘气涌,咳吐黄黏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 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咳嗽甚,咯痰不畅者可按医嘱予清热止咳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或配合大黄散穴位 贴敷双丰隆以清热化痰。 (2)气喘痰多者早晚予银荷漱口液漱口。 (3)便秘者予大黄散穴位贴敷神阙穴,或配以中药灌肠通腑泄热

39、以降肺平喘。 (4)口干舌燥者饮梨汁、白茅根竹蔗水、萝卜汁、白藕汁、荸荠汁以生津润燥。 (5)痰中带血,可服用三七粉、白及粉。 3痰浊阻肺咳喘胸闷,痰白稀或泡沫痰,口黏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 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 (1)气喘痰多者可予吴茱萸粉穴位贴敷双定喘、双肺俞、天突穴,或者砭石热熨双肺 俞。 (1) 予中药封包咳喘型热熨双肺俞。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6 (2)注意劳逸结合,不宜思虑过度,以免伤脾生痰。 (3)恶心呕吐者食物中可加用姜汁以止呕,饮食宜少量多餐。 4痰瘀阻肺咳喘胸闷,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舌暗红,边有瘀斑, 舌底络脉青紫或粗张,脉弦。 (1)避免

40、情绪激动,防止七情太过与不及,因气滞可加重血瘀。 (2)予丹参针穴位注射双足三里。 5肺脾气虚喘咳,气短,动则喘甚,咳嗽,少痰,神疲乏力,纳呆,舌红苔少,脉 细弱。 (1)喘促短气可艾灸气海、关元、三阴交、 。肾俞、命门等穴。 (2)脾气虚者因脾不统血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患者饮食情况。 (3)予吴茱萸粉穴位贴敷双肺俞、双脾俞、双足三里穴。 6肺肾两虚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加重,语声低怯,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 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衣被不可太暖,以免汗出过多耗伤津液。 (2)可艾灸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3)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双足三里穴。

41、 三、饮食护理 1外寒内饮宜进食宣肺化痰止咳之品,如陈皮水、杏仁茶、茶叶蛋等。忌冰冻食品及 饮料。 2痰热壅肺饮食宜清热生津、化痰止咳之品,如梨粥、百合粥、罗汉果汤:鱼腥草猪 肺瘦肉汤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之品。 3痰浊阻肺饮食宜利湿化痰之品,如柚子、薏苡仁、山药、橘红膏、柑橘饼、陈皮等。 忌食糯米、甜食、肥肉等助湿生痰之品。 4痰瘀阻肺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莲藕瘦肉炖汤。多吃禽类、鱼类、核桃、花 生、水果、蔬菜等,可酌情喝少量山楂酒、丹参酒等,以活血行气。 5肺脾气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量多餐,忌生冷、肥腻与性寒凉之品。缓解期 可食用补益肺脾的食物,如人参、

42、沙参、百合粥、山药、党参粥。 6肺肾两虚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之品,以滋养津液,如龙眼肉炖虫草汤,忌辛辣肥厚之 品。 四、用药护理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7 1、外寒内饮中药汤剂宜煎后趁热服下,服药后宜加盖衣被。进食热饮、热粥以助加强 发散祛邪外出。 2、痰热壅肺、肺肾两虚中药汤剂宜温服。 3、痰浊阻肺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 4、痰瘀阻肺中药汤剂宜饭后】12h 热服。 5、肺脾气虚及肺脾两虚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6、患者忌用镇静安眠药。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

43、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一)肺性脑病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瞳孔、神经反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皮肤色 泽温度等的变化,观察球结膜是否水肿,正确记录,并记录 24 h 出入量。 2、予开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吸痰。 4、予使用 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协助医生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5、观察患者有否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智力定向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 烦躁不安时注意做好安全的护理,防跌仆。 七、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生活情趣,如培

44、 养听音乐、养花种草等爱好,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焦虑、紧张的情绪。 2、运动锻炼: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或锻炼。指导患者慢跑、 登梯、踏车、园艺、家务、太极拳、呼吸操锻炼等,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指导:每日喝水 1 500 ml 以上,以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排出。指导患者每 日根据自己的大便、舌苔痰的颜色变化来衡量自己体内的寒热虚实,从而进行饮食调配。 4、家庭氧疗:每日至少吸氧 15 h,并应告知患者吸氧的流量,如何湿化,以及用氧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8 安全的注意事项,如防震、防油、防火、防热等。家里有条件者可去海滨及林区疗养以获 得清净、湿润、负

45、离子较多的空气,促进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可缓解患者缺氧、 气急等症状。告诫患者不宜去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的高山地区,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七、悬 饮 悬饮是指因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使饮停胸胁 所致的病证。临床以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胸胁饱满为特征。常见证型有邪犯胸肺、饮停胸 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相当于西医学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肺肿瘤等。 一、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咯痰,胸胁疼痛,呼吸困难。 2全身症状寒热往来,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 二、临证护理 1邪犯胸肺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 气急,胸胁

46、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干,咽干,舌苔薄白或黄, 脉弦数。 (1)体温高者可遵医嘱予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双曲池。 -l (2)高热不恶寒时可用砭石冷敷各大动脉搏动处。 (3)发热时可耳穴放血、十宣放血。 (4)口苦咽干者可用白茅根 30 g,煎汤代茶,以清热生津。 (5)遵医嘱予大黄散穴位贴敷双丰隆、神阙以清热化痰。 (5)干呕者食物中可加用姜汁以止呕。 2饮停胸胁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 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胁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 脉沉弦或弦滑。 (1)因气滞可加重疼痛,故应避免情绪激动,防止七情

47、太过与不及。 (2)气喘者遵医嘱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双足三里。 (3)予四黄水蜜温敷胸胁疼痛处。 (4)静卧休息,以高枕、患侧卧位为宜,可促进肺气通调。 3络气不和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 久不已,阴雨更甚,可见胸廓变形,舌苔薄,舌暗,脉弦。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19 (1)予丹参针穴位注射双足三里,以活血化瘀。 (2)肺俞穴刺络放血,以化瘀通络。 (3)予热奄包于胸胁部外敷,以活血通络止痛。 4阴虚内热 呛咳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 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偏红,少苔,脉细数。 (1)遵医嘱针刺

48、肺俞、尺泽、太冲、肾俞、三阴交穴,用补法。 (2)口干咽燥者用金银花甘草液,或地骨皮 30 g 煎水漱口。 三、饮食护理 1邪犯胸肺宜进食清热化痰止咳之品,如适当服用川贝雪梨炖冰糖、枇杷、萝卜汁、 竹沥水、百合粥、梨粥以润肺化痰,忌辛辣、刺激、油腻、煎炸之品。 2饮停胸胁饮食宜健脾化湿之品,如柚子、薏苡仁、山药、橘红膏、柑橘饼、陈皮等。 忌食糯米、甜食、肥肉等助湿生痰之品。多喝汤,如鱼腥草猪肺瘦肉汤等,多吃新鲜蔬菜 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之品。 3络气不和饮食宜活血、理气、活络之品,如三七、丹参佐以人汤。 4阴虚内热饮食宜养阴生津、益肺补肾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甲鱼、黑木耳、 百

49、合、银耳、 淡菜等。 四、用药护理 1、中药一般宜温服,发热时可偏凉服。 2、服用逐水祛饮药时,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药物作用及服用后可能发生的反应。 根据医嘱准时准量、正确给患者服用逐水祛饮药,遵照注意事项做好服药护理工作。 观察服药后的效果,记录用药后泻水时间、次数等情况,观察排出液的性质、颜色、 量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症状变化。 若便次频频,超过 10 次,排出液量超过 1000 ml,应注意可能发生祛邪伤正的副作 用,观察是否有虚脱的现象。 五、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2、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 精神对待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六、并发症护理 肺系病中医护理常规 20 (一) 气胸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呼吸等的变化,如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呼吸困 难,应警惕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