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 识 心 电 散 点 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李方洁 心电散点图(Lorenz 散点图)是基于非线性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用于长程心电数据分 析的一种新方法,是以数据高度集中的方式,将长程心电数据制作成一枚具有全心搏“可 视性”的图形。心率变异性(HRV)的不同的变化模式和多数心律失常都有特异性图形,可 在一枚图上将 24 小时或更长的心电数据“尽收眼底”,直观地判断 HRV 与心律失常的类型 1。 一 心电散点图的理论基础及其认识与发展 1.名称的沿革 Lorenz 散点图的名称来源于英文 Lorenz plot,或 Poincare plot,分别以“混沌理 论之父” 、美国麻省理工
2、学院教授、动力气象学家 E.N.Lorenz 和混沌理论的奠基者、法国 数学物理学家 J.H.Poincare 的姓氏命名。因其图形呈散点状,又称散点图(Scatter plot、Scatter map) 2。近年来将散点图方法用于连续心电信号的描记,先后称为 Lorenz 图、RR-间期 Lorenz 图、Lorenz 散点图、RR 间期散点图(RR-interval Plott) 3- 20。2010 年国内郭继鸿教授建议使用“心电散点图” 。 2理论基础 非线性混沌理论是数学科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自理论创立,在科学界广泛被认同, 至今只有几十年时间,其最重要贡献是发现并认识到自然界乃至人
3、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是非 线性系统,而线性系统和随机只是隶属于非线性系统之中的一部分。非线性系统的行为模 式包括“线性” (具有规律性,其变化模式可被预测)和“随机” (无规律性,其变化模式 不能被预测)以及介于线性与随机之间的行为模式“混沌” 。在非线性系统中混沌是其 主要行为模式。 非线性混沌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指出,过去一些被认为杂乱无章,完 全无规律的“随机”现象其实可能是混沌行为,通过对混沌的定性、定量研究,在某种程 度上其规律可以被掌握、其行为可以被预测 21。 3混沌理论及其方法学在心电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非线性科学的迅速发展,已经证实,人体属于非线性巨系统,其心电信号 具有混
4、沌特征,与传统的线性方法相比,采用非线性方法,能捕捉到人体更多的生理与病 理信息 22。在国外,二十世纪中期就有人开始了对心律失常的数学建模探索,而70年代开 2 始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生理学家Leon Glass等人对胚胎鸡心脏自律细胞进行周期性 电刺激的实验,则是真正意义上对心脏节律活动中混沌现象的研究,曾经是混沌理论问世 以来短短的历史中最受注目的研究项目之一 23。 80 年代,马场康维等绘制了一组临床资料的 Lorenz 图(图 1) 24山崎秀树等编制的 Lorenz 图时间序列解析系统和 Lorenz 图心电节律解析系统被用于医学研究领域 25。90 年代,Anan 等学者发
5、表了心房颤动伴预激传导及不同室性早搏的图形,对室性早搏图形的 发生进行了解析 26-27;Chishaki 观察并分析了心房颤动散点图表现的房室结电生理特性 28-29。这一时期,国外很多学者关注散点图的机理,观察散点图对判断疾病预后和对 HRV 分析的作用,对心律失常的研究则集中于心房颤动的图形 30-43。2004 年 Akiko 等分析了 房颤中室性心律失常 RR 间期动态变化特征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44;2008 年 Hans 等对常见 心律失常的图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45。 图 1. 马场康维等描制的 Lorenz 图 (1) 、 (2)窦性心搏;(3)呼吸性窦不齐;(4)室性早搏;(
6、5)间位性室性早搏;(6)复合型室 性早搏;(7)配对间期不固定的室性早搏;(8)室性并行心律;(9)房性早搏;(10)房性早搏伴房 早未下传;(11)配对间期不固定的房性早搏;(12)窦不齐、一过性窦停搏、早搏、逸搏心律等混合型 心律失常;(13)房室阻滞 2:1 传导;(14) 、 (15)心房颤动。 90 年代,郭继鸿向国内介绍了混沌理论、心脏电活动中的混沌现象,及 Leon Glass 等对胚胎鸡心脏自律细胞进行电刺激的著名研究 46;郭成军等阐述了心房颤动中以自旋 波为表象的混沌现象, 以及探讨运用散点图跟踪心脏 RR 间期变化的方法与意义 47-48;吕 3 可诚等进行了人体心搏散
7、点图动力学复杂性的实验观察 49;李方洁等观察临床若干常见 心律失常的散点图特征,并解析其发生机理 3。2005 年江声选、时翠华等分析了心电散点 图对 HRV 的诊断价值 50;2006 年彭晓榕等发表了 538 例 16、李方洁发表了 1153 例 17 临床心电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分析结果,证实其对临床长程心电数据的诊断作用。 二 心电散点图制作与诊断标准 目前用于非线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非线性参数估算和图形法 22,前者有复杂度、测 度熵、分维数、Lyapunov 指数等,后者即 Lorenz 散点图。图形法所表现的是系统行为模 式的几何结构“吸引子”的图形。心电散点图就是 RR 间
8、期动态变化模式的“奇怪吸引 子”的截面图,目前有二维、三维及差值(修正的)心电散点图,现在临床应用的仅有二 维图形。 1.心电散点图制作方法 7 目前一些动态心电分析仪的 HRV 板块中都装有心电散点图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心电散 点图。作图原理是建立横轴为 X,纵轴为 Y 的二维坐标系,X 轴数值代表任意 RR 间期 (RRn) ,Y 轴数值代表紧随其后的 RR 间期(RRn+1) 。以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的长程 RR 间 期为数据来源,在坐标系中,按时间序列追踪描记出 X=RRn,Y=RRn+1 的点(图 2) 。当数 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散点状图形。 2-1 2-2 2- 3 2- 4 4
9、 图 2.心电散点图制作方法 图 2-1 正常窦性心搏动态心电图片段,其 RR 间期依次是 RR1(804ms) 、RR2(812ms)、RR3(789ms)、 RR4(781ms)、RR5(789ms),P1、P2、P3、P4 是欲被制作的散点;图 2-2 是正常窦性心搏的心电散点图的 制作过程,图中 P 代表作成的散点,P1 的位置取决于 RR1 在 X 轴上的数值、RR2 在 Y 轴上的数值。P2 的 位置由 RR2 的 X 值和 RR3 的 Y 值来确定。同样 P3 亦由 RR3、RR4 来确定,依此类推;图 2-3 是做成的心电 散点图的示意图;图 2-4 是临床真实的正常窦性心律心
10、电散点图。 2. 图形说明 51 2.1 子图数目 在心电散点图中,常见一分布图形(图 3-1) 、二分布图形(图 3-2) 、三分布图形(图 3-3) 、四分布图形(图 3-4) 、五分布图形(图 3-5) 。 2.2 子图名称 心电散点图中主要有 A、B、C、D、E 五种子图。 “A 图” ,在图 3-1 至图 3-5 中,特点 是分布于斜率为 1 的直线上,是窦性心搏的图形,在任何长程心电图中,只要有窦性心搏 存在,即可见到 A 图。 “B 图” ,在一组图形中最靠近 X 轴的线状图形,是早搏联律间期的 图形表现。 “C 图” ,是一组图形中最靠近 Y 轴的线状图形,是早搏代偿间期的图形
11、表现; “D 图”位于 A 图与 B 图之间的线状图形,是代偿间期与其后正常窦性 RR 间期关系的反映。 “E 图”多分布于 A 图与 C 图之间,是心率震荡的图形表现。 2.3 图形形态 心电散点图具多态性。窦性心搏的多态性有 HRV 正常的棒球拍形,及 HRV 异常的类球 拍形、收缩形、扩张形、粗棒状、细棒状、梭形、雨滴形。心律失常的图形有扇形、 格子形等,及不同形态的重叠图形。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图 3. 临床常见心电散点图的示意图 图 3-1 是一分布的 A 图;3-2 与 3-3 均呈三分布,由 A、B、C 三个子图组成;3-4 为四分布
12、,由 A、B、C、D 四个子图组成;3-5 为五分布由 A、B、C、D、E 五个子图组成;3-6 为扇形分布;3-7 为三分布, 由扇形与 B、C 三个子图组成;3-8 为“格子形” 。 5 4-1 棒球拍形 4-2 类棒球拍形 4-3 收缩形 4-4 扩张形 4-5 扩张形 4-6 粗棒状 4-7 粗棒状 4-8 细棒状 4-9 梭形 4-10 梭形 4-11 雨滴状 4-12 不规则形 4-13 近圆形 4-14 双圆形 4-15 双圆形 图 4.窦性心搏散点图的不同形态 2.4 图形长轴 心电散点图的图形大部分呈线状。A 图的长轴为“A 线” ,B 图的长轴为“B 线” ,C 图 的长轴
13、为“C 线” ,E 图的长轴为“E 线” 。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B 线形态与心律失常鉴别诊断 密切相关。 3诊断标准 51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窦性心电散点图的图形与 HRV 的变化, 即与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关,图形的面积与总体 HRV 呈正相关,图形长度与代表交感张 力的时域、频域相关指标呈正相关,图形宽度与代表迷走张力的时域、频域相关指标呈正 相关。 对于心律失常,根据“诊断三要素”- 子图数目、图形形态、B 线形态,即可做出 大体诊断。 窦性心律:一分布图形,分布形式是只有一个 A 图。 (图 5-1) 室上性早搏: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6 1)三分布图形(图 5
14、-2) ,B 线有一定斜率。 2)四分布图形(图 5-3) ,B 线有一定斜率。 室性早搏: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四分布图形(图 5-4) ,B 线与 X 轴平行。 2)三分布图形(图 5-5) ,B 线与 X 轴平行,是室性早搏二联律的特征表现。 3)二分布图形(图 5-6) ,B 线与 X 轴平行,是持续性室性早搏二联律的特征表现。 心房颤动(图 5-7):扇形图形,扇形底边有一定斜率。 心房扑动(图 5-8):格子状有序多分布图形,是传导比例变化的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图 5-9):扇形图形底边下方存在一条与 X 轴平行的线状图形 。 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图 5-10
15、):存在一条与扇形底边完全重叠或在其上方完 全与其平行的线状图形。 心房颤动合并心房扑动(图 5-11):扇形中隐约存在格子形。 反复发生的一过性窦房阻滞(或窦停搏) 、二度 II 型房室阻滞、室上性早搏未下传、 动态心电图漏识的窦性 RR 间期,均可呈特殊三分布或类似特殊三分布图形(图 5-12) 。 5-1 正常窦性心搏 5-2 室上性早搏 5-3 室性早搏 5-4 差异性传导 5-5 阵发室早二联律 5-6 持续室早二联律 7 5-7 心房颤动 5-8 心房扑动 5-9 心房颤动伴室早 5-10 心房颤动伴差传 5-11 房颤伴房扑 3-12 特殊三分布 图 5.不同心律失常的 Lore
16、nz 散点图 图 5-1 一分布图形;图 5-2、3 是室上性期前收缩,分别为三分布和四分布图形;图 5-4 是室性期前 收缩,四分布图形;图 5-5 是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图 5-6 是持续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的二分布图形; 图 5-7 是心房颤动的扇形图形;图 5-8 是心房扑动的格子状有序多分布图形;图 5-9 是心房颤动伴室性期 前收缩的扇形图形,但图形底边下方存在一条与 X 轴平行的线性图形;图 5-10 是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 传导的扇形图形,存在一条与扇形底边完全重叠或在其上方完全与其平行的线性图形;图 5-11 心房颤动 合并心房扑动扇形中隐约存在格子状图形。图 5-12 是反
17、复发生的一过性窦停搏、二度 II 型窦房阻滞、二 度 II 型房室阻滞、室上性早搏未下传的共有图形。 三 心电散点图的特点及与传统动态心电图的关系 1.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原理 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都是长程心电数据的分析方法,前者依靠计算机自动识别出宽而 高大的 QRS 波诊断室性心律失常,依靠相邻两 RR 间期变化的比例关系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 (注:后一 RR 间期较前一 RR 间期缩短15%通常被归为室上性异位心搏) ;而后者的图形 反映 RR 间期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有不同类型的 RR 间期关系及其变化 规律,可以表现为特征性的散点图图形,可由经过培训的操作者自主识别。 2.
18、分析心律失常的各自的优势 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都可独立分析心律失常,前者可在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基础上由操 作者在“编辑”框中修改;后者可从散点图分析页面回放实时心电图,由操作者识别波形 8 后,再回到散点图分析页面进行“批量”修改。就导联而言,动态心电图的导联数越多对 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就越高,散点图只需要单导联就能清晰表现心律失常的图形。 散点图的独特优势:有整体的视觉直观性,用一枚图形清晰、 “透明”的表达长程记 录的全心搏,对 HRV 和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不同起源的激动有不同图形,故能定位激动的 起源,对貌似房颤或房扑的伴隐匿传导的无休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貌似窦性心律不齐和窦 性心动过速的房
19、性心律失常、对动态心电图漏识别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对房颤伴宽 QRS 波 的鉴别诊断均具有独特优势;散点图对 HRV 的表达具有视觉直观性,有助于操作者自主识 别出伪差对 HRV 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 目前认为,在 HRV 和心律失常分析中,将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互补应用获益最大。 参考文献 1.李方洁. Lorenz 散点图.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11):307 2.李方洁.混沌理论与心电学的结合.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17(6):407-411 3.李方洁,樗木晶子,竹下彰.RR-Lorenz 图用于心律失常分析.心功能杂志.1997,9(3):157-15
20、9 4.李方洁,孙旭海,赵卫东,等. 房颤宽 QRS 波 Lorenz 图的鉴别诊断.心脏杂志,2001,13(6):543-547 5.李方洁,陈明,张建军,等.“房室结功能不应期曲线”的 Lorenz 图与腔内电生理对照观察. 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02,30 增(3):433 6.李方洁,白净,王晓秋.用于大样本心电分析的混沌方法Lorenz 图.临床心电学杂志,2002,11(4): 226-231 7.李方洁,杨新春,白净. RR-Lorenz 图在 Holter 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17 (1):19-21 8.李方洁,陈明,李忠莉,等. 82
21、 例心律失常的 Lorenz 图分析.第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2002.11 南京 9.李方洁,张平,刘艳等.Lorenz 图与心率变异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04,13(1):58-61 10.Akiko Suyama Chishaki, Fang-Jie Li, Akira Takeshita, et al. Different featur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RR-interval dynamic in atrial fibrillation related to the patientss clinical characteriz
22、ties: an analysis using RR-interval plotting.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Vol.37 No.3 July 2004.207-217 11.李方洁.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检测方法. 临床动态心电图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 (1167-1186) 12.李方洁. 注意应用动态心电图报告中的 Lorenz 散点图.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11):243 9 13.李方洁,杨新春,白净.快速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Lorenz 散点图.中国循环杂志,2006,21(8): 232-233 14李方洁,曾辉
23、,郭小玉.633 例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诊断与 Lorenz 散点图对比分析.中国循环杂 志2006,21(2)增:229 15李方洁,曾辉,郭小玉.宽 QRS 波 Lorenz 图的鉴别诊断.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2)增:230 16彭晓榕,姚光辉,苏桂珠,丁希英,高琴,林一勤,陈长旦,赵建峰.538 例 Lorenz 散点图临床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2)增:233 17.李方洁,杨新春,白净,曾辉,郭小玉,符一飞 ,王静, 李忠莉, 李俊华. 1153 例心律失常的 Lorenz 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比研究.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 15(5):330-333 18
24、. 许祥林,崔敏,李小薇,杨春丽,杨兴艳.等联律室早RR间期散点图的临床应用.贵州医学. 2004,28(2):126-127 19.王恒迪,朱坚民,蔺利峰,梁丽.洛伦兹散点图及其在房颤自动诊断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7,24(2):449-452 20.符一飞,白净,李方洁,曾辉. 一种基于近似熵特征分类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27(2):142-145 21郭继鸿,张萍.临床动态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5-935) 22张开滋,胡大一,王红宇,肖传实.临床动态心电图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167- 1187) 2
25、3.Guevara MR , Glass L , Shrier A. Phase locking , 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s , and irregular dynamics in periodically stimulated cardiac cellsJ . Science , 1981 , 214 :1 350 24.马场康维,驹泽勉,加藤贵雄. 心律失常的计量诊断RR 间期系列相关图方法(日文).医用电子和 生体工学,1980,18:213-217 25.山崎秀树,马场忠弘,平川一美. Lorenz 图用于心电节律解析计算机时间序列处理系统( 日文).
26、 九大工学集报,1981,54(5):559-565 26. Anan T, Nakagaki O, Nakamura M. application of Lorenz and multi-Lorenz plot to computerized analysis of arrhythmia.Jpn.heart.J,1982,23(Sup):694-696 27.Anan T, Sunagawa K, Araki H, et al. Arrhythmia Analysis by Successive RR Plotting.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1990,2
27、3(3):243248 28. Chishaki A, Sunagawa K, Hayashida K,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rate-dependent 10 functional refractory period of the atrioventricular node in simulated atrial fibrillation. Am.heart.J,1991,121(3 Part 1):820-826 29.Chishaki A, Sunagawa K, Sugimachi M, et 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28、 aberrant ventricular conduction and ventricular ectop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RR interval scattergram. Circulation, 1993, 88(5 Pt 1):2307-2314 30. Denton TA, Diamond GA, Helfant RH, et al. Fascinating rhythm: a primer on chao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ardiology. Am. Haert.J, 1990,120 (6-1):14
29、19-1440. 31. Copie S, Pousset F, Lechat P, et al. Effects of -blockade with bisoprolol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Analysis of scatterplots of R-R intervals at selected heart rates. Am.Heart.J, 1996,132:369375 32. Takashi K, Ikeda K, Tomoike H. Assessment of the variability
30、in coupling interval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 Japanese Circulation Journal,1993 August,57:781 788 33. Nakatsu T, Kusachi S, Honma N, et al. Silent zone on Lorenz plots of the ventricular respouse termin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report of a case. Jpn.Circulation J, 1994,5
31、8(8):676682 34. Kamen PW, Tomkin AM. Application of the poincare plost to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new measure of functional status in heart failure. Aust Nz J Med, 1995, 25:18-25 35. Tulppo MP, Makikallio TH, Takala TES, et al. Quantitative beat-to-beat analysis of heart rate dynamics during exerc
32、ise. Americna Physiological Society, 1996,H244-252 36. Schechtman VL, Raetz SL, Harper RK,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cardiac R-R intervals in normal infants and in infants who subsequently succumbed to the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Pediatric research,1992,31(6):606-612 37. Woo MA, Stevenson WG,
33、 Moser DK, et al. Patterns of beat-to-bea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Am.Heart.J,1992,123 (3):704-710 38. Kuhn F, Morris R, Witherspoon CD et al. Percentage scattergram to depict changes in large amounts of data over time. Ophthalmic-Epidemiol, 1995, 2(1): 45-8 39. Hnatkova K,
34、 Copie X, Staunton A, et al. Numeric processing of Lorenz plots of R-R intervals from long-term ECGs. Comparison with time-domain measure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Electrocardiol, 11 1995, 28(Sup): 74-80 40. Mizutani M. Analysis of the RR inter
35、va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a Lorenz-Plot method. Rinsho-Byori. 1989 Jun, 37(6): 723-6 41.Oka T, Nakatsu T, kusachi S, et al. Double-sector Lorenz plot scattering in an R-R interval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inc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
36、sactor scattering. J Electrocardiol,1998 31(3):227-35 42. Carrasco S, Gaitan MJ, Gonzalez R, et al. Correlation among poincare plot indexes and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measure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Journal of Medical Enginering 13(1): 44-60 46.郭继鸿.混沌现象.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2):87 47.郭成军,胡大一.自旋波折返与颤
37、动机制的新观点.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24(60):461-462 48.郭成军,胡大一,郭晋萍,杨新春,商丽华,李田昌,张建军.运用 Poincare 混沌图跟踪心脏 RR 间期变化 的研究.中国心脏起搏动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138-140 49.吕可诚,王继业,常树人,等. 人体心脏搏动的相空间吸引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7,30 (3):61-64 50.江声选,时翠华,郭云辉,熊伟. 动态心电图 Lorenz 散点图诊断价值分析.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1):56-60 12 51. 张开滋,肖传实,郭继鸿,王红宇.中国心电信息学图解集成。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2061- 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