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926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阐释学、接受美学影响下的翻译观 I. 阐释学,又称解释学,或诠释学(hermeneutics) 广义:指对于文本之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文献学、 历史学、宗教、艺术、神话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等问题 。既是门边缘学 科和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又是一种哲学思潮。 狭义:指局部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等分支、学派。 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 20 世纪的德国哲学家 M.海德格尔 50 年代末德国哲学家 H.-G.加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古典解释学结合起来,使哲学 解释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学派 另外两位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宗教解释学者 R.K.B.鲍尔特曼(1

2、8841976) 和意大利“解释学理 论“ 的研究者 E.贝蒂 1. 海德格尔的 “前理解”: 由“先有”(Vorhabe)、 “先见”(Vorsicht) 、 “先识”(有的译为“先设”,Vorgriff)三部分构成。 “先有”是指预先已有的文化习惯,包括理解主体所处的风俗、传统等。对于译者:指译者 特有的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心理结构,这些会对译者理解原文产生影响。 “先见”指的是预先已有的概念系统,大体包括理解主体所具有的知识结构。 “先识”指的是对理解对象预先的假设、构想。 汉斯一格奥尔格 伽达默尔: 1) “前见”:被特定的历史、 文化、 语言所浸染, 根本无法自由选择或摆脱

3、历史文化通 过语言对自身的预先占有。 (与海德格尔的“前理解”一致) 通俗地讲,就是理解者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融有个人在此之前所形成的知识、 观点、 情 趣等要素,每个理解者自身所具有的前见不同, 造成他们理解对象时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展现 出不同的风格,暗示了文本意义多元化理解的可能。 2) “合法偏见” :他从海德格尔的前结构观念出发,认为“我的前见出自我的偏颇”,没有 “偏颇”,没有理解的前结构,理解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认为读者决不是处在一种“中立”的 不受制约的状态下进行理解的,读者的意识在理解文本时决不是一张“白纸”,读者的理解 活动要受到前见或前理解的影响或制约。而读者前理解或前见来源于

4、读者自身所处的传统, 读者始终处在传统之中,无法远离或摆脱传统。 3) “视域融合” : 视域:“理解者视力所及的区域,这个区域囊括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 ” (伽 1999:388) “视域融合”: 是指在重新唤起本文意义的过程中, 解释者自己的思想总是已经参与了进去。 也就是:理解者的视域与理解对象的视域互相融合, 理解者由于在理解对象时不可避免地 具有前见因素, 自身的前见会渗透到对理解对象的过程中, 导致对理解对象的忠实度降低, 同时解释者的视域又是动态的, 可以在理解的过程中扩大到融入他者的视域, 形成一个比自 身视域更大的视域。 翻译中的两次视域融合: 案例:第一次视域

5、融合 ST: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TT1(许渊冲译):Cicadas chill And drearily shrill, We stand face to face at an evening hour Before the pavilion, after a sudden shower. TT2(Howard 译): Cold cicadas are chirping plaintively, The distant pavilion is veiled in dusk, A sudden shower has just stopped. Dispiritedly

6、I drink farewell wine, In the tent outside the capital gate, TT3(译者未知): Chilled by the cicadas drige We reach the post station at evening Just after a sudden shower TT4(龚景浩译): The chilled cicadas were shrill, We sat facing a roadside pavilion in the faiing light, A sudden shower having just passed.

7、TT5 (Liu Wu-chi 译): A cold cicada, sad and desolate, Faces the long pavilion at twilight, The showers having recently ceased. 案例:第二次视域融合 ST:some had beautiful eyes others a beautiful nose; 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 TT:她们里面,有的美目流盼,有的鼻准端正,有的樱唇巧笑,有的身材苗条。 ST: He made me a highway to my bed. B

8、ut, I, a maid, die maiden-widowed. TT1:他要借你(软梯)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 (朱生豪译) TT2:他本要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都是处女。 (方平) II. 接受美学 从阐释学中发展出来,是二十世纪后期, 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艺理论。 代表人物:姚斯( Jauss) ;代表作品: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 ,该书全面提出了 接受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构架,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 3 大重要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 姚斯借用阐释学 “视野” 的概念, 以“期待

9、视野” 为中介,以 “视野融合” 为途径,将文学史转化为 一种阅读者的积淀,在文学与社会、 美学与历史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接通了文学 与现实、 过去与未来。 “ 期待视野”是解读者面对本文时,调动自己的经验并产生的思维定向及其他所希望的本文 对他的满足。 “ 视野融合”则是指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本文或生活实践视野的交融和相互影响。 读者的接受 读者的接受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1)历时的层面 : 接受美学从形式主义的主流、 支流相交替的文学演变史中吸收了有益的 成分,并将本文中心改成了读者中心。读者在每一次面对一个新的本文时, 就将过去的阅读 经验重新组织在经验视野中, 形成他心目中的

10、文学演变历程的基本轮廓,这一期待视野在遇 到新的本文时, 便会将个别作品置于所在的文学系列中去认识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并且充实 或修改读者的期待视野。于是,本文不再是彼此孤立的个别现象,而是接受着经验世界中某种 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点,它联系着过去,维系着未来。 读者的接受 2)共时的层面 : 本文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与不同时代的本文发生联系,同时也和共时层面上的本文密不可分。 在某一时间点上作横向的切开,这个横截面中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历 时的东西。新的本文不仅仅激起对不同时间段上的作品的记忆, 也将同一时间段上的本文 纳入其期待视野。读者在这一横截面上总体把握中建构起新的本文

11、所存在的文学环境, 然 后在与新视野的交融中发现他所面对的本文在这一环境中的价值和对其它本文造成的影响。 读者的接受 3)文学内在发展与一般历史之间的关系: 文学纵然是一种虚构,然而这一虚构对于现实并 非毫无意义。文学以其虚构的特性向人们展示了生活期待视野中所不存在的新的视野, 读 者在两者的交融中拓展生活期待视野, 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来改变生活。而生活现 实的改变又一次为本文的改变创造条件。于是,在生活期待视野与文学期待视野的交替影响 中,文学与一般历史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传统的机械反应论被攻破了,不是生活决定文学,而 是文学决定生活。这样,文学的历史就在读者的头脑中无形而又实在地建构

12、起来了。 姚斯的“期待视野” 作为接受理论的奠基人 , 姚斯 ( Jauss) 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 读者解读文本之前就 存在一种 “ 先结构” ( pre-structure) ,即期待视野 ( horizon of expectation) , 它是指读者在阅 读之前的一种潜在的对作品意义的期待。当读者阅读文本时, 这种期待视野能 唤醒对已读 过的作品的回忆, 把读者带进一定的感情状态,并随着作品的开端引起对中间和结尾的各种 期( Jauss, 1982: 23)。 姚斯有时也用 “前理解” 或“前结构”来指代期待视野。它预先存在于读者的头脑或意识中, 支配或制约着读者的阅读活动,影响

13、着读者的评定和判断。 例:包法利妇人 和范妮 的接受情况 虽然两部作品描写的都是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外省环境,描写的都是小人物相似的经历,但 接受状况却不尽相同。 由于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范妮一书相适应,使得该书成为了畅销书,一年的时间内 竟发行了十三版。而过了许多年后, 包法利夫人才赢得了读者,读者才适应了包法利 夫人一书在形式上的创新。 可以说,期待视野作为一种预期结构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并且这 种制约作用不管读者是否意识到都是存在的。 作为一种预期结构,期待视野伴随着读者进入到阅读中,用预先形成的“先见”、先有”、 “先识”做“参照系 ”来检验、衡量作品,读者或惊喜、或失

14、落、或赞赏、贬低,都是期待视 野这一预期结构审视作品的结果。 在具体的阅读中由于期待视野有一种定向性的存在使得阅读的结果可能出现期待视野的满 足和期待视野的落空两种情况。 “期待视野” 主要有两种形态: 1)既往的审美经验, (对文学类型、形式、 主题、 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 基础上形 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 2)指以往的生活经验,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 这是一种比第 一种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 这两大视野相互交融, 就构成具体的读者阅读的一种视 野。 姚斯的“期待视野” 在姚斯的认识中,期待视野具有稳定、定向的和创新、求异的属性。 这种具有稳定和创新属性的预期

15、结构,又可以根据接受主体的状况分为个人期待视野和公 共期待视野两种。前者指个人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拥有的期待视野,后者则是指在一定历 史时期内占统治或主导地位的期待视野。 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公共期待视野从个人期待视野的抽象或概括中得出个人期待视野的 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公共期待视野,但又不完全与公共期待视野等同,允许个人期 待视野。 Eg.晚清梁启超的美好愿望 vs 大众口味 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因素 姚斯的两个描述: 1) “从类型的先在理解、从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中 产生了期待系统。 ” 2)形成期待视野的三条普遍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普遍假设的途

16、径来达到:首先,通 过熟悉的标准或类型的内在诗学;其次通过文学史背景中熟悉的作品之间的隐秘关系:第 三,通过虚构和真实之问、语言的诗歌功能与实践功能之间的对立运动来实现。 ” “首先,通过熟悉的标准或类型的内在诗学;其次通过文学史背景中熟悉的作品之间的隐 秘关系:第三,通过虚构和真实之问、语言的诗歌功能与实践功能之间的对立运动来实现。 ” 前两者姚斯重点强调的是文学视野或文学能力在期待视野形成中的作用,第三点则涉及到 了现实生活的因素: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读者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因而读者在客观世 界中的各种身份以及所要遵循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范都会在阅读中暂时消失。但是读者 在现实中所拥有的精

17、神世界如生活阅历、历史经验、世界观、价值观等心理体验却可以保 存下来并伴随着读者进入阅读,化为读者期待视野的一部分,影响着读者对作品做出理解、 评判。 正如杨自俭先生所说 , 读者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 , 影响他们的因素太多: 国别、种族、 性别、年龄、职业、水平、爱好、经历、追求等等。就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 常常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的审美要求_ ( 2002: 10)。 历史经验、生活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读者所处的文化类型、本身的接受能力、特定的 生理机制(如性别之分、年龄差异、气质类型) 、大众传媒 现代传媒在同常生活中的运作如卫星传输、数码图像、多媒体网络等都深刻地改变着

18、我们 的社会,改变着我们的行为习惯。媒体的伟大与可怕还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形塑 观众的趣味、喜好,以及欣赏习惯、文化生活之模式,乃至深层心理文化结构的功能。 案例:不同的视域和期待 对读者而言,本文的意义总是建构在一定的即刻情境中,总是从自己即刻的期待视野出发 与本文进行对话,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有审美倾向、道德标准、生活阅历、接受能力等因 素的差异而有不同,这样,读者在本文的阅读过程中就会因期待视野的差异而与本文产生 不同的视野融合,生成不同的理解。 Eg. 鲁迅先生说读红楼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

19、闱秘事” 之所以读者 能读出不同的命意,就在于读者有不同的“眼光”,这个“ 眼光 ”便是期待视野。 德国人读红楼:弗兰茨库思(Franz Kuhn) 从红楼梦中看到了母爱精神, “这种精神 通过善饮、常乐和团结了整个贾氏家族的贾母这个完美的形象而得到了体现。 而在理解贾宝玉这一形象时,深受精神分析理论影响的德国译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 欧洲人的立场出发,也许可以说:这是一部天赋极高、但却已经蜕化了的贵族少年的病史, 他是一个不和群、女性的、受自卑情结和躁狂忧郁症打击的精神变态者和懦弱者” 一个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礼教叛逆者的形象在德国竟成为了一个精神的变态者和懦弱者 Eg. 黛玉的 “又惊又喜又

20、悲又叹” 读者期待与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及翻译结果是一个双重的“阅读”过程: 1)作为读者的译者对原文的阅读 2)译者根据心中期待读者的阅读情况决定翻译策略 因此,对期待视野的分析有助于指导我们研究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样,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读者对译文的期待视野,不但利于解释为何某一时期的 名家名译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读者反应,还利于译者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创作出更好的译 本,进一步适应和提高当代读者的审美情趣。 读者期待与翻译策略 Eg. ST: His conversation was in free and easy defiance of MurrayS Grammar,and was garnished at convenient intervals with various profane expressions(Stowe: Uncle TomS Cabin Ch1) TT1:状似素封,而谈吐鄙秽,近于伧荒。 (商务版林纾译黑奴吁天录:3) TT2:他谈话时任意糟蹋茂莱氏语法 ,并不时点缀一些猥亵不敬的词句。(上海译文版 汤姆大伯的小屋:1) Eg:人名的翻译:John Fryer 傅兰雅 VS. 弗赖尔 张艺谋 年贺岁片的 被诅咒的菊花在海外发行,标题叫做 The Cursed Crythansumum 作业:从接受美学角度评价我所发的夏洛的网中译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