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金洞林场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短文两篇_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23823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州市金洞林场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短文两篇_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永州市金洞林场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短文两篇_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永州市金洞林场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_短文两篇_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短文两篇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 年 11 月 25 日生,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 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 年到上

2、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 年毕业。 1927 年旅居法国。 1928 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 年到日本。 1935 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 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 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 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

3、,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1983 年、 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 年 3 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 年12 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 年 3 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 年 12 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 人大常委。 1922 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7 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1931 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4、之一,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 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 年底 1986 年 8 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 1958 年 1962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 1994 年巴金全集 26 卷全部出版。到 1994 年 6 月,共写作并出版了 120 部著作,还翻译了 62部外国作品,出版了 54 部巴金研究专著。 1981 年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设想。 1985 年 3 月主持开馆典礼,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

5、杂志、报纸、手稿、书信、照片、文物捐给了文学馆,共 7665 件。 1994 年又捐2 出了 1927 年他在法国主编的平等杂志, 23 期合订本,是国内孤本;两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革命家于 1927 年 6 月和 7 月由美国狱中写给巴金的亲笔信; 1950 年在波兰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的纪念册,上面有巴金征得的几十位世界名人的签名,是“国宝”级的文物。 1982 年获意大利卡森蒂诺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国际奖。 1983 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 年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90 年获苏联最高荣誉勋

6、章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还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 年 4 月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同年意大利蒙 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巴金和以巴金为主席的中国作家协会特别奖。 1994 年 4 月,首届文学界为纪念其 90 华诞举行了“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图片展览。 1998 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项 杰出贡献奖。 1999 年 10 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 夫人:萧珊。原名陈蕴珍。曾就读于上海爱国女中。 1944 年 5 月 8

7、 日结婚, 1973 年因病在京逝世。儿子:李小棠。在上海市政协文史研究室工作 ;女儿:李小林。收获编辑部副主编。 二、检查预习 理解生字,请学生注音:旸、姮、皓、浸 三、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学生朗读,全体大声齐读。 四 、创写教学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 日的文章”这个句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的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内涵。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感受等方

8、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五、内容探究 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联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两篇课文,找出贯穿两者之间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文本探究: 6、“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 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7、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

9、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8、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 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9、“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

10、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10、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1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

11、。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 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12、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

12、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等 13、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传说)。 14、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 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