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4125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休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染性休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染性休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染性休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染性休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四章 细菌性疾病 第十二节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环, 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引起微循 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 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 减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等症状。 【病因】 (一)致病菌: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 体、真菌及寄生虫等。有统计资料显示,20 世纪 6080 年代,感染性休克的 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后革兰

2、阳性菌引起感染性休 克的机会显著增多。在感染部位中,以肺部感染最多,多为院内或社区获得性 感染,其它依次为腹部、尿道、皮肤软组织和其它部位感染。 (二)宿主因素:对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多种导致机体免疫受 损的因素可增加感染性休克的危险性,如老年、婴幼儿、分娩妇女、大手术后 体力恢复较差者、营养不良、嗜酒、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烧 伤、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缺 陷、放射治疗、化疗等。此外,长期留置导尿管或静脉导管等侵袭性操作也极 易继发感染性休克。 【发病机制与病理】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 结

3、果。60 年代提出的微循环障碍学说,为研究休克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目 前的研究已从微循环障碍向细胞代谢的障碍、分子水平的异常等方面深入,为 进一步阐明感染性休克的机制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能。 (一)微循环障碍 在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经历了痉挛、扩张和麻痹三个阶段。 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 2 (二)休克的细胞因子 细胞代谢障碍可继发于血流灌注减少,但也可为原发性,即发生在血流动 力学改变之前。机体的炎症反应呈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炎症反应一旦启动,代 偿性抗炎反应也被激活,包括抗炎介质如 IL-4,IL-10,IL-13,PGE2,肾上腺糖 皮质激素,转化生长因子(TGF)

4、等,这些介质抑制炎症因子的活性与合成,若两 者不能平衡,就会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若持续 性免疫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刺激性下降时,持续低反应就会增加继发感染的发 生,最终仍导致细胞破坏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三)休克的分子机制 LPS 介导的细胞内激活机制是由 LPS 启动,细胞活化为结果。LPS 通过与效 应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作用后,大量信号通路被激活,包括酪氨酸激 酶通路、蛋白酶 C 通路以及 NF-kB 通路等,导致各种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在 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然而,引起激酶激活的确切机制等仍 不十分清楚。此外,初步研究结果还显示,炎症反应

5、的强烈程度及感染后休克 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与否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但其机制 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四)休克时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是导致感染性休克、MOF 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一氧化氮(NO)的毒性作用、中性粒细胞(PMN)介 导的组织损伤和凝血途径的激活起主导作用。 (五)休克时的代谢改变 在休克应激状态下,糖原和脂肪代谢亢进,表现为血糖、脂肪酸、甘油三 酯增加;随着休克的进展,出现糖原耗竭、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 糖素则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期:根据休克发展进程,可将感染性休克分为三期。 1.

6、 休克早期 患者呈现寒战高热,个别严重病人体温下降。多数患者由于 应激产生大量儿茶酚胺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神志清楚但烦躁、焦虑或 神情紧张;血压正常或稍偏低,但脉压差小;脉搏细速,呼吸深而快;面色苍 3 白,皮肤湿冷,眼底检查可见动脉痉挛,唇指轻度发绀;尿量减少。 部分病人,特别是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的休克患者,初期可表现为暖休克: 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肢端色泽稍红、手背静脉充盈、心率快、心音有力。但 由于血液大量从开放动静脉短路通过而使微循环灌注不良,故组织仍处于缺氧 状态,有一定程度酸中毒。血压偏低,尿量减少。 2. 休克中期 组织缺氧加重、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和心 搏出

7、量降低,无氧代谢增加。临床表现为患者烦躁不安或嗜睡、意识不清,脉 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 80 mmHg(10.7kPa),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2030,脉压差小于 20 mmHg(2.7 kPa),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呼吸浅快; 皮肤湿冷、发绀,常见明显花斑,表浅静脉萎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尿量 进一步减少,甚至无尿。 3. 休克晚期 可出现 DIC 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 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和皮肤、黏膜、内脏等部位广泛出血。 (2)急性心功能不全 呼吸突然增快,紫绀;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常有 奔马律。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和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若患者心率不快或相对缓 脉,但出现面

8、色灰暗,肢端发绀,常提示将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 (3)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肌 酐升高,尿钠排泄增多,血钾增高。 (4)ARDS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吸氧不能缓解,继而呼吸节律 慢而不规则,肺底可闻细湿啰音,胸片示斑点状阴影或毛玻璃样病变。血气分 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1;Na 排泄分数()1。以 上检查可与肾前性肾功能不全鉴别。 (八) 其它 心电图、X 线胸片等。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感染性休克的确立应从下述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 1感染性疾病的证据 感染性休克必须以感染为前提,而且感染是引起休 克的原发因素。因此,在大手术、

9、创伤、烧伤、移植、肠梗阻、输血或血制品 等情况下出现 SIRS 乃至休克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进行详细的检查,以 资和创伤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进行鉴别,因为不同类型的 休克其处理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其次,需要确定感染部位。大多数患者可以找 到明确的感染病灶,如肺炎链球菌、暴发型流脑、中毒性菌痢、严重肝病并发 腹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但是,有时定位比较困难,如由肌肉深部小脓肿引 起的败血症、心脏体征不明显的心内膜炎、手术后体腔内小脓肿等,常需反复、 全面的检查方能确诊。 2休克的表现 早期发现休克对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 要意义。出现下列征象,预示可能发生休克:体

10、温过高( 405 )或过低( 30mmHg(40kPa);脉 率 30mLh;血红蛋白回复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 象消失。 2纠正酸中毒 酸中毒可使小血管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反应性降低,导致 小血管扩张,加重微循环障碍;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诱发 DIC;可抑制心肌收 缩,并可使溶酶体膜破裂损伤细胞。因此抗休克治疗必须纠正酸中毒。根本措 施在于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态。缓冲碱主要起辅助作用,首选的缓冲碱为 5 碳酸氢钠,次为 112乳酸钠和 36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因它必 须经肝脏代谢才能发挥纠酸的作用,故不宜用于肝功能损害者。缓冲碱的剂量 可参照 C02CP 测定结果:5碳酸氢钠 05 mL

11、kg、112乳酸钠 03 mLkg、36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0.6ml/kg 可提高 1vol%(0449mmolL)的 C02CP。缓冲碱主要起治标作用,且血容量不足时, 缓冲碱的作用亦难发挥。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血管舒 缩功能、疏通微循环淤滞,以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有利于休克的逆转。 在补足液体而血压不能稳定时,暂时维持或提高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 8 液供应。但是休克的机制比较复杂,而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又可能具有多重性, 因此,必须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有选择地使用。 (1)扩血管药物 适用于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应在充分扩容

12、的基础上 使用。包括: 受体阻滞剂:可解除微血管痉挛和微循环淤滞,降低外周血 管阻力;改善肺循环而防治肺水肿。 受体兴奋剂:常用者有异丙肾上腺素 和多巴胺。前者可兴奋 1 和 2 受体,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和扩血 管作用,但易引起心律失常,有冠心病者忌用。抗胆碱能药:有阿托品、山 莨菪碱(654-2)、东莨菪碱等。其抗休克作用机制可能有:解除小血管痉挛,改 善微循环;阻断 M 受体、维持细胞内 cAMPcGMP 的比值;兴奋呼吸中枢,解除 支气管痉挛;抑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凝聚等作用。 (2)缩血管药物 该类药物虽可提高血压,但血管收缩可能加重微血管痉 挛,进而能影响组织灌注,故应严格掌

13、握应用指征:血压过低,血容量短时 间内不能补足,可短时期小剂量应用以提高血压、加强心缩、保证心脑血供。 与 受体阻滞剂对抗 受体阻滞剂的降血压作用,或与其他扩血管药联合 应用以消除其 受体兴奋作用而保留其 受体兴奋作用,尤适用于伴心功能 不全的休克病例。血流动力学为高排低阻型,临床表现为暖休克。常用的缩 血管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前者剂量为 0.51.0mg/100ml,滴数 48g/min,后者剂量为 1020mg/100ml,滴数 200400g/min。 4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1) 心功能 重症休克和休克晚期常并发心功能不全,老年人和幼儿尤易 发生。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时,应严格控

14、制静脉输液量和滴速,并在给予毒毛 旋花甙或毛花甙丙等快速强心药时,酌情给予多巴胺等扩血管药,或早期短程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给氧、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并给能量合剂纠 正细胞代谢失衡。 (2) 肾功能 休克患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时,应注意鉴别其为 肾前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在有效心搏血量和血压回复之后,如患者仍持 续少尿,可行液体负荷与利尿试验鉴别:快速静滴甘露醇 100300 mL,或静 注速尿 40 mg,如排尿无明显增加(40mIh),而心脏功能良好,则可再重复 一次,若仍无尿,提示可能已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给予相应处理。 9 (3) 呼吸功能 顽固性休克常并发 ARD

15、S。此外脑缺氧、脑水肿等亦可导致 呼吸衰竭。可采取以下措施积极防治: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并行辅助呼吸。注意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防治继发感染; 充分给氧,纠正低氧血症,可经鼻导管 (46 升/分)或面罩间歇加压给氧,流量 46 升/分,辅助呼吸(间歇正压) 氧浓度以 40左右为宜。对吸氧仍不能使 P02 达到 933107kPa(7080mmHg),间歇正压呼吸亦无效的动静脉短路开放病例, 应及早给予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给予血管解痉剂如苄胺唑啉,山莨菪碱 等以降低肺循环阻力; 限制液体入量,以防止肺水肿,必要时应用强心剂;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 防治 D

16、IC。 (4) 防治脑水肿 脑缺氧时,易并发脑水肿甚至脑疝,出现烦躁、嗜睡、 昏迷、瞳孔改变及呼吸衰竭。应及早给予血管解痉剂、渗透性脱水剂(如甘露醇)、 速尿、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并注意头部降温和充分给氧。 (5) DIC 的治疗 DIC 的诊断一经确立后,采用中等剂量肝素,每 46 小时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1.0mg/kg(一般为 50kg,相当于 6250u) ,使凝血时 间(试管法)控制在正常的 2 倍以内。DIC 控制后方可停药。如并用潘生丁剂 量可酌减。在 DIC 后期,继发性纤溶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时,可加用抗纤溶药 物。 (6)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

17、休克中的应 用目前意见不一。目前多主张小剂量、短时间使用,并早用早停,以达到尽快 控制症状、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尤其是对原有肾上腺功能不全者。 (四)抗内毒素和抗炎症介质治疗 1.抗内毒素治疗 目前临床抗内毒素抗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尽管如此, 由于 LPS 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启动因子,所以针对 LPS 的治疗仍然是目前最活 跃的研究领域。 2.抗炎症介质治疗 动物实验表明,通过注射外源性 IL 受体拮抗剂(IL- ra) ,能抑制 IL-1 的活性,防止休克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通过注射抗 TNF 单 克隆抗体也有类似作用。 (五)其他 10 目前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已进入临床研究

18、的药物有活 化蛋白 C(activated protein C, APC),抗凝血酶 (antithorombin , AT- 3 )和组织因子通路抑制剂(TFPI),其中人重组活化蛋白 C 在美国已被 FDA 批准 临床使用,后两种药物的确切疗效尚存争议。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 娄宪芝) 参考文献: 1 Annane D,Aegerter P,Jars-Guincestre MC,et al.2003.Currentepidemi- ology of septic shock.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68:165-172. 2 Delinger RP,Carle

19、t JM,Masur H,et al.2004.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Crit Care Med ,32:858-873. 3 Trautmann M,Zick R,Rukavina T et al.1998.Antibiotic-induced release of endotoxin:in-vitro comparison of meropenem and other antibiotics.J Antimicrob chemother,41

20、:163-169. 4 杨绍基.2005.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12-220. 索引: 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 血栓素 A2 thromboxane A2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白三烯 leucotriene 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内毒素 endotoxin 酪氨酸激酶 tyrosine kinase 1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核因子-kB transcription factor nuclear factor-kB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oxic shock syndrome,TS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