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城李家大院简介 运城万荣县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 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 它为运城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 院落 20 组,房屋 280 间,现有院落 7 组,房屋 146 间,另有祠堂花 园遗址等,共占地 125 亩,相当于 10 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 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 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 接地通天,特别是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李家大院处处 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
2、在装 饰艺术上也把民族文化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晋南人 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正因如此, 近年来,来运城李家大院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运城李家大院主题建筑显得有些特别,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建筑 似乎有点西洋化,经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学英 国,娶英国女子麦孺为妻,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西洋风格, 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运城李家大院呈现出欧 洲“哥特式”建筑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 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而它表面的砖 雕图案却是典型晋南民间艺术,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 点。 万荣李家
3、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 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 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 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 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 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家祭, 李家有 200 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 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 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 时显现着晋南民居 “两层一面坡”的风俗特征。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 筑的砖雕、石雕
4、、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 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 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 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 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 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运城李家大院建于 1935 年,一进四合,以南为正。大院门楼雕 镂艺术高超,除了装饰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之外,大门两侧还特意镌 刻着 朱子家训中的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 缕恒念物力维艰”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 不读”。进入厚实重锁的院门,东耳房即是李道荣卧
5、室。当地居住 习俗以土炕为铺,炕沿有木制屏扇隔断,中间留有小门容人上下炕 铺,炕门上又有布帘悬挡。紧挨炕边有木梯可通二层楼阁,楼阁上 靠近庭院方向有小巧别致的凉台,既可晾衣、乘凉,又可增加采光。 该院东厢房山墙皆为空心墙,长达 20 多米,既可藏物藏人,又增加 了东房冬暖夏凉功能。运城李家大院私塾院建于清末民初,与李道 荣院相隔一个院廊,月亮形院门有推拉式木门防护,为北方民居罕 见。门外砖雕对联书:“知乎天地德为本,止也吉祥室有余”,横 批曰:“授业解惑”。门内联书:“知道诗人赋绸缪,止邱黄鸟叶 绵蛮”,横批:“集贤”。院内北房为一进三间式窑洞,是先生教 书的地方,李家子弟满 6 岁都要来此读
6、书。三间窑洞底下分别有三 间地下室,可供储物与避暑所用,半圆形砖雕窗户露出地面,煞是 奇巧。私塾先生住东厢房,院内无西房,显得宽敞宁静。 李家大院内院 运城李家大院藏书楼是李敬修之子李道行的住所。1907 年清政 府派李道行留学英国,李娶英籍妻麦氏并于 1914 年回国并修建该院。 院内宽敞的平台下砖砌一排插廊窑洞,北侧一排二层阁楼,楼上藏 书,楼下住人,故称藏书楼。因受西方文化影响,内院门楼的造型 吸取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整个院落中西合璧,独具特色。 此 外,李家大院民居院落中凸现农耕生活的马厩、农具院、作坊院, 富有传奇色彩的 “三寡妇院”,以及即将恢复或再现的寿礼、婚庆、 生育等原生态风俗场景,即将落成的万荣笑话园、善文化展览等等, 都是值得一睹而后快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