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仙桃中学 2013 级高三 8 月考 历史 试卷 一、选择题 :(每道试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 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 明的基础。 ” 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 “ 典章制度 ” 应该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 “ 田氏代齐 ”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
2、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3、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 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4、 在美国会计学教授通过 DNA 鉴定被验明是成吉思汗子孙后,一些孔子准后人获得灵感,想借助染色体,证明自己体内流着孔夫子的血液。这种做法主要说明 (
3、 ) A现代人有浓厚的历史名人崇拜情结 B现代社会宗族观念依然浓厚 C孔子后人对祖先的敬重 D现代科技为鉴定血缘关系提供依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 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秦始皇勤于政事秦始皇欲求 仙药想长生不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 ) A. B. C. D. 6、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 )
4、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7、 汉武帝先后以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裙带亲戚统大军驰骋塞外,后又下遗诏以霍去病之弟霍光辅政,他宁可与舅爷 “ 共治天下 ” 也不肯信任同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同姓因血缘关系难以服众 B卫青、霍去病等才干超群 C同姓王发动 “ 七国之乱 ” ,中央对其失去信任 D同姓王主要负责地方管理 8、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
5、,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9、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 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 40 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 )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拉帮结派的问题 C徒有虚名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10、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
6、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 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11、 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 理、势之 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12、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 A封国势力对朝廷
7、构成威胁 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13、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 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 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 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14、 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 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 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 D两种地方行
8、政制度均是承袭前王朝的政治制度 15、 北宋某一官职的职能是“凡兵民、钱谷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签字署名)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检举揭发)以闻”。该官职是 ( ) A转运使 B三司使 C通判 D知州 16、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 ( ) A B C D 17、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
9、街 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 ) A民生建设 B市政管理 C危机管控 D社区自治 18、 中国通史载: “ 侍读解缙、胡广 被简选入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 由于职位低下 ,秩皆五品,秉处政务虽有皇帝的支持 然而其权力却远远不及六部尚书。 ” 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 ) A唐代三省六部制 B汉代察举制 C清代设置军机处 D明代内阁制 19、 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 (1370 年 ),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 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
10、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生员资格 (亦称秀才 )之 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 ( ) 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唯一内容 B把官 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 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 20、 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 ,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 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观
11、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 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21、 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 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 ) A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B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22、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 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了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
12、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了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意在说明( ) A. 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 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C. 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23、 约翰 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 “ 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 阶层的代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定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 “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 )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 C克利斯提
13、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 D伯利克里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 24、 公元前 6 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十个实际上是按区域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新部落。这项改革 ( ) A激化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C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 D使债务奴隶重新获得了自由 25、 美国 “ 宪法之父 ” 詹姆 斯 麦迪逊说: “ 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 ) 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 26、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的雅典时说: “ 这里的公民
14、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 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 这主要表明 (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B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当时雅典尚没有法 律来约束公民 27、 古罗马大将恺撒( BC102 BC44)进军埃及,与埃及女王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儿子。恺撒归国后,女王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罗马法庭的处理方式最有可能是 ( ) A依据公民法拒绝女王申请 B请求凯撒裁决并修正法律 C依据万民法同意女王申请 D运用
15、自然法精神理性判决 28、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 )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29、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 9 条规定, “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 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 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 )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B通过法律
16、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 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0、 “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 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 如果某人在他人的木板上作画,有些人认为木板添附于画;另一些人则认为,画,无论是怎样的,添附于木板。但朕 (东罗 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 ” 这一罗马法原始文献反映了该法( ) A强调恶意添附的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B鼓励 绘画 作品的创作 、传播 C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 D认可新物的归属取决于皇帝的裁量 二、材料题:(第 31 题
17、 16 分,第 32 题 12分,第 33 题 12 分) 31、( 16 分)阅读材料后作答: 材料一 萧何治 (建造 )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 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 天下匈匈 (扰攘不安 ),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 何曰: “ 且夫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 (超越 )也。 ” 汉书 高帝纪 材料二 “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 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 栱 (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藻井 (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 )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
18、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 ” 宋史 舆服志 材料三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 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进到正院。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
19、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萧何营建 “ 壮丽 ” 建筑的目的。 (4 分 ) (2) 材料二中对房屋建筑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体现出儒家的什么思想? (4 分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四合院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院落式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8 分 ) 32、 (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秦代法律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律
20、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 ”罪,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 30 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黥、劓(割鼻)等。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引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稳压器”,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罗马法制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 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
21、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并评价秦律在历史上的作用。( 8分) ( 2)根据材料二,对罗马法具有的即时作用和 “ 永恒价值 ” 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 33、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项信息。 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两项有关西周和古希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甲 乙 仙桃中学 2016 届八月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C B C A C C 题号 1
22、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C A B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C A B B B A B 二、客观题:( 31 题 16 分, 32 题 12 分, 33 题 12 分) 31、答案 : (1)显示皇权的至尊和强大;让后世无法超越;其根本目的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维护专制统治。( 4分) (2)房屋的名称、式样以及装饰等方面。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 4 分) (3)特点:封闭;对称;尊卑有序。 (任答两点即可 ) 联系:院落的封闭性深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居住者借助围墙
23、与外界隔绝,增加安全感,是专制制度压迫下寻求心理安全的需要;院落中的居住格局深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体现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观念。( 8 分) 32、答案 : ( 1)秦 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4 分) 作用: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过于严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4 分) ( 2)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 “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分) 33、评分标准:信息和说明 10 分,总结 2
24、 分。 信息一:都是邦国林立。( 1 分)说明:生产力水平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联系相对较少。( 1 分) 信息 二:分布相对集中于江海附近,西周的邦国主要建立在黄河流域,古希腊城邦基本分布在海洋(地中海、爱琴海);( 2 分) 说明:江海附近交通发达,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西周农耕经济发达,农业受水资源影响较大;古希腊依托海洋,多山半岛,故以商业为主,靠近海洋分布,能够有效利用优良的交通条件。( 2 分) 信息三:西周分封下,宗法血缘色彩浓厚,周王室“天下共主”,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加强了对地方统治;而古希腊各邦国均主权独立,看不到宗法和等级。( 2 分) 说明: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夏商时期已经建立起中 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实行内外服制度;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独立自主趋向强。 综上所述,可见地图是文明的直观体现,古希腊与西周的地图能够看出中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模式的不同;也可见文明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