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4766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 利 工 程 施 工 放 样 设 计 书 姓 名 : 杨伟龙 班 级 : 0614092 学 号 : 061409257 指导老师 : 何保喜 2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时间及地点 3 1.1 课程设计目的 3 1.2 课程设计任务 3 1.3 课程设计时间、地点 3 2 工程简介 3 2.1 测区概况 3 2.2 已有测绘成果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4 3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4 3.1 施工控制网基本要求 4 3.2 平面控制 4 3.2.1 仪器设备 5 3.2.2 观测方案 5 3.2.3 观测技术要求 5 3.2.4 天线安置 6 3.2.5 外业数据采集注意事项 7 3.3

2、高程控制网 7 3.3.1 仪器设备 7 3.3.2 观测方案 8 3.3.3 观测技术要求 8 3.3.4 观测注意事项 8 3.3.5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8 3.4 控制网的精度评定 9 4.施工测量 .9 4.1 施工测量人员的基本要求 10 4.2 放样的准备 10 4.2.1 放样数据准备 10 4.2.2 仪器设备 10 4.3 渠道建筑物放样 11 4 设计总结 13 3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时间及地点 1.1 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学习后的一个学术性实践环节,是 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

3、设计,熟悉工程测量方案编写的要求,独立进行工 程测量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设计; 通过大学的理论学习,在这次设计中能够独立设计出合适的方案。 1.2 课程设计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和综合性实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时间为二 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 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 放样工作。 1.3 课程设计时间、地点 时间;本学期的 14-15 周(2011 年 11 月 28 日-12 月 09 日) 地点;本次课程设计计划在

4、5#教学楼 304、305 教室、105、205 机房和图书馆 进行。 2 工程简介 2.1 测区概况 石龙区位于中原名城平顶山市的西部,韩梁煤田腹地。东、北与宝丰县接 壤,西、南与鲁山县毗邻。距市区 52 公里、北距省会郑州 140 公里,西距洛阳 市 143 公里、南距南阳市 159 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大体为西北东南向岗地, 境内有海拔 528.4 米的娘娘山等山丘,主要河流石龙河贯穿全境,中小型水库 4 7 座。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4.2 摄氏度, 年均无霜期 213 天,年均降水量 635.9 毫米。测区困难类别为二级。 2.2 已有测绘成果的分析、

5、评价和利用 平顶山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提供的控制网成果,级 GPS 控制点 4 个,D1301- D1304。 D1301 X=3753190.949m、Y=497033.366m、H=170.057m D1302 X=3752688.090m、Y=496931.481m、H=185.128m D1303 X=3753077.805m、Y=489932.228m、H=204.733m D1304 X=3753212.986m、Y=488760.782m、H=224.213m 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为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施测年代为 2012 年 1 月 8 日,采用的技术依据 D 级 G

6、PS、三等水准测量。平面系统采用 1954 年北京 坐标系,1 度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113 度。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已有资料保存良好,可以作为该工程加密控制测量的起始数据。 3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3.1 施工控制网基本要求 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宜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一致,也可根据需 要建立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坐标系统。施工高程系统, 必须与规划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并应根据需要就近与国家水准点进行 联测,其联测精度不宜低于本工程首级高程控制的要求。 局部建筑工程部位相对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单独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控制 网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

7、门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各项施工测量工作,除使用本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外,亦可采用 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新技术、新方法。 3.2 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网采用 D 级 GPS 网,1954 年北京坐标系,1 度分带,中央子午线 经度 113 度的平面基准。点间距 2-4km,测点布置示意见图 1。D130D1302 D130D1302134 6810975 5 图 1 测点布置示意图 3.2.1 仪器设备 观测使用 X300 双频实时动态 GNSS 接收机。 该机技术参数: 静态和快速静态 水平精度 (2.5 + 110-6D) mm 垂直精度 (5 + 110-6D) mm 实时动态

8、(RTK) 水平精度 (10 + 110-6D) mm 垂直精度 (20 + 110-6D) mm 3.2.2 观测方案 观测方法为 GPS 静态观测。 在 1,2,3,4 点位上架设 GPS 同步观测 50 分钟,同时结束后.分别移动 1,2 号点位上的仪器到 D1303,D1301,继续同步观测 50 分钟。每次移动两台合适的 仪器,进行同步观测 50 分钟。 3.2.3 观测技术要求 GPS 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见表 1、表 2) 表 1 D、E 级 GPS 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项 目 级 别 D 级 E 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

9、数 4 4 观测时段数 1.6 1.6 6 静 态 45 40 双频+P(Y)码 5 2 双频全波 10 10 时段长度 (min) 快速 静态 单频或双频半 波 20 15 静 态 10-30 10-30采样时间 (s) 快速静态 5-15 5-15 静 态 15 15 双频+P(Y)码 1 1 双频全波 3 3 时段中任一 卫星有效观 测时段 (min) 快速 静态 单频或双频半 波 5 5 注: 1.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此表要求的有效卫星。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 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段。 表 2 GPS 外业观测的技术指标 等 级 二 三 四 一 级 二 级 高度角() 15 15

10、 15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 数 4 4 4 4 4 观测时段数 2 2 2 2 1 时段长度 90 60 45 45 45 数据采样间隔 秒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PDOP 值 6 8 8 8 8 3.2.4 天线安置 在正常点位,先将天线架到三脚架上,然后对中、整平。 在特殊位置,当天线需要安置在三角点站标的观测台上时,要先将站标顶部 拆除,以免遮挡 GPS 信号。 天线的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以减小地磁偏角对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 刮风天气要固定天线,下雨天要接地。 7 天线架设不宜过低,要距地面 1m 以上。从天线间隔 120三个方向量取线 高,其

11、差不超过 3mm 。 高精度的等级网,要记录气象参数。 3.2.5 外业数据采集注意事项 在外业观测过程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观测小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人测 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若是无显示屏的接收机,需内业在计算机中 设置好卫星高度角,记录时间等。 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b)进行自测试; c)改变卫星仰角; 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12、; e)改变天线位置; 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3.3 高程控制网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工程基准。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附合路 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类型与埋设要求同平面控制点。 3.3.1 仪器设备 DS05 精密水准仪一台(带脚架) 、2M 沉降观测铟钢水准标尺一对,尺垫两 个、皮尺两根、记录板一块,铅笔、小刀和记录手簿。仪器使用前进行了检校, 同时对水准尺的圆气泡进行检校。 DS05 精密水准仪是采用内置式的测微平板结构,仪器采用全密封设计,能 有效地防尘防水,密封等级可达 IP55;放大倍率 38 倍,观测目标更清晰;水 准器居中性能更好,使用更加方便快

13、捷。仪器利用自动补偿技术和数字式光学 测微尺读数系统,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测量精度。 8 3.3.2 观测方案 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进行施测。观测程序、观测方 法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3.3.3 观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基准点和观测基点的观 测限差应符合表 3,4 的规定。 表 3 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 视 线 长 (M) 前 后 视 距 差(M) 前后视距差累积 (M) 视 线 高 度 (M) 80 5 10 0.3 表 4 四等水准观测限差 中丝对称差() 基辅读数差() 基辅高差之差() 往返或环线闭合差 ()

14、5 3 5 20L L-水准路线长度 km 3.3.4 观测注意事项 (1)水准观测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并用测伞遮蔽阳光,避免 仪器曝晒。 (2)严禁为了增加标尺读数,把尺垫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 (3)观测员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4)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时, 其最后均应为旋进方向。 (5)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 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且有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 和前、后标志在一直线上。 9

15、3.3.5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迁站前发现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发现,则 应从高程点重新起测。 (2)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四等水准重测后,可选用两次合 格的结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应取三次结 果的平均数。 (3)水准测量路线需要跨过江、河、湖、泊和山谷等障碍物时,其测站视 线长度,四等水准超过 200m 时,应按照 GB1289791 和 GB1289891 的规定 执行。 水准测量外业验算的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1)观测手簿必须经百分之百的检查,并由两人独立编制高差和高程表。 (2)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公里

16、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 中误差 M ,当高程路线闭合环较多时,还须按环闭合差( W)计算每公里高程测 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MW。 nR14 (3.5.3-1)NFW (3.5.3-2) 式中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km; n测段数; W经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闭合差,mm; F计算各 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环绕周长),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环个数。 以上 M 和 MW的绝对值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3.4 控制网的精度评定 华测 GPS-X300 静态和快速静态精度:水平精度 (2.5 + 110-6D) mm 高程精度 (5 + 110-6D) m

17、m 控制点间距按 3km,边长相对中误差 1/180000 ,高程8mm,均能达到边 长相对中误差 1/100000 的 D 级精度要求、高程拟合达到四等水准20L 的 精度要求。 10 4.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放样,平面采用全站仪,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施 工观测基点采用全站仪导线或 GPS-RTK 在控制点基础上加密,点间距 200m。 4.1 施工测量人员的基本要求 (1)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规范的规定, 选择正确的作业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对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应力求 清晰、整齐、美观。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

18、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 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3)对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 得无故留下空页。 (4)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簿、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 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 档。 (5)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 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6)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验校正, 保持良好状态。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管、使用制度。 4.2 放样的准备 4.2.1 放样数据准备 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

19、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 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手簿中,所有栏目必须 填写完整,字体应整齐清晰,不得任意涂改。填写内容包括: (1)工程部位、放样日期、观测、记录及检查者姓名。 (2)放样点所使用的控制点名称,坐标和高程成果,设计图纸编号,使用 数据来源。 (3)放样数据及草图。 (4)放样过程中的实测资料。 (5)放样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 11 4.2.2 仪器设备 施工测量使用 NTS332R 全站仪,S3 水准仪。 NTS332R 全站仪测程:最大距离(良好天气) 单棱镜 5.0KM 无棱镜 350M。 仪器观

20、测精度:有棱镜(2 + 210-6D) mm 免棱镜(5+ 310-6D) mm 4.3 渠道建筑物放样 设 A、B 为已知点,P 为待放样点,其设计坐标已知。在 A 出架设全站仪, 放样一个角度 , 在放样出的方向上标定一个 P点,再从 A 出发沿 AP方 向放样距离 S,即得待定点 P 的位置。用某种标志在实地标定出 P 的位置。 极坐标法的两个放样元素 和 S 是由 ABP 三点的坐标反算求得: =arctn()arctn()PABAAPByyxx 22()PASx (P) 1、各工程步位的施工放样,应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及规范执行,保证精度。 2、 每个混凝土单元工程浇筑前,必须进行模板的

21、形体尺寸检查,并将校 模资料报监理审查。 3、测量精度以中误差、限差作为衡量的标准,以 2 倍中误差作为限差。施 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见表 5。 4、开挖、填筑及混凝土工程轮廓线放样测站点是放样的工作基点,限差见 表 6。轮廓放样点的间距要求见表 7。 5、开挖轮廓放样点的点位限差见表 8。 12 表 5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mm)序号 项目 内容 平面位置限差 高程限差 说明 1 混凝土建筑物 轮廓点放样 (2030) (2030)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 2 土石料建筑物 轮廓点放样 50 50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 3 机电设备与构件安装 安装点 (210) (210) 相对于建

22、筑 物安装轴线 和相对水平 度 4 土石方开挖 轮廓点放样 (50150) (50150)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 5 地形测量 地物点 (11.5)图上 23 等高距 工作基点 6 变形观测 位移测点 (610) (610) 相对于工作基点 表 6 放样测站点的点位限差 点位限差(mm)项 目 平面 高程 混凝土浇筑工程 15 15 土石料开挖、填筑工程 35 35 注:放样测站点的点位限差是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而言的。 表 7 轮廓放样点的间距要求 相邻点间最大距离(m)建筑物类型 直线段 曲线段 混凝土建筑物 58 36 土石料建筑物 1015 510 表 8 开挖轮廓放样点的点位限差 点位限差(mm)轮廓放样点位 平面 高程 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 50 50 13 主体工程部位的坡顶点、非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 100 100 土、砂、石覆盖面开挖轮廓点 150 150 注:点位限差均是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而言的。 4 设计总结 自己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