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施“主体参与性课堂教学121”的教学模式班级,教师按以下要求进行:理念要求要求教师完整理解“主体参与性课堂教学121”模式的基本结构。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将课堂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即“目标呈现,问题引导(10分钟)”、“指导点拨,自我发现(20分钟)”和“理解深化,检测小结(10分钟)”,即“102010”教学模式。第一是“目标呈现,问题引导”,基本环节和要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引领、激励、点拨学生理解。第二是“指导点拨,自我发现”,即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小组代表展示,全班交流点评、质疑拓展。第三是“理解深化,检测小结”,即教师指导学生
2、通过总结反思,当堂检测,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课堂开始出示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充分认识“主体参与性课堂教学121”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a、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b、要目标明确,严格管理时间,精讲善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c、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培养。d、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e、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机过程,教师注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
3、应用能力的契机。 要求教师认真把握“主体参与性课堂教学121”模式的操作要领。(一)、目标呈现、问题引领(约10分钟)此环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开始阶段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和自主学习效果的落实。a、自主学习指导(5分钟):出示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问题汇总,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围绕备课时设计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b、自主学习落实(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汇总的问题自学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感知学习材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发现问题;分配各小组和不同层次学
4、生展示和点评的具体任务(主要是合作探究的问题)和自学要求。(二)、指导点拨、自我发现(约20分钟)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在互动学习中解决问题。a、针对自主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合作探究中设置的问题或依据重点、难点及时创设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b、先思考,再交流讨论,实施生教生(先一对一分层交流讨论,再进行A教B,B教C或AB共同教C)。c、小组代表汇报,全班评议。(三)、理解深化、检测小结(约10分钟)a、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b、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总结归纳,形成规律性和方法性知识。C、要求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5、,并提出困惑,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由小组长惑其他学生点评各小组表现和学生表现情况。备课要求由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教师备课要做到三级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展示课等研讨活动,学校教科研室、教研组加强对实验班教师备课的指导,同时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安排一次,要求人人参与,讨论完善实验教师的备课。a、实验教师上课有提前一周的备课量。在课时目标的确立上,在自学内容和当堂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务处要严把学案设计关,学案由教研组长签字后方可上课,原则上要求一周一签。教师要做到以下内容:学情分析,学习方式的选择,学生已经具
6、有的基础知识,所学知识逻辑结构梳理,检测材料的准备等;要求师生活动明确,特别是明确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有系统的教后记,记录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3、 课前预习准备要求(1)、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保证学生做到三级预习。a、大预习,即对全册书的预习;b、中预习,即对单元(或章、节)的预习(双休日);c、小预习,即课前预习(新课前)。学生的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学科教师课前布置预习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并落实在专门的预习作业本上;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各级预习的目标。教师必须在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后,才能进行新的教学内容。(2)、课内预习及检测要充分利用
7、学生已有的课辅资源,要精挑细选。课后作业要有针对性,要精当务实。教师批改要及时。要讲究实效。(3)、对课内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特别是对个别学困生要采取教师辅导与优秀生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4、课堂教学操作基本要求(1)、适应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允许各试点班级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如教室后面黑板、小黑板等),拓展学生活动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尽量得以彰显。(2)、时间布控“10+20+10”。实施新模式要求“目标呈现,问题引导指导点拨,自我发现理解深化,检测小结”,即“102010”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
8、点评、总结、释难。教师讲解释疑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教师要坚持一个原则: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一定不要做;学生不能做到的,启发、提醒、指导学生做。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方法和结果,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不要包办代替。(4)、实验班教师应按照以上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5)、坚持先慢后快的原则,坚持“小步走”原则,不能急于求成。(6)、坚持实践和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边研究边探索。5、课堂评价基本要求(1)、由评价教师的讲解
9、是否精彩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为主(学生是否已各种方式自主学习)。(2)、由评价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价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尤其是时间分配)。(3)、由评价师生的“热闹”度为主,变为评价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是否钻进去了)。(4)、由评价学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要亮出学习的结果)。(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预习作业、笔记、课堂板书、练习等为主。(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6、提供好经费保障。学校提供实验经费,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确保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如期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