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献综述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相关问题的探讨1国内外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在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上,由于资产减值准备可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故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1国内学者的研究王跃堂(2000)通过对1998年A股上市公司三大减值政策(短期投资减值、存货减值和长期投资减值)的执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自愿执行减值的比例远低于强制执行减值的比例。说明自愿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的规定很难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自愿执行减值和未自愿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的两类公司的特征有系统偏差。具体表现在负债率、公司规模、配股现象、扭亏现象、特别处理、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状况和审计意见等特征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2、;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由一些经济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不是西方所谓的“三大假设”,而是决定于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周忠惠、罗世全(2000)认为,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由于资产计量越接近其真实价值,越有助于市场的投资决策。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资产价值的信息,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而不在于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王建新(2007)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转回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是由于公司高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所致,而非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及其资产质
3、量的提高。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金额与上市公司当年是否实现扭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上司公司当年所实现的净利润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李增泉(2001)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在1998年度和1999年度资产减值情况的考察,发现当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不计提减值准备时,一般趋向于不计提,即使计提,其提取比例也显著偏低。然而,当被强制要求执行资产减值政策时,具有扭亏动机、配股动机和临界动机的上市公司一般会选择增加(或不减少)2当期收益的资产减值政策,而具有亏损动机、变更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上市公司一般会选择增加(或不减少)未来期间受益的资产减值政策。在控制如资产规模、负债比率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4、后。仍可发现具有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在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有利于其利益的偏差行为。苑晓明(2008)认为从足够长的时期来看,盈余管理只是改变会计收益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而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收益。盈余管理是以符合法规准则为前提的,手段多是针对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和滞后性。管理层利用可选择余地,采取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减值政策。丁方飞(2007)自1998年开始要求计提减值准备以来,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文献,一种就是“盈余管理工具论”,另一种则为“资产价值损毁观”。作者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1至2006年的资产减值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取得有效样本699个
5、。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2006年度与以前年度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增加“盈余管理工具论”的证据。资产减值准备是否普遍被利用作为盈余管理手段,现在未有定论,作者也未能找到相关证据。金未(2008)认为资产减值会计是一种构筑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上,以一定程度上削弱会计信息真实性为代价来提升会计决策相关性的一种特殊处理程序。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的权宜之计。秦俊绒(2008)国外对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经济动机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客观的经济原因,即资产减值代表了企业在资产发生毁损情况下的恰当的应对行为。二是由于经理人员出于自身或企业经济利益的考虑,选择最有利
6、的时机进行资产减值。这时,资产减值可能变成管理者操纵盈余或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一种手段,这将资产减值的研究置于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框架之下。12国外学者的研究STRONG和MEYER1987对120家在1981至1985年间宣告资产减值的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作者发现,决定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最重要因素是管理层的变更,尤其是当新的管理层来自企业外部时。作者还发现,计提减值似乎发生在财务业绩正在得到改进的期间。ZUCCA1992以19781983年问宣布资产减值的67家公司为样本,并以所处相同行业且没有宣告资产减值的公司为对照组,进行股利增长率、盈余与市3价的比、资产负债比、季度的资产回
7、报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了有资产减值的公司比没有资产减值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差。MCNICHOLS等1988的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的业绩较前期提高较多时,为了体现公司的平稳发展,会较大提高资产减值准备来平滑利润,同时,还发现在当上市公司的业绩很差时也会较大提高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为了来年的较好的业绩。LINDBECK1996的研究发现,资产减值对企业财务有巨大影响,有时达到销售收入的22,长期资产总额的12,利润的10倍左右。ELLIOTT和SHAW(1998)对240家在1982至1985年间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企业的主要管理层发生人员变更时,企业往往倾向于
8、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为将来的业绩提升进行“秘密准备”。HEFLIN和WARFIELD1997,研究了19851991年间宣告资产减值的588家公司。研究发现,与同行业配对的公司相比,资产减值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无论是在减值当年还是减值前三年都要低于前者。相反,资产减值公司的盈余水平在减值当年却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递延资产减值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并没有得5时的计提,在减值宣告以前,公司的部分资产价值在交易市场己经发生贬值,与前面公司递延资产减值的发现是一致的。最后,HEFLIN和WARFIELD还发现,过分计提减值准备的盈余冲刷动机不如进行利润平滑明显。有许多文献认为
9、企业经理人员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中的主观判断进行盈余管理,但REES,GILL等(1996)对资产减值企业非正常应计项目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尽管减值年度企业非正常应计项目显著为负,而并未在以后年度转回。因此作者认为资产减值过程并非体现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是管理者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积极反应。作者研究了19871992年间,共发生365次资产减值的277家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金额与非正常回报间的关系。样本公司在计提减值以前的资产回报和市场调整后的股票回报都显著低于其同行业公司的平均值。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发现,资产减值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是讨论的重点,而资产减值是否已沦为盈余管
10、理的工具各学者说法不一。2新会计准则的利弊评价4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颁布实施解决了许多旧制度遗留下的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21关于资产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王琳,胡卉芳(2009)认为新规定对2007年以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进行盈余管理设置了障碍,从而提高了盈余质量。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使人们可更客观认识上市公司业绩,更直观观察上市公司发展所处制度环境。郭振伟(2008)认为,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已成为一些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
11、息质量。故此规定是由我国具体经济环境所做的。然而,也有学者对此产生质疑。丁方飞(2007)认为,现有研究并未找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被普遍利用作为盈余管理工具。在制定准则时,应权衡利弊。在我国会计准则在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是以保留一个重大的国际差异为代价换取对少数具有强烈盈余管理动机公司的监管成本的削减,还是以加强对少数具有强烈盈余管理动机公司的监管为成本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大程度的趋同。22关于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陈锷(2008)认为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资本市场还不成熟等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操作中,是否采用公允价值核算往往有赖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可能出现
12、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利用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操纵利润。曹剑平(2007)作者认为,在公允价值刚引入期间,由于研究领域有限及新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导致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主观判断性强。有些会计事项的计量参照以往类似价格,然而很多会计事项没有先例,价格上只能靠主观判定,这与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是相违背的。作者还以2007年中国人寿的案例说明主观判定公允价值对加重金融危机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3关于资产减值测试频率的改变蔡志忠(2010)新准则明确规定了确认资产减值的时间是资产负债表日,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只要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就应该判断资产是否减值。以此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中不计提减值
13、准备,仅在年中一次计提的情况,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然而,李茹(2010)认为,新准则的规定并不完善。5其中“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里的“定期”并没有明确说明,从而增加了会计操作的随意性,降低了企业间的可比性。24关于新增加的“资产组”这一概念孙秀丽(2008)对新准则的规定持肯定态度,她认为此次对减值准备方面的修订更多借鉴了国外先进会计理论,强调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且资产组的概念还能够回避单项资产难以计算资产现金流量限制的问题。然而,李茹(2010)则认为从实际情况看,
14、应用中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资产组的实际执行中缺乏健全的现金流量预算体系、明确的资产组划分标准、以及会计人员精准的职业判断。总体看来,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学术界对资产减值方面新旧准则间差异的研究较多且褒贬不一。而争议主要出现在公允价值及资产组的引入、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等方面。6参考文献1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2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0(9)3苑晓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2)4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
15、0755陈锷论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6)6丁方飞长期资产准备计提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0)7王琳,胡卉芳从盈余管理角度分析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J商业时代,2009(3)8李茹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王建刚,朱金一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基于沪深AB股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09(2)10蔡志忠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1(1)11孙秀丽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2008(10)12郭振伟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8(8)1
16、3金未相关性与真实性的博弈资产减值会计现状、矛盾及其走向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09)15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16STRONG,JOHNSANDJOHNRMEYER,ASSETWRITEDOWNSMANAGERIALINCENTIVESANDSECURITYRETURNSJTHEJOURNALOFFINANCE1987(3)17ELLIOTT,JANDWSHAWWRITEOFFSASACCOUNTINGPROCEDURESTOMANAGEPROCEDURE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8(4)18R
17、EESL,GILLSETALANINVESTIGATIONOFASSETWRITEDOWNANDCONCURRENTABNORMALACCRUAL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619KATHERINESCHIPPERACADEMICACCOUNTINGRESEARCHANDTHESTANDARDSETTINGPROCESSJACCOUNTINGHORIZON1994(3)20ZUCEA,LJCAMPBELL,DRACLOSERLOOKATDISCRETIONARYWRITEDOWNSOFIMPAIREDASSETSJACCOUNTINGHORIZONS,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