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 李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刨根问底”识目标 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 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国家教育主
2、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 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 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2、依据学情,运
3、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习内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单元教这个。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
4、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3、行为动词模糊,既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也无法评价学习效果。例: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2、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培养、理清、品味、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千篇一律,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在什么基础上理清,怎么才算理清了。敬畏生命中有些语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观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学生特征,能否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语句,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怎样去理解,理解了没有,看
5、不出教师组织学习的方法,也难以测量学生理解的程度。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修订为: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所见的情景引发了什么思考。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行为主体不明,行为指向不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二、浴火重生建目标1、 根本依据课程标准 重要依据教科书必要依据学习者的特征 辅助依据教学条件2、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过程、选定课题:主题内容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一般包括章节内容,单元内容,专题内容。、选定课型:课型是完成课题内容的载体,根据不同的
6、内容,选择新授课、单元小结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等。、研读课标A、研读课程内容标准。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找出标准中有关目标定位的核心概念。B、研读课程目标。重点就三维目标的相关表述,找出其与本课内容的内在联系,剖析分解概念和行为动词。C、研读教学实施建议,总体构思教学设计。3、研读教材、研读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分析编排意图,找出内在逻辑关系。、研读教材内容,分析重点关键。4、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初定教学难点。、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动力、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初定方法过程目标。5、分解目标对核心概念(课程标准中有描述)和行为动词(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进
7、行扩展剖析,形成具体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确定知识目标 、确定能力目标 、确定方法目标 、确定情感目标三、按部就班叙目标目前公认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属于对象的表述),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2、行为动词可测量。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属于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
8、什么。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含义明确的动词如“描述”、“说出”、“辨别”、“观察”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上文谈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行为指向要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表述中,我们通常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
9、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案例: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在这样的动宾结构描述中,宾语部分是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可以从教学内容中加以把握。 3、行为条件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的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属于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物理手册”;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密度表,说出”; “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10、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内,能做完”;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 4、表现程度(属于标准的表述)表现程度也叫行为标准,指预期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优良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
11、“三分钟内完成”; 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准确无误”; 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90的学生”。案 例例1通过实际测量(行为条件),所有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准确地(表现程度、行为标准)说出(行为动词)人体的正常温度。例2在探究前(行为条件),一般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够(表现程度、行为标准)拟订(行为动词)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例3. 初中二年级学生(对象A行为主体),在观察实际的云或观看云的图片时候(条件C行为条件),应该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标记出来(行为B行为动词),并且至少有80的标记是正确的(标准D行为标准)。例4.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
12、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例5.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条件),每个实验小组(主体)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行为),填写出实验报告(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目标表述都一定要全部包含四个要素,但行为动词是一定要具备的中心要素,描述行为的动宾短语(行为动词+核心概念)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成分。案例: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例1. 在获得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行为条件),体验(行为动词)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想方法(核心概念)。例2.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行为条件),获得(行为动词)发现成功的愉悦体验,领略物理理论的和谐(核心概念
13、)。四、咬文嚼字定目标(一)、例谈目标研究流程案例1:散文阅读课那树(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2课第一课时)。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内容地位,依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完成个人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2)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4)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责
14、任感。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1、研读课程标准相关内容2、修订教学目标原目标修订后目标前后变化1)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1、用5分钟默读课文,找出过渡性语句,概括文章线索。了解换成通过默读的方式,找过渡句的方法,概括文章线索。行为动词更准确,学习过程明了,还体现本学段对于默读500字每分钟的要求,舍弃品味语言目标。(2)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2、精读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注意语调、语气,读得深沉,有力度,有余味。理解比较笼统,不便检测,理解的途径不明了,修改后有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准确,表现程度可检测。(3)有感情地朗
15、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3、跳读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句段,议一议文章要表达的主旨。进一步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跳读避免逐句逐段分析,读抒情句段避免远离文本过度发挥。4、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4、讨论身边因经济发展对生态破坏的现象,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行为主体回归到学生,行为方式指向明确,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讨论中可检测受到的环保
16、教育,增强环保认同感。第三步:小组讨论,课堂实践,(关注学情和既有的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第四步:研修小组反思课堂教学,根据课堂实践情况, 再次修改修订后目标最终目标前后变化1、用5分钟默读课文,找出过渡性语句,概括文章线索。1、用5分钟默读课文,找出过渡性语句,概括文章线索。了解换成通过默读的方式,找过渡句的方法,概括文章线索。行为动词更准确,学习过程明了,还体现本学段对于默读500字每分钟的要求,舍弃品味语言目标。2、精读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注意语调、语气,读得深沉,有力度,有余味。2、精读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注意语调、语气,读得深沉,有力度,有余味。理解比较笼统,不便检测,理解的
17、途径不明了,修改后有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准确,表现程度可检测。3、跳读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句段,议一议文章要表达的主旨。3、跳读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句段,议一议文章要表达的主旨。进一步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跳读避免逐句逐段分析,读抒情句段避免远离文本过度发挥。4、讨论身边因经济发展对生态破坏的现象,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舍弃目标2中有感情的读,即能完成情感目标,目标3中议一议可检测学生环保意识,为精简教学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舍弃目标4.研讨与练习三,可以作为补充。从这个案例总结出教学目标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18、)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研读课标相关内容)第三步:实施教学并研讨分析(关注课堂)第四步:再次修订教学目标(关注学情和既有的学习资源)五、认识与体会1、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反映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思路,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学习活动方法和策略。2、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无论采用哪种编写方式,都必须注意: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目标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必须指明行为的条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3、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
19、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教学目标编写中,强调目标的可测性的同时,如何体现没有确定答案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构建的心理过程,如何表述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潜能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走了很远,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波又一波荡涤这广大教师的思想,面对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者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必须要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必须要精心设计我们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必须要回顾总结我们到了吗?学习是一次旅行,不应该错过沿途的风景,惊喜、挫折、沮丧都是一份收获,一种体验。恰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内容,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应当的发展,恰当的教学目标设计,就应该达到这样的境地!2015年7月7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