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29279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科研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科研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科研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科研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潍坊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教学项目一:观察报告,观察报告是观察研究的成果。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观察,可以收集资料、了解差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教学项目一:观察报告,项目内容模块:,【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观察方法,通过学习与比较,能区别其相同点和不同点。2选定一种观察方法,学会制定观察计划。3现场观察,掌握记录数据与信息的途径,学会综合分析,得出观察结论。4掌握观察报告的结构,根据观察内容与主题,写出格式规范、主题明确的观察报告。,【理论与实践】,观察方法及其比较设计观察提纲幼儿园观察实践

2、撰写观察报告,一、观察法,观察法,观察法概述,轶事记录法,频率计数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观察法,观察有广义、狭义之分,又有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之别。在这里,观察指狭义的观察,即直接观察。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在观察界定中,“感官和辅助仪器”是观察的两个基本途径。一般观察依赖于观察者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如果有条件,可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照相、录音、录像等。“有目的、有计划”是指观察要解决的问题和获取的资料,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等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观察

3、的目标是明确而具体的。,“自然状态”指被观察对象必须处于常态之下,对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人为控制,以其本来面目客观、真实地呈现出来。“系统、连续”是指观察应是全面的纵向的,而不是片面的、偶然的。“考察、记录、分析”是观察的基本过程,即通过仔细观看,详细记录,综合分析,以获取对事实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根据观察记录的方式以及对观察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序不同,美国的艾温和布什纳尔将观察法分类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和观察评定。,叙述性观察法也称描述性观察,指随着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自然地再现出来,观察者详细地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资料进行分类分析研究。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等。,取样观察法,这是

4、一类比较严格、系统的观察记录方法,以行为为样本,适应于研究儿童群体。包括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等。,观察评定法,要求研究者在观察基础上,对行为或事件做出判断。包括等级评定量表法和频率计数法等。,(一)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早期研究儿童的一种观察技能,用于记录不同种类的资料。最早用于培训教师的观察能力。轶事是指独特的事件,轶事记录法的重点,在于那些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以表现幼儿某一方面发展的行为情景。因此,观察者记录的往往是自己观察到的幼儿的典型行为、异常行为,等等。,轶事记录法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儿童的行为特点,了解儿童是如何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更深入地理解儿童的思维及其概念的

5、形成,有助于成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是怎样看世界,怎样认识周围事物的。,例一,当两岁半大的辛西娅(Cynthia)看到她的妈妈在喂婴儿吃奶,就对妈妈说:“我也要喂他。”然后看看自己,似乎意识到好像少了些什么,就说:“他可以吃我的腿。”Cynthia的话告诉我们,当婴儿在吃奶时,她所想到的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她也了解到她不可能有相同的食物给婴儿吃。(好奇心),例二,几个孩子把一个阁楼变成了一架飞机,并准备到法国去旅行。挪亚(Noah)在商店区假装成售票员。他在几张空白纸上随便写了一些什么充当机票,接下来,他把这些票卖给了我和其他的几个人来换取假装的钱。他也没忘记给自己留了一张,并加入到飞机上其

6、他的人中来。然而,在他离开商店区之前,他写了一张纸放在商店区外。过后,我问他写了些什么,他回答说:“营业结束”。这是第一次发现Noah在游戏过程中采用了书写的常规功能。(模仿),例三,3岁的却利和他妹妹在玩过家家。却利说他自己是爸爸。当他走进厨房,他的姐姐要给他一块蛋糕,姐姐知道他很爱吃蛋糕。但却利拒绝了,说:“我要蛋糕做什么?大人是在吃饭时才吃它的。”十分钟后,却利来了,说:“姐姐,我现在可以吃蛋糕吗?我现在不是爸爸了,是却利。”(模仿),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使用轶事记录法不受任何时间条件的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观察者随时记录其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有主题的,

7、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轶事描述法可以帮助我们具体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运用起来简单方便,任何一位留心于幼儿表现的教师都可以进行轶事描述。描述的资料还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传至以后的接任教师继续记录,或者为后来的教师提供孩子发展情况的信息资料。,做好轶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当事件发生时,要尽可能快地记录下来;第二,要确认目标儿童的基本动作与语言;第三,叙述应当包括情景、时间、基本活动;第四,描述主角的动作与言词,包括在情境中其他人对他的回答的反应;第五,无论何时,应尽可能用正确的文字记录,以保有原本对话时的情境;第六,依序描述发生的事件;第七,要客观、准确、完整。,(二)时

8、间取样法,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即,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时间取样法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要观察的行为必须经常出现,频度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二是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运用时间取样法,研究者需要预先选择要观察研究的行为目标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分类,规定操作定义,编码。所谓操作定义,是指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具体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运用时间取样法,研究者还需要预先

9、确定观察的时间结构和记录形式。要依据观察目的,决定记录哪类指标,如行为的呈现或行为呈现频率、行为持续时间。时间取样法的记录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查核记号,打勾“”,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另一种为记录记号,划记“正”等,记录在限定的时间间隔内,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时间取样法观察指导,第一,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需要明确观察任务是什么、观察哪些内容、观察范围多大,是观察儿童个人还是观察集体,需要观察的时间以及场景等。第二,确定要研究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对如何观察或测定某一特定行为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第三,设计和编制适用的记录表格。在观察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记录表格的编制为其中重要的环节。记录

10、表格要留有空白,便于记录预先未曾想到的其他重要信息,以及随时产生的想法和评价等,应与客观记录相区分。,(1)研究所需的资料种类和记录方式。要依据观察目的考虑是记录行为的呈现,或记录有关行为的呈现频率,还是行为持续的时间;(2)确定观察的时间单位。包括单位时间长度、间隔和观察次数,以及总计需要观察的次数和总的时间阶段。如,每日1小时,对每个幼儿观察1分钟。,(3)权衡行为类型、观察时间单位、观察人数三方面因素。观察记录的内容越多,在定时间间隔内可观察的对象就越少;如果观察的时间长度和间隔较短,人数和行为类型则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记忆和记录困难。通常情况下,在特定时间里,能够观察和判断的行为类型是

11、有限的,一般不超过10类。因此,如果需要对儿童群体进行观察时,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可抽取一部分作为全班的代表。(4)编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建立行为类型系统,把目标行为分解为具体的行为成分,简化记录方式。编码行为类型系统,设计简化记录的形式。编码可以是行为或事件代表的词语的缩略语或汉语拼音字母。,第四,保证观察信度。运用时间取样法进行观察,通常需要做预备性观察培训观察人员,并进行信度检验,保证观察结果是可靠和有效的。可以由两个以上的观察者同时对某一行为进行观察,并计算观察信度,即观察的一致性。观察信度一般不得低于0.80。,(三)事件取样法,事件取样法以预先选取的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对某些特定

12、行为或完整事件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时间取样法与事件取样法的主要区别:时间取样法获取的资料重在事件行为的存在,而事件取样法则着重行为事件的特点、性质,以此作为观察者注意的中心,而时间在这里仅仅是说明事件持续性等特点的一个因素。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可以研究的范围更广泛。,事件取样法的使用原则:,1确定要研究的具体事件或行为,确定其操作定义。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或事件呈现频率应比较高,如儿童的争执行为、伙伴之间的友好行为、对成人的依赖性、儿童的社交能力等。2预备性观察,选择要研究的行为。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的一般状况,便于在最有利和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察。如,要考察有关儿童的交往行为或游戏

13、等,需要在非集体活动的时间;研究儿童的语言通常选择有成人或其他儿童在场的情景下进行观察。3确定所需要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事件取样法记录较灵活,可以采用提前编码记录,也可运用叙述性记录。有时观察者亦可编制简便适用的记录表格。,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第一,能全面了解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不仅可以获得有关行为或事件“是什么”的资料,还可以了解其背景、起因,得到有关“为什么”的线索,有助于分析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第二,节省收集资料的时间。每一次目标行为或事件的出现都可以及时记录,而不是持续的记录。第三,可用于研究比较广泛的行为或事件。没有特别限制的条件,适用性广。,事件取样法的缺点在于:由于观察

14、者集中观察特定事件本身,注重了行为的当时状况,不能充分了解导致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全部信息。,(四)频率计数法,频率计数法指在观察过程中只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或行为持续时间的一种方法。频率计数法不对行为内容作连续的描述记录,但要求明确规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指标,行为要有明显的辨别特征,并要事先制定记录行为发生次数的记录表格。,如,对儿童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举手发言、提问、做小动作、离开座位、与别的小朋友讲话等就是一些比较容易辨别的行为。而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作为观察目标就很难观测,因为这些行为没有明显的辨别特征,观察者只能凭经验来判断,观察的准确性较差。如果把思想开小差改为做小动作

15、,视线离开目标,就比较容易观察。,频率计数法是时间取样法的简化,不必描述记录行为的全过程,只需在现场记录规定行为的次数或持续时间,可极大地简化记录内容,提高观察的效率。在需要纸笔记录的观察方法中,是最简便实用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运用。,不足之处:所得行为信息仅限于明显外露行为的频率和次数,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背景信息则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消失。如,我们要研究儿童课堂上的侵犯性行为,如果我们将教学情境用录音、录像全部实录下来,观察过后仍能通过原始记录再现当时情境,如,谁侵犯谁、为什么要侵犯、怎么侵犯的、侵犯的后果如何等。而采用频率计数法,我们得到的可能只是侵犯的次数,事后无法再

16、现侵犯事件的全过程。时间长了,甚至连谁侵犯了谁、为什么要侵犯等信息也无从知道。,二、观察提纲,(一)观察提纲的组成1观察地点:选定幼儿园,写出其详细名称。2观察时间: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3观察对象:男,女,年龄,所在班级,肖像描述。4观察方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频率计数法中选择一种。5观察目标:根据观察方法,写出观察要点。如果选择时间取样法、频率计数法,需要根据观察内容,制作观察记录表或设计观察评定量表。,(二)观察记录表,在选择观察方法的同时,应考虑观察记录的制定。观察记录表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和选择的方法来设计。首先要确定记录什么信息,然后确定观察的行为单元,记录表要便于实际观察,易

17、于观察材料的归纳整理。如,对大班儿童上课注意保持行为进行研究,可先给注意行为分类,下操作定义,并制定观察记录表。,表1-1 “大班儿童注意保持行为”观察记录表,三、学会观察,观察的先进路线总是从观察者到被观察者。观察者总是主动的,而被观察者是被动的。观察是由观察者的感知觉、注意力、解释力三部分组成,有时对同一现象,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观察结论,这主要是每个人的认识、经验、理论、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因此,观察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观察者自身的科研素质,这就要求观察者既要具备有关目标行为的足够知识,不抱任何偏见,保证观察资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又要具有准确的推论能力,对观察结果做

18、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一)选择观察地点与观察对象,确定幼儿园,选择观察对象,与观察对象做朋友,消除“观察反应性”现象,提高观察的信度;做好观察记录,避免“观察者放任”现象。,1“观察反应性”现象这是来自被观察者的干扰。当观察对象知道有人在观察他时,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做出不正常不自在的反应。要消除或避免这方面的干扰,观察者要预先来到观察现场,与被观察者交朋友,使被观察者不再有陌生感,对观察者习以为常。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观察,才能获得真实客观的材料。,2“观察者放任”现象这是来自观察者的干扰。观察者在观察记录了儿童的部分行为以后,感到对儿童的反应已经“心中有数”,因而产生不耐烦情绪,不再严格依

19、据客观性原则详细做观察记录。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资料的积累逐渐失去精确性。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要求观察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保证获得的资料客观、可靠、科学。,(二)保证足够的观察时间,对幼儿行为的观察研究,观察时间应不少于6个学时(300分钟左右),观察时间越长,观察信度越高。,(三)根据观察目的与任务选择有效的记录方式,1文字描述运用最多的记录方式,所获得的资料可长久保存。在观察现场,由于观察对象的行为往往是呈动态的,转瞬即逝,观察者必须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紧张而顾及不暇,可能会遗漏一些内容或错过一些细节。为了快、细、全的记录,可采用速记法或使用电报语言,也可

20、以采用自创的简化记录方式,迅速及时地把握全部重要信息,事后补充详尽。,2列表查核将观察的行为预先列出项目清单,观察时对照行为项目打勾或填写某一符号进行记录。3辅助仪器通过录像、录音、照相等辅助仪器加以记录。,四、观察报告,观察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对象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文字。写观察报告是科研活动的基本功,也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功。许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报告就是对这种科学研究的记录、分析和总结,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开展观察活动,写作观察报告,能够提高科研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一)观察报告的格式,观察报告的格式应包括:主题(题目)、前

21、言、主体、结尾等部分。主题要明确,让人一看标题便能大致了解观察的对象。前言部分应交代观察对象、目的、方法等。主体部分应写清观察的过程、数据、分析及其结论。结尾部分写明观察者的姓名、日期等等。为了使观察研究取得实效,应增加“自我评价”,使观察者学会肯定与否定,找准前进的目标与方向。,观察报告是一种科研报告,像一切科学报告一样必须真实可靠。无论是观察到的现象、过程、数据等等都必须准确、无误,客观实在。撰写观察报告应有客观的态度,无论是记录事实,还是叙述结论,都要忠实于客观实际,不要注入自己的感情,更不得用自己主观的感情去代替或改变客观的现象,力求写出事实的本来面目。要从实际出发,有观察结论的就写出

22、结论,有的得不出结论就不要硬写结论。,(二)观察报告的修改,修改观察报告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格式是否正确,有没有缺少的步骤?二是文本语言是否准确?是否真实地记录了观察的过程?三是是否做到了方法与内容的统一?在观察报告中,是否突出了“轶事发生顺序”“时间取样”、“频率计数”等观察要点?四是 “细节”记录是否详尽?五是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以及标点符号的准确性。六是书写是否规范?,【知识拓展】,一、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帕顿是时间取样法最著名的早期研究者之一。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

23、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表1-2),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表1-3),表1-2 6种游戏类型操作定义,表1-3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观察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1分钟,同时根据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当时所从事的活动类型,填入表1-2。帕顿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顺序性,即较小的儿童表现出单独游戏多,以后逐步发展到平行游戏,最后才是集体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二、达维(Helen 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达维(Helen 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

24、。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1主要观察内容,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争执持续的时间;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等);后果与影响(高兴、忿恨、不满等)。经过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争执事件200例。,2观察结果,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

25、生于室内;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 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3达维的研究报告(部分):,“在40名幼儿中间,每小时要发生3-

26、4次争执。这些争执都很短暂,平均不超过24秒钟。在200次争执中,只有13次超过了1分钟。室内的争执比室外的要短,而且都被教师及时的制止了。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很少卷入争执,攻击性水平也较低。争执常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幼儿之间。然而,一旦男女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却只有三分之一能够象相同性别幼儿间争执那样得到和平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争执行为的出现有所降低,而攻击性行为的程度和报复倾向都有所增长。(续下页),3达维的研究报告(接上页),在大多数的争执中都有为了占有某种物品而发生的争执,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尽管有时在争执中也会出现哭泣和阻止等有声的情况,但无声的争执占主

27、要地位。大部分争执是由参与者自行解决的,往往是年幼的幼儿被迫服从年长的幼儿,或是年长的幼儿自愿退出争执。在四分之三以上的情况下,幼儿在争执发生后,能够迅速复原,很快就显得很兴奋,而不是不满。”这段报告,对幼儿争执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年龄差异,争执的行为类型,争执的解决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思考与训练】,一、什么是观察法?观察研究中感官与辅助仪器是什么关系?二、观察记录形式有几种?如何提高记录的有效性?三、试从3-5个方面比较常见的观察方法。,四、幼儿生活能力与生活常规教育的观察1观察指导: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做观察。侧重观察生活环节,如清

28、洁、饮食、睡眠、活动等,注意班级教师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与生活能力的培养。,2观察内容(1)幼儿自理能力,包括洗手、入厕、饮水、进餐等能否自理,在入睡、起床时穿、脱衣服、系扣、整理衣物床铺的情况。 方法是否正确; 动作是否熟练灵活; 是否形成良好习惯,各项事务均能按照要求做,并基本动力定型; 独立自主性,是否主动做事,无需督促、帮助,有无依赖性,如喝水时能否自己取杯接水,水量足够,安静喝水,不泼洒,喝完将水杯放回原处,(2)幼儿能否遵守生活规则?(3)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交往情况,如,是否助人等。观察幼儿的同时,注意观察教师如何利用生活环节培养幼儿能力;观察描述教师如何给予具体指导;能否及时提出要

29、求,并注意督促检查;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有无计划及明确的目的意识;如何进行随机教育,以及对个别幼儿的特殊帮助指导等。在详尽观察描述基础上,对教师指导和该班生活常规的建立与该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发展的关系做出分析与判断。,3训练要求(1)在观察分析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2)对叙述性观察方法进行评价;(3)提出如何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成果评价】,一、评价参考指标1个人自评:按照格式认真完成观察报告,书写规范;主题鲜明,细节描写详细,语言真实、准确,突出重点;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2小组评价:根据个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小组评价标准;交流各小组的评价标准,小组评价内给每个同学的观察报告做出

30、评价;每组选择一篇最有价值最有启发性的观察报告进行汇报交流。,二、评价形式,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过程,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出开题报告,并认真修改。2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基础上,纸质稿交任课教师,电子稿发往课程网站“交流论坛”,由教师评价为主,记录项目成绩。,理解、掌握了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频率计数法等观察方法后,学生带着观察计划进行现场观察,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是学生走向研究的实践者、创造者、归纳者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过程中,细心指导观察细节,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有选择地针对个体儿童或目标儿童进行观察,在提高观察有效性基础上,能显著提高观察报告的质量。95%的学生写出的观察报告受到幼儿家长的欢迎,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许多学生的观察报告被幼儿家长珍藏。,山东省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精品课程网站网址: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