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总结(最全版有重点).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0078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总结(最全版有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概总结(最全版有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概总结(最全版有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概总结(最全版有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概总结(最全版有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11 / 1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党的一大到四大,形成了初步成果;1935,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8,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七大(1945),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把握中国社会的性质,状况,特点和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传承优秀的历史传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4、马克思主义中国

3、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四项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A.毛泽东思想所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4、。)B.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6、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初级探索时期(理论成果成为其重要组成)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指导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6、,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为中共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9、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 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A.邓小平理论: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1982,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1

7、987,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构成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7,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B.“三个代表”(江泽民): 2002,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科学发展观(胡锦涛):2012,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1、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

9、落实“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

10、发展: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关系;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1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5、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

11、题的基本依据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由国情决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性质:鸦片战争1940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2、1939,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

12、产阶级)革命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领导力量),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

13、众的文化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革命依托5、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大法宝统一战线: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建设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

14、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加强人民军队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6、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

15、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7、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共成立(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四大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八七会议“枪杆子理出政权”)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抗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8、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取得了新

16、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信心.其科学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含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内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上升为国内

17、主要矛盾)社会主义转变的决定因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当时国际条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2、 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3、 1949,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1953,毛泽东,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依据: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指导,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4、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改造:积

18、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改造: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 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赎买;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

19、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低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等,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5、四马分肥: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人工福利费、资方红利四方面分配。6、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7、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一。(问题)8、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

20、此带来的各方面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过基本确立。9、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

2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调动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述的是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如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2、党的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3、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痛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4、 所谓专政,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

23、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5、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

24、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6、 “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工业和中小型工业同时并举。(四个并举)7、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长期性)8.、“两步走”:1.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公民经济体系 2.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9

25、、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有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10、 “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11、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八大“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2、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八大“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健全法制”13、 关于科学和

26、教育:“向科学进军”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14、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15、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6、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意义: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经验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从实际出发;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7、,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大民主的极端现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中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一堂制,家长制,个人崇拜)坚持对外开放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单选)2.十一届三中全会,得出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结论(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3.未来社会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4.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5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7.在

29、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将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晰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长期性由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决定阶段性: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竞争激烈9.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

30、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谁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与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本一致的。(单选)11.1957年下半年,形成了把阶级斗争绝对化,扩大化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12. 在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13. 党的十三大

31、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四个目标)1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最主要的内容)15.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6.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17.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32、想。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多选)18. 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19. 共产党员特表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

33、、1980年5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来“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我发展目标;5、重要意义:把我们对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

34、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8、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10、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11、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1981年4月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12、 三步走(重要):(1)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2)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13、新三步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比2000年翻一番,是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再过10年,到党建设1

35、00周年,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4、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线处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16、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一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36、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关键抉择,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2.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单选)3.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

37、放生产力。4.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 为什么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改革不是零敲碎打,也不是碎片化修补,而是各领域联动和集成的全面系统的改革。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改革又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7. 中国是

38、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根本性、方向性错误。8.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9. 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根本原因: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立场,不走封闭僵化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改革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进度有所不同,不能因此说中国改革是片面的,局部的。涉及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无论多长时间也不能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不实行改革

39、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11. 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多选)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2.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命运共同体)13.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4. 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注重传统安全,又要注重非传统安全。15. 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

40、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16. 到20世纪90年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入21世纪以后,加入世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17. 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平等互利共赢18. 开放型经济体系: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第八章(重点章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总布局。2.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计划经济和

41、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3.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因:(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42、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4.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公有制经济是我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判断题)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犹豫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

43、济活力和创造力。6.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有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有经济布局还不够优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还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7.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和“私”、“社”与“资”的区分。(判断题)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

44、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市场准入原则、融资渠道狭窄,实际税费负担较重,企业合法权益不时受到侵犯等经营环境和条件问题;另一方面是经营模式粗放,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治理方式弊端突出,履行社会责任不够等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多选题)9.实行按劳分配(存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45、人的劳动(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资本)。10.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几个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1. 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看得见的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单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依法

46、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3.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15.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